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
作者 唐应时 朱彪 +1 位作者 朱位宇 姜友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601-2606,共6页
在考虑悬架跳动时前束角变化的情况下,为实现对车辆转向运动学的最优化,以某小型皮卡车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前悬架和转向总成虚拟样机模型,进行转向和轮跳仿真实验。以内、外球头的空间坐标为优化变量,分别以阿克曼误差的... 在考虑悬架跳动时前束角变化的情况下,为实现对车辆转向运动学的最优化,以某小型皮卡车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前悬架和转向总成虚拟样机模型,进行转向和轮跳仿真实验。以内、外球头的空间坐标为优化变量,分别以阿克曼误差的均方根和前束角的变化范围为目标,运用DOE方法进行2次试验设计;根据实验结果分别对影响阿克曼误差和前束角的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运用响应面方法(RSM)拟合出回归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在约束前束角的情况下,对阿克曼误差进行优化,得到硬点的最优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前束角的变化范围减少10%的前提下,转向机构在0°~25°常用转向角度,阿克曼误差减少51.27%。优化后的结果明显地改善了转向的运动学特性,并且避免了单独优化转向,对前束角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机构 阿克曼误差 前束角 虚拟样机 响应面法 实验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件设计过程多学科协同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志刚 李梦奇 +2 位作者 付伟 周廷明 刘志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7-952,共6页
基于传统零件设计与优化遵循顺序过程无法达到面向载荷—结构—工艺的全局最优,对轴类零件的过程设计多学科优化进行研究;以质量为系统级目标函数,以集中载荷截面的弯矩和扭矩、安全系数变化、切削加工去除材料总量为学科目标函数,建立... 基于传统零件设计与优化遵循顺序过程无法达到面向载荷—结构—工艺的全局最优,对轴类零件的过程设计多学科优化进行研究;以质量为系统级目标函数,以集中载荷截面的弯矩和扭矩、安全系数变化、切削加工去除材料总量为学科目标函数,建立过程协同优化模型,以遗传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并以某电动助力转向器(EPS)输出轴为研究对象进行优化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输出轴质量减小5.5%,在300N.m扭矩或80N.m助力转矩2种状态下优化后最大变形分别减小4.2%和9.6%,最大应力分别减小4.4%和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设计优化 协同优化 设计过程 输出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PXI的EPS硬件在环试验平台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林峰 夏光 +1 位作者 黄鹤 高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47-1450,1518,共5页
文章以非线性轮胎模型和7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在Labview平台建立转向阻力矩动力学模型,转角信号作为输入,使用LabVIEW RT(实时)模块,将这些模型程序下载到实时目标硬件PXI上运行,结合硬件接口电路控制电液比例控制器,继而驱动... 文章以非线性轮胎模型和7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在Labview平台建立转向阻力矩动力学模型,转角信号作为输入,使用LabVIEW RT(实时)模块,将这些模型程序下载到实时目标硬件PXI上运行,结合硬件接口电路控制电液比例控制器,继而驱动液压加载装置来模拟转向阻力矩。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硬件在环试验台可用于EPS基本特性的测试、试验和EPS控制器的开发、参数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试验台 转向阻力矩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错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延平 赵林峰 +1 位作者 赵斌 高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文章采用容错控制策略,针对传感器故障情况设计控制器,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容错控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32位ARM微处理器的电动助力转向故障诊断系统,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证明,能实现对故障的不敏感性诊断,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容错控制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EPS磁阻式转矩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延平 朱启林 +2 位作者 庞磊 石广林 王全胜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2-36,共5页
在分析国内EPS系统转矩传感器研究现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磁阻效应理论的非接触式转向盘转矩传感器。通过标定试验建立了该传感器转矩与磁场角度的关系,并在硬件在环试验台上对其功能进行验证。试验分析表明,所设计转矩传感... 在分析国内EPS系统转矩传感器研究现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磁阻效应理论的非接触式转向盘转矩传感器。通过标定试验建立了该传感器转矩与磁场角度的关系,并在硬件在环试验台上对其功能进行验证。试验分析表明,所设计转矩传感器综合性能能够满足EPS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转矩传感器 各向异性磁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EPS的PMSM控制系统建模仿真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延平 庞磊 +2 位作者 朱启林 赵楠 陈奇志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25,共5页
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坐标变换的数学建模方法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和电机性能分析表明,闭环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方法准确、可... 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坐标变换的数学建模方法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和电机性能分析表明,闭环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方法准确、可行。在LABVIEW中搭建PMSM试验台并对电机性能进行测试,验证了PMSM建模与仿真的真实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 PMSM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闭环矢量控制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汽车侧偏刚度估计的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鹤 周廷明 +2 位作者 石广林 王全胜 赵林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0-663,共4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irect Yaw Control,简称DYC)方法,利用估计的汽车前、后轴线性侧偏刚度信息,在传统的基于反馈的DYC基础上增加了前馈控制环节,当汽车的轮胎力处于线性区域时,将分别由实际侧偏刚度与理想侧偏刚...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irect Yaw Control,简称DYC)方法,利用估计的汽车前、后轴线性侧偏刚度信息,在传统的基于反馈的DYC基础上增加了前馈控制环节,当汽车的轮胎力处于线性区域时,将分别由实际侧偏刚度与理想侧偏刚度建立的2个模型同时运行,通过对比产生合适的前馈输出;在veDYNA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提出的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偏刚度 参数估计 前馈控制 veDYNA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廷明 刘志辉 +2 位作者 李梦奇 陈志刚 唐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6-179,209,共5页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节能环保等独特优势得以迅速发展;介绍了EPS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分析了EPS系统的助力电机、减速机构、传感器、ECU等关键部件及助力特性、控制理论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关键部件 助力特性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叉车建模及转向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康永升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3年第10期56-59,共4页
为分析叉车的转向性能及稳定性,首先利用ADAMS软件对叉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建模,测量了该转向机构的转角误差;接着以转向机构的累计转角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以优化后的参数在ADAMS中建立了叉车系统的整车模型... 为分析叉车的转向性能及稳定性,首先利用ADAMS软件对叉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建模,测量了该转向机构的转角误差;接着以转向机构的累计转角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以优化后的参数在ADAMS中建立了叉车系统的整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有效性。最后,根据所给参数进行整车行驶稳定性的仿真分析,预测其弯道极限车速,为后续叉车的稳定性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车转向机构 优化设计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