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1
作者 高德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期60-61,共2页
介绍了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期、幼苗期、分蘖期、拔节长穗期、抽穗结实期这6个时期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水稻直播 栽培技术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青枯病拮抗菌株的筛选及田间防效的测定 被引量:32
2
作者 郭坚华 郭亚辉 +2 位作者 张立新 祁红英 方中达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06,共6页
用抑菌圈 定殖力双重测定法筛选出 6个定殖密度大于 1 0 5 cfu/ g根 ,抑菌能力亦较强 ,同时又极易于人工培养的菌株 ,作为青枯病的潜在生防菌株。温室试验 ,防病效果分别达83 4% (J2 )、91 6 % (J3 )、5 8 4% (FH1 7)、75 0 % (BB1 ... 用抑菌圈 定殖力双重测定法筛选出 6个定殖密度大于 1 0 5 cfu/ g根 ,抑菌能力亦较强 ,同时又极易于人工培养的菌株 ,作为青枯病的潜在生防菌株。温室试验 ,防病效果分别达83 4% (J2 )、91 6 % (J3 )、5 8 4% (FH1 7)、75 0 % (BB1 1 )、6 6 6 % (BT4)和 41 6 % (BT6 ) ,增产效果为 2 1 3 %~ 1 1 0 1 % ,其中以J3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BB1 1次之。 1 996年在南京和淮阴两地的辣椒青枯病小区进行试验 ,移栽 40d后各菌株平均防效分别为 :6 6 0 % (J2 )、6 1 6 % (J3 )、5 8 2 % (FH1 7)、6 2 4% (BB1 1 )、72 8% (BT4)和 3 7 1 % (BT6 ) ;平均增产效果为 45 7% (J2 )、76 5 % (J3 )、3 2 4% (FH1 7)、78 5 % (BB1 1 )、2 9 3 % (BT4)和 1 9 0 % (BT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抑菌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 辣椒 青枯症 拮抗菌株 田间防效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D9生物有机肥对连作芦蒿扦插苗枯萎病病害防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立华 常义军 +2 位作者 王长春 邵孝侯 缪其松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6-71,共6页
芦蒿连作土壤中的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扦插茎秆的切口处侵染扦插苗,严重地降低扦插苗的成活率。实验通过分离生防菌株,开发生防生物有机肥防控扦插苗连作病害。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具有生防芦蒿枯萎病病... 芦蒿连作土壤中的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扦插茎秆的切口处侵染扦插苗,严重地降低扦插苗的成活率。实验通过分离生防菌株,开发生防生物有机肥防控扦插苗连作病害。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具有生防芦蒿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能力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9。D9菌株的代谢物能够显著地抑制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的伸长(P<0.05)。芦蒿连作土壤扦插苗病害的防控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和D9生物有机肥的防病率分别达到77.3%和97.1%,同时能够显著地(P<0.05)降低芦蒿扦插苗的茎内尖孢镰刀菌数量,而且D9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P<0.05)降低扦插苗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相较于对照处理,D9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根际土壤和茎内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降低了35.7%和93.7%。有机肥没有提高芦蒿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而D9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芦蒿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酶活(P<0.05)。D9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防治连作芦蒿扦插苗的病害,为芦蒿产业提供一条绿色、安全的栽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蒿 连作病害 枯草芽孢杆菌 扦插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茭儿菜特征特性、生长发育环境观测及定名
4
作者 钱芝龙 王长春 +8 位作者 王秀梅 毛焕胜 杨德海 彭泽民 杨代松 李仁贵 王礼权 潘宝贵 李惠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53-1260,共8页
【目的】观测江苏南京地区野生水生蔬菜茭儿菜种质资源(变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环境条件,为南京地区茭儿菜人工驯化栽培及定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苏南京地区搜集的野生茭儿菜种质资源(变种)为材料,开展小区栽培... 【目的】观测江苏南京地区野生水生蔬菜茭儿菜种质资源(变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环境条件,为南京地区茭儿菜人工驯化栽培及定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苏南京地区搜集的野生茭儿菜种质资源(变种)为材料,开展小区栽培试验,观测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并进行命名。【结果】江苏南京地区茭儿菜是浅水植物,适宜生长水位5.0~35.0 cm。萌芽最低温度3~5℃,自开始正常生长至可采收期间最低和最高日均气温分别为12和26℃、水温为13和19℃。7月植株地上茎开始拔节生长,9~10节抽穗开花,可结实或不结实。食用部位为嫩茎,分白色和黄色两种,长20.0~30.0 cm,粗1.0 cm,单根重7.0~10.0 g。地上直立茎和地上茎为最佳繁殖材料,4~5月以基本苗数7株、种植密度33.0 cm×33.0 cm定植的小区当年平均产量(带壳)最高,为5595.0 kg/ha,以基本苗数5株、种植密度100.0 cm×100.0 cm定植的小区次年平均产量(带壳)最高,为3480.0 kg/ha。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将南京地区茭儿菜定名为菰属茭儿菜种Zizania regerminatio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其中白色变种定名为Z.regerminatio Z.L.Qian et H.F.Li var.lautus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黄色变种定名为Z.regerminatio Z.L.Qian et H.F.Li var.frugi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英文名称定名为Jiao er cai。【结论】江苏南京地区茭儿菜是浅水短日照植物,可作水生蔬菜、观赏植物及湿地植被等利用;定名为禾本科菰属茭儿菜种Z.regerminatio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英文名为Jiao er c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儿菜 种质资源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长条件 定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防治大棚番茄叶霉病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代松 张立新 《长江蔬菜》 2004年第6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药剂 防治 大棚 番茄 叶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防治大棚番茄叶霉病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代松 张立新 《广西植保》 2004年第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药剂防治 大棚 番茄叶霉病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农民流通组织 推进农产品产业化
7
作者 毛焕胜 张立新 王长春 《长江蔬菜》 2004年第5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农民 农产品 产业化 流通组织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防治大棚番茄叶霉病试验
8
作者 杨代松 张立新 《湖北植保》 2004年第4期6-6,8,共2页
蕃茄叶霉病是南京地区棚室番茄常见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时1周内可迅速导致毁棚.随着设施栽培蔬菜的进一步发展,发病呈逐年加重趋势.而在实际防治时很多药剂对其防效不理想,为了筛选防治叶霉病的有效药剂,2003年选用4种药剂开展了防治棚... 蕃茄叶霉病是南京地区棚室番茄常见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时1周内可迅速导致毁棚.随着设施栽培蔬菜的进一步发展,发病呈逐年加重趋势.而在实际防治时很多药剂对其防效不理想,为了筛选防治叶霉病的有效药剂,2003年选用4种药剂开展了防治棚室番茄叶霉病试验,并观察不同药剂对番茄的安全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防治 大棚番茄 叶霉病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叶面硅肥“倍优特”在水稻上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吴华兵 刘恒斌 +1 位作者 查贵生 王长春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5期27-28,共2页
为研究和探索新型叶面硅肥"倍优特"在南京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2016年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型叶面硅肥"倍优特"浸种或者在2叶期叶面喷施,都能够有利于培育机插壮秧;在水稻抽穗前后叶面喷施"倍优... 为研究和探索新型叶面硅肥"倍优特"在南京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2016年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型叶面硅肥"倍优特"浸种或者在2叶期叶面喷施,都能够有利于培育机插壮秧;在水稻抽穗前后叶面喷施"倍优特",可以促进水稻灌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叶面硅肥“倍优特” 水稻 育秧 结实率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