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芝玉 林翠梧 +2 位作者 黄克建 潘智文 蒋双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中草药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共鉴定了98种化学成分,茎和叶中各82种。主要挥发成分及含量为:大叶香烯D(茎:36.59%;叶:40.87%)、香木兰烯(茎:13.20%;叶:17.00%)、...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中草药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共鉴定了98种化学成分,茎和叶中各82种。主要挥发成分及含量为:大叶香烯D(茎:36.59%;叶:40.87%)、香木兰烯(茎:13.20%;叶:17.00%)、顺-α-没药烯(茎:6.06%;叶:7.48%)、β-荜澄茄油烯(茎:4.83%;叶:5.85%)、γ-依兰油烯(茎:2.18%;叶:2.58%)和1,2,4 a,5,6,8 a-六氢-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茎:2.03%;叶:2.55%),它们都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本实验中发现滇桂艾纳香茎和叶的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占挥发性成分含量的91.75%和9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艾纳香 挥发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蚕鲜茧与干茧缫丝成绩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继伟 封宝山 +4 位作者 陶立全 林海涛 程谦伟 蒋芳 罗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7-890,共4页
【目的】进一步论证桑蚕鲜茧直接缫丝的可行性,为今后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无煮茧工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采用桑蚕鲜茧直接缫丝与干茧缫丝成绩的差异。【结果】与桑蚕干茧缫丝相比,桑蚕鲜茧直接缫丝可提高解舒率... 【目的】进一步论证桑蚕鲜茧直接缫丝的可行性,为今后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无煮茧工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采用桑蚕鲜茧直接缫丝与干茧缫丝成绩的差异。【结果】与桑蚕干茧缫丝相比,桑蚕鲜茧直接缫丝可提高解舒率,降低万米吊糙,提高运转率、运转车速、台时产量,减少生丝纤度均方差和最大偏差,但生丝的清洁、洁净程度较差,进而导致生丝的综合等级稍低。【结论】以桑蚕鲜茧直接缫丝是可行的,但不适用于高品位、高等级生丝的缫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 缫丝 鲜茧 干茧 缫丝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鲜茧缫生丝抱合成绩的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继伟 于媛媛 +4 位作者 封宝山 陶立全 凌新龙 林海涛 罗文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15,共4页
针对鲜茧缫生丝抱合力成绩差的问题,就采用提高缫丝汤温度、提高缫丝车速和增加丝鞘长度等方法解决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缫丝汤温度、提高缫丝车速和增加丝鞘长度后,可以改善鲜茧缫生丝的抱合力成绩,但缫丝汤温度提高后... 针对鲜茧缫生丝抱合力成绩差的问题,就采用提高缫丝汤温度、提高缫丝车速和增加丝鞘长度等方法解决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缫丝汤温度、提高缫丝车速和增加丝鞘长度后,可以改善鲜茧缫生丝的抱合力成绩,但缫丝汤温度提高后,万米吊糙次数先减少后增加,提高缫丝车速和增加丝鞘长度后,解舒率有所下降,生丝的拉伸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茧丝 抱合力 缫丝汤温度 缫丝车速 丝鞘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的苹果酸脱胶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海涛 封宝山 +2 位作者 陶立全 凌新龙 黄继伟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共5页
采用苹果酸对蚕丝进行脱胶,通过单因素实验,讨论了苹果酸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浴比对蚕丝脱胶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脱胶后蚕丝的性能变化,得出了苹果酸的脱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苹果酸质量浓度11 g/L,反应温度100℃,... 采用苹果酸对蚕丝进行脱胶,通过单因素实验,讨论了苹果酸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浴比对蚕丝脱胶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脱胶后蚕丝的性能变化,得出了苹果酸的脱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苹果酸质量浓度11 g/L,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0 min,浴比1︰60。此条件下脱胶处理的蚕丝断裂强力损失与断裂伸长损失均较小,生丝中的丝胶基本上脱尽。蚕丝的红外光谱图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脱胶工艺处理后蚕丝的主体结构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苹果酸 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六堡茶主要特征成分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小玲 李颖 +1 位作者 姜元欣 庾翔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分析了产于广西梧州地区的7种六堡茶及其毛茶的主要特征性成分,旨在为合理评价六堡茶的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六堡茶与其毛茶的特征性成分有显著差异.渥堆发酵导致毛茶的总酚含量显著下降、总黄酮略有降低、咖啡因及游离态儿茶素... 分析了产于广西梧州地区的7种六堡茶及其毛茶的主要特征性成分,旨在为合理评价六堡茶的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六堡茶与其毛茶的特征性成分有显著差异.渥堆发酵导致毛茶的总酚含量显著下降、总黄酮略有降低、咖啡因及游离态儿茶素类物质含量降低、总可溶性糖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茶褐素大量形成.这些成分的改变是六堡茶汤色红、味甘醇、口感圆润的主要原因.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差异显示,六堡茶因含有较多的茶褐素而比毛茶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特征成分 茶褐素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季铵盐在木薯蚕丝抗菌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树强 宁晚娥 +2 位作者 林海涛 黄继伟 陶立全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20,共8页
为了改善壳聚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将氯化缩水甘油三甲基铵与壳聚糖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壳聚糖季铵盐(HACC),并将其用于木薯蚕丝的改性处理,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热分析方法对处理前后木薯蚕丝的结构,以及热学性能进行表征与... 为了改善壳聚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将氯化缩水甘油三甲基铵与壳聚糖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壳聚糖季铵盐(HACC),并将其用于木薯蚕丝的改性处理,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热分析方法对处理前后木薯蚕丝的结构,以及热学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表明,从X射线衍射图谱和红外光谱图谱来看,HACC的化学改性使木薯蚕丝纤维中的部分结构发生变化,而且抗菌整理后的木薯蚕丝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持久性。另外,从热分析的测试结果来看,抗菌整理后的木薯蚕丝的内部结构与未整理相比变得更加紧密且热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木薯蚕丝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持久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的形状误差评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岳坪 靳龙 +1 位作者 李书平 陈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5-217,共3页
随着制造业技术和装备的不断进步,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愈来愈高,其形位误差的检测与评定是机械加工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实现复杂曲面的形状误差评定,介绍了形状误差的定义及评定步骤。以工程上常用的双三次B样条曲面描述复杂... 随着制造业技术和装备的不断进步,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愈来愈高,其形位误差的检测与评定是机械加工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实现复杂曲面的形状误差评定,介绍了形状误差的定义及评定步骤。以工程上常用的双三次B样条曲面描述复杂曲面模型,提出采用网格法求取点到曲面的最小距离。以优化理论为基础,介绍了网格法的计算原理。采用关节臂测量机对一个B样条曲面零件获取测量数据,以Visual C++6.0为开发工具,实现了该实例曲面的形状误差评定,验证了所采用误差评定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形状误差 网格法 B样条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茧丝强力序列的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继伟 洪基武 +5 位作者 林海涛 封宝山 陶立全 程谦伟 蒋芳 罗文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4,共5页
基于茧丝强力与茧丝纤度的关系,验证茧丝在长度方向上的强力序列与纤度序列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为将茧丝强力序列引入到茧丝性状的考量体系提供依据。分别对鲜茧直接缫丝获得茧丝与鲜茧烘干后缫丝获得茧丝的茧丝强力序列进行测试和分析... 基于茧丝强力与茧丝纤度的关系,验证茧丝在长度方向上的强力序列与纤度序列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为将茧丝强力序列引入到茧丝性状的考量体系提供依据。分别对鲜茧直接缫丝获得茧丝与鲜茧烘干后缫丝获得茧丝的茧丝强力序列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茧丝强力序列与茧丝纤度序列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与干茧丝相比,鲜茧丝的平均茧丝强力更大,茧丝强力序列曲线更凸。故此,将茧丝强力序列引入到茧丝性状的考量体系是可行的,且在更短片段内反映茧丝纤度的变化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茧丝强力序列 茧丝纤度序列 鲜茧丝 茧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复杂曲面测点规划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岳坪 靳龙 +1 位作者 卢海燕 陈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2-45,53,共5页
复杂曲面零件检测过程中的测点布局规划方法是影响曲面检测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曲面测量的截面线法,基于三角网格模型的文件格式,提出基于中点偏移抛物线法的触测点生成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非均匀B样条曲线的反求插值法求取截面线... 复杂曲面零件检测过程中的测点布局规划方法是影响曲面检测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曲面测量的截面线法,基于三角网格模型的文件格式,提出基于中点偏移抛物线法的触测点生成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非均匀B样条曲线的反求插值法求取截面线,进而采用弦高法进行测点自适应规划。以Visual C++6.0为开发工具,实现了复杂曲面测点的自适应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测点规划 网格模型 中点偏移抛物线法 检测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籽壳挥发油的微波提取及油脂的食用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建平 徐静 税志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55-259,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正己烷微波法提取八角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5(g/ml)、微波时间5min、微波功率640W,与常规的索氏提取法相比,该法具有快速、节能的特点。对八角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八角籽油和其他食用植物油...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正己烷微波法提取八角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5(g/ml)、微波时间5min、微波功率640W,与常规的索氏提取法相比,该法具有快速、节能的特点。对八角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八角籽油和其他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类似,按照油脂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的项目进行检测,发现稍加精炼的八角籽油可放心食用;八角壳油脂中的脂肪酸含量较低,与其他食用植物油差别大,做香料、调味料仍然是首选,而不适合做普通的食用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挥发油 微波提取 脂肪酸 食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曲面的高精度匹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岳坪 靳龙 +2 位作者 李书平 宋世柳 陈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18-122,共5页
研究自由曲面的高精度匹配技术。采用两步法即粗匹配和精匹配对曲面匹配进行逐步求精:采用微分进化算法进行粗匹配,获得下一步精匹配迭代过程的初始点,解决了迭代最近点算法(ICP)存在的容易收敛于局部最优点的问题,并克服了遗传算法收... 研究自由曲面的高精度匹配技术。采用两步法即粗匹配和精匹配对曲面匹配进行逐步求精:采用微分进化算法进行粗匹配,获得下一步精匹配迭代过程的初始点,解决了迭代最近点算法(ICP)存在的容易收敛于局部最优点的问题,并克服了遗传算法收敛速度较慢的缺陷;基于最小二乘准则和最小条件原则,分别采用单纯形法和坐标轮换法循环计算进行精匹配,同时对设计变量进行尺度变换,改善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性态。以Visual C++6.0为开发工具,编程实现了自由曲面的高精度匹配。运行实例表明,上述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匹配 微分进化法 最小二乘准则 最小条件原则 尺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法及原子荧光法测定中华鳖及黄沙鳖中微量元素铁、锌、硒的含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阎柳娟 黄国霞 +5 位作者 陈铁英 李军生 汪青 谢志扬 廖永聪 廖城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067-15068,共2页
[目的]检测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鳖肝脏、肌肉、裙边等不同组织中铁、锌、硒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检测铁和锌含量,并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硒的含量。[结果]铁、锌、硒在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 [目的]检测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鳖肝脏、肌肉、裙边等不同组织中铁、锌、硒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检测铁和锌含量,并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硒的含量。[结果]铁、锌、硒在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鳖不同组织中含量差异较大,铁的含量顺序三者均为肝脏>蛋>肉>裙边,锌的含量顺序三者均为肌肉>蛋>肝脏>裙边,硒的含量不同组织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别。不同品种间铁、锌、硒的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总体来说,黄沙鳖中铁、锌、硒的含量均大于中华鳖,野生黄沙鳖中铁、锌、硒的含量高于养殖黄沙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沙鳖 中华鳖 微量元素 原子吸收法 原子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品种鳖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
13
作者 黄国霞 陈铁英 +2 位作者 李军生 谢志扬 廖永聪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28-2330,2333,共4页
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当激发波长为230 nm时,苏丹Ⅱ溶液在463 nm处出现一个弱的荧光峰,Zn2+溶液的加入使得该处的峰值增加,其增加值ΔF与Zn2+浓度在0.908 4~45.422μg/m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F=15.97C-4.958,相关系数r... 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当激发波长为230 nm时,苏丹Ⅱ溶液在463 nm处出现一个弱的荧光峰,Zn2+溶液的加入使得该处的峰值增加,其增加值ΔF与Zn2+浓度在0.908 4~45.422μg/m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F=15.97C-4.958,相关系数r为0.997 6,检测限为0.597 4μg/mL。基于此建立了微量元素Zn2+浓度测定的新方法,该法可用于鳖不同部位锌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锌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胶除油工艺对丝绵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封宝山 林海涛 +3 位作者 蒋芳 黄继伟 宁晚娥 陶立全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共4页
采用有机溶剂6号轻汽油通过浸出法工艺处理丝绵,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测试了丝绵的性能和结构变化。研究发现:与未处理丝绵相比,处理后丝绵白度、压缩率及回弹率明显提高,而其含油率、含胶率、回潮率和断裂强度则降低。处理后丝绵含油率小于... 采用有机溶剂6号轻汽油通过浸出法工艺处理丝绵,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测试了丝绵的性能和结构变化。研究发现:与未处理丝绵相比,处理后丝绵白度、压缩率及回弹率明显提高,而其含油率、含胶率、回潮率和断裂强度则降低。处理后丝绵含油率小于5%,压缩率大于42%,回弹率大于90%,回潮率小于12%,处理后丝绵微观结构未发生变化。结果证明该脱胶除油工艺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绵 回弹率 压缩率 含油率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丝素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经纬 李军生 +2 位作者 黄国霞 阎柳娟 赖春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8,共6页
以废丝为主要原料,将不溶于水的丝素蛋白通过与一氯乙酸在乙醇溶剂中的醚化反应,合成了可溶性的羧甲基丝素。讨论了几种主要因素(如碱化时间、碱化温度、醚化时间和醚化温度等)对产物醚化度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羧甲基丝素的醚化工艺条件:... 以废丝为主要原料,将不溶于水的丝素蛋白通过与一氯乙酸在乙醇溶剂中的醚化反应,合成了可溶性的羧甲基丝素。讨论了几种主要因素(如碱化时间、碱化温度、醚化时间和醚化温度等)对产物醚化度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羧甲基丝素的醚化工艺条件:碱化时间90 min、醚化时间90 min、碱化温度25℃、醚化温度70℃。所得羧甲基丝素的醚化度为0.7425。测定羧甲基丝素的表面活性后,得到羧甲基丝素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25 g/L,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为10。丝素蛋白溶液具有一定的起泡能力,且在质量分数为1.0%~1.2%范围内的稳定性较好,但不宜作发泡剂。丝素蛋白溶液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可作为良好的乳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丝素 碱化 醚化 醚化度 乳化 起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艳松 陈铁英 +2 位作者 黄宝临 黄建军 宫辛玲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07,174,共4页
建立食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法,并优化色谱分离条件;研究含油脂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与中国国家标准比较,该法试剂用量少,快速,简便;该方法测定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线性范围均为5.0~50.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 建立食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法,并优化色谱分离条件;研究含油脂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与中国国家标准比较,该法试剂用量少,快速,简便;该方法测定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线性范围均为5.0~50.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13%~3.24%,加标回收率为83.3%~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气相色谱法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镀锌层盐雾腐蚀试验结果判定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奕高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23-824,共2页
利用显微观察、化学检验方法对铁基镀锌层在中性盐雾试验(NASS)中的腐蚀产物进行鉴别,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对如何根据腐蚀产物的特点来判定盐雾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镀锌层 中性盐雾试验 腐蚀产物 结果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民贤 赖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180-9180,9240,共2页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甲醇水溶液(45+55)、三氯甲烷提取浓缩之后,用苯乙腈(2+98)溶解,三氟乙酸衍生,反相C18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所用激发及发射波长依次为365、440 nm。...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甲醇水溶液(45+55)、三氯甲烷提取浓缩之后,用苯乙腈(2+98)溶解,三氟乙酸衍生,反相C18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所用激发及发射波长依次为365、440 nm。[结果]试验表明,黄曲霉毒素B1线性关系良好,对添加黄曲霉毒素B1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9.5%,重复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n=6)为2.34%。[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线性范围广、效果良好,可用于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 高效液相色谱 柱前衍生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