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肉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探究
1
作者 蒲婵娟 韦夏玲 邱洁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6期119-120,共2页
目前,猪肉的市场需求量大,其质量安全直接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针对其中存在的兽药残留问题,应加强技术探究,做好检测工作,以保证食品安全和市场供应。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当前有更多的技术形式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中,并获得了良好的... 目前,猪肉的市场需求量大,其质量安全直接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针对其中存在的兽药残留问题,应加强技术探究,做好检测工作,以保证食品安全和市场供应。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当前有更多的技术形式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检测成效。基于此,本文对猪肉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相应检测工作的高效展开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ZSM-5的制备及催化大豆油环氧化的研究
2
作者 明高 程谦伟 +2 位作者 郭雪梅 陈通 孟陆丽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137,共7页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ZrO_(2)-ZSM-5,通过XRD、FT-IR、SEM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催化剂煅烧温度、煅烧时间、ZrO_(2)/ZSM-5质量比等对其在水力空化条件下催化大豆油环氧化反应中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催化剂...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ZrO_(2)-ZSM-5,通过XRD、FT-IR、SEM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催化剂煅烧温度、煅烧时间、ZrO_(2)/ZSM-5质量比等对其在水力空化条件下催化大豆油环氧化反应中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催化剂的适宜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3 h、ZrO_(2)与ZSM-5质量比为1.2∶1.0。利用该制备条件下得到的ZrO_(2)-ZSM-5催化大豆油环氧化,环氧油的环氧值达到5.91%,表明催化剂能有效地提升环氧化反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大豆油 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对螺蛳汤风味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刘纯友 丘静 +5 位作者 王书军 殷朝敏 林华 任仙娥 唐湘毅 黄永春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3-114,共12页
为探究螺蛳肉、猪骨、鸡架和香辛料等不同原料对螺蛳汤风味形成的影响,采用光谱技术、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螺蛳汤的理化特性和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对螺蛳汤中水溶性蛋白含量、颗粒平均粒... 为探究螺蛳肉、猪骨、鸡架和香辛料等不同原料对螺蛳汤风味形成的影响,采用光谱技术、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螺蛳汤的理化特性和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对螺蛳汤中水溶性蛋白含量、颗粒平均粒径和聚集度指数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原料对螺蛳汤的Zeta电位无显著影响。气相色谱结果显示,猪骨和鸡架是螺蛳汤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棕榈油酸的主要来源。GC-MS结果表明,螺蛳汤中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醛类10种、醇类4种、烯烃11种、烷烃1种、酮类2种、酯类2种、醚类2种、酚类3种。香气活度值显示,茴香脑、草蒿脑、桉叶油醇和壬醛是螺蛳汤中关键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茴香脑和桉叶油醇源自香辛料,而壬醛来自螺蛳肉、猪骨和鸡架,这些挥发性化合物赋予螺蛳汤甜味、樟脑香、油脂味、柑橘香。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游离氨基酸是螺蛳汤中重要的呈味氨基酸;5’-GMP、5’-AMP和5’-IMP等核苷酸是螺蛳汤中主要的鲜味核苷酸,这些呈味氨基酸和核苷酸共同赋予螺蛳汤鲜甜的滋味特性,而这些滋味物质主要来自螺蛳肉、猪骨和鸡架。综上,动物基肉类原料和植物基香辛料共同构成螺蛳汤的特征香气和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汤 原料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滋味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全琛宇 周英宁 +11 位作者 蒲婵娟 陈婷婷 许心婷 卢冰霞 许艺兰 赵硕 杨讯业 段群棚 秦毅斌 李斌 陈忠伟 何颖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93-2903,共11页
【目的】掌握广西地区无乳链球菌流行规律和耐药特征,为罗非鱼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贵港市、北海市、玉林市罗非鱼养殖场病鱼肝脏、脾脏、脑等组织作为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对分离菌株形态观察及16S rRNA测序分... 【目的】掌握广西地区无乳链球菌流行规律和耐药特征,为罗非鱼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贵港市、北海市、玉林市罗非鱼养殖场病鱼肝脏、脾脏、脑等组织作为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对分离菌株形态观察及16S rRNA测序分析进行病原鉴定;利用PCR方法检测各分离菌株血清型、主要毒力基因,并采用K-B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共分离38株链球菌,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形成乳白色圆形、具备溶血环的小菌落;革兰染色为阳性,呈典型短链状,经鉴定均为Ⅰa型无乳链球菌;分离菌株均能扩增出毒力基因sodA、cylE、gapC、bac和bca,但未能扩增出毒力基因scpB;38株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较低,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达到85%以上;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G、头孢哌酮敏感性达100%。38株分离菌中有23株分离菌株呈多重耐药性,耐药数量为3~10重,其中4重及以上为13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4.21%。【结论】广西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临床菌株主要血清型为Ⅰa型,其主要毒力基因为sodA、cylE、gapC、bac和bca;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提示避免使用该类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秀大瑶山香菇氨基酸组成及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5
作者 谢唯 张小红 +3 位作者 韦思萍 钟春城 欧娜 李志鹏 《食用菌》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研究产自金秀大瑶山香菇的营养价值,测定香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分析评价相关指标。结果:(1)金秀大瑶山香菇蛋白质每100 g含量为30.13 g,为常见食用菌较高水平;(2)含18种氨基酸,其中TAA值、EAA/TAA值、E/N值分别为每100 g 21.96 ... 为研究产自金秀大瑶山香菇的营养价值,测定香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分析评价相关指标。结果:(1)金秀大瑶山香菇蛋白质每100 g含量为30.13 g,为常见食用菌较高水平;(2)含18种氨基酸,其中TAA值、EAA/TAA值、E/N值分别为每100 g 21.96 g、45.15%、82.24%;(3)呈味氨基酸、药用氨基酸、支链氨基酸每100 g总量分别为20.74 g、14.17 g、3.84 g,占TAA比例分别为94.45%、64.53%、17.49%;(4)AAS、CS、RC评分分别为0.71、0.50、0.75。AAS、RC评分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Leu,CS评分则为Ile;(5)以FAO/WHO模式评价EAA组成比例、EAAI值、BV值、NI值,结果显示金秀大瑶山香菇所含蛋白质优良,营养价值较高,可作为优质保健型、功能型食品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秀大瑶山 香菇 蛋白质 氨基酸 蛋白质营养价值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亚硝酸盐柳州酸笋的研制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永逸 林华 +2 位作者 杨超 杨宛萤 彭帮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20-224,共5页
为了提高酸笋的食用安全性,生产低亚硝酸盐的酸笋,以柳州新鲜竹笋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和纯种乳酸菌发酵酸笋。通过对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还原糖及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发酵后酸笋的质构和风味进行测定,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生产... 为了提高酸笋的食用安全性,生产低亚硝酸盐的酸笋,以柳州新鲜竹笋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和纯种乳酸菌发酵酸笋。通过对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还原糖及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发酵后酸笋的质构和风味进行测定,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生产低亚硝酸盐柳州酸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纯种发酵酸笋中pH值、还原糖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自然发酵,总酸含量高于自然发酵;发酵后,纯种发酵酸笋的硬度、脆度和感官评分均优于自然发酵,但2种方式发酵酸笋的风味成分较为相近且主要风味成分为酯类、醛类、酚类和醇类物质。相较于自然发酵,纯种发酵酸笋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发酵周期较短,保持了与自然发酵酸笋相近的风味成分,研究结果可为研制低亚硝酸盐柳州酸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笋 亚硝酸盐 乳酸菌 发酵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固定化酵母酿造百香果果酒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虞珂娜 刘昭明 +2 位作者 张定宇 黄翠姬 卢宏皓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3-158,共6页
以甘蔗渣为载体吸附固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JSF190,并以游离酵母作为对照,采用固定化酵母酿造百香果果酒,比较两种酵母发酵果酒中的乙醇、残糖、有机酸和乙酸乙酯含量。结果表明,游离酵母酿造百香果果酒乙醇产量为96.3... 以甘蔗渣为载体吸附固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JSF190,并以游离酵母作为对照,采用固定化酵母酿造百香果果酒,比较两种酵母发酵果酒中的乙醇、残糖、有机酸和乙酸乙酯含量。结果表明,游离酵母酿造百香果果酒乙醇产量为96.36 g/L,乙醇产出速率为2.01 g/(L·h),总残糖含量为5.14 g/L,乙酸乙酯含量为14.3 mg/L,乙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分别为21.67 g/L、0.44 g/L、0.91 g/L、3.80 g/L、44.54 g/L、3.16 g/L;固定化酵母酿造果酒乙醇产量为98.22~124.37 g/L,乙醇产出速率为2.05~3.11 g/(L·h),总残糖含量为3.62~4.09 g/L,乙酸乙酯含量为15.7~22.86 mg/L;乙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分别为15.11~20.18 g/L、0.27~0.44 g/L、0.78~0.96 g/L、2.61~3.80 g/L、33.40~45.83 g/L、2.22~2.68 g/L。表明固定化酵母可应用于酿造百香果果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酵母 游离酵母 百香果果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粉品质评价及生产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8
作者 成林梢 梁钦梅 +1 位作者 姚镇江 林莹 《粮油食品科技》 CAS 2022年第6期71-79,共9页
米粉是我国的传统食品,质构柔韧、富有弹性、口感爽滑,深受百姓喜爱。但米粉种类繁多且具有地域性强的特点,目前,在米粉品质评价指标和米粉原料的选择中,尚无统一的米粉类国家标准。因此,根据现有的相关研究,综述了米粉的分类,并从米粉... 米粉是我国的传统食品,质构柔韧、富有弹性、口感爽滑,深受百姓喜爱。但米粉种类繁多且具有地域性强的特点,目前,在米粉品质评价指标和米粉原料的选择中,尚无统一的米粉类国家标准。因此,根据现有的相关研究,综述了米粉的分类,并从米粉的感官评价、理化特性和质构特性三个方面探讨米粉的品质评价指标,分析比较了适合生产米粉的大米所需要测定额指标及适宜范围,并从发酵、磨粉、糊化、老化、干燥5个方面探讨了米粉生产工艺对米粉品质的影响,论述了米粉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风险的控制要点,以期为建立统一的米粉评价标准和米粉选料原则、优化米粉工艺技术提供参考,并最大程度降低米粉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 品质评价 生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螺蛳粉原料螺蛳中五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覃冬杰 吴婧 +4 位作者 许蓉蓉 陈铁英 卢艺 陈荣珍 刘永逸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6-280,共5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螺蛳中铅、砷、汞、镉、铬5种重金属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螺蛳中铅...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螺蛳中铅、砷、汞、镉、铬5种重金属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螺蛳中铅、砷、汞、镉、铬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0.18、0.03、0.01、0.01、0.20 mg/kg。铅与砷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将螺蛳的各产地区分开,并筛选出特征元素。各产地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为0~0.50,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0.15~0.37,评价等级均为安全级。螺蛳所受重金属污染较小,安全等级高,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加强对螺蛳中重金属的监测,以保证其安全性。该研究考察了螺蛳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为科学评价螺蛳食用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螺蛳 重金属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混肥料中氮磷钾检验的问题与准确性提高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良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32期91-91,93,共2页
复混肥料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肥料之一,在改善不同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和提升作物产量上起着重要作用,需提高复混肥料中氮磷钾检验的准确性。该文分析了复混肥料氮磷钾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抽取和制备样品、精准称量样品、选择适宜的... 复混肥料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肥料之一,在改善不同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和提升作物产量上起着重要作用,需提高复混肥料中氮磷钾检验的准确性。该文分析了复混肥料氮磷钾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抽取和制备样品、精准称量样品、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合规操作、准确测量和处理数据等提高准确性的措施,以期确保复合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混肥料 氮磷钾检验 检验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粉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刘昭明 高晓惠 +4 位作者 郭雪梅 程谦伟 孟陆丽 陈通 朱泳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43,共7页
为探究红茶粉对鲜湿米粉食用品质影响及作用机理,考察不同添加量的红茶粉(质量分数为0%、1%、2%、3%)对鲜湿米粉食用品质的影响,并通过糊化特性、热特性、结晶特性和微观结构分析红茶粉对鲜湿米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度添... 为探究红茶粉对鲜湿米粉食用品质影响及作用机理,考察不同添加量的红茶粉(质量分数为0%、1%、2%、3%)对鲜湿米粉食用品质的影响,并通过糊化特性、热特性、结晶特性和微观结构分析红茶粉对鲜湿米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度添加红茶粉可以提高鲜湿米粉的弹性和硬度,降低黏附性,蒸煮损失率和断条率,其中红茶粉质量分数为1%时,蒸煮品质改善明显,与未添加红茶粉相比,断条率降低50.58%,蒸煮损失率降低24.74%。同时鲜湿米粉的颜色随着红茶粉的加入逐渐向红色和黄色转变,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糊化特性表明红茶粉能够降低米粉崩解值和回生值,赋予米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抗剪切能力。热特性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红茶粉能够抑制米粉重结晶,延缓老化。扫描电镜观察到,适当添加红茶粉能够赋予米粉更加稳定致密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粉 鲜湿米粉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秀大瑶山香菇子实体成分分析
12
作者 欧娜 谢唯 +3 位作者 张小红 韦思萍 钟春城 李志鹏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5期73-79,共7页
对金秀大瑶山香菇子实体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生物活性物质、有害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以了解香菇在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的成分特征,并为其深加工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金秀大瑶山香菇碳氮营养、矿物质元素、生... 对金秀大瑶山香菇子实体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生物活性物质、有害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以了解香菇在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的成分特征,并为其深加工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金秀大瑶山香菇碳氮营养、矿物质元素、生物活性物质非常丰富,有害成分均低于标准规定。其中,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30.13、1.87、40.20 g·100^(-1)·g^(-1),蛋白质与脂肪比值达16.11∶1。子实体含有常量元素钾、钙、磷、镁、钠和微量元素铁、锌、铜、锰、硒,具有较强的富集磷、钾、锌能力,含量分别为880、2610、10.6 mg·100^(-1)·g^(-1),钾与钠的比值为235.14∶1,表明其属于高钾低钠食品。富含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21970.32 mg·100^(-1)·g^(-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分析结果符合FAO/WHO标准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条件;呈鲜的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比18.46%。金秀大瑶山香菇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76.26 mg·100^(-1)·g^(-1),分别是所含的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6的43.08、10.61、31.13倍,同时含有粗多糖、甘露醇、黄酮、单宁、麦角甾醇、茶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子实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为261 U·g^(-1)。检测出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标准规定,子实体中无农药残留,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金秀大瑶山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物质 有害物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香菇资源调查初报
13
作者 钟春城 韦思萍 +2 位作者 韦秀琼 张小红 李发盛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5期10-12,18,共4页
初步调查结果: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香菇分布广泛,其发生与气温及树种等生态条件有密切关系,发生时间为11月至次年4月,高峰期为1月至3月。介绍野生香菇的主要分布地、生态环境、着生树种,为野生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野生香菇 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多孔硅酸镁及其对糖汁的脱色性能分析
14
作者 林华 唐婷范 +2 位作者 陈金足 苏萍萍 程昊 《广西糖业》 2024年第6期419-425,共7页
制备多孔硅酸镁(MgSiO_(3))并分析其对糖汁的脱色性能,为提高糖汁脱色率、降低制糖成本及减轻制糖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依据。以六水合氯化镁(MgCl_(2)·6H_(2)O)为镁源,以硅胶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制备多孔MgSiO_(3)样品,并进行扫描电子... 制备多孔硅酸镁(MgSiO_(3))并分析其对糖汁的脱色性能,为提高糖汁脱色率、降低制糖成本及减轻制糖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依据。以六水合氯化镁(MgCl_(2)·6H_(2)O)为镁源,以硅胶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制备多孔MgSiO_(3)样品,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影响糖汁脱色效果的多孔MgSiO_(3)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及糖汁pH,并探究其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MgSiO_(3)样品在研磨前大部分呈不均匀块状,少部分为片状结构,研磨后的多孔MgSiO_(3)样品表面呈由不规则片状堆积而成的孔道结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多孔MgSiO_(3)样品在用量为0.10 g、反应温度为30℃、糖汁pH为5.0及反应时间为120 min条件下对糖汁的脱色效果最佳;吸附动力学验证及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多孔MgSiO_(3)对糖汁的动态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属于化学吸附。可见,水热法制备的多孔MgSiO_(3)可作为高效无机多孔材料用于糖汁脱色并优化糖汁脱色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汁澄清 多孔硅酸镁 吸附性能 脱色率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对酸豆角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永逸 林华 +2 位作者 杨超 张军蓓 彭帮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3-51,共9页
为了提高酸豆角的品质,本研究以新鲜豆角为原料,采用自然湿法发酵和纯种湿法发酵腌制酸豆角。通过对不同方法腌制过程中pH、总酸、氨基酸态氮、还原糖和总糖及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发酵后酸豆角进行质构分析,探究自然湿法发酵和纯... 为了提高酸豆角的品质,本研究以新鲜豆角为原料,采用自然湿法发酵和纯种湿法发酵腌制酸豆角。通过对不同方法腌制过程中pH、总酸、氨基酸态氮、还原糖和总糖及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发酵后酸豆角进行质构分析,探究自然湿法发酵和纯种(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0.04 g/kg)湿法发酵对酸豆角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评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发酵后酸豆角的风味成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纯种湿法发酵酸豆角中pH、总酸、氨基酸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自然湿法发酵;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消耗速率高于自然湿法发酵。发酵后,纯种湿法发酵酸豆角的硬度、脆度及感官评分均优于自然湿法发酵。两种方式腌制的酸豆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为相近,且酯类、酸类和醇类物质含量较高。与自然湿法发酵相比,纯种湿法发酵酸豆角缩短了发酵周期,降低了亚硝酸含量且最低含量为0.035 mg/kg,保持了与自然发酵酸豆角相近的风味,该研究为酸豆角的品质优化和风味成分解析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豆角 乳酸菌 发酵 品质优化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赤霉素处理对采后香蕉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传悦 程谦伟 +6 位作者 张定宇 孟陆丽 石玉秋 陈通 胡波 杨菊 莫斯敏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3,共6页
为了延缓香蕉腐败变质,以采后香蕉果实为试材,采用50 mg/L赤霉素(GA_3)溶液浸泡处理,以蒸馏水浸泡为对照,相同条件下贮藏,研究贮藏期间GA_3对果实硬度、色差、褐变面积,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过... 为了延缓香蕉腐败变质,以采后香蕉果实为试材,采用50 mg/L赤霉素(GA_3)溶液浸泡处理,以蒸馏水浸泡为对照,相同条件下贮藏,研究贮藏期间GA_3对果实硬度、色差、褐变面积,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有效地延缓香蕉果实褐变,保持果实硬度和色泽,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减少,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蒸馏水)分别降低49.98%和35.70%,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蒸馏水)分别提高43.37%和38.41%,显著抑制电导率上升和丙二醛积累,维持果皮细胞膜结构和功能。说明GA_3可有效延缓香蕉衰老进程,保持果实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赤霉素 可溶性固形物 硬度 抗坏血酸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线草药材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杉 覃子龙 +2 位作者 陆梅元 马秀梅 曾海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131-133,共3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0∶3∶1.5)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灯(360 nm)下检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色谱柱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10μL进样,乙腈-0.1%的...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0∶3∶1.5)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灯(360 nm)下检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色谱柱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10μL进样,乙腈-0.1%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建立金线草(Antenoron filiforme)药材薄层鉴别方法以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对金线草药材进行薄层鉴别,斑点清洗,分离度好,能有效鉴别出金线草。同时,在30 min内完成对3种黄酮成分的分析,各成分间均达到基线分离,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2~100.80μg/mL(r=0.9994)、25.50~758.86μg/mL(r=0.9998)、2.62~250.48μg/mL(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42%、101.21%、9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草(Antenoron filiforme) 芦丁 槲皮素 山奈酚 薄层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LC-MS/MS法同时测定陈香露白露片中10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覃冬杰 张鹏 +2 位作者 钟文俊 覃华亮 刘永逸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82-2285,共4页
目的 建立QuEChERS-LC-MS/MS法测定陈香露白露片(陈皮、川木香等)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_(1)、B_(2),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的分析采用Boltimate C_(18)... 目的 建立QuEChERS-LC-MS/MS法测定陈香露白露片(陈皮、川木香等)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_(1)、B_(2),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的分析采用Boltimate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 2.6μm);流动相[0.1%甲酸+2 mmol/L甲酸铵]-[甲醇-乙腈(1∶1)],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模式检测。结果 10种真菌毒素在各自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80.7%~109.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陈香露白露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香露白露片 真菌毒素 QUECHERS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E-UPLC-MS/MS法测定医用口罩中10种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被引量:4
19
作者 覃冬杰 叶月华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68,73,共4页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串联质谱法(MS/MS)测定医用口罩中10种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方法。样品采用ASE前处理,萃取溶剂为70%DMF,80℃静态萃取5 min,循环2次。采用Poroshell 120 Phe-Hex(2.1 mm×100 mm,1.9...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串联质谱法(MS/MS)测定医用口罩中10种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方法。样品采用ASE前处理,萃取溶剂为70%DMF,80℃静态萃取5 min,循环2次。采用Poroshell 120 Phe-Hex(2.1 mm×100 mm,1.9μm)为色谱柱,乙腈和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SI为离子源电离,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10种荧光增白剂在各自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3),检出限为0.01~3.20 mg/kg,定量限为0.03~10.00 mg/kg,平均回收率为80.8%~98.9%,RSD为1.8%~5.2%。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适用于医用口罩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荧光增白剂 ASE UPLC-MS/MS 医用口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医用口罩中可萃取重金属 被引量:1
20
作者 覃冬杰 张鹏 +2 位作者 甘仕 黄筱珏 覃华亮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64,82,共4页
为测定医用口罩中12种可萃取重金属含量,样品采用酸性汗液进行萃取,内标法定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6~0.9999,检出限为0.0001~0.002 mg/... 为测定医用口罩中12种可萃取重金属含量,样品采用酸性汗液进行萃取,内标法定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6~0.9999,检出限为0.0001~0.002 mg/kg,精密度RSD为2.6%~5.1%,回收率为80.8%~95.8%。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医用口罩中12种可萃取重金属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重金属 可萃取 ICP-MS 医用口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