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话新质生产力中车时代电气聚焦绿智城轨建设发展
1
作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12-I0013,共2页
6月13日,2024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展会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城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汇聚了中外院士、行业精英、企业翘楚等200余位嘉宾,共同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献... 6月13日,2024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展会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城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汇聚了中外院士、行业精英、企业翘楚等200余位嘉宾,共同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献计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精英 城市轨道交通 可持续发展 城轨 生产力 高峰论坛 献计献策 展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 智能化 绿色化 中车时代电气亮相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
2
作者 《都市快轨交通》 2025年第5期I0015-I0016,共2页
9月18日上午,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以下简称“MetroTrans 2025”)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盛大启幕。作为国内首个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国际化展览平台,MetroTrans 2025吸引超过500家海内外企业参展,以“创新破局迈向城... 9月18日上午,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以下简称“MetroTrans 2025”)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盛大启幕。作为国内首个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国际化展览平台,MetroTrans 2025吸引超过500家海内外企业参展,以“创新破局迈向城轨发展新阶段”为主题,聚焦行业热点与前沿议题,锚定高端化、智能化、场景化方向,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展示矩阵,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 数字化 绿色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估计和中心峭度的电机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戴计生 丁荣军 +2 位作者 付勇 刘欣 于天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4-4356,共13页
电机轴承运行状态及时诊断及分级预警可有效保障电机的运用安全可靠。针对轴承电信号故障特征微弱、随机干扰多以及现有方法可解释性较差和自适应性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预测消噪谱估计及谱平均中心峭度指标相结合的轴承电... 电机轴承运行状态及时诊断及分级预警可有效保障电机的运用安全可靠。针对轴承电信号故障特征微弱、随机干扰多以及现有方法可解释性较差和自适应性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预测消噪谱估计及谱平均中心峭度指标相结合的轴承电信号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结合线性预测消噪和谱估计方法,消除电流信号中电源基波、固有偏心谐波等无关轴承故障的可预测噪声分量,提取轴承故障特征;其次,通过同一工况不同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和频谱平均,以消除电流频谱诸多随机干扰的影响;最后,以轴承不同阶次故障特征频率为中心构建中心峭度指标,以此作为定量评估轴承状态及其严重程度指标,实现电机轴承故障诊断与分级预警。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牵引电机故障模拟对托试验台的基础上,选用3种不同程度的内圈缺陷轴承和1块正常轴承为试验对象,并选用常用的其他3钟特征提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3钟特征提取方法,提出的结合线性预测消噪和谱估计特征提取方法能有效提取微弱的轴承故障信息,具有更强的特征提取的能力。提出的结合频谱平均和中心峭度的诊断评估方法,在消除电流频谱随机干扰影响的同时还能定量评估轴承健康状态,实现轴承诊断与分级预警,具有可解释性强、评估效果好及自适应性能力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轴承 诊断与分级预警 线性预测消噪 谱平均 中心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重载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源 王雯婧 +3 位作者 宿帅 孙永奎 王峰 王文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81-3492,共12页
重载铁路在现代交通运输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是重载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刻画的重要工具,为重载钢轨病害的产生和演化机理的分析提供依据。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依赖人工手动调优的方式来实现车辆−... 重载铁路在现代交通运输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是重载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刻画的重要工具,为重载钢轨病害的产生和演化机理的分析提供依据。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依赖人工手动调优的方式来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校正,此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且难以保证仿真模型与实际场景的一致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方法,实现模型的自适应校正,为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和钢轨病害的分析奠定基础。首先,基于Universal Mechanism(UM)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设计相应的Matlab接口,为优化算法在迭代过程中修正模型参数和运行模型仿真提供基础;其次,引入Morris筛选法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筛选出高敏感车辆参数,用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然后,考虑仿真模型与实际车轨相互作用的一致性,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校正方法,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校正;最后,利用真实线路小半径曲线的监测数据对提出的算法的敏感参数筛选和矫正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不仅可有效筛选出高敏感性车辆参数,还能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校正。研究成果优化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技术,能有效提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精度,进而为重载线路智能运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车轨耦合 动力学模型 遗传算法 模型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开关自动过分相阻抗建模与暂态分流特性
5
作者 吴丽然 吴命利 +1 位作者 刘建强 仇乐兵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7,共7页
分相区限制了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连续性,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的高效性,基于电子开关的自动过分相技术是提高供电连续性的方法之一。提出一种采用晶闸管阀组作为电子开关的过分相系统阻抗建模方法,考虑晶闸管阀组非线性阻抗、... 分相区限制了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连续性,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的高效性,基于电子开关的自动过分相技术是提高供电连续性的方法之一。提出一种采用晶闸管阀组作为电子开关的过分相系统阻抗建模方法,考虑晶闸管阀组非线性阻抗、传输线缆阻抗,分析列车通过锚段关节时晶闸管阀组、供电臂两回路的暂态分流特性,以及晶闸管阀组回路阻抗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现场试验证明阻抗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区 电子开关 阻抗建模 分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等效电路模型极化参数估计的收敛性分析
6
作者 张维刚 曾嘉博 +3 位作者 周维 陈正 吴颂 潘文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为探究动力电池极化参数估计在不同工况下的误差收敛特性,采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对估计器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进行分析.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和遗忘因子递归最小二乘法推导得到极化参数估计误差的状态方程.采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对状态方程进行分... 为探究动力电池极化参数估计在不同工况下的误差收敛特性,采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对估计器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进行分析.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和遗忘因子递归最小二乘法推导得到极化参数估计误差的状态方程.采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对状态方程进行分析,得到估计器渐进收敛的必要条件,即持续变化的电流输入,并提出一种图解法用于分析误差的动态收敛特性和论证此必要条件的合理性.采用实验校准的电池模型产生的数据对理论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估计器在持续变化的电流输入下能逐渐收敛到真值附近,且在变化剧烈的正负交变工况下具备更好的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管理系统 等效电路模型 参数辨识 渐进收敛性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轨道交通氢电联供的液氢能源管道概念设计与能效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宇 付琳 +3 位作者 陈孝元 陈洁莲 沈博洋 康劲松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09,共10页
随着交通与能源领域的深度耦合,推动交通用能电气化、绿色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以低温能源作为高温超导电缆的冷却媒介,实现电力与燃料联合传输,提高能源传输效率并降低综合成本,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传输的有效途径。以1... 随着交通与能源领域的深度耦合,推动交通用能电气化、绿色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以低温能源作为高温超导电缆的冷却媒介,实现电力与燃料联合传输,提高能源传输效率并降低综合成本,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传输的有效途径。以10 km传输距离为例,设计了1种适用于轨道交通的1.5 kV/10 kA液氢能源管道结构。同时,通过建立超导电缆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正负双极超导带材的排布角度对其临界电流的影响,其中平行排布方式下临界电流最大约为15240 A。最后,对比了15 MW/10 km的超导电缆与传统铜电缆的系统传输损耗。研究结果表明,1.5 kV超导电缆的传输损耗仅为10 kV传统交流电缆的15%,且略低于35 kV电压等级的损耗,可为液氢超导能源管道应用于大容量电能与氢能传输提供1种可行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能源管道 超导电缆 液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和5083铝合金在模拟城市地下空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璇 邵晓峰 +5 位作者 高瑾 李永红 胡添奇 梁帅 宋嘉良 肖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7-294,317,共9页
目的研究对比了304不锈钢与5083铝合金在模拟武汉地下空间环境条件下的腐蚀行为。方法在对武汉工况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地下环境特点的室内加速试验谱,包括循环盐雾试验和湿热试验等,以一个加速周期模拟实际服役环境中1 a的腐蚀量;... 目的研究对比了304不锈钢与5083铝合金在模拟武汉地下空间环境条件下的腐蚀行为。方法在对武汉工况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地下环境特点的室内加速试验谱,包括循环盐雾试验和湿热试验等,以一个加速周期模拟实际服役环境中1 a的腐蚀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分析了304不锈钢与5083铝合金的表面形貌、腐蚀产物成分和腐蚀动力学等。结果根据模拟武汉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加速试验,经过5个循环周期后,不锈钢与铝合金均在局部发生不同程度的点蚀,5083铝合金表面钝化膜被破坏,腐蚀产物堆积,而304不锈钢腐蚀轻微。根据拟合结果,不锈钢最大点蚀深度与腐蚀时间时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D_(1)=7.637+1.212e^(0.517t),形成的腐蚀坑小而深;铝合金符合幂函数关系D_(2)=11.75t^(0.699),主要形成宽而浅的腐蚀坑,其宽深比逐渐增加。结论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304不锈钢在模拟城市地下空间环境中的点蚀深度发展较5083铝合金更快,304不锈钢的点蚀率受地下运行环境的影响逐年增加,而5083铝合金局部腐蚀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5083铝合金 地下环境 点蚀 腐蚀行为 环境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递归算法的变流器支撑电容参数辨识方法
9
作者 侯招文 李凯迪 +2 位作者 曾进辉 曹俊明 罗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84-4294,共11页
支撑电容是轨道交通列车牵引变流器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核心作用是稳定变流器的直流电压。支撑电容劣化将导致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加剧、系统稳定性降低甚至出现爆炸等风险,严重危害列车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决该问题,需定期监视电容器的运... 支撑电容是轨道交通列车牵引变流器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核心作用是稳定变流器的直流电压。支撑电容劣化将导致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加剧、系统稳定性降低甚至出现爆炸等风险,严重危害列车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决该问题,需定期监视电容器的运行状态,电容器状态监视可通过电容参数辨识实现,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快速递归算法的变流器支撑电容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分析车载电容器的电路结构和运行工况,机车电容器的预充电过程无需安装额外传感器,具有非侵入的特点,对此进行研究并构建对应的参数系统;在此基础上,引进模型快速递归的算法,研究算法的递归推导和核心参数计算,并完成算法结合预充电模型进行电容参数估计的流程和关键参数计算方法;最后进行全面的实验验证,先通过不同采样步长和频率下的不同电容器组预充电实验验证该方法的鲁棒性和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采样频率下始终保持低识别误差,展现出良好的计算精度和鲁棒性。开展了该方法与经典参数辨识的最小二乘法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具有原理简单、计算复杂度低、结果稳定和误差率低等优点。方法为机车牵引变流器系统中的电容参数估算提供了一种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电容 快速递归算法 参数辨识 牵引变流器 状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悬浮列车牵引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10
作者 冯江华 胡云卿 +4 位作者 袁贤珍 赵岸峰 石煜 许义景 曹薇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5,共9页
以高速磁悬浮列车牵引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硬件实物在环的研究方法,构建高速磁悬浮牵引系统的半实物仿真平台,并通过半实物仿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包括三电平牵引变流器、长定子直线电机及车辆等数字模... 以高速磁悬浮列车牵引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硬件实物在环的研究方法,构建高速磁悬浮牵引系统的半实物仿真平台,并通过半实物仿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包括三电平牵引变流器、长定子直线电机及车辆等数字模型的构建,以及运行控制策略与单/双端供电模式下的牵引控制机制设计。此外,开展了针对高速运行场景的达速运行仿真分析。在某磁悬浮试验线上,完成了低速牵车试验,并验证了单/双端供电模式下的速度与位置闭环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牵引系统及控制器性能稳定,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有效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与工程适用性。为高速磁悬浮系统的工程化设计、性能优化及测试验证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悬浮 半实物 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 数学模型 仿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PVC引发的PC塑料件开裂分析
11
作者 刘中平 肖银河 葛会军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4-59,共6页
安装于某设备上的连接器组件,在运行过程中连接器母座螺纹管处出现脆性断裂。为了分析断裂的原因和机理,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断裂样品和运行正常的未断裂样品... 安装于某设备上的连接器组件,在运行过程中连接器母座螺纹管处出现脆性断裂。为了分析断裂的原因和机理,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断裂样品和运行正常的未断裂样品。结果表明,断裂样品存在可挥发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成分,而未断裂样品则无此成分;进一步分析,该DBP成分来源于断裂样品通孔内安装的软质聚氯乙烯(PVC)套管。从Hansen溶度参数的角度分析,DBP与聚碳酸酯(PC)的相对能量差异(RED)值为0.72,说明DBP能够较好的溶解PC,即DBP能够侵蚀连接器母座。因此,连接器的断裂机理是环境应力开裂(ESC),连接器受到了PVC套管中的DBP污染,DBP渗透到螺纹处PC塑料内,消弱了PC分子间作用力,在锁紧螺母的拉伸应力作用下,导致由内向外的脆性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碳酸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环境应力开裂 溶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中IGBT寿命损耗优化策略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绍龙 倪强 +1 位作者 李学明 谭永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381-6389,共9页
作为牵引变流器的核心部件,IGBT模块寿命损耗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牵引变流器全寿命周期成本。为此文中在不影响机车整车输出牵引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电力机车各轴牵引力动态分配的IGBT寿命损耗最优策略,以降低牵引变流器全寿命... 作为牵引变流器的核心部件,IGBT模块寿命损耗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牵引变流器全寿命周期成本。为此文中在不影响机车整车输出牵引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电力机车各轴牵引力动态分配的IGBT寿命损耗最优策略,以降低牵引变流器全寿命周期成本。基于牵引电机结构原理与相关现场数据,该方法首先建立IGBT寿命损耗与牵引力及区间速度的量化模型;然后基于上述量化模型与机车自动驾驶系统规划的区间速度及牵引力发挥曲线对不同牵引力分配策略下逆变器IGBT寿命损耗进行实时计算,得出寿命损耗最优的牵引电机功率分配方案,控制机车各轴牵引电机输出。最后,基于HXD1自动驾驶机车现场某区间运行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寿命 损耗模型 结温计算 牵引力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车载子系统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大勇 熊昱凯 《中国铁路》 2017年第3期16-22,共7页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车载子系统是CM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机车车载应用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传输的功能,是未来构建机车大数据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CMD系统车载子系统的系统构成、设计原理、功能实现、关键...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车载子系统是CM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机车车载应用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传输的功能,是未来构建机车大数据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CMD系统车载子系统的系统构成、设计原理、功能实现、关键技术、应用状况等进行阐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CMD系统 远程监测 诊断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车地数据传输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强 唐国平 《中国铁路》 2017年第3期23-27,共5页
机车运行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场景,如何将大量车载数据及时发送到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地面综合应用系统是CMD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知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如GSM-R、3G/4G、WLAN、卫星通信等均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对上述技术... 机车运行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场景,如何将大量车载数据及时发送到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地面综合应用系统是CMD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知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如GSM-R、3G/4G、WLAN、卫星通信等均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对上述技术进行比较,以及分析CMD系统数据传输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运营环境的车地无线传输综合技术及相应的传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远程监测 诊断 CMD系统 车地无线通信 数据传输 WLAN 北斗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气化支线铁路最大需量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顺凯 《中国铁路》 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
发展先进适用的节支技术是实现电气化铁路节支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降低支线铁路基本电费支出,对最大需量控制技术开展研究。依据线路行车组织及现场实测数据,分析支线铁路最大需量特点,提出一种由需量管理装置和有功融通装置构成的最... 发展先进适用的节支技术是实现电气化铁路节支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降低支线铁路基本电费支出,对最大需量控制技术开展研究。依据线路行车组织及现场实测数据,分析支线铁路最大需量特点,提出一种由需量管理装置和有功融通装置构成的最大需量控制系统。阐述基于变电所间有功融通的最大需量控制原理,制定计及牵引负荷有功功率、系统额定功率和预设融通阈值等多项约束条件的控制策略,并通过算例分析证明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支线铁路相邻变电所的牵引负荷错峰出现,适宜通过变电所间有功双向融通进行最大需量控制,节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线铁路 牵引供电系统 最大需量 控制技术 有功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气化铁路相邻变电所间再生制动能量复合利用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顺凯 《中国铁路》 2022年第7期66-75,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助力铁路节能降耗和节支增效,研究能量转移与存储结合的相邻变电所间再生制动能量复合利用技术。阐述系统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基于各端口间的能量供需关系,以优先直接转移和最大化综合利用为目标,制定相... 为进一步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助力铁路节能降耗和节支增效,研究能量转移与存储结合的相邻变电所间再生制动能量复合利用技术。阐述系统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基于各端口间的能量供需关系,以优先直接转移和最大化综合利用为目标,制定相应能量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将系统运行工况划分为4种模式并分析典型工况的功率潮流,然后提出主从控制架构和分层控制策略。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仿真分析,验证能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能量管理及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协同控制再生制动能量按需转移、存储和释放,实现高效复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再生制动能量 能量转移 存储 能量管理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MEA在轨道交通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卫雄 汤磊 吴显奎 《南方农机》 2019年第23期103-103,共1页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在设计阶段对产品构成逐一分析,找出所有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后果,从而预先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产品可靠性。本文介绍了D...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在设计阶段对产品构成逐一分析,找出所有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后果,从而预先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产品可靠性。本文介绍了DFMEA的总体流程,介绍其在轨道交通产品的应用,对应用过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MEA 失效模式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窗自适应彩色增强算法在司机行为识别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崔宵洋 袁小军 +3 位作者 田野 姚巍巍 彭联贴 李晨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106,共8页
外界光照的变化容易干扰机车司机室视频的图像质量,出现图像亮度异常现象,导致司机行为识别系统检测精度下降。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侧窗滤波的自适应非线性彩色增强算法,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司机行为识别系统。首先利用主聚类推定算... 外界光照的变化容易干扰机车司机室视频的图像质量,出现图像亮度异常现象,导致司机行为识别系统检测精度下降。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侧窗滤波的自适应非线性彩色增强算法,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司机行为识别系统。首先利用主聚类推定算法,建立图像照度分类模型,将司机室视频图像分类为低光照、正常光照和曝光3种场景。然后采用本文所提算法对低光照图像进行增强,有效提高了图像亮度、对比度和加强了暗区细节信息。最后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基于YOLOv3的司机行为检测模型。为证明可行性,选取某铁路局机务段的6A视频在NVIDIA视频分析服务器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低光照图像增强算法能够更好地改善图像质量,利用YOLOv3对增强后的低光照场景图像进行目标检测,项点的检测精度达到了97.20%,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6.33%,满足机务段视频智能分析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机行为识别 侧窗滤波 自适应 彩色增强 YOLOv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后台数据处理技术
19
作者 容长生 刘波 《中国铁路》 2017年第3期28-34,共7页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后台处理系统接收机车数据,通过转储与解析程序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服务器,并对数据和故障进行分析,是CMD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整个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结合CMD系统,从实践使用角度...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后台处理系统接收机车数据,通过转储与解析程序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服务器,并对数据和故障进行分析,是CMD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整个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结合CMD系统,从实践使用角度出发,对其后台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远程监测 诊断 CMD系统 数据解析 MQ消息队列技术 Oracle数据库存储技术 Mongo数据库分片集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量表示的间歇性序列自适应区间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文涛 高祥 +2 位作者 罗铁军 张艳娜 宋钊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在实际业务中,配件需求发生随机、需求量波动大,配件序列数据呈现明显的间歇性分布,同时由于人工报单失误或特殊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配件需求易发生异常变化,导致传统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难以捕捉配件需求量的演化规律,预测结果不确定... 在实际业务中,配件需求发生随机、需求量波动大,配件序列数据呈现明显的间歇性分布,同时由于人工报单失误或特殊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配件需求易发生异常变化,导致传统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难以捕捉配件需求量的演化规律,预测结果不确定性高、可靠性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表示的间歇性序列自适应区间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层次聚类,基于间歇性序列的平均需求间隔和平方变异系数指标筛选相似序列形成序列簇,用于提取簇内公共需求演化信息,增加可预测性;其次,通过张量分解重构原始需求序列,在最大限度保留序列核心信息的前提下平滑序列中的异常值;最后,构建一种自适应预测区间算法,通过动态更新机制得到配件需求量的预测值和预测区间,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利用某大型轨道交通制造企业实际售后数据进行验证,与现有典型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有效挖掘不同特点间歇性序列的演化趋势,提高小样本间歇性序列的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间歇性特有指标均方根标准误差(RMSSE)上,相较于需求预测主流的深度学习方法平均降低了0.32,且当预测结果出现失真时,可提供一个可靠的弹性预测区间,为实际应用中企业智能备件计划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预测 间歇性时间序列 张量分解 配件管理 区间预测 时间序列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