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髂腰韧带在腰椎节段数中的定位 被引量:4
1
作者 吕亚萍 林薇 马雪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髂腰韧带在腰椎节段数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接受腰椎MRI检查的876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腰骶移行椎692例(腰椎骶化241例,骶椎腰化451例)。观察髂腰韧带在腰骶移行椎组及无移行椎组中节段水平。结果:无移行椎组(8070例)髂... 目的:探讨髂腰韧带在腰椎节段数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接受腰椎MRI检查的876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腰骶移行椎692例(腰椎骶化241例,骶椎腰化451例)。观察髂腰韧带在腰骶移行椎组及无移行椎组中节段水平。结果:无移行椎组(8070例)髂腰韧带起自L5横突水平为8010例,60例起源于L4横突水平;腰骶移行椎组中,241例腰椎骶化者髂腰韧带起自L4椎体横突水平,451例骶椎腰化者髂腰韧带起自L6水平。结论:髂腰韧带解剖定位相对恒定,但合并移行椎时,应慎重利用其进行腰椎节段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节段 髂腰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有关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开荣 兰永树 +1 位作者 吕亚萍 胡兴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为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观测成人的100例干燥整颅、20例颅底标本、15例尸头及36侧正常颅底CT资料;观测项目为与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有关的颞骨表面标志与岩部内重要结构的位置及其间距。结果:整颅及颅底内面各... 目的:为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观测成人的100例干燥整颅、20例颅底标本、15例尸头及36侧正常颅底CT资料;观测项目为与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有关的颞骨表面标志与岩部内重要结构的位置及其间距。结果:整颅及颅底内面各项测量结果左右侧比较U均<1.96,P均>0.05,颞骨内重要结构间及与表面标志间距离测量结果多数项目男女性间比较U均>1.96或>2.58,P<0.05或<0.01;颅中窝入路可以弓状隆起作标志寻认上骨半规管以确认内耳道,也可以岩大神经管裂孔为标志暴露面神经膝状神经节与迷路段确认内耳道底;磨除岩尖部骨质时可以颈动脉管后壁与内耳门内侧缘的连线作为界线。结论:颞骨表面标志点间距及颞骨岩部内重要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可为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术中岩部重要结构的定位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颞骨 颞骨岩部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之间距离的MSCT测量 被引量:1
3
作者 吕亚萍 唐光健 +4 位作者 兰永树 胡兴宇 唐光才 辛页 张富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提供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正常值并分析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CT扫... 目的:提供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正常值并分析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CT扫描。在MPR影像上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距离,右侧(4.75±2.33)mm,左侧(6.06±2.52)mm,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小于左侧。男性(5.54±2.58)mm,女性(5.29±2.44)mm,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PR技术是研究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可为耳鼻喉科、颅脑外科及显微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垂直部 颈静脉窝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