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作用后砂岩力学性能及裂纹演化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健翔 孙珍平 +1 位作者 王士奎 许蕾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8,共8页
为了评估高温对围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确保巷道结构的安全性,针对取自山西东洼北煤矿9#煤层顶板的砂岩,在25~1000℃范围内热处理后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结合声发射监测与CT扫描技术,系统分析了该特定砂岩在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力学响应及其裂... 为了评估高温对围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确保巷道结构的安全性,针对取自山西东洼北煤矿9#煤层顶板的砂岩,在25~1000℃范围内热处理后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结合声发射监测与CT扫描技术,系统分析了该特定砂岩在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力学响应及其裂纹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砂岩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400℃是这一变化的转折点,在此温度下,砂岩强度达到最高值;超过400℃后,其力学性能显著下降。AE信号分析表明,高温加剧了砂岩内部裂纹扩展的活动性,尤其是在温度超过400℃之后,裂纹发展加速,导致破坏过程中AE活动显著增强。CT扫描结果证实,经过高温处理后,砂岩内部裂纹密度增加且连通性提高,裂纹分布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发现为评估高温条件下围岩的稳定性提供了参考,并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作用 砂岩 单轴压缩试验 力学性能 裂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头放煤区域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鹏 赵志宁 +2 位作者 杜厚霖 潘卫东 查大顺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4-896,共13页
为解决综放工作面端头不放煤导致顶煤遗失的问题,以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井煤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二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端头放煤过程中煤岩体位移场及力链场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端头安全放煤区段划分方法和精准放煤方案,并针对放煤空间不... 为解决综放工作面端头不放煤导致顶煤遗失的问题,以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井煤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二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端头放煤过程中煤岩体位移场及力链场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端头安全放煤区段划分方法和精准放煤方案,并针对放煤空间不足的问题设计了支架改造方案。研究表明:(1)巷道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在放煤前受工作面中部放煤影响逐渐失效,但上、下端头的主动支护作用失效具有时空性差异。(2)放煤过程中,上、下端头煤岩体流动规律显著不同。上端头煤岩体承载结构受中部放煤影响产生超前松动,超前影响范围与工作面倾角呈正比;下端头承载结构的煤岩体随放煤架数增多逐渐松动,承载能力逐步减弱。(3)端头放煤区间范围对承载结构稳定性影响显著,为保持承载稳定,应采取下端头整体分区、上端头架内分段的放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头放煤 时空性差异 流动特征 放煤区段 支架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慧芳 魏久传 +2 位作者 尹会永 高树林 吴树磊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在系统收集及分析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新安煤矿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突水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煤层底板突水模型,对影响煤层开采... 在系统收集及分析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新安煤矿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突水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煤层底板突水模型,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分区预测,为奥灰水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底板突水 突水影响因素 突水模型 突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氧中间产物变化规律及其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金亮 陆伟 +2 位作者 赵志涛 李连坡 唐明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5-2444,共10页
煤中活性基团与氧反应生成含氧中间产物对煤自燃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其处于中间态,难以直接获得含氧中间产物的变化规律,导致含氧中间产物在煤自燃过程中的作用不清晰。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煤中活性基团在不同气氛下的活性差值... 煤中活性基团与氧反应生成含氧中间产物对煤自燃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其处于中间态,难以直接获得含氧中间产物的变化规律,导致含氧中间产物在煤自燃过程中的作用不清晰。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煤中活性基团在不同气氛下的活性差值来测试含氧中间产物的方法,并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分别利用综合热重分析仪和原位红外对含氧中间产物的产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参与初始氧化反应的基团主要是亚甲基,亚甲基与氧气先生成过氧化物后在一段温度范围内累积,当温度大于80℃之后开始逐渐分解产生气体和其他类型的含氧中间产物。煤化程度越低的煤生成的含氧中间产物越不稳定,容易进行下一步反应并释放大量热量,含氧中间产物的稳定性决定了煤氧化发展进程,尤其是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替代氧化破坏煤中活性基团或提高含氧中间产物的稳定性来实现防治煤炭自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自燃 含氧中间产物 活性基团 特征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的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始友 成文举 +5 位作者 张历峰 徐德宝 王松 陈大林 王鹏 尹会永 《中国矿业》 2021年第10期114-121,共8页
为减小经验公式法在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面存在的误差,探索较高预测精度的导水裂缝带预测方法,本文基于山东滕州矿区积累的实测数据,对采深、煤层厚度、工作面倾向长度、岩性参数、顶板厚度及倾角等六个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借助MATLAB... 为减小经验公式法在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面存在的误差,探索较高预测精度的导水裂缝带预测方法,本文基于山东滕州矿区积累的实测数据,对采深、煤层厚度、工作面倾向长度、岩性参数、顶板厚度及倾角等六个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借助MATLAB数据分析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结合回归模型检验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滕州矿区的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回归模型,并与经验公式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山东滕州矿区12个煤矿的实测数据建立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对蒋庄煤矿两验证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结果分别为56.2391 m、49.1021 m,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3.00%、2.83%;运用经验公式法对两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结果均定为60.00 m,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9.89%、-25.65%。由此可见,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模型方法预测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服务煤层顶板水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缝带 主成分回归分析 经验公式法 蒋庄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仰斜遇断层开采矿山压力偏移特征研究
6
作者 王士奎 张国成 +3 位作者 于鸿源 高鹏 张坤铭 潘卫东 《中国煤炭》 2025年第8期10-22,共13页
工作面仰斜开采受断层影响导致矿山压力显现异常,造成液压支架压架、煤壁片帮、巷道围岩变形,严重影响工作面回采安全。为掌握综采工作面仰斜遇断层开采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明晰其机理。以枣庄矿业集团新安煤矿3160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 工作面仰斜开采受断层影响导致矿山压力显现异常,造成液压支架压架、煤壁片帮、巷道围岩变形,严重影响工作面回采安全。为掌握综采工作面仰斜遇断层开采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明晰其机理。以枣庄矿业集团新安煤矿3160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验证的方法,对比水平和仰斜这2种开采条件下的矿山压力分布,从而对工作面仰斜遇断层开采情况下的矿山压力偏移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至初次来压前,水平开采时垂直应力峰值位于基本顶中部,应力呈中心对称分布;仰斜开采时应力集中区域向煤壁侧偏移2%,工作面两端头出现应力集中,且初次来压步距变短。工作面周期来压至遇断层前,水平开采时基本顶应力集中区域位置向采空区侧偏移,煤壁应力较均匀;仰斜开采条件下基本顶应力集中区域位置进一步向采空区侧偏移,易发生片帮现象。工作面仰采条件下顶板应力集中区域位置向煤壁侧偏移,且应力集中程度和峰值显著增大,导致煤壁更易破坏;仰采条件的应力集中区域向煤壁侧偏移,同时主应力值降低,且靠近采空区侧应力较高。最后再将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矿压监测结果相互比对,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薄板 仰斜开采 断层 边界条件 应力集中区域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组煤露头区导水裂缝带高度综合确定 被引量:5
7
作者 尹会永 魏久传 +3 位作者 Liliana Lefticariu 谢道雷 吴复柱 高树林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2,100,共5页
为了合理留设煤层露头区第四系防水煤柱,采前进行导水裂缝带高度预计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以滕州矿区新安煤业公司太原组下部16煤露头区以往勘探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三下规程”、裂采比计算方法、函数公式和数值模拟4种方法,对1... 为了合理留设煤层露头区第四系防水煤柱,采前进行导水裂缝带高度预计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以滕州矿区新安煤业公司太原组下部16煤露头区以往勘探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三下规程”、裂采比计算方法、函数公式和数值模拟4种方法,对16煤露头区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进行了预计,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多种方法可互相弥补、验证,克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结果显示,16煤厚度取值1.05~1.37 m时,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为25.5~29.3 m。计算结果为留设第四系防水煤柱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矿井防治顶板水提供了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区 导水裂缝带 防水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