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多步预测的变流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被引量:96
1
作者 沈坤 章兢 王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7-44,173,共8页
变流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control set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算法是一种变流器优化控制算法。该算法具有动态响应快、处理系统约束灵活且无需PWM调制器和相关参数设计等优点,但仅可确保所选开关函数组合在一个... 变流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control set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算法是一种变流器优化控制算法。该算法具有动态响应快、处理系统约束灵活且无需PWM调制器和相关参数设计等优点,但仅可确保所选开关函数组合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的最优,这样将使得系统控制趋于保守,而影响系统控制性能。分析传统变流器FCS-MPC算法的保守性,提出一种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同时考虑最优开关函数组合及次优开关函数组合,并确保在两个控制周期内所选开关函数组合最优的多步预测的FCS-MPC算法(finite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with multi-step prediction,FCS-MPCMSP);进行采用该算法的两电平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在空载、带阻感性负载、带非线性负载及负载投入等工况下的仿真和实验。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的三相电压型逆变器输出电压与给定电压的差值明显小于采用传统FCS-MPC算法的情况,改善了逆变器输出电压质量,从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控制集 模型预测控制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 保守 多步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电气化铁道无功补偿的可控电抗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宇 陈乔夫 +2 位作者 李江红 王坚 谭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6-171,共6页
提出一种可以与固定电容器并联运行,能够根据负荷的动态变化自动调节牵引变电站无功功率的可控电抗器。该可控电抗器在二次侧设置多个绕组,分别连接双向晶闸管与电压源型逆变器,通过对晶闸管的分级投切与逆变器电流控制实现电抗的大范... 提出一种可以与固定电容器并联运行,能够根据负荷的动态变化自动调节牵引变电站无功功率的可控电抗器。该可控电抗器在二次侧设置多个绕组,分别连接双向晶闸管与电压源型逆变器,通过对晶闸管的分级投切与逆变器电流控制实现电抗的大范围连续变化,从而完成对无功功率的调节。仿真与试验证明,该可控电抗器具有响应速度快、补偿精度高、谐波输出低等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电抗器 无功补偿 多绕组 电气化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Q下垂控制逆变器并联技术的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沈坤 章兢 王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3-229,共7页
针对现有DC600V列车辅助供电系统在可靠性及系统冗余上的不足,研究了基于逆变器并联技术的列车辅助供电系统。分析了现有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结合列车辅助供电系统多逆变器、长距离、高可靠性及大系统冗余等特点,确定了基于PQ(有功和无功... 针对现有DC600V列车辅助供电系统在可靠性及系统冗余上的不足,研究了基于逆变器并联技术的列车辅助供电系统。分析了现有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结合列车辅助供电系统多逆变器、长距离、高可靠性及大系统冗余等特点,确定了基于PQ(有功和无功)下垂控制逆变器并联技术的列车辅助供电系统方案;分析了在dqo坐标系下的PQ下垂控制算法,结合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对所构建的逆变器并联系统进行仿真,并结合实验系统进行了两台辅助逆变器并联的实验。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供电系统在负载变化及单个动力丢失的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说明本文所构建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可以完全满足列车辅助供电系统高稳定性及大系统冗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辅助供电系统 并联 逆变器 PQ下垂控制 动力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海上风电场并网的多模块变压器耦合型VSC-HVDC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书征 郑良广 赵剑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106,共6页
给出了海上风电场并网系统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模块变压器耦合型VSC-HVDC系统,各模块交流输入端通过多绕组变压器进行相互隔离,直流输出端由多个功率模块串联构成,通过灵活地增减模块数目,以获得不同的直流电压,各功率模块可以独立... 给出了海上风电场并网系统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模块变压器耦合型VSC-HVDC系统,各模块交流输入端通过多绕组变压器进行相互隔离,直流输出端由多个功率模块串联构成,通过灵活地增减模块数目,以获得不同的直流电压,各功率模块可以独立控制;建立了VSC-HVDC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VSC-HVDC的基本控制策略,即并网侧换流站的定直流电压和定交流电压控制,风场侧换流站的定有功功率和定交流电压控制;建立了基于定桨距恒速风力发电机系统的海上风电场直流并网仿真模型,并对风电场几种典型运行情况的并网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海上风电场并网中采用VSC-HVDC技术能够很好地抑制交流电压波动和跟踪海上风电场输出的有功功率,提高了海上风电场的并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换流器 柔性直流输电 高压直流输电 多模块变压器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直视与非直视紫外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吕照顺 吴晗平 +1 位作者 梁宝雯 袁璐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8-694,699,共8页
针对当前紫外光通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紫外光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原理和特点,探讨了紫外大气传输特性、直视与非直视紫外通信距离方程理论、调制与解调、高性能紫外探测器、紫外光信号检测、紫外光学材料及系统等主要关键技术,并... 针对当前紫外光通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紫外光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原理和特点,探讨了紫外大气传输特性、直视与非直视紫外通信距离方程理论、调制与解调、高性能紫外探测器、紫外光信号检测、紫外光学材料及系统等主要关键技术,并研究了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紫外光通信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层 直视紫外光 非直视紫外光 紫外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状态机的可靠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卫林 罗林 《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1期93-94,共2页
有限状态机是VLSI数字系统设计中关键的一环,是实现高效率的逻辑控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不完善的状态机设计可能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研究了状态机的设计方法和编码方式,其中重点研究了通过深入分析状态机图和系统的... 有限状态机是VLSI数字系统设计中关键的一环,是实现高效率的逻辑控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不完善的状态机设计可能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研究了状态机的设计方法和编码方式,其中重点研究了通过深入分析状态机图和系统的控制要求,改进状态机的跳转条件和跳转方向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软件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状态机 VHDL 可靠性与优化 状态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42
7
作者 沈坤 章兢 +2 位作者 王玲 姚晓阳 王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3-289,共7页
针对三相三线制电压型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在dqo旋转坐标系下构建了三相三线制电压型逆变器的直流增量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控制系统预测模型;依据系统控制要求设计预测控制器的优化性能指标,求解优化性能指... 针对三相三线制电压型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在dqo旋转坐标系下构建了三相三线制电压型逆变器的直流增量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控制系统预测模型;依据系统控制要求设计预测控制器的优化性能指标,求解优化性能指标得出控制时域内最优控制增量表达式;采用根轨迹法分析了预测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预测控制器参数。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预测控制器在三相三线制电压型逆变器空载、带阻感负载、带非线性负载及负载投入过程中均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且其输出电压质量优于传统的电流内环-电压外环双环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 优化性能指标 根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无互连线预测控制 被引量:19
8
作者 沈坤 章兢 +1 位作者 王坚 张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53,8,共8页
对于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下垂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算法,它可以确保各并联逆变器对系统负载功率的均分,并具有无互连线分布式控制的优点。而对于三相电压型逆变器,新兴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 对于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下垂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算法,它可以确保各并联逆变器对系统负载功率的均分,并具有无互连线分布式控制的优点。而对于三相电压型逆变器,新兴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具有系统动态响应快、处理系统约束灵活等优势。将逆变器并联系统的下垂控制与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模型预测控制结合起来,由下垂控制器提供模型预测控制器的参考电压信号,以并联逆变器输出电压对参考电压的跟踪误差构建模型预测控制器的优化性能函数,实现了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无互连线模型预测控制。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无互连线模型预测控制器在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由空载投入负载、负载突变及某一并联逆变器切除等工况下均能有效运行,且与传统的逆变器并联系统三环控制器相比,显著地改善了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均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逆变器 并联系统 下垂控制 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 小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牵引变流器振动特性及隔振优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永胜 丁杰 +3 位作者 张平 荣智林 刘大 周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针对某型高速动车组车辆地板高频振动过大的问题,研究车底牵引变流器振动及内部悬挂隔振的影响。对牵引变流器进行了装车和车间振动试验,对其振动特性及安装在变压器与变流器柜体之间隔振器的隔振性能进行了理论和试验评估,提出了优化... 针对某型高速动车组车辆地板高频振动过大的问题,研究车底牵引变流器振动及内部悬挂隔振的影响。对牵引变流器进行了装车和车间振动试验,对其振动特性及安装在变压器与变流器柜体之间隔振器的隔振性能进行了理论和试验评估,提出了优化隔振器参数降低变流器振动的措施,并利用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软件对优化前、后的隔振效果进行了仿真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隔振器参数可大幅降低该牵引变流器的振动,且可避免共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变流器 隔振 仿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组合列车分布动力机车重联控制系统无线传输同步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蔚 陈特放 +1 位作者 李辉 雷满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为提高重载组合列车各重联机车无线控制的同步性能,基于800MHz无线电空间波无线传输模式,建立重载组合列车分布动力机车重联控制无线传输同步性的马尔可夫决策模型,并采用有限阶段向后递归迭代算法进行求解。利用给出的决策模型和算法... 为提高重载组合列车各重联机车无线控制的同步性能,基于800MHz无线电空间波无线传输模式,建立重载组合列车分布动力机车重联控制无线传输同步性的马尔可夫决策模型,并采用有限阶段向后递归迭代算法进行求解。利用给出的决策模型和算法构建重载组合列车分布动力机车重联无线同步控制系统,并安装于神华线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的机车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机车间重联信息无线传输的平均周期仅为2.5s,小于美国GE公司LOCOTROL系统3s的平均周期,能够满足神华线重载组合列车运行的基本要求;采用800MHz双频点组成双网传输,在无线电波弱场区能克服空间波传输受到干扰的影响,减少延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组合列车 动力分布 机车重联 无线传输 同步控制 马尔可夫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逆变器并联列车辅助供电系统 被引量:7
11
作者 沈坤 章兢 +1 位作者 姚晓阳 王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0-258,共9页
针对基于下垂控制逆变器并联技术的DC600V列车辅助供电系统,改进了其下垂控制策略,将并联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的积分项引入系统下垂控制策略中。采用小信号分析法构建了并联逆变器功率控制环的小信号模型,应用根轨迹法分析了下垂控制器... 针对基于下垂控制逆变器并联技术的DC600V列车辅助供电系统,改进了其下垂控制策略,将并联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的积分项引入系统下垂控制策略中。采用小信号分析法构建了并联逆变器功率控制环的小信号模型,应用根轨迹法分析了下垂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逆变器并联列车辅助供电系统下垂控制器参数。构建了由两台辅助逆变器并联的列车辅助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及实验系统,进行了负载突变仿真及实验。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下垂控制器参数及改进的下垂控制策略能够使得逆变器并联系统快速、稳定地响应负载突变过程,并始终保持对负载电流的均分及对并联系统输出电压给定值的跟踪,且进一步减少了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改善了系统均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联 列车辅助供电系统 下垂控制 小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机车牵引能耗计算模型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志勇 文睿 危韧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30,共4页
机车牵引能耗与机车属性、列车编组情况、线路条件、操作方式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是运输组织和调配机车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了机车牵引能耗计算模型。首先考虑机车的实际牵引操控情况,建立列车运动方程模型,求解机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 机车牵引能耗与机车属性、列车编组情况、线路条件、操作方式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是运输组织和调配机车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了机车牵引能耗计算模型。首先考虑机车的实际牵引操控情况,建立列车运动方程模型,求解机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运动变化和牵引做功;然后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拟合机车总效率与不同牵引工况之间的关系模型,选择机车型式试验的实际数据样本训练径向基神经网络;最后由牵引做功和机车总效率求解机车牵引能耗。将所建模型应用于SS9型机车进行能耗计算,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反映机车运用过程中的牵引能耗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牵引能耗计算 机车总效率 径向基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XI和CompactRIO平台构建列车传动控制单元测试环境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进进 苏理 +1 位作者 段静 莫伟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06-112,共7页
基于PXI平台的同步采集技术、CompactRIO平台的FPGA技术,利用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快速构建了列车传动控制单元(DCU)的测试环境。该测试环境实现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司机控制台的全仿真模拟,通过软件配置,可实现对地铁、动车组、机... 基于PXI平台的同步采集技术、CompactRIO平台的FPGA技术,利用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快速构建了列车传动控制单元(DCU)的测试环境。该测试环境实现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司机控制台的全仿真模拟,通过软件配置,可实现对地铁、动车组、机车等多种车型的DCU功能及性能测试。经实际试验验证,同步采集控制软件采集数据精确、数据传输实时性好,可实现对传动控制系统软硬件功能的全面测试,能够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调试成本,避免实车调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U PXI COMPACTRIO LABVIEW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测控制的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坤 章兢 王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3-70,共8页
研究了基于预测控制的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采用开关周期平均建模法,在dq0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了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的预测模型;选定并联系统输出电压与参考电... 研究了基于预测控制的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采用开关周期平均建模法,在dq0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了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的预测模型;选定并联系统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的差值及各逆变器输出电流之间的差值构建控制系统的优化性能指标,通过滚动优化操作,实现了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预测控制。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基于预测控制的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能够在不同负载条件及逆变器投切等工况下实现系统输出电压的跟踪及负载电流的均分,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及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控制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 并联 热插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边形磁链直接转矩控制算法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6
15
作者 倪大成 年晓红 刘可安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3,共6页
详细分析了现有感应电机六脉冲开关模式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十八脉冲开关模式控制方法,给出基于这种十八边形磁链电压调制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理论分析、谐波处理机理及算法实现方式,并通过半实物仿真实验和样... 详细分析了现有感应电机六脉冲开关模式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十八脉冲开关模式控制方法,给出基于这种十八边形磁链电压调制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理论分析、谐波处理机理及算法实现方式,并通过半实物仿真实验和样机运行考核,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十八脉冲开关模式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六脉冲开关模式控制方法谐波含量高的问题,因逆变器反射到中间直流回路的谐波明显减弱,使得异步电动机在高速域内的低频转矩脉动减小,控制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脉冲开关模式 六脉冲开关模式 直接转矩控制 谐波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变流器中支撑电容器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燕平 忻力 李中浩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81,共6页
为牵引变流器中支撑电容器的参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以脉冲整流器为例对支撑电容器参数计算原理进行了详细推导,并采用仿真方法进行了验证,对5种常用支撑电容器选型方法进行了归纳,5种方法分别为电路分析计算法、仿真法、估算法... 为牵引变流器中支撑电容器的参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以脉冲整流器为例对支撑电容器参数计算原理进行了详细推导,并采用仿真方法进行了验证,对5种常用支撑电容器选型方法进行了归纳,5种方法分别为电路分析计算法、仿真法、估算法、能量计算法、试验验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变流器 支撑电容器 脉冲整流器 二次谐波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自卸车牵引变流器的振动测试及仿真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杰 张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7-503,共7页
针对矿用自卸车无振动试验标准参照的现状而导致核心部件牵引变流器结构可靠性难以评估的问题,对某型号矿用自卸车牵引变流器安装部位进行了振动加速度数据采集,并进行了数据检验、功率谱密度计算和数据归纳,得到了空载和满载两种工况... 针对矿用自卸车无振动试验标准参照的现状而导致核心部件牵引变流器结构可靠性难以评估的问题,对某型号矿用自卸车牵引变流器安装部位进行了振动加速度数据采集,并进行了数据检验、功率谱密度计算和数据归纳,得到了空载和满载两种工况不同振动方向的实测振动加速度谱密度曲线。为进一步解决振动试验台在验证时无法按照产品使用寿命长时间运行的问题,对实测谱进行了加速计算,将振动量级提高而试验时间大幅度缩短。对牵引变流器进行了有限元建模、模态分析和基于加速实测谱的随机振动分析,得到了表征结构应力水平的1σ应力分布,最终确定了牵引变流器的结构疲劳寿命满足使用要求。振动测试及仿真分析方法可为同类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自卸车 牵引变流器 随机振动 加速度谱密度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荷识别的辅助变流器柜体振动模型修正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杰 张平 +2 位作者 王永胜 曾亚平 臧晓斌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7年第4期15-19,51,共6页
为提高某地铁车辆辅助变流器柜体振动响应模拟结果的精度,提出一种结合动载荷识别与优化算法的振动模型修正方法。首先在辅助变流器柜体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出载荷与响应之间的传递函数,并利用振动响应测试数据和传递函数计算出施... 为提高某地铁车辆辅助变流器柜体振动响应模拟结果的精度,提出一种结合动载荷识别与优化算法的振动模型修正方法。首先在辅助变流器柜体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出载荷与响应之间的传递函数,并利用振动响应测试数据和传递函数计算出施加在各测点的载荷谱。然后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模型修正,通过构造目标函数将多输出模型修正问题转化为单输出模型修正问题。最后,对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振动响应求解,分析结果与振动测试数据比较验证了模型修正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可为进一步实现辅助变流器柜体的减振降噪创造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载荷识别 模型修正 传递函数 矩阵求逆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控制器的分布式监控终端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志强 王成福 唐晓强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9,73,共3页
介绍了监控系统中多微控制器的分布式监控终端的一种实现方案以及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分布式远程监控终端主要由一个通信设备、多个主微控制器和多个从微控制器组成,通信设备与主微控制器之间采用RS-485总线连接,主微控制器与... 介绍了监控系统中多微控制器的分布式监控终端的一种实现方案以及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分布式远程监控终端主要由一个通信设备、多个主微控制器和多个从微控制器组成,通信设备与主微控制器之间采用RS-485总线连接,主微控制器与多个从微控制器之间采用I2C总线连接。系统采用P89LPC900系列微控制器。系统成本低廉、组态灵活、易于扩展,适用于中小型工业过程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微控制器 I2C 监控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的IGBT模块损耗及结温计算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杰 张平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6,共8页
为设计可靠性高的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计算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的损耗和结温至关重要。以某电动汽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利用数据手册计算IGBT模块损耗和结温的方法,利用FLUENT软件计算出实际冷却水温... 为设计可靠性高的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计算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的损耗和结温至关重要。以某电动汽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利用数据手册计算IGBT模块损耗和结温的方法,利用FLUENT软件计算出实际冷却水温度下的热阻值,解决了数据手册中热性能数据不完善的问题。基于Matlab软件的M语言开发了损耗及结温计算程序,可以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的损耗和结温等重要参数,为电机控制器的热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控制器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损耗 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