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钻孔数据的断层带结构数值模型构建及应用探索
1
作者 赵金海 朱伟龙 +2 位作者 孙文斌 马海龙 乔洋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8-1472,共15页
断层带数值模型的准确构建和参数赋值一直是煤矿地质工作者面临的难题,采动断层带涌水量预计存在结构复杂、渗透系数获取困难等问题。以采动影响下断层带涌水量计算为背景,基于钻孔探测数据进行断层带数值模型的构建与涌水量研究。首先... 断层带数值模型的准确构建和参数赋值一直是煤矿地质工作者面临的难题,采动断层带涌水量预计存在结构复杂、渗透系数获取困难等问题。以采动影响下断层带涌水量计算为背景,基于钻孔探测数据进行断层带数值模型的构建与涌水量研究。首先运用随机裂隙生成方法结合Comsol Multiphysic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探究了单位面积内和单位体积内不同裂隙数量对孔隙水压力、渗流速度和渗透性的影响,获得了裂隙岩体中单位面积和单位体积裂隙数量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维与三维岩体中随机裂隙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钻孔探测数据,建立了裂隙岩体质量指标(Rock Quality Designation,RQD)与岩体渗透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同时根据钻探数据建立了断层裂隙带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的岩体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断层带导水和采空区涌水量规律。研究表明:裂隙数量与渗透率之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且相较于二维裂隙模型,三维裂隙岩体中渗透率受裂隙数目增加所提升的幅度更为显著。通过钻孔控制区域范围内实体裂隙的线性延展和未探测区域RQD值参数赋值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含断层带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结合岩体多点钻孔分析,建立了岩体质量指标RQD与渗透率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实现了应用矿井岩体质量指标进行涌水量预测分析。研究成果在矿井涌水预测、突水灾害防治及安全评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数据 断层带 裂隙数量 渗透率 裂隙岩体质量指标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作用后砂岩力学性能及裂纹演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王健翔 孙珍平 +1 位作者 王士奎 许蕾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8,共8页
为了评估高温对围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确保巷道结构的安全性,针对取自山西东洼北煤矿9#煤层顶板的砂岩,在25~1000℃范围内热处理后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结合声发射监测与CT扫描技术,系统分析了该特定砂岩在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力学响应及其裂... 为了评估高温对围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确保巷道结构的安全性,针对取自山西东洼北煤矿9#煤层顶板的砂岩,在25~1000℃范围内热处理后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结合声发射监测与CT扫描技术,系统分析了该特定砂岩在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力学响应及其裂纹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砂岩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400℃是这一变化的转折点,在此温度下,砂岩强度达到最高值;超过400℃后,其力学性能显著下降。AE信号分析表明,高温加剧了砂岩内部裂纹扩展的活动性,尤其是在温度超过400℃之后,裂纹发展加速,导致破坏过程中AE活动显著增强。CT扫描结果证实,经过高温处理后,砂岩内部裂纹密度增加且连通性提高,裂纹分布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发现为评估高温条件下围岩的稳定性提供了参考,并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作用 砂岩 单轴压缩试验 力学性能 裂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柱群下厚硬顶板浅埋工作面开采覆岩运动特征
3
作者 白秉哲 刘国磊 +4 位作者 梁文昭 郝喜庆 胡海滨 田利华 吴延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9,共11页
为揭示煤柱群下厚硬顶板浅埋工作面开采覆岩运动特征,以高庄煤矿3下303工作面(对应3上煤层为煤柱群支撑顶板的房式采空区)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监测数据研究了煤柱群下厚硬顶板浅埋工作面覆岩运动特征。研究结果... 为揭示煤柱群下厚硬顶板浅埋工作面开采覆岩运动特征,以高庄煤矿3下303工作面(对应3上煤层为煤柱群支撑顶板的房式采空区)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监测数据研究了煤柱群下厚硬顶板浅埋工作面覆岩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下号煤层开采过程中受3上号煤层煤柱和矿房影响,煤柱下开采受近距离顶板岩层剪切应力集中影响容易发生帮角顶板破坏,矿房下开采煤柱帮部及其顶、底板岩层剪切应力集中而发生破坏;覆岩运动过程分为厚硬顶板之下岩层破坏、厚硬顶板破坏、基岩整体切落3个阶段,第三阶段覆岩结构不能形成稳定承压拱进而造成矿压显现明显;工作面开采期间微震事件能量整体较小,但事件分布随着厚硬顶板破坏向更高岩层扩展,微震频次、能量均呈增长趋势。煤柱群下厚硬顶板浅埋工作面开采液压支架选型应考虑覆岩整体切落带来矿压升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群 浅埋工作面 厚硬顶板 覆岩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庄矿区自营铁路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连珂 徐亚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05年第5期64-67,共4页
按枣庄矿区十年发展规划,未来十年矿区煤炭产量将达到1800万t,矿区自营铁路煤炭外运将突破1000万t。为实现枣矿集团大集团战略目标,本文从矿区自营铁路运营现状及影响安全运输能力提高的瓶颈进行调研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高矿区铁路... 按枣庄矿区十年发展规划,未来十年矿区煤炭产量将达到1800万t,矿区自营铁路煤炭外运将突破1000万t。为实现枣矿集团大集团战略目标,本文从矿区自营铁路运营现状及影响安全运输能力提高的瓶颈进行调研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高矿区铁路安全运输能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自营铁路 安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提升系统刚性罐道故障诊断方法
5
作者 王建风 靳远志 +2 位作者 张勇 王永振 和佳聪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1,共9页
刚性罐道是立井提升系统的关键部件,由于井筒形变、钢材锈蚀等原因易发生故障,影响罐笼正常运行。目前罐道故障诊断多采用振动检测法,诊断精度易受罐笼载荷、运行速度等工况影响。针对该问题,采用涡流传感器采集罐道故障信号,可使信号... 刚性罐道是立井提升系统的关键部件,由于井筒形变、钢材锈蚀等原因易发生故障,影响罐笼正常运行。目前罐道故障诊断多采用振动检测法,诊断精度易受罐笼载荷、运行速度等工况影响。针对该问题,采用涡流传感器采集罐道故障信号,可使信号特征不受罐笼运行环境影响。为提高罐道故障识别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残差学习和注意力机制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RA1DCNN)。该网络通过多尺寸卷积并行运算提取多尺度特征,增强了对不同尺度信号特征的感知能力;引入通道注意力模块和空间注意力模块,并融合残差学习机制,设计了残差注意力模块,可同时获取通道和空间信息特征,提取到更具判别性的特征。搭建罐道故障实验平台模拟不同类别及不同严重程度的罐道故障,对RA1DCNN进行消融实验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RA1DCNN对罐道故障类别的识别准确率达100%,对间隙故障严重程度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9.7%,对错位故障严重程度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7.68%,验证了多尺度卷积层和残差注意力模块的有效性;整体故障识别准确率为98.05%,优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等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提升系统 刚性罐道 罐道故障诊断 涡流检测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卷积 残差学习 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工作面开采顶板深孔预裂减冲机制及微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磊 梁文昭 +3 位作者 孟圣师 田利华 郑寓超 崔嵛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54,共14页
孤岛工作面开采具有较高冲击风险,顶板预裂是一种有效的减冲技术。以高庄煤矿3上1105孤岛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手段,研究了孤岛工作面冲击致灾机理、顶板预裂减冲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侧采空... 孤岛工作面开采具有较高冲击风险,顶板预裂是一种有效的减冲技术。以高庄煤矿3上1105孤岛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手段,研究了孤岛工作面冲击致灾机理、顶板预裂减冲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侧采空区覆岩形成的多拱结构传递压力及“砌体梁”结构失稳诱发强动载是孤岛工作面高冲击风险主要原因;建立了局部压力拱结构力学模型,分析局部压力拱力学特性,给出了局部压力拱失稳判据;顶板预裂爆破方法减冲机制为通过破坏形成局部压力拱的“砌体梁”结构,阻断压力传递路径,降低高支承压力场,减小开采期间“砌体梁”失稳诱发强动载风险。现场微震实测数据表明,顶板预裂减冲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了冲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工作面 多压力拱结构 顶板深孔预裂 减冲机制 微震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头放煤区域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鹏 赵志宁 +2 位作者 杜厚霖 潘卫东 查大顺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4-896,共13页
为解决综放工作面端头不放煤导致顶煤遗失的问题,以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井煤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二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端头放煤过程中煤岩体位移场及力链场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端头安全放煤区段划分方法和精准放煤方案,并针对放煤空间不... 为解决综放工作面端头不放煤导致顶煤遗失的问题,以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井煤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二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端头放煤过程中煤岩体位移场及力链场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端头安全放煤区段划分方法和精准放煤方案,并针对放煤空间不足的问题设计了支架改造方案。研究表明:(1)巷道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在放煤前受工作面中部放煤影响逐渐失效,但上、下端头的主动支护作用失效具有时空性差异。(2)放煤过程中,上、下端头煤岩体流动规律显著不同。上端头煤岩体承载结构受中部放煤影响产生超前松动,超前影响范围与工作面倾角呈正比;下端头承载结构的煤岩体随放煤架数增多逐渐松动,承载能力逐步减弱。(3)端头放煤区间范围对承载结构稳定性影响显著,为保持承载稳定,应采取下端头整体分区、上端头架内分段的放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头放煤 时空性差异 流动特征 放煤区段 支架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水煤表面结构演化与自然发火指标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葛俊岭 解树亮 +2 位作者 赵滨 夏鸣泽 王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为了提高浸水煤自燃预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扫描电镜实验与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煤与原煤的结构变化和氧化规律。首先对比分析了浸水煤的表面结构变化,然后通过浸泡法制备了含水率为4%、11%、18%、25%、32%的煤样,利用... 为了提高浸水煤自燃预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扫描电镜实验与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煤与原煤的结构变化和氧化规律。首先对比分析了浸水煤的表面结构变化,然后通过浸泡法制备了含水率为4%、11%、18%、25%、32%的煤样,利用程序升温实验分析不同含水率煤样气体产生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浸水后,煤样氧化产生CO和C_(2)H_(4)的临界温度由73℃、180℃提前到62℃、161℃,各煤样升温过程中产生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含水率为18%的煤样产生的CO、CO_(2)、C_(2)H_(4)和C_(2)H_(6)体积分数最高;在CO、C_(2)H_(4)可作为标志气体的基础上,引入CO与CO_(2)体积分数比值γ和C 2H_(4)与C 2H_(6)的体积分数比值ε,分别作为煤吸氧蓄热阶段和自热氧化阶段的预测指标,即:γ≤0.019时,煤样温度小于136℃,处于吸氧蓄热阶段;0.752≤ε≤0.836时,煤样温度136~226℃,处于自热氧化阶段;γ≥0.908时,煤氧化温度大于226℃,处于加速氧化阶段。最后,基于CO、C_(2)H_(4)、C_(2)H_(6)三种标志气体和γ、ε值,建立了浸水条件下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分级预警防控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煤 扫描电镜 程序升温实验 表面结构 自然发火 指标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CFD的采空区自燃“三带”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曹东京 夏鸣泽 +1 位作者 解树亮 王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4,共12页
采空区遗煤自燃是导致煤矿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多数发生于采空区自燃“三带”的氧化带中。为更准确地预测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预防矿井火灾,提出了PFC-CFD采空区流场演化模型。首先利用PFC颗粒流模拟软件模拟采空区覆岩的垮落和... 采空区遗煤自燃是导致煤矿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多数发生于采空区自燃“三带”的氧化带中。为更准确地预测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预防矿井火灾,提出了PFC-CFD采空区流场演化模型。首先利用PFC颗粒流模拟软件模拟采空区覆岩的垮落和空隙率分布,然后使用UDF函数将PFC模拟得到的空隙率分布数据导入CFD中,通过建立采空区物理模型对采空区内的氧气流场进行模拟预测,最终得到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现场实测表明,基于PFC-CFD的采空区自燃“三带”预测结果更接近现场实际,优于单一CFD方法的预测结果,表明利用空隙率动态演化分析采空区流场变化,进而预测遗煤自燃危险区域的方法是可靠的,对预防采空区自然发火具有一定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煤自燃 空隙率 数值模拟 自燃“三带” 预测 采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巨厚岩层-煤柱协同变形的煤柱稳定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明 姜福兴 +4 位作者 李家卓 焦振华 胡浩 舒凑先 高化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05-714,共10页
采前煤柱稳定性研究是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估和开采方案设计的关键。以山东某矿深井巨厚砾岩条件工作面开采遗留煤柱为背景,采用案例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对巨厚岩层-煤柱协同变形机制及其煤柱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建... 采前煤柱稳定性研究是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估和开采方案设计的关键。以山东某矿深井巨厚砾岩条件工作面开采遗留煤柱为背景,采用案例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对巨厚岩层-煤柱协同变形机制及其煤柱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巨厚岩层-煤柱协同变形的简化力学模型,探讨了引起煤柱变形的主要应力来源和变形形式,推导了在协同变形条件下煤柱的应力-应变关系。以此为基础,综合煤柱煤体应力、围岩稳定性和变形特征等条件,提出了煤柱整体失稳的力学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巨厚岩层-煤柱失稳诱发冲击与煤柱的位置、尺寸和上覆岩层运动或变形关系密切,上覆岩层运动或变形是诱发煤柱失稳的动力因素;巨厚岩层-煤柱的变形主要包括受集中力F压迫的协同挠曲压缩变形和受集中力G作用的重力沉降变形,二者保持内在协调性;巨厚岩层下煤柱整体失稳的工程判据为煤柱煤体平均支承应力p超过其平均极限支承强度R_c(p≥R_c);评估得到遗留的50 m煤柱具有强冲击危险性,并通过优化开采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对相似条件煤柱留设及其稳定性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岩层 煤柱稳定性 协同变形 失稳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池SOC估算 被引量:19
11
作者 史丽萍 龚海霞 +2 位作者 李震 刘敬敬 翟福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39-1541,共3页
针对传统动力电池的SOC估计方法的不足,通过编写Matlab程序建立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训练及检验。用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对电池剩余电量进行预测,最大误差小于0.1%。结果满足精度要求,从而验证了所建B... 针对传统动力电池的SOC估计方法的不足,通过编写Matlab程序建立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训练及检验。用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对电池剩余电量进行预测,最大误差小于0.1%。结果满足精度要求,从而验证了所建BP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预测蓄电池电压、电流、温度和SOC之间的映射关系。对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表明,此方法提高了电池SOC计算的精度,达到了井下移动救生舱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BP神经网络 SOC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小波去噪与Kalman滤波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栾元重 栾亨宣 +2 位作者 李伟 翁丽媛 杜玉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1045,共5页
针对跨海大桥三维变形监测问题,实施了测量机器人与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方案,二者三维监测数据最大较差不超过0.5mm,而且测量机器人监测数据精度高,说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桥梁变形监测是可行的。根据小波分析与Kalman滤波理论,建立... 针对跨海大桥三维变形监测问题,实施了测量机器人与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方案,二者三维监测数据最大较差不超过0.5mm,而且测量机器人监测数据精度高,说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桥梁变形监测是可行的。根据小波分析与Kalman滤波理论,建立小波去噪后的桥梁变形监测Kalman滤波模型。实验表明,经过小波去噪的监测数据再进行Kalman滤波处理,提高了桥梁变形预测与变形分析的可靠性。通过标准Kalman滤波、自适应Kalman滤波桥梁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及平方和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精度分析知,自适应Kalman滤波要优于标准Kalman滤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小波分析 KALMAN滤波 桥梁变形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液在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周新建 杨献文 张萧云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5-87,共3页
本文介绍了乳化液在煤矿机电设备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乳化液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从影响乳化液的使用和自身特性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并对矿用传动介质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此看法。
关键词 乳化液 煤矿机电设备 传动介质 乳化剂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锚固大试块岩体单轴压缩力学特性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云亮 张立俊 +1 位作者 赵志刚 赵同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1-15,共5页
锚固技术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主要支护手段之一,如何揭示锚索(杆)与岩石的复合作用机制锚固和失效形态,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采用FLAC数值方法,对大试块横向含锚岩体的单轴压缩条件下力学性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锚索(杆)与围岩... 锚固技术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主要支护手段之一,如何揭示锚索(杆)与岩石的复合作用机制锚固和失效形态,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采用FLAC数值方法,对大试块横向含锚岩体的单轴压缩条件下力学性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锚索(杆)与围岩的复合增强机制不仅与外载的大小有关,而且与锚固界面的力学性质有很大关系。随着锚固界面凝聚力的减小,锚固界面和锚索轴向的应力值都将减少,即锚索(杆)增强承载能力下降。当凝聚力减小到一定数值时,锚索(杆)将脱黏而产生滑动,导致锚固失效,因此,提高锚固界面的黏结力是保证锚固效果的关键之一。大试块锚固体的实验室岩石力学试验无论是试块加工还是试验过程,将十分困难和繁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代替实验室试验,具有省时、经济、可视性强等优点,是今后研究锚固体力学性态的重要途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锚固 大试块 岩石 数值试验 界面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循环作用下深埋隧洞围岩细观结构的定量描述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珍德 李道伟 +2 位作者 蒋志坚 刘金辉 杨永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237-3241,3248,共6页
高温作用和温度循环作用是岩石力学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从经历温度循环的裂隙岩体的微裂隙扩展机制研究入手,采用SEM仪器进行了各温度下大理岩断口细观结构试验。基于统计学理论,从细观层次对不同温度下的岩石断口微裂隙参数数据统计分析... 高温作用和温度循环作用是岩石力学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从经历温度循环的裂隙岩体的微裂隙扩展机制研究入手,采用SEM仪器进行了各温度下大理岩断口细观结构试验。基于统计学理论,从细观层次对不同温度下的岩石断口微裂隙参数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岩石微裂隙几何参数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布概型,并运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的方法,再现微裂隙在工程岩体中的分布。进行了二维裂隙网络模型的分形计算,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岩石细观损伤的分维数及其演化的分形特征,为从传统的力学方法来探索岩石内部介质的微观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大理岩 细观结构 随机模拟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覆岩结构理论的冲击煤层孤岛工作面宽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明 李克庆 +3 位作者 姜福兴 杨根地 徐守金 陈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66,共5页
针对冲击煤层孤岛工作面上覆岩结构复杂、开采极易诱发冲击地压等灾害问题,提出了采前孤岛工作面宽度设计的留设方法。以山东某矿为工程背景,首先根据孤岛工作面周边采动情况及覆岩运动规律,确定关键层是否破断,进而得到了孤岛工作面&qu... 针对冲击煤层孤岛工作面上覆岩结构复杂、开采极易诱发冲击地压等灾害问题,提出了采前孤岛工作面宽度设计的留设方法。以山东某矿为工程背景,首先根据孤岛工作面周边采动情况及覆岩运动规律,确定关键层是否破断,进而得到了孤岛工作面"Γ"型覆岩结构分布;其次采用矿压理论分析不同覆岩结构分布对工作面应力传递规律,估算了孤岛工作面静态支承压力;最后根据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特点,理论分析了工作面整体支承强度,并结合工作面回采冲击失稳发生机理,确定了工作面宽度合理范围。通过工程类比与理论计算,得到了该矿3上1105孤岛工作面宽度大于170 m的结论,为工作面宽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覆岩空间结构 孤岛工作面 支承应力 冲击地压 宽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重建无创定位在胸腔镜肺部多发结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楼乾 杨其伟 +3 位作者 尹荣 李明 胡江文 许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肺部多发结节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时定位是个难点,探讨术前对肺部结节行三维重建,实现无创术中定位结节的可行性。方法:将42例肺部多发结节患者的术前胸部薄层增强CT数据导入OsiriX软件进... 目的:肺部多发结节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时定位是个难点,探讨术前对肺部结节行三维重建,实现无创术中定位结节的可行性。方法:将42例肺部多发结节患者的术前胸部薄层增强CT数据导入OsiriX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进而制定手术方案并辅助术中定位寻找结节。结果:研究共纳入42例患者,共含104枚结节,手术均顺利切除结节病灶。术前规划符合率为95.2%,其中2例行楔形切除,因切缘不足更改为肺段切除。共79枚结节行楔形切除,23枚结节行肺段切除,2枚结节行肺叶切除。手术均在单孔胸腔镜下完成,术中无增加辅助孔和转开胸情况。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3.2±1.8)d。术后结节病理恶性率为84.6%。结论:OsiriX软件重建在肺部多发结节VATS术前手术规划和术中定位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该方法简单、安全、可行,具有成功率高、无创、费用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多发结节 无创定位 三维重建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彭慧芳 魏久传 +2 位作者 尹会永 高树林 吴树磊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在系统收集及分析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新安煤矿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突水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煤层底板突水模型,对影响煤层开采... 在系统收集及分析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新安煤矿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突水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煤层底板突水模型,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分区预测,为奥灰水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底板突水 突水影响因素 突水模型 突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金锋 莫海英 +1 位作者 马淑芳 魏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esophagus,PMME)的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例PMME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 目的观察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esophagus,PMME)的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例PMME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平均年龄63.4岁,临床均表现为进食不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胞质内见黑色素颗粒,细胞核大小不一,核居中或偏位,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HMB-45、Melan-A、S-00,CK阴性,Ki-67增殖指数40%~45%。结论PMME非常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其诊断,需与低分化癌、食管癌肉瘤、食管淋巴瘤、神经内分泌癌、食管平滑肌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煤层煤柱变形与地面建筑物保护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明 姜福兴 +4 位作者 李克庆 翟明华 苗传靠 杨根地 张俊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41-1548,共8页
保护煤柱合理宽度(或停采位置)是确保地面重要设施长期稳定的关键。以山东某矿地面引水渠("南水北调"工程组成部分)下不规则下山保护煤柱宽度设计为工程背景,首先,通过分析煤柱变形可能引起地面建(构)筑物的破坏方式,提出了... 保护煤柱合理宽度(或停采位置)是确保地面重要设施长期稳定的关键。以山东某矿地面引水渠("南水北调"工程组成部分)下不规则下山保护煤柱宽度设计为工程背景,首先,通过分析煤柱变形可能引起地面建(构)筑物的破坏方式,提出了控制长期高应力作用下冲击煤层煤柱变形的原则:1走向方向煤柱不发生冲击失稳破坏;2走向方向煤柱不发生煤体长时强度降低而导致的失稳破坏;3倾斜方向煤柱保持均匀变形,从而使地面不发生明显拉伸破坏。其次,依据煤柱上方覆岩空间结构形式,建立了煤柱应力估算模型,提出了保持煤柱长期稳定及地面建筑安全的煤柱设计方法。最后,应用研究成果,分析了工程案例的煤柱应力、围岩稳定性和变形特征,并对该引水渠工程和井下开采设计进行了安全评估。该研究成果对类似开采条件下的保护煤柱宽度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煤层 煤柱变形 覆岩空间结构 冲击失稳 均匀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