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玉米种植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 1
-
-
作者
曹逢春
-
机构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出处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4期55-58,共4页
-
文摘
玉米作为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稳定我国粮食安全十分重要。该文基于玉米种植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指出传统种植方式面临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提出一套玉米种植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涵盖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基于此,探讨实现玉米种植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及其措施。本研究对于指导玉米种植实践,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关键词
玉米种植
农业可持续发展
评估方法
指标体系
生态农业
-
Keywords
maize cultivati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ssessment methodology
indicator system
eco-agriculture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夏玉米免耕覆盖机械化精播壮苗种植技术
- 2
-
-
作者
崔兰英
-
机构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出处
《河南农业》
2025年第5期75-76,共2页
-
文摘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是小麦、玉米主产区,主要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从单产看,玉米的产量远高于小麦,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5%,在保证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夏玉米生长周期短,比小麦更有增产潜力。若想持续提高粮食总产量,在土地资源有限、种植面积稳定的情况下,提高玉米单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若想挖掘玉米单产的潜力,除选择优良品种外,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改进种植技术。本文从夏玉米精播技术、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方面阐述夏玉米免耕覆盖机械化精播壮苗种植技术。
-
关键词
玉米单产
夏玉米
玉米总产量
免耕覆盖
增产潜力
适期收获
玉米主产区
精播
-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路线与设备应用特征
- 3
-
-
作者
杨国栋
-
机构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出处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3期175-177,共3页
-
文摘
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具有高效化、精确化及适应能力强等优点,有助于优化传统耕作播种生产工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基于此,文章以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路线与设备应用特征为研究方向,分析了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优势,阐述了秸秆(残茬)粉碎后覆盖、地表整理和秸秆处理、机械化免耕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深松等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路线,并综述了秸秆粉碎设备、免耕播种机、植保无人机、表土处理机具、秸秆离田机具及根茬处理机具等机械化免耕播种设备的应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及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
关键词
机械化免耕播种
播种技术
技术路线
设备应用
-
分类号
S233.2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
被引量:6
- 4
-
-
作者
崔兰英
-
机构
河南省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出处
《农业工程》
2024年第7期9-14,共6页
-
文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保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能最大化,技术至关重要,农业机械化为该种植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从优选高产模式、保护性耕作、品种选择、精准播种、绿色植保、减损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存在问题和建议等方面,阐述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对提升农机农艺高度融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全程机械化
豫东地区
-
Keywords
soybean
corn
strip compound planting
full process mechanization
Eastern Henan
-
分类号
S233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浅析韭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
- 5
-
-
作者
崔兰英
-
机构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出处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5期68-69,共2页
-
文摘
近年,人们对韭菜的需求越来越多,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人工种植耗时费力,且强度大、效率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韭菜产业的发展。要提高韭菜生产者的效益,降低劳动强度,提升韭菜的品质,促进韭菜产业向现代化、专业化、商品化发展,韭菜的规模种植必须实现全程机械化。
-
关键词
全程机械化
人工种植
规模种植
韭菜
耗时费力
降低劳动强度
专业化
现代化
-
分类号
S6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大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探析
- 6
-
-
作者
崔兰英
-
机构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出处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7期66-67,共2页
-
文摘
大蒜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葱蒜类蔬菜,有“地里长出来的青霉素”和“天然抗生素”的美名,具有很高的食用、保健和医用价值。从全球市场来看,大蒜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但传统的人工种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大蒜易受损,影响大蒜的产量、品质和商品性,严重制约了大蒜产业的发展。大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是在传统种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机械以提高种植效率和品质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播种前的准备、机械化播种、水肥管理、机械化收获等技术环节。
-
关键词
葱蒜类蔬菜
天然抗生素
机械化播种
机械化收获
大蒜种植
水肥管理
全程机械化技术
种植效率
-
分类号
S6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秸秆还田技术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效果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曹逢春
-
机构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出处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90-92,96,共4页
-
文摘
秸秆还田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该文综述了秸秆还田技术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效果及机制。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结构、通气性和保水性)、化学性质(如有机质含量、养分供应)和生物学性质(如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揭示了秸秆还田技术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养分循环、促进微生物活动等机制提升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具体过程,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实际应用中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健康水平。
-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改良
土壤结构
有机质
微生物群落
农业可持续发展
-
Keywords
straw return
soil improvement
soil structure
organic matter
microbial community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
-
题名浅析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
被引量:1
- 8
-
-
作者
付云峰
-
机构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出处
《河南农业》
2023年第31期55-55,63,共2页
-
文摘
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体现,与穗收方式相比,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损失,确保玉米丰产丰收。一、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根据自然条件,选择经国家或省在当地已经种植的立秆性和抗倒伏性强、株型紧凑、籽粒脱水速度快的玉米品种,如郑原玉432、农大32、豫单995等。
-
关键词
玉米品种
抗倒伏性
脱水速度
减轻劳动强度
丰产丰收
农机与农艺
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
降低损失
-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浅析豫东小麦机收损失原因及减损措施
被引量:4
- 9
-
-
作者
付云峰
-
机构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出处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期57-58,共2页
-
文摘
小麦机收减损是指小麦在机收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减损措施,是小麦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现代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从大田高产到颗粒归仓,机收减损是重要一环。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分析总结出了豫东小麦机收损失原因及减损措施。一、小麦机收损失原因(一)小田拼大田,品种差异,机收时间不适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单元收获,机收作业存在掉头频繁、碾压过多,增加了小麦机收损失。
-
关键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麦机收
颗粒归仓
减损措施
损失原因
农民增收
品种差异
小单元
-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及机具研究
- 10
-
-
作者
杨国栋
-
机构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出处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7期186-188,198,共4页
-
文摘
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能显著增强播种的适应性,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文章围绕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及机具展开研究,分析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优势,包括节约成本、实现优质高产及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思路与方法,涵盖播种前期准备工作、播种机械选用、播种时间与密度确定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化播种技术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且配套机具应用效果良好,相比传统人工播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可为农业从业人员运用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及机具提供参考,对助力玉米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玉米播种
机械化播种技术
效益分析
机具
-
分类号
S233.73
[农业科学]
-
-
题名豫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初探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崔兰英
-
机构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出处
《河南农业》
2023年第28期51-52,共2页
-
文摘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俗话说:“玉米套大豆,十种九不漏,玉米不减产,大豆额外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利用两种作物的植株高度差,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地力,从而达到农作物协同共生、一地双收的效果。
-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土壤地力
边行效应
改善土壤
植株高度
中央一号文件
协同共生
一地双收
-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