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胡灼君 胡宏波 +1 位作者 刘大鹰 陈奕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41-1945,共5页
目的:检测可疑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胸水以及活检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可疑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 目的:检测可疑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胸水以及活检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可疑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痰液、BALF、胸水以及活检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经病理证实,67例可疑肺癌患者中42例确认为肺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在肺癌患者的血浆、痰液、BALF、胸水和活检组织中依次为52.4%(22/42)、47.6%(20/42)、59.5%(25/42)、71.4%(10/14)和61.9%(26/42);25例良性病变患者中除1例在血液、1例在胸水中检测到异常甲基化外,其余标本中均未检测到p16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P<0.05)。p16基因甲基化阳性检出率与肺癌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MSP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痰液、BALF、胸水以及活检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是一项很有潜力的肺癌早期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基因 p16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覃凤娴 刘小勇 陈翔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647-2652,共6页
近年来,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在肿瘤研究领域中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TAN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瘤和促瘤的双重作用,而如何充分将TANs的两面性应用于肿瘤治疗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靶向TANs... 近年来,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在肿瘤研究领域中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TAN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瘤和促瘤的双重作用,而如何充分将TANs的两面性应用于肿瘤治疗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靶向TANs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靶向 治疗 中性粒细胞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大鹰 周凤丽 +1 位作者 胡灼君 胡红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48-2150,共3页
目的检测胸腔积液中沉渣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66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胸水沉渣细胞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66例胸... 目的检测胸腔积液中沉渣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66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胸水沉渣细胞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66例胸腔积液患者中36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30例为良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沉渣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69.4%(25/36);在良性胸腔积液中为13.3%(4/30);经统计学检验良、恶性胸腔积液组胸水沉渣细胞的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15,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沉渣细胞的p16基因异常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恶性胸腔积液组沉渣细胞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的敏感性为69.4%,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77.3%。恶性胸腔积液沉渣细胞p16基因甲基化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细胞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论 MSP检测胸腔积液中沉渣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是一种有潜力的鉴别胸腔积液良、恶性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DNA甲基化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CT CEA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灼君 刘大鹰 胡宏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40-1442,1446,共4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CT及血清CEA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7例临床疑似肺癌的患者,同步进行p16基因的甲基化检测、CT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结果:67例患者最后确诊为肺癌42例,其余25例为良性病变。p16基因甲基...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CT及血清CEA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7例临床疑似肺癌的患者,同步进行p16基因的甲基化检测、CT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结果:67例患者最后确诊为肺癌42例,其余25例为良性病变。p16基因甲基化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2.4%、96.0%、68.7%;CT检查为80.9%、80.0%、80.6%;CEA检测为54.8%、76.0%、62.7%。三种方法联合检测为92.9%、84.0%、89.6%。经统计学分析,三种检查联合与单独检测的敏感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05,P=0.000),联合检测优于三种方法单独检测(x^2=15.090,P=0.000;x^2=18.607,P=0.000;x^2=44.896,P=0.000)。结论:联合p16基因甲基化、CT和CEA检查提高了在肺癌的诊断及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P16基因 体层摄影术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27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进国 胡宏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总结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共27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48.3±11.2)岁。急性夹层17例,慢性10例。DeBakeyⅠ型11例,DeBakeyⅡ型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总结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共27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48.3±11.2)岁。急性夹层17例,慢性10例。DeBakeyⅠ型11例,DeBakeyⅡ型1例,DeBakeyⅢ15例。DeBakeyI型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Bentall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8例,行Bentall手术2例。1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果:1例DeBakeyⅠ型合并大面积脑梗经非手术治疗死亡,1例DeBakeyⅡ型慢性夹层非手术治疗假腔内血栓形成,破口闭合。全组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21例随访3~26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位置及形态正常,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依据主动脉夹层的不同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血管腔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