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置换在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明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6期138-138,共1页
目的总结分析在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血浆置换的不良反应情况,为后期神经内科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对该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资料情况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其... 目的总结分析在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血浆置换的不良反应情况,为后期神经内科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对该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资料情况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其中治疗1组患者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2组患者采用血浆免疫吸附治疗,具体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问题。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在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良反应问题,所以要做好临床治疗的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神经内科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治疗工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娇艳 代娜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NIHSS、HBV、LBV及FIB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正散+针刺+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秦百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牵正散+针刺+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牵正散+针灸+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牵正散(甘草5g,川芎10g,生地20g,当归、桃红、白芍、地龙、蝉蜕、僵蚕、全蝎各10g,蜈蚣... [目的]观察牵正散+针刺+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牵正散+针灸+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牵正散(甘草5g,川芎10g,生地20g,当归、桃红、白芍、地龙、蝉蜕、僵蚕、全蝎各10g,蜈蚣1条,白附子6g),水煎300mL,1剂/d,早晚服用;肝阳上亢加钩藤、天麻;肝肾亏虚加枸杞、黄精;风痰雍盛加竹茹、胆星、陈皮、半夏;风热加连翘、银花。针刺:急性发作3d后,针刺合谷、地仓、颊车、承浆、颊承浆、风池、迎香、太冲、牵正及下关穴,1次/d,得气后留针30min/次。穴位注射:维生素B_1 50mg、维生素B_(12) 0.5mg、复方当归注射液2mL,上述药物混合均匀,注入两侧足三里及对侧三阴交,2d1次。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西药:泼尼松龙30mg/次,晨起顿服,7d逐渐减量至15mg/d,最后2~3d停用;维他命B_1 100mg,1次/d,肌注;维他命B_(12) 250ug,1次/d,肌注;严重者利巴韦林0.5g+5%葡萄糖250mL,缓慢静滴。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20d),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2例,显效5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00%。[结论]牵正散+针刺+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面瘫 牵正散 针刺 穴位注射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抑制剂在6-羟基多巴胺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木其尔 许舒婷 +1 位作者 闫红贺 卑红喆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铁死亡抑制剂在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造模,造模成功的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PD组、铁死亡抑制剂组,各8只。铁死亡抑制剂组给予2 mg/kg ferrostat... 目的探讨铁死亡抑制剂在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造模,造模成功的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PD组、铁死亡抑制剂组,各8只。铁死亡抑制剂组给予2 mg/kg ferrostatin-1腹腔注射,PD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14 d。最后1次给药后24 h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记录健侧旋转的圈数、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后取适量脑黑质组织,测定PD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表达水平、氧化应激[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及炎症指标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结果PD组健侧旋转的圈数、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分别为(120.31±28.50)圈、(41.72±6.59)s、(2.76±0.45)次,铁死亡抑制剂组分别为(78.63±11.23)圈、(24.98±5.40)s、(4.09±0.56)次。铁死亡抑制剂组大鼠的健侧旋转的圈数较PD组少,逃避潜伏期较PD组短,穿越平台次数较PD组多(P<0.05)。铁死亡抑制剂组大鼠的脑黑质组织中GPX4、SLC7A1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96±0.51)、(2.25±0.35),均高于PD组的(2.18±0.42)、(1.76±0.20)(P<0.05)。铁死亡抑制剂组大鼠的脑黑质组织匀浆中ROS、LPO、MDA水平分别为(4.08±0.47)pg/ml、(6.54±1.09)μg/ml、(3.26±0.42)ng/ml,低于PD组的(5.21±0.67)pg/ml、(8.35±1.20)μg/ml、(4.10±0.56)ng/ml,GSH水平(13.24±2.89)ng/ml高于PD组的(10.18±2.30)ng/ml(P<0.05)。铁死亡抑制剂组大鼠的脑黑质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为(14.22±1.98)、(16.29±2.75)、(6.42±0.97)pg/ml,低于PD组的(18.29±2.65)、(23.01±4.39)、(8.36±1.10)pg/ml(P<0.05)。结论铁死亡抑制剂可减轻6-OHDA诱导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主要与其上调抗氧化蛋白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铁死亡抑制剂 行为学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及BI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长杰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巴氏量表(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常规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巴氏量表(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常规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BI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美金刚片联合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损伤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琪 李雷申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究盐酸美金刚片联合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损伤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9例老年V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给予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 目的:探究盐酸美金刚片联合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损伤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9例老年V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给予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盐酸美金刚片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损伤、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认知功能MMSE、BI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氧化应激指标LOP、MDA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SOD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Vmin、PI、BHI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盐酸美金刚片治疗VD可有效缓解认知功能障碍,降低氧化应激损害,恢复脑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美金刚片 丁苯酞 认知功能 老年血管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与脑梗死的相关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丁景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5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方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40例健康组的血尿酸水平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方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40例健康组的血尿酸水平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尿酸异常组高血压、高血脂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比正常组明显增高。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迟发性脑水肿的诊治 被引量:2
8
作者 丁景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2期126-126,共1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0例迟发性脑水肿的头颅CT观察及脱水剂、脑细胞营养物及预防感染等药物治疗。结果30例患者基本痊愈9例,好转14例,死亡7例。结论采取脱水剂、脑细胞营养物及预防感染等药物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0例迟发性脑水肿的头颅CT观察及脱水剂、脑细胞营养物及预防感染等药物治疗。结果30例患者基本痊愈9例,好转14例,死亡7例。结论采取脱水剂、脑细胞营养物及预防感染等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迟发性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琪 张洪田 《北方药学》 2018年第12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108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108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NIHSS评分,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精神状态、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评分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可降低NIHSS评分,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阿替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秀敏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溶栓方案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82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及抗血小板...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溶栓方案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82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静脉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均持续治疗7 d。观察、分析两组的神经功能、溶栓后血管再通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4.39%(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的效果优于UK静脉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尿激酶(U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相关临床研究
11
作者 丁景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9期147-148,共2页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5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入院当天、1月后的hs-CRP水平,进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两者比较,比较治疗1月后的改善组和恶化组的CRP水平。...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5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入院当天、1月后的hs-CRP水平,进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两者比较,比较治疗1月后的改善组和恶化组的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恶化组CRP水平高于改善组。结论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临床研究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