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BDNF、IL-6及IL-1β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冯磊 邵明阳 胡屹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亚组。另选择同...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亚组。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人员32例为对照组。比较所有入组者血浆BDNF、IL-6、IL-1β水平差异;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与血浆BDNF、IL-6、IL-1β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BDN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亚组血浆BDNF水平明显低于轻度亚组、中度亚组,IL-6、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亚组、中度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AMD总分与血浆BDNF、IL-6、IL-1β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浆BDNF、IL-6、IL-1β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其水平与抑郁症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红艳 李敏 +1 位作者 李连波 李栋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选择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药物施以强化治疗的价值。方法 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选择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药物施以强化治疗的价值。方法 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29例(82.86%)、好转5例(14.29%)、无效1例(2.86%)、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痊愈17例(48.57%)、好转9例(25.71%)、无效9例(25.71%)、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67,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药物展开强化治疗,可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阿托伐他汀 强化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琳 王红艳 +1 位作者 徐庆松 阚国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双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双抗组(150例)和联合组(110例)。双抗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 目的探讨双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双抗组(150例)和联合组(110例)。双抗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凝血功能情况。结果双抗组总有效率为92.00%,联合组为9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升高,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均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积极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妍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积极作用。方法 7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方法训练,观察组则采取常规训练方法+早期吞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积极作用。方法 7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方法训练,观察组则采取常规训练方法+早期吞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好转时间、总住院时间;训练前后吞咽功能等级情况及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吞咽功能好转时间(10.11±1.41)d、总住院时间(14.13±0.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4.35±2.25)、(20.23±1.51)d,不良反应发生率8.57%(3/35)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等级、ALB、HGB、TP水平均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吞咽功能等级、ALB、HGB、T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训练方法+早期吞咽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可获得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吞咽训练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积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2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64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实验1组(预后不良)与实验2组(预后良好),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阿替普酶静脉...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64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实验1组(预后不良)与实验2组(预后良好),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验2组患者年龄(62.12±12.11)岁、高血压占比31.25%、糖尿病占比15.6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占比18.75%、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01±5.02)分、溶栓前血糖(5.76±1.69)mmol/L、溶栓后2 h收缩压(140.24±18.21)mm Hg(1 mm Hg=0.133 kPa)、溶栓后24 h收缩压(136.21±20.36)mm Hg均低于实验1组患者的(68.75±11.23)岁、62.50%、46.88%、56.25%、(16.47±5.12)分、(6.52±1.31)mmol/L、(149.01±11.38)mm Hg、(148.06±18.23)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脂占比、溶栓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溶栓前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溶栓后2 h收缩压、溶栓后24 h收缩压、溶栓前血糖是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影响静脉溶栓预后的危险因素,同时溶栓前NIHSS评分、糖尿病、溶栓后2 h收缩压、溶栓后24 h收缩压、溶栓前血糖也是影响溶栓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9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实验组给予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实验组给予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治疗效果、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与对照组的8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5.29%(29/34),高于对照组的52.94%(1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364,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治疗,二者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但是标准剂量预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7
作者 梁雯 吴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8期66-66,共1页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中的彩色多普勒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椎动脉检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无创、有效的检出椎动脉的异常,有助于临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