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T2 FLAIR序列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梁泓中 郭睿 肖运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3,共7页
在颅内肿瘤诊疗过程中,对比增强MRI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临床上颅脑MRI增强检查首选T1WI序列。长期以来,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被认为是评估软脑膜疾病和脑转移瘤的辅助序列。近年... 在颅内肿瘤诊疗过程中,对比增强MRI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临床上颅脑MRI增强检查首选T1WI序列。长期以来,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被认为是评估软脑膜疾病和脑转移瘤的辅助序列。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增强T2 FLAIR序列在血脑屏障、血软脑膜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血眼屏障、血迷路屏障及淋巴系统损伤相关疾病的检出、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增强T2 FLAIR序列尽管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原因包括:(1)增强T2 FLAIR适用的疾病谱尚未完全阐明,(2)增强T2 FLAIR的规范扫描参数尚未确定,(3)增加MRI检查时间等。本文针对增强T2 FLAIR序列的技术特点、正常影像表现以及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进一步科研、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乳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芝焕 梁泓中 +2 位作者 邹莹 覃滢 肖运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295,共5页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技术是一种可以非侵入性地探测人体器官组织中的蛋白质和多肽中酰胺质子含量的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从分子水平提供疾病病理生化方面的信息。近年来APT开始应用于乳腺癌的研究中,为乳腺癌的各方面评价及预测提供帮...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技术是一种可以非侵入性地探测人体器官组织中的蛋白质和多肽中酰胺质子含量的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从分子水平提供疾病病理生化方面的信息。近年来APT开始应用于乳腺癌的研究中,为乳腺癌的各方面评价及预测提供帮助。本文旨在综述APT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乳腺癌病理分级及转移行为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酰胺质子转移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量价值研究
3
作者 梁泓中 周庆陆 +4 位作者 陈夏宜 郭睿 张学梅 肖运平 覃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2 FLAIR上强化特征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增强T1WI、增强T2FLAIR强化特征鉴别PCNSL和GBM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增强T1WI的强化比例和强化均匀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增强T2 FLAIR的边缘强化和中心强化上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和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AUC值(P<0.05)。结论: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PCNSL和GBM有一定增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CTA容积扫描模式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赖迪 缪俞凤 +1 位作者 王甜 张卫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16cm容积扫描模式在房颤患者左心房肺静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射频消融术前行心脏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采用16cm容积扫描模式(管电压100kV,开启智能管电流技术);B组... 目的:探讨16cm容积扫描模式在房颤患者左心房肺静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射频消融术前行心脏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采用16cm容积扫描模式(管电压100kV,开启智能管电流技术);B组采用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其余扫描参数同A组。2组患者扫描范围均为气管隆突上2cm至心脏隔底。对2组患者图像质量、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心率>75次/min时,A组图像质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率≤75次/min时,2组图像质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辐射剂量为(4.01±2.82)mSv,B组的辐射剂量为(8.51±0.60)mSv,降低约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对比剂碘量比B组降低约50%。结论:在自由心率时,容积扫描模式可获取高清、低剂量的左心房和肺静脉图像,对射频消融术前检查的房颤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容积模式 左心房-肺静脉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骺端爆裂征在膝关节软骨下不全骨折和骨性关节炎上的鉴别价值研究
5
作者 覃滢 刘晓岚 +2 位作者 郑英杰 罗慧慧 肖运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干骺端爆裂征在膝关节软骨下不全骨折(SIFK)和骨性关节炎(OA)影像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3年7月经手术证实为SIFK、OA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分析各自MRI图像特点,观察两者是否存在干骺端爆裂征,即病变... 目的:探讨干骺端爆裂征在膝关节软骨下不全骨折(SIFK)和骨性关节炎(OA)影像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3年7月经手术证实为SIFK、OA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分析各自MRI图像特点,观察两者是否存在干骺端爆裂征,即病变关节髁的干骺端存在骨旁软组织水肿。结果:26例SIFK患者中24例存在干骺端爆裂征,29例OA患者中5例存在干骺端爆裂征,此征象出现率在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30.99,P=0.00)。干骺端爆裂征鉴别SIFK和O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 0.77~0.98),灵敏度为82.8%,特异度为92.3%。结论:干骺端爆裂征是诊断SIFK新的间接征象,有助于与OA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下不全骨折 骨性关节炎 软组织水肿 干骺端爆裂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内侧髁软骨下不全骨折与内侧半月板损伤模式及外突的相关性
6
作者 覃滢 李智晞 +3 位作者 韦宝琛 石桢松 刘晓岚 韩秋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5-1409,共5页
目的观察股骨内侧髁软骨下不全骨折(SIF)与内侧半月板损伤模式及内侧半月板外突(MM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6例单侧股骨内侧髁SIF患者,根据SIF分级分为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对比组间软骨损伤分级、半月板损伤及MME,分析... 目的观察股骨内侧髁软骨下不全骨折(SIF)与内侧半月板损伤模式及内侧半月板外突(MM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6例单侧股骨内侧髁SIF患者,根据SIF分级分为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对比组间软骨损伤分级、半月板损伤及MME,分析SIF分级与软骨损伤、骨坏死体积(OV)及MME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半月板外突分级患者软骨损伤分级、OV及MME,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低级别组各含18、18例SIF。高级别组存在Ⅲ~Ⅳ级软骨损伤者占比高于,OV及MME值(内侧半月板外缘垂线至胫骨平台软骨边缘垂线的距离)均大于低级别组(P均<0.05);组间半月板后角损伤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SIF级别与软骨损伤分级、OV、MME值均呈正相关(r_(s)=0.710、0.765、0.540,P均≤0.01)。MME值与半月板损伤程度、撕裂范围均呈正相关(r_(s)=0.502、0.520,P均<0.01)。MME分级0、1、2级分别为4、19、13例,不同MME分级间软骨损伤分级、OV、MM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ME值与软骨损伤分级及OV均呈正相关(r s=0.451、0.579,P均<0.01)。结论SIF患者OV及软骨损伤与内侧半月板损伤模式及MME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软骨疾病 胫骨半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注射对比剂结合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缪俞凤 莫仁彬 +1 位作者 王甜 赖迪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段注射对比剂结合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因房颤入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30例。患者术前均行左心房CT血管成像(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左心房... 目的:探讨分段注射对比剂结合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因房颤入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30例。患者术前均行左心房CT血管成像(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左心房CTA采用320排容积CT行心电门控容积模式扫描,第一期扫描范围为气管隆突上2cm至心脏膈底,二期延迟60s后扫描左心耳。注射方案:A组第一期注射对比剂35~45mL,注射速率4mL/s,同等速率追加生理盐水30mL;第二期注射对比剂25mL,注射速率1mL/s,同等速率追加生理盐水20mL。B组注射对比剂60~70mL,注射速率4mL/s,同等速率追加生理盐水30mL。2名从事心血管影像学诊断的副主任医师采用4分法评价左心房、肺静脉及左心耳等CTA影像。金标准为TEE检查,评价左心房CTA检测左心耳血栓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计算2组图像第二期延迟扫描左心耳平均CT值。结果:分段注射对比剂结合分期扫描的A组检测左心耳血栓的特异度(96.1%)和阳性预测值(86.8%)比B组的高。A组二期延迟扫描左心耳平均CT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期延迟60s扫描左心耳结合分段注射对比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分段注射 分期扫描 左心耳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临界心率采集方案对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甜 黄婉 +2 位作者 曹治婷 韩秋丽 张卫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临界心率采集方案对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9月60例(呼吸训练屏气时平均心率为75-79次/min区间)行冠状动脉CT检查者,其中通过手动修改优化为1个心动周期采集者为A... 目的:探讨优化临界心率采集方案对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9月60例(呼吸训练屏气时平均心率为75-79次/min区间)行冠状动脉CT检查者,其中通过手动修改优化为1个心动周期采集者为A组(n=30),通过系统自动设置方案2个心动周期采集者为B组(n=30).记录扫描前平静呼吸时心率(静息心率)、呼吸训练屏气时心率(基础心率)、注射对比剂扫描中的心率(注射时心率)、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B组静息心率分别为(78.3±3.9)次/min、(79.1±3.7)次/min,基础心率分别为(76.8±2.7)次/min、(77.3±2.9)次/min,注射时心率分别为(73.8±3.0)次/min、(74.4±2.5)次/min.注射时心率<基础心率<静息心率,A组注射时心率比基础心率平均下降约(3.0±0.7)次/min,B组平均下降约(2.9±0.2)次/min.A组、B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36±0.46)mSv、(2.79±0.5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1,P<0.05).结论:静脉注射对比剂扫描时心率会有所下降,以此为基础调整优化的临界心率采集方案,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使更多受检者获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冠状动脉成像 心率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