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学校领导者效能评价——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满建宇 程晋宽 傅金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5,共13页
学校领导者效能评价是集任职资格、专业认证、绩效问责于一体的学校领导者的综合表现性、过程性评价,是从“专业标准驱动”的校长评价走向“创新—贡献驱动”的校长效能评价,是教育强国建设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为了“推进教育... 学校领导者效能评价是集任职资格、专业认证、绩效问责于一体的学校领导者的综合表现性、过程性评价,是从“专业标准驱动”的校长评价走向“创新—贡献驱动”的校长效能评价,是教育强国建设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为了“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走向学校领导者效能评价已经具有现实的需求、政策导向和循证实践的研究基础。学校领导者效能评价的模型构建,以人体的机能为喻体,把“领导之心、脑、手和领导之体”作为分析框架,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学校领导者效能评价模型,主要包括价值领导、教育领导、关系领导和具身领导四个一级指标。基于学校领导者效能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效能评价PCPME模型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五个层面的评价闭环,对其他各级各类学校领导者的效能评价亦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领导者 义务教育学校 校长效能 指标体系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心理人类学对科学心理学的超越
2
作者 田营 彭运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23,128,共7页
心理人类学是相对人文化的领域,但与(科学)心理学在主题上相近且同样强调经验研究,因此心理学可将其作为"他者"加以了解、比照和借鉴。在人的理解层面,心理人类学重视人的社会、文化、生态、整体和意义维度,建构出了不同于心... 心理人类学是相对人文化的领域,但与(科学)心理学在主题上相近且同样强调经验研究,因此心理学可将其作为"他者"加以了解、比照和借鉴。在人的理解层面,心理人类学重视人的社会、文化、生态、整体和意义维度,建构出了不同于心理学过分个体和还原的人的形象;在研究方式层面,心理人类学拓展出了一条迥异于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合理道路,即强调异域-跨文化研究、本地人视角、民族志方法论、跨学科与伦理。未来,整个心理学可在"整合视野"的关照下,重审当前取向的合理性范围,并辩证吸收心理人类学等"他者"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人类学 科学心理学 他者 人的形象 整合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教师“经验”构筑教育实践取向的个人教育哲学——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保中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构筑和形成能够审度中国特色教育、能够反思自身教育经验的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聚焦日常的教育实践和热点问题,如信息技术与课程乃至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通过研究者和教师之间田野式... 构筑和形成能够审度中国特色教育、能够反思自身教育经验的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聚焦日常的教育实践和热点问题,如信息技术与课程乃至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通过研究者和教师之间田野式的合作研究,基于中国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构筑和形成教育实践取向的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经验 个人教育哲学 教育实践取向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还是融合——对当前日本教育信息化及电子教科书开发应用状况的评析
4
作者 王保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21,共5页
日本对以电子教科书为标志的新的教育信息化推出了新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科学严谨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而且非常重视教育现场的教师和学生对电子教科书等新教育媒体的意见和态度。从政策措施到教育现场的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说明,以电... 日本对以电子教科书为标志的新的教育信息化推出了新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科学严谨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而且非常重视教育现场的教师和学生对电子教科书等新教育媒体的意见和态度。从政策措施到教育现场的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说明,以电子教科书为标志的新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不是对传统教科书乃至教育和学习的革命,电子教科书与传统教科书在教育和学习中相得益彰,内化形成一线教师、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新的思想和范式,是各种教育理念与实践相互碰撞共同演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教科书 教师和学生调查 教育技术 生成性 经验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公正与教育承认
5
作者 傅金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5,共4页
普遍的性别规制与偏见所引起的性别不公正会导致性别尊严伤害与性别刻板印象等后果,这种由性别偏见而产生的社会歧视与主体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相关。社会歧视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限制了个人的自主发展。承担着个体社会化重要功能... 普遍的性别规制与偏见所引起的性别不公正会导致性别尊严伤害与性别刻板印象等后果,这种由性别偏见而产生的社会歧视与主体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相关。社会歧视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限制了个人的自主发展。承担着个体社会化重要功能的学校场域,目前存在性别尊言伤害、性别刻板印象等性别偏见,这将严重阻碍男女两性的全面发展。真正的性别公正教育应该从承认并接纳性别差异开始,进行对话沟通,以消解性别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规制 性别公正 性别尊严 承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蔽与澄明:大学管理的教育性回归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明 李宪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42,共6页
大学管理的教育性应更加关注人作为“完整的人”的存在。通常来讲,企业管理始终在寻求管理主体的便捷、可控以及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大学管理必须以教育性为前提。大学管理的教育性意蕴可以先从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育理论理解,同时,大... 大学管理的教育性应更加关注人作为“完整的人”的存在。通常来讲,企业管理始终在寻求管理主体的便捷、可控以及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大学管理必须以教育性为前提。大学管理的教育性意蕴可以先从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育理论理解,同时,大学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更加经典、深刻的教育性。大学管理的教育性并不局限在知识与道德层面,还体现在管理主体的全员性,在内容上的整体性与全面性,最终达到自治的目的。大学管理的教育性澄明应从大学管理的权威与自由、师生关系以及大学自治等方面进行阐释,管理本身不是目的,大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最本质的教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性 大学管理 大学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心理学的经典传统与现代研究趋向
7
作者 刘邦春 田营 万振东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2-308,共7页
本文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家对和平心理的看法,以“和平”为主线,追溯和平心理学思潮兴起的历史逻辑。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柏拉图、奥古斯丁、夸美纽斯、康德等从本体论视角,确立了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追求。冯特的民族心理... 本文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家对和平心理的看法,以“和平”为主线,追溯和平心理学思潮兴起的历史逻辑。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柏拉图、奥古斯丁、夸美纽斯、康德等从本体论视角,确立了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追求。冯特的民族心理学重视研究原始人、战争英雄等的和平心理品质,早期的意动心理学重视人类和平意识研究,机能心理学强调通过建设学校“微型共同体”,提高儿童的和平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则为战争与和平心理提供了新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和平潜能、致力于世界和平冲突化解,推动了和平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末的和平心理学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和平,发生了“政治道歉”、和平冲突化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研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 和平心理 和平冲突化解 和平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青少年政治认同的红色记忆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傅金兰 姬祥文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2-76,共5页
面对媒介记忆背景下红色记忆式微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集体记忆的时间化与空间化将青少年个体对国家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链接起来,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红色记忆是增强新时代青少年政治认同的重要建构方式。... 面对媒介记忆背景下红色记忆式微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集体记忆的时间化与空间化将青少年个体对国家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链接起来,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红色记忆是增强新时代青少年政治认同的重要建构方式。教育者在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符号、仪式和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红色记忆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同时借力红色记忆媒介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政治认知,通过话语沟通记忆增进他们的政治情感,使青少年真正产生一种“我们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实践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红色记忆 媒介记忆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典到现代:应用型大学的“创生”逻辑与“类型”超越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明 冯用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7,共13页
知识逻辑与地域逻辑是应用型大学“创生”和通过“类型”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应用型大学的“创生”得益于现代大学从古典大学转型中迸发出来的勃勃生机,也植根于现代大学蕴含的“新知识”、民族性与民主化的血脉基因中,然而... 知识逻辑与地域逻辑是应用型大学“创生”和通过“类型”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应用型大学的“创生”得益于现代大学从古典大学转型中迸发出来的勃勃生机,也植根于现代大学蕴含的“新知识”、民族性与民主化的血脉基因中,然而它们又被不同的国情和文化土壤所栽培,形成了不同形态的“应用型”大学。美国式大学的形态是模糊的,但精神却遍布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中;德国式大学被推向了独立的“合法”地位;日本式大学本身是“科技发电站”。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中国创建了不同于传统大学的“新大学”——应用型大学;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应用型大学“理想化”“同质化”“线性化”的类型症结逐渐凸显。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中国应用型大学集群必须从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阶段性特征、个体探索的方法、生态环境营造等视界实现“类型”超越和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重构,支撑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创生”逻辑 “类型”超越 大学集群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素在词汇识别中的认知及神经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邹丽娟 舒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70-1577,共8页
语素到底是否是独立的语言表征单元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认知研究发现语素存在独立的心理表征,语素复杂词结构的可分解性是语素具有独立心理表征的重要来源。近年来脑成像手段的应用为探讨语素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途... 语素到底是否是独立的语言表征单元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认知研究发现语素存在独立的心理表征,语素复杂词结构的可分解性是语素具有独立心理表征的重要来源。近年来脑成像手段的应用为探讨语素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途径。脑机制的研究发现左侧额下回在语素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语素相关词能够引起N400波幅降低。然而汉语语素区别于拼音文字,必须借助于整词语境才能区分不同的语素。汉语存在大量的多音字,因此听觉角度是研究汉语语素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素加工 分解整合 左侧额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教学——艺术与技术的“合璧之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再思考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保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8,86,共5页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探讨,无疑可以加深教师的理论认识,从而提升现实价值。信息技术于课程教学整合根本上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之根本——人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而信息技术与教师的"...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探讨,无疑可以加深教师的理论认识,从而提升现实价值。信息技术于课程教学整合根本上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之根本——人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而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整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从剥离异化走向"合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中,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必须的第一位的,就是说教师必须以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整合信息技术,而不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使用或"亦步亦趋"。在教育教学实践,绝不是教师退居为幕后工作者而变成各种信息技术的汇演,教师要通过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的建构,将信息技术转为自身独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技术,重新走上教育教学实践的舞台,让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合璧之魅"重放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技术 教学艺术 整合 人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22
12
作者 徐愫芬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20-22,共3页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其核心工作。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该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其核心工作。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该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构成,每个平台分设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校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儿童“重要他者”的新时代塑造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傅金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8-83,共6页
立德树人是人类社会进入智慧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语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创新教育方式,要求重塑对于儿童学习极为重要的“重要他者”。其中榜样学习不是为了在青少年心中树立一个虚无的“重要他者”,而是帮助他们... 立德树人是人类社会进入智慧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语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创新教育方式,要求重塑对于儿童学习极为重要的“重要他者”。其中榜样学习不是为了在青少年心中树立一个虚无的“重要他者”,而是帮助他们从真实、立体的“重要他者”身上汲取正能量服务于新时代儿童生活、学习与发展。新时代立德树人需要为儿童新塑创新型、担当型、引领型、国际型、学习型的“重要他者”,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2.0时期的新方式使“重要他者”可亲、可近、可感、可仿、可引,从而将“重要他者”的优秀品质更好内化为学生的才智品性,实现榜样学习的精准化和有效性,也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数字新生代 重要他者 教育信息化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机制的理论观点及分歧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丽娟 丁国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5-440,共6页
文章系统介绍了双语者言语产生中关于词汇通达研究的4种理论观点,并对比分析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包括非特定语言选择理论、概念选择理论、特定语言选择理论(抑制控制模型)、反应选择假设.各种理论得到了一系列实验范式的验证,主... 文章系统介绍了双语者言语产生中关于词汇通达研究的4种理论观点,并对比分析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包括非特定语言选择理论、概念选择理论、特定语言选择理论(抑制控制模型)、反应选择假设.各种理论得到了一系列实验范式的验证,主要包括图词干扰范式和双语代码切换范式,但也存在一些相反的证据和或模糊不清的地方.究竟哪一种理论更为合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言语产生 非特定语言选择理论 特定语言选择理论 概念选择理论 反应选择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信息时代学习理论与学习的溯源性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保中 张望发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72,共6页
学习是人的理性和经验矛盾统一的主动建构和社会协商,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字化学习、泛在学习以及学习科学中相关学习理论具有历史和形而上学意义的指导思想。该文通过分析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强调指出伴随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不断渗... 学习是人的理性和经验矛盾统一的主动建构和社会协商,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字化学习、泛在学习以及学习科学中相关学习理论具有历史和形而上学意义的指导思想。该文通过分析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强调指出伴随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不断渗透而出现的数字化学习等学习理论存在技术理性诱导以及脱离真实情境和实践生活的倾向,需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回溯学习。回溯学习的根本在于基于并指向本土意义的真实生活实践,积极促进学习活动从技术理性向实践理性、从数字符号世界向真实生活世界、从复制移植学习向原始创造学习、从人类中心向和谐生态的回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 泛在学习 学习科学 回溯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发展及现实启迪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延明 徐愫芬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3年第3期189-207,188,249,共21页
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古代(鸦片战争以前)、近代(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现代(新中国成立至今)三大阶段。我国现代大学校训的发展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迷失自我阶段(1949—1978年)、自我意识苏醒阶段(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 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古代(鸦片战争以前)、近代(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现代(新中国成立至今)三大阶段。我国现代大学校训的发展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迷失自我阶段(1949—1978年)、自我意识苏醒阶段(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校训文化自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校训文化繁荣阶段(进入21世纪至今)。梳理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发展,厘清我国大学校训的发展阶段,了解我国大学校训文化建设的现状,能让我们更全面、更理性、更深刻地认识我国大学校训,也启迪我国当今大学校训文化建设要做到:大学校训的形式要坚持凝练性与多样化相统一;大学校训的内容要坚持独特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大学校训的教育要坚持文本化与实践化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训 历史发展 现实启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何重视“言语活动”及其课程设计与实施——基于日本新一轮课程改革动向的探析与思考
17
作者 王保中 李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3-196,共4页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8年3月修订了小学、初中学习指导要领,2009年3月修订了高中和特别支援学校的学习指导要领。小学于2011年4月已经全面施行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初中从2012年4月,高中从2013年4月开始全面实施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日本新的...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8年3月修订了小学、初中学习指导要领,2009年3月修订了高中和特别支援学校的学习指导要领。小学于2011年4月已经全面施行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初中从2012年4月,高中从2013年4月开始全面实施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日本新的学习指导要领高度重视"言语活动",并把"言语活动"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贯穿于全部教育课程之中,其课程设计与实施也紧紧围绕"言语活动"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活动 课程改革 生存和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