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与尤瑞克林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王琼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 探究并对比丁苯酞与尤瑞克林分别应用及联用方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1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及联合组,每组38例。对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对尤瑞克林组给予尤... 目的 探究并对比丁苯酞与尤瑞克林分别应用及联用方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1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及联合组,每组38例。对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对尤瑞克林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对联合组给予丁苯酞及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24.43±4.88)、(24.13±4.95)、(24.36±4.89)分;治疗第7天,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20.33±4.21)、(20.26±4.17)、(18.12±3.88)分;治疗第15天,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为(18.12±3.77)、(17.56±3.98)、(14.02±3.25)分。治疗前,三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丁苯酞组与尤瑞克林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丁苯酞组及尤瑞克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hs-CPR、NLR、PLR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hs-CRP、NLR、PL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酞组hs-CRP、NLR、PLR低于尤瑞克林组,联合组hs-CRP、NLR、PLR均低于丁苯酞组和尤瑞克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腹部不适、皮疹、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均未见幻觉、心悸、皮肤出血、颅内出血等情况发生。结论 丁苯酞及尤瑞克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均有确切疗效,其中丁苯酞减轻患者炎症能力更强,且两种药物联用后治疗效果强于单独用药,对改善患者预后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尤瑞克林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鹏 牛莉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3期95-96,共2页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临床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临床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有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微栓子监测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娜 李林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2期90-91,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血流中微栓子(MES)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监测MES分为MES阳性组(36例)和MES阴性组(62例);另选取50例非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血流中微栓子(MES)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监测MES分为MES阳性组(36例)和MES阴性组(62例);另选取50例非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转换法荧光定量检测MES阳性组、MES阴性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cy,比较三组的血清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血管性认识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MES阳性组Hcy水平为(40.56±10.03)μmol/L, MES阴性组Hcy水平为(27.86±8.48)μmol/L,对照组Hcy水平为(6.26±1.52)μmol/L;MES阳性组Hcy水平高于MES阴性组和对照组, MES阴性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y与血管性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r=0.520, P<0.05)。结论 MES监测联合Hcy检测简便易行且无创、可靠,并可动态追踪,对Hcy水平增高和(或)MES阳性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延缓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微栓子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宋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7期191-194,共4页
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代谢综合征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代谢综合征使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其是一组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而胰... 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代谢综合征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代谢综合征使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其是一组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而胰岛素抵抗(IR)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代谢综合征及其各个组成成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均有密切关系。目前研究并不能充分证明代谢综合征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风险发生率大于其各个组成成分的总和。代谢综合征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其对大脑认知功能有广泛的不良影响,但在何种阶段表现为何种认知异常特征,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论 ,而且在临床治疗中对认知功能损伤的康复评估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代谢综合征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且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密切相关。本文就血管性认知功能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二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概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管性认知障碍 代谢综合征 多梗死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及近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4期40-41,共2页
目的探究将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分析近期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将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分析近期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痊愈31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0%;实验组患者痊愈3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近期效果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梗死性痴呆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7期22-24,共3页
目的评估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与代谢综合征(Mets)之间的关系。方法 85例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反复发生2次以上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伴代谢综合征组(Mets组,39例)与不伴代谢综合征组(NMets组,46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第1个月及... 目的评估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与代谢综合征(Mets)之间的关系。方法 85例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反复发生2次以上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伴代谢综合征组(Mets组,39例)与不伴代谢综合征组(NMets组,46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第1个月及第6个月进行痴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在空腹状态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腰围、血压,静脉血检测血脂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型(HOMA)方法评估胰岛素抵抗(IR)=FINS×FPG/22.5,必要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Mets组入院时、第1个月、第6个月多梗死痴呆发生率分别为59.0%、64.1%、61.5%,NMets组分别为32.6%、34.8%、34.8%。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第1个月、第6个月出现多梗死痴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s组发生痴呆的严重程度较NMets组明显增加,其中,在发病的第1个月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明显增高(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使多发脑梗死患者发生多梗死性痴呆的风险明显增高;对于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多发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个月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最高;对于早期出现血管性痴呆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其痴呆的恶化进程较不合并代谢综合征者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脑梗死 多梗死性痴呆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中不同首剂肝素剂量对血小板的影响
7
作者 刘建 王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9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首剂肝素在血液灌流中的最佳剂量。方法将50例行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患者按首剂肝素剂量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A组)、2/3标准剂量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液灌流后血小板减少情况及灌流器凝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 目的探讨首剂肝素在血液灌流中的最佳剂量。方法将50例行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患者按首剂肝素剂量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A组)、2/3标准剂量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液灌流后血小板减少情况及灌流器凝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性疾病发生率(30%)高于A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剂肝素为2/3标准剂量时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性疾病及灌流器凝血发生率均较高,标准剂量为血液灌流首剂肝素的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剂肝素 用量 血小板减少 血液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CSF和胃镜诊断癌性脑膜炎1例
8
作者 卜宪聪 袁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9期154-155,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已婚,汉族,农民。主因"头痛、头晕半月余,加重伴抽搐3 d"于2016年1月6日14:51入院。患者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头顶及双侧颞部疼痛明显,伴头晕,呈阵发性,无视物旋转。入院前3 d头痛头晕加重,伴恶心... 1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已婚,汉族,农民。主因"头痛、头晕半月余,加重伴抽搐3 d"于2016年1月6日14:51入院。患者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头顶及双侧颞部疼痛明显,伴头晕,呈阵发性,无视物旋转。入院前3 d头痛头晕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胃镜 癌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张士亮 刘艺鸣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B09期267-268,共2页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TOBS)由Caplan在1980年首先报道并命名,由于血管分布特殊性,I临床表现不典型,复杂多样,易误诊,延误治疗,但随磁共振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广范应用,TOB...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TOBS)由Caplan在1980年首先报道并命名,由于血管分布特殊性,I临床表现不典型,复杂多样,易误诊,延误治疗,但随磁共振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广范应用,TOBS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08月收治的21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分析 MRI弥散加权成像 临床表现不典型 磁共振影像技术 TOBS 早期诊断率 影像学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癫痫儿童有无痫性放电与认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魏一芳 龙瑞芳 +4 位作者 张渺 杨萍 葛金钊 张金兰 胡青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未经治疗的特发性癫痫儿童有无痫性放电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6~12岁特发性癫痫儿童分为有痫性放电组和无痫性放电组各30例,采用中国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测验量表(WISC-CR)进行检查,治疗前和治疗至少间隔半年后再进行... 目的探讨未经治疗的特发性癫痫儿童有无痫性放电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6~12岁特发性癫痫儿童分为有痫性放电组和无痫性放电组各30例,采用中国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测验量表(WISC-CR)进行检查,治疗前和治疗至少间隔半年后再进行WISC-CR测验,比较两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①痫性放电组和非痫性放电组治疗前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无显著性差异(P〉0.05);痫性放电组治疗后VIQ、PIQ及FIQ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非痫性放电组治疗后PIQ及FIQ均有提高,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而V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儿治疗前智力结构无显著性差异(P〉0.05);痫性放电组治疗后言语分测验中的分类、算术、领悟、数字广度测验显著提高(P〈0.001);操作分测验中的填图、图形拼凑、编码测验显著提高(P〈0.001)。非痫性放电组治疗后只有操作分测验中的填图测验有显著提高(P〈0.001),言语分测验中的分类、领悟和操作分测验中的图形拼凑测验有明显提高(P〈0.05)外,其他项目均无明显改善(P〉0.05)。痫性放电组经过治疗领悟能力的改善明显好于非痫性放电组(P〉0.05)。结论痫性放电组和非痫性放电组认知功能均有损害,痫性放电组较非痫性放电组对认知功能的损害更为广泛,尤其是瞬时记忆、注意力、学习联想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明显差于非痫性放电组,非痫性放电组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较痫性放电组慢,及时、合理的有效治疗可以改善癫痫患儿的部分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癫痫 痫性放电 儿童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诊原发性癫痫儿童智能损害的临床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魏一芳 张渺 +3 位作者 杨萍 钟美 乔艳 胡永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首诊原发性癫痫儿童智能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40例癫痫儿童作为癫痫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智力量表(C-WISC)进行测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癫痫组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 目的探讨影响首诊原发性癫痫儿童智能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40例癫痫儿童作为癫痫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智力量表(C-WISC)进行测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癫痫组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知识指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癫痫患儿的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等会对患儿的智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发病早期宜及时完全地控制发作并进行认知功能康复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癫痫 首诊 儿童 智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指导的介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孙其孟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5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实施...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实施DSA指导的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的血管狭窄程度,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狭窄面积、狭窄直径小于对照组,最小直径、病变长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介入治疗中采用DSA技术能准确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为介入治疗的开展带来可靠依据,最大程度保证介入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狭窄程度 血管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