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倍率钛酸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程琦 汤舜 +6 位作者 刘畅 赵金星 郭京龙 兰倩 梁济元 闫继 曹元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17-12022,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用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同时针对Li_4Ti_5O_(12)电导率低的问题,提高其电导率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材料的尺寸形貌重设计、阴阳离子掺杂以及复合改性、引入导电碳、金属元素等高电导率材料掺杂等方...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用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同时针对Li_4Ti_5O_(12)电导率低的问题,提高其电导率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材料的尺寸形貌重设计、阴阳离子掺杂以及复合改性、引入导电碳、金属元素等高电导率材料掺杂等方法对钛酸锂进行改性,探究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并对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 负极材料 电导率 倍率性能 掺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光固化保护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欣 刘丹丹 +2 位作者 俞勇杰 于洁 郭文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7期41-43,共3页
以环氧大豆油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ESOA),对催化剂种类和反应温度进行探讨。以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100℃时合成的ESOA预聚体为主体树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活性稀释剂、184为光引发剂进行涂膜紫外光... 以环氧大豆油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ESOA),对催化剂种类和反应温度进行探讨。以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100℃时合成的ESOA预聚体为主体树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活性稀释剂、184为光引发剂进行涂膜紫外光固化。结果表明,制得的紫外光固化保护膜材料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5H,收缩率小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大豆油 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 合成条件 UV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3D打印光固化树脂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甜 胡晓玲 +3 位作者 方淦 于洁 郭文勇 尤庆亮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23,共4页
以二缩水甘油醚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低黏度的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预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优化的合成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5~105℃,以三苯基膦为催化剂,用量为0.5%。... 以二缩水甘油醚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低黏度的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预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优化的合成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5~105℃,以三苯基膦为催化剂,用量为0.5%。同时,将合成的产物作为光敏预聚物配成3D打印光固化树脂,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配制的光固化树脂体积收缩率在5%左右,柔韧性优于以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为预聚物的光敏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缩水甘油醚 丙烯酸 合成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玲 徐瑛 +3 位作者 陈妤红 尤庆亮 于洁 郭文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8,共5页
以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和1,1’-双(4-氨基苯基)环己烷(BAPC)为二胺原料,将其与2种商品化的芳香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进行两步缩聚反应,合成4种聚酰亚胺。通... 以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和1,1’-双(4-氨基苯基)环己烷(BAPC)为二胺原料,将其与2种商品化的芳香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进行两步缩聚反应,合成4种聚酰亚胺。通过对这4种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固化温度及其薄膜透明性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其中两种溶解性和薄膜透明性较好的聚酰亚胺,并对这两种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将脂环结构引入到含三氟甲基和柔性基团(醚键、羰基)的聚酰亚胺中,使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在可溶于DMAc、NMP、DMF和CHCl_3的基础上,还可溶于DMSO和THF;薄膜透明性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可溶性 透明性 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活化对PS微球化学镀镍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晓玲 刘甜 +3 位作者 方淦 于洁 郭文勇 尤庆亮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研究了表面化学镀前处理工艺中活化条件(如活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pH值)对PS微球镀镍层的致密性、均匀性、导电性的影响,对活化后的PS微球进行了SEM和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氯化钯用量为0.05g、活化时间为80-120min、活化温度为3... 研究了表面化学镀前处理工艺中活化条件(如活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pH值)对PS微球镀镍层的致密性、均匀性、导电性的影响,对活化后的PS微球进行了SEM和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氯化钯用量为0.05g、活化时间为80-120min、活化温度为34℃、活化pH值为3-4的条件下,PS微球具有良好的镀层致密性及优良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活化 PS微球 致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环保非镉量子点荧光膜的制备
6
作者 尤庆亮 刘翠 +2 位作者 李云川 曹元成 刘继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3-136,共4页
采用水热法,以硝酸铋、油胺、硫粉为原料制备Bi_2S_3量子点溶液,并用1,8-辛二胺与环氧树脂(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制备的基于Bi_2S_3量子点的发光薄膜。合成的Bi_2S_3量子点的初始发射波长为703 nm,产率为16.9%;通过荧光寿命的测试表明... 采用水热法,以硝酸铋、油胺、硫粉为原料制备Bi_2S_3量子点溶液,并用1,8-辛二胺与环氧树脂(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制备的基于Bi_2S_3量子点的发光薄膜。合成的Bi_2S_3量子点的初始发射波长为703 nm,产率为16.9%;通过荧光寿命的测试表明合成的Bi_2S_3量子点寿命为t_2=10.57 ns。FTIR测试结果表明,环氧树脂膜前聚体910 cm-1在固化后消失,由此表明,量子点添加环氧树脂后对聚合不产生影响。10%的量子点添加量时,其伸长率为12.7%,拉伸应力接近7.5 MP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的样品的形貌进行分析,表明量子点薄膜内部无结构缺陷,说明量子点与环氧树脂融合较好;二胺的添加量对产物的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当二胺与环氧树脂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其伸长率为29.1%,拉伸应力为8.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水热法 硫化铋 发光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片状镍粉/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莹 严辉 +2 位作者 李桢林 张雪平 范和平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7,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导电片状镍粉/聚酰胺(CFNP/PAA)溶液,通过热亚胺化制备了CFNP/PI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的红外光谱、热性能、力学性能、电性能、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FNP的加入不影响复合薄膜的亚胺化,随着CFNP含量的增加,...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导电片状镍粉/聚酰胺(CFNP/PAA)溶液,通过热亚胺化制备了CFNP/PI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的红外光谱、热性能、力学性能、电性能、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FNP的加入不影响复合薄膜的亚胺化,随着CFNP含量的增加,CFNP/PI复合薄膜的电气强度和体积电阻率下降,导电能力明显提高,热稳定性提高,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当CFNP质量分数为21.5%时,复合薄膜的体积电阻率下降至85Ω·m,达到渗流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片状镍粉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体积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纳米纤维自增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佳杰 赵依纯 +4 位作者 孙志腾 韩志亮 尤庆亮 刘学清 刘继延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3期20-25,共6页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硼酸交联的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然后与PVA水溶液复合,制备PVA纳米纤维自增强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PVA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结晶度,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自增强薄膜的透光性,采...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硼酸交联的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然后与PVA水溶液复合,制备PVA纳米纤维自增强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PVA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结晶度,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自增强薄膜的透光性,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SEM表征自增强薄膜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采用热重-微热重(TG-DTG)分析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表征自增强薄膜的热稳定性和阻尼性能。结果表明:PVA纳米纤维的直径约300 nm,纤维中PVA结晶度高于纯PVA膜;与纯PVA膜相比,PVA纳米纤维含量为5%(以膜的总质量计)的自增强薄膜的透光性下降3%,断裂伸长率提高2.07倍,拉伸强度提高3.97倍;TG-DTG结果表明,自增强薄膜的热稳定性增强,热分解速度降低,主要失重阶段的最大失重速率降低0.46%·℃-1,最大失重速率时的温度提高15℃;DMA结果表明,在35~150℃区间,自增强薄膜的Tanδ值是纯PVA膜的3倍以上,显示出更为优异的阻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静电纺丝 自增强薄膜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阻燃光固化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9
作者 徐亨 钱新华 +5 位作者 曹元成 何丹 邹立勇 肖标 台启东 尤庆亮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11期40-44,共5页
通过环磷酸酐(OP)开环后与丙烯酸羟乙酯反应制得含磷丙烯酸羟乙酯单体(OPEA),采用FTIR、1 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所合成的OPEA与聚氨酯丙烯酸酯(ET8800)组成UV固化树脂ET/OPEA体系,OPEA与ET8800以不同比例混合固化成一系列的样品,... 通过环磷酸酐(OP)开环后与丙烯酸羟乙酯反应制得含磷丙烯酸羟乙酯单体(OPEA),采用FTIR、1 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所合成的OPEA与聚氨酯丙烯酸酯(ET8800)组成UV固化树脂ET/OPEA体系,OPEA与ET8800以不同比例混合固化成一系列的样品,通过TGA-IR、LOI和垂直燃烧等级测试,考察了OPEA加入量对UV固化树脂ET/OPEA体系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PEA加入量为25%时,LOI从18.5提高到23.3,垂直燃烧等级为V-0级;降解过程中气体释放量降低,体系的残炭量从4.07%提高到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树脂 阻燃 环磷酸酐 聚氨酯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