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株洲地区8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丹 龙云铸 +4 位作者 黄彭 郭文龙 吴双华 周青 傅京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20年1月20日—2月27日株洲市80例确诊为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比...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20年1月20日—2月27日株洲市80例确诊为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比较轻型和普通型组、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80例确诊患者中,湖北疫区来源22例(27.5%),非湖北疫区来源58例(72.5%),其中有明确接触传染源者45例(56.3%),无明确接触史者13例(16.3%)。聚集性疫情共17起,涉及病例55例,湖北输入性聚集疫情4起,病例9例,其中家庭聚集3起;本地聚集性疫情13起,病例46例,家庭聚集10起,社交聚集2起,朋友聚餐1起。8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7.5岁;男女比例为1∶1;22例患者(27.5%)合并基础疾病,居前3位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轻型病例8例(10.0%),普通型55例(68.8%),重型11例(13.8%),危重型6例(7.5%)。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腹泻。与轻型和普通型组患者相比,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高血压病比例更高,发生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分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数正常或减低者78例(97.5%),淋巴细胞计数<1.0×109/L者20例(25.0%);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清蛋白均低于轻型和普通型组患者(均P<0.05),多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例(11.3%)患者无肺炎表现,15例(18.8%)患者肺部单侧受累,56例(70.0%)患者肺部双侧受累,17例(100.0%)重型、危重型患者均为双肺受累。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呈家族聚集性发病,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大多数重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减少,可作为临床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COVID-19 2019-nCoV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预处理经线粒体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文艳 徐彤彤 +1 位作者 戴春光 白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在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瘦素预处理经线粒体信号通路对机体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线栓法制作大鼠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作血管结扎)、I... 目的探讨在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瘦素预处理经线粒体信号通路对机体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线栓法制作大鼠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作血管结扎)、IR瘦素预处理低、中、高剂量(20、50、100μg/kg)共5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经缺血半小时再灌注24 h,观察心肌HE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及瘦素预处理组心肌病理学表现减轻,IL-6、TNF-α、mPTP及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1e:1-2在瘦素预处理组中表达显著增高,且在瘦素高刺量组中表达最高(P<0.05),均无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瘦素可缓解MIRI的炎症反应及mPTP的开放,并促进线粒体通路相关蛋白Bcl-2上调,使Bax蛋白的表达下调,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通过JAK1/STAT3通路减轻脓毒症大鼠的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20
3
作者 谢璨灿 吴双华 +2 位作者 李峥嵘 黄冰 曾维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2-1667,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6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假手术组(SHAM)15只:只开腹而不结扎盲肠;脓毒组共4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制术(CLP)脓毒症肺损伤模型制备,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脓毒... 目的探讨电针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6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假手术组(SHAM)15只:只开腹而不结扎盲肠;脓毒组共4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制术(CLP)脓毒症肺损伤模型制备,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组(ALI)15只:不做进一步处理;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电针非穴位组(ALI+SEA)15只、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电针穴位组(ALI+EA)15只:针刺双侧内关穴及足三里,电刺激的频率、强度与时间与ALI+SEA组保持一致。于CLP后12 h后处死大鼠,称量大鼠肺组织,测定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计算肺组织凋亡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表达以及核转录因子JAK1/STAT3信号通路中重要蛋白JAK1、STAT3的表达。结果ALI与SHAM相比呈现出明显的肺损伤病理表型,表现为肺湿/干重比值增加(P<0.01),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上升(P<0.01),组织内JAK1、STAT3、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ALI+SEA与ALI相比以上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ALI+EA与ALI+SEA组比,能显著的减轻脓毒症诱发的肺部病理变化,表现为肺湿/干重比值升高受到抑制(P<0.01),血清中TNF-α和IL-6上升得到缓解(P<0.01),组织中JAK1、STAT3、Caspase-3、Bax的表达升高显著下调(P<0.01)。结论电针可关联JAK1/STAT3通路的机制,抑制脓毒症大鼠炎性介质的释放及细胞凋亡,减轻脓毒症大鼠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JAK1/STAT3通路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方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德凯 曾维忠 +3 位作者 吴双华 曾一千 曾璟 彭苏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次试验研究选择的试验对象是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接收并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对照组32例抽取的对象...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次试验研究选择的试验对象是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接收并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对照组32例抽取的对象按照常规镇静治疗,即选择应用咪达唑仑治疗,研究组抽取的3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选择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不同镇静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等。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治疗后研究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镇静程度、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镇静治疗,效果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治疗中选择应用右美托咪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早期目标导向 镇静 感染性休克 咪达唑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DNAJC1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碧慧 胡国瑜 +3 位作者 沈婵娟 陈祯祯 陈海梅 刘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894-1898,共5页
目的研究DNAJC1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DNAJC1-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转染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利用RT-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DNAJC1基因干扰效果,CCK-8检测DNAJC1基因对U266细胞增殖... 目的研究DNAJC1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DNAJC1-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转染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利用RT-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DNAJC1基因干扰效果,CCK-8检测DNAJC1基因对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U266细胞中PTEN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干扰组DNAJC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U266细胞的增殖明显受抑,抑制率为(58.95±8.13)%,与阴性siRN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细胞凋亡率为(44.95±6.06)%,明显高于阴性siRNA组[(3.91±0.38)%]及对照组[(3.97±0.43)%,P<0.05]。与阴性siRNA组相比,干扰组PTEN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靶向抑制DNAJC1基因可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JC1基因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