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不同证型体质分布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庞向华 欧阳建江 +1 位作者 欧兆强 周建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828-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不同证型体质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49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体质分型,分析中医体质总体分布及不同证型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不同证型体质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49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体质分型,分析中医体质总体分布及不同证型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阳虚质出现频率最高;不同证型中医体质分布总体上是不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阳虚衰型与脾肾阳虚型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3),而其他各个证型之间比较,中医体质分布都存在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3)。结论:POP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为阳虚质,体质可能是导致证型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干预及调整偏颇体质,可以为预防POP的发生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体质 分布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初良 殷小兰 张志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5-707,共3页
目的:通过对198例5种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及HBV-DNA检测结果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肝胆湿热&... 目的:通过对198例5种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及HBV-DNA检测结果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其中以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为其常见证型,占所调查对象的81.1%,而3型中又以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为主,分别为40.9%和31.3%。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患者病毒标志物有两种表型,即HBsAg(+)、HBeAg(+)、HBcAb(+)、HBV-DNA(+)或HBsAg(+)、HBeAb(+)、HBcAb(+)、HBV-DNA(+),提示病毒复制高度活跃,而脾肾阳虚患者病毒标志物以HBsAg(+)、HBeAb(+)、HBcAb(+)为主,提示病毒处于低复制状态。肝胆湿热型ALT、AST、TB IL等指标异常且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肝郁脾虚型仅次于肝胆湿热型,ALT、AST等指标异常且显著高于除肝胆湿热以外的其他证型(P<0.05)。结论: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与病毒高复制状态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辨证分型 病毒复制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失眠进展综述 被引量:20
3
作者 滕飞燕 蒋钦云 黄艳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984-987,共4页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认识,从失眠的辩证论治和基本方治疗(经方应用、经验方加减)等方面系统回顾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对今后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失眠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气法时中医外治法及其应用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谢胜 张越 +2 位作者 周晓玲 刘圆圆 侯秋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214-217,共4页
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等多种优点,但其理论系统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疗法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在多年临证实践基础上,提出经气法时中医外治法的概念,认为不同年运及主客气的更替变化,对人体经气运行会产生影响。... 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等多种优点,但其理论系统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疗法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在多年临证实践基础上,提出经气法时中医外治法的概念,认为不同年运及主客气的更替变化,对人体经气运行会产生影响。并根据此理论,针对人体经络所产生的相应气血运行变化及功能偏颇,应时而治,应时辰、运气规律而调经气,补虚泻实,达到和调气血阴阳,调体质之偏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经气法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进展综述 被引量:8
5
作者 滕飞燕 蒋钦云 黄艳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836-839,共4页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认识,从失眠的辩证论治和基本方治疗(经方应用、经验方加减)等方面系统回顾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对今后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失眠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缓解奥沙利铂致神经毒性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瑾秀 覃彩丽 +1 位作者 冯驭臣 莫莲湘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70-70,共1页
目的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缓解奥沙利铂致神经毒性反应的观察.方法:将60 例以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 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试验组结合中药热敷四肢末端,从化疗开始直至结束6 个月内评价效果.结果... 目的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缓解奥沙利铂致神经毒性反应的观察.方法:将60 例以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 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试验组结合中药热敷四肢末端,从化疗开始直至结束6 个月内评价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20 例(66.7%),对照组有效11 例(3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缓解奥沙利铂致神经毒性反应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方案 缓解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况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惠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西医法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近况
8
作者 罗雪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478-479,共2页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近况罗雪冰广西柳州市中医院(柳州545001)近年来,各地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进展较快,临床报道不少。现概述如下。1单纯中药治疗黄世林配制“白血康”治疗“急非淋”10例,每次...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近况罗雪冰广西柳州市中医院(柳州545001)近年来,各地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进展较快,临床报道不少。现概述如下。1单纯中药治疗黄世林配制“白血康”治疗“急非淋”10例,每次5~12片,日3次,完全缓解后,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肺癌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白媛媛 李洲强 +2 位作者 邱汉波 邓鑫 侯恩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1,共4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在治疗癌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学认为癌症的发生是由于正气亏虚导致邪气侵犯引起,治疗癌症关键在于“扶正”。黄芪是补气药的代表药之一,具有补气升阳...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在治疗癌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学认为癌症的发生是由于正气亏虚导致邪气侵犯引起,治疗癌症关键在于“扶正”。黄芪是补气药的代表药之一,具有补气升阳、扶正排脓、固表止汗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其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主要有皂苷类、多糖类以及黄酮类。目前,天然药物以其优越性成为抗肿瘤药物的主流,如中药中提取的单体或其他有效活性物质具有多靶点、低毒性抗肿瘤的作用。通过阅读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黄芪可通过多靶点、多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迁移、自噬、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增强免疫等功能进而发挥抗肺癌作用。另外黄芪与化疗药联合应用具有增效减毒、降低耐药性的作用。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和黄芪总苷等主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开发价值。因此,综述黄芪及其活性成分抗肺癌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临床使用黄芪治疗肺癌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肺癌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徐宏 关建国 +6 位作者 肖敬 尹智功 韦锐斌 蒋耀平 李拥军 刘江 蒙继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32-334,共3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空白苎麻线点灸,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β。结果:药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IL-1β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线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β较空白线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这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线点灸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2
11
作者 谢胜 侯秋科 +9 位作者 韦金秀 周晓玲 张越 刘园园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575-2577,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停治疗后半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 d、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停治疗后半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任督二脉经气交会有利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改善;背俞指针疗法利于肝胆之气条达,肝升脾升,胆降胃降,达到改善脾胃的升降;该疗法通过膀胱之"俞"调"肝胆之枢"达到"以俞调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任督二脉 肝胆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热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谢德荣 陈岱佳 +3 位作者 滕虹 姚波 韩首章 金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31-633,637,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单用HIFU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localadvancedpancreaticcarcinoma,APC)的可能性。方法:4个中心共41例患者入选进行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HIFU组24例,单用HIFU治疗;对照组17例,接受HIFU及吉西他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 目的:探讨临床单用HIFU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localadvancedpancreaticcarcinoma,APC)的可能性。方法:4个中心共41例患者入选进行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HIFU组24例,单用HIFU治疗;对照组17例,接受HIFU及吉西他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费用及安全性,采用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吉西他滨化疗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HIFU组临床受益率、平均生存期与对照组相似,分别为66.7%比76.5%(P=0.740)和141.5天比176.5天(P=0.3510);而治疗费用较低,为20500元比51805元(P=0.000);安全性更高。Cox回归分析显示仅体力状态、HIFU次数及临床受益进入方程(P=0.000),化疗对生存期无影响。结论:单用HIFU治疗APC,其疗效等同于HIFU和吉西他滨的综合治疗,但较综合治疗经济、安全。推测可以单独应用HIFU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 热疗 胰腺肿瘤 吉西他滨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背俞调节脾胃功能的“以俞调枢”理论的提出与构建 被引量:61
13
作者 谢胜 张越 周晓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76-1877,共2页
分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总结在背俞穴处操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观点及实践成果,从而构建以背俞调节脾胃功能的"以俞调枢"理论体系。
关键词 背俞穴 脾胃病 脾胃升降 “以俞调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软瘫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14
作者 唐朝正 李春燕 +5 位作者 张晓莉 王金宇 刘智岚 何志杰 吴毅 贾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软瘫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 目的探讨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软瘫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和6周时采用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4周及6周后,治疗组FMA-UE、MS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M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进一步促进软瘫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皮穴位电刺激 手功能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针刀配合运动理筋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保新 关俊辉 +3 位作者 蔡迎峰 梁柱 王继 杨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配合运动理筋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观察要求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运动理筋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局部...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配合运动理筋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观察要求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运动理筋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局部推拿理筋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随访3~6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各分项与总均分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各分项(除对照踝关节活动范围评分项外)与总均分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除放射学分项外,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各分项与总均分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基于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3~6月,治疗组复发情况及进一步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针刀配合运动理筋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小针刀疗法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礼剑 杨成宁 +6 位作者 沈飞霞 庞丽霞 梁楚佳 胡晓萍 黄瑞 谢胜 韦金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789-1792,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 目的:研究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Chid-Pugh分级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hid-Pugh分级为A级的人数占比为60.00%(18/30),高于对照组的30.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及TBIL水平分别为(68.9±13.2)U/L、(49.3±5.0)μ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12.7±13.5)U/L、(61.4±5.4)μ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修复肠道黏膜屏障以及减轻内毒素血症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当归芍药散 肠道菌群 肠-肝轴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卢昌均 顿玲露 +4 位作者 刘国成 周哲屹 徐榛 赵世亮 王少洲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通窍活血汤对其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及通窍活血汤小、中、大剂量组各6只,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通窍活血汤对其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及通窍活血汤小、中、大剂量组各6只,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通窍活血汤组给予通窍活血汤灌胃,其余组给予纯化水灌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第3,7,14天血清中SDF-1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SDF-1在不同时间点均有表达,第3天明显增加,第7天达高峰,第14天下降[分别为(545.92±21.81),(574.82±26.58),(558.97±24.17)pg·m L-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350.09±9.36),(356.62±10.86),(356.62±9.64)pg·m L-1];通窍活血汤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血清中SDF-1含量[分别为(560.84±32.37),(655.95±14.87),(625.18±14.77)pg·m L-1和(595.07±19.19),(760.39±46.90),(679.26±37.01)pg·m L-1]均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会引起SDF-1含量增加,通窍活血汤可促进SDF-1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 损伤 缺血-再灌注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太阴病论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肠道微生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晓玲 余静芳 +5 位作者 刘莹 覃凤传 陈峭 韦金秀 李灿 李泽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30-2332,共3页
目的:观察理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肠道微生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48对照组例,治疗组给予理中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 目的:观察理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肠道微生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48对照组例,治疗组给予理中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肠道菌群变化、症状积分及血清内毒、HBV-DNA转阴、HBe-Ag转阴,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结果:经过理中汤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症状积分及血清内毒素均比对照组患者有所改善(P<0.05),但在肝功能的改善及HBV-DNA转阴、HBe-Ag转阴方面没有明显区别。结论:理中汤可显著改善太阴病脾阳虚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肠道症状及内毒素水平,其可能通过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阴病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理中汤 肠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宁雪坚 于洪波 +1 位作者 冯献斌 斯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96-2198,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3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包括癌栓原发灶和癌栓,使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分割剂量2Gy,5次/周,照射总量36~60Gy,观察疗效,并对...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3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包括癌栓原发灶和癌栓,使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分割剂量2Gy,5次/周,照射总量36~60Gy,观察疗效,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原发灶治疗有效率(CR+PR)为60.6%(20/33),癌栓治疗有效率(CR+PR)为69.7%(23/3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1.54%、23.74%、7.91%,中位生存时间为12.6个月。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数目、Child-Pugh肝硬化分级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有较好的疗效,肿瘤数目、Child-Pugh肝硬化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斜冠状位薄层质子加权像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梁有禄 韦骏 +7 位作者 黄永杰 王效柱 韦健 周建飞 邓忠奎 汪勤 陈琪 宋国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MR斜冠状位薄层质子加权像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98只外伤膝关节行常规MR扫描,包括斜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所有病例均行在斜矢状位图像基础上平行于ACL的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斜冠状位薄层无间隔... 目的:探讨MR斜冠状位薄层质子加权像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98只外伤膝关节行常规MR扫描,包括斜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所有病例均行在斜矢状位图像基础上平行于ACL的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斜冠状位薄层无间隔质子密度加权扫描,成像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别评价常规MRI及斜冠状位薄层质子像诊断ACL损伤的真实性。结果:常规MRI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为76.92%、特异度为87.88%、总符合率为80.61%、漏诊率为23.08%、约登指数为0.66、阳性预测值为92.59%、阴性预测值为65.91%;MR斜冠状位薄层质子像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为96.92%、特异度为87.88%、总符合率为93.88%、漏诊率为3.08%、约登指数为0.85、阳性预测值为94.03%、阴性预测值为93.55%。常规MRI扫描和关节镜对于ACL损伤的诊断一致性一般,MR斜冠状位薄层质子像和关节镜对于ACL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0和0.86。结论:MR斜冠状位薄层质子像可以提高ACL损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可避免不必要的关节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创伤和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