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黄皮细菌群落研究及基因功能预测
1
作者 熊英梅 魏冰倩 +3 位作者 张彦 熊建文 郭壮 王玉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5-139,共5页
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解析广西地区酸黄皮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并对其细菌序列的潜在基因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黄皮样品中的细菌隶属于22个细菌门的593个属,4个核心优势细菌门分别为变形菌... 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解析广西地区酸黄皮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并对其细菌序列的潜在基因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黄皮样品中的细菌隶属于22个细菌门的593个属,4个核心优势细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9.75%)、硬壁菌门(Firmicutes)(41.1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61%)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58%);10个核心优势细菌属分别为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38.77%)、芽孢杆菌属(Bacillus)(8.36%)、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4.44%)、大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4.13%)、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4.00%)、梭菌属(Clostridium)(3.15%)、纤细芽孢杆菌属(Gracilibacillus)(3.05%)、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2.25%)、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1.40%)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1.03%),多数优势菌属间呈正向相互调节机制。广西酸黄皮样品中的细菌序列除具有较强的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外,在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以及脂质转运与代谢方面的潜在功能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黄皮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化壳聚糖-果胶基纳米银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2
作者 孙永进 王泓杰 +5 位作者 黄静 赵云龙 廖慧英 梁舒韵 蔡锦源 李霞 《食品工业科技》 2025年第12期91-100,共10页
纳米银(AgNPs)作为一种安全、稳定、高效的新型抗氧化剂,在食品包装领域和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羧化壳聚糖(Carboxylated chitosan)和果胶(Pectin)为原材料,采用微波辅助法合成羧化壳聚糖-果胶基纳米银(CP-AgNPs)和果胶... 纳米银(AgNPs)作为一种安全、稳定、高效的新型抗氧化剂,在食品包装领域和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羧化壳聚糖(Carboxylated chitosan)和果胶(Pectin)为原材料,采用微波辅助法合成羧化壳聚糖-果胶基纳米银(CP-AgNPs)和果胶纳米银(P-AgNPs)。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AgNPs的最优合成条件,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镜(SEM)分析、透射电镜(TEM)分析、Zeta电位分析、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TGA)等对AgNPs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合成条件为微波功率480 W、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4 min、硝酸银浓度0.7 mol/L。用最优合成条件制得CP-AgNPs和P-AgNPs,410 nm处有AgNPs的特征吸收峰,SEM表明CP-AgNPs和P-AgNPs呈球形,粒径分别为33.18 nm和19.44 nm,均为面心立方结构晶体,CP-AgNPs相较于P-AgNPs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活性研究表明CP-AgNPs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85.30%、63.35%、54.10%。采用微波辅助法可合成一种稳定、无污染、高效的新型纳米银抗氧化剂,并在食品加工、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化壳聚糖 果胶 纳米银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区酸笋细菌类群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黎婷玉 陈瑶瑶 +3 位作者 张彦 熊建文 郭壮 王玉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76,共6页
作为螺蛳粉的核心配料之一以及广西菜肴中常见的调味品,酸笋在广西特色食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广西南宁地区酸笋的细菌类群结构进行了解析,并通过纯培养方式对其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测序结... 作为螺蛳粉的核心配料之一以及广西菜肴中常见的调味品,酸笋在广西特色食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广西南宁地区酸笋的细菌类群结构进行了解析,并通过纯培养方式对其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测序结果显示,南宁地区酸笋中的细菌类群主要隶属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99.05%和98.41%,且其中的核心构建分类操作单元亦均属于Lactobacillus。PICRUSt分析结果显示,酸笋中细菌类群的功能首先在维持细胞自身生长的功能上具有较高表达,其次是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功能;从酸笋中共得到4株分离株,分别被鉴定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Lactobacillus hammesii、Lactobacillus sakei和Bacillus paramycoides。由此可见,酸笋中的乳酸菌类群主要为Lactobacil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酸笋 细菌类群 功能预测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