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庄子》在日本的传播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爱民
-
机构
枣庄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7,共6页
-
文摘
《庄子》以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东传日本后,不仅对日本古代文化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日本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庄子》进行了创造性改造,为日本近现代的哲学、文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日本近现代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今天探讨这一传播过程,对于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不无借鉴意义。
-
关键词
《庄子》
日本
现代性转化
文化发展
发展方向
现代文化
自然科学
重要贡献
精神动力
现代发展
传播过程
借鉴意义
传统文化
艺术性
思想性
思想家
文学家
创造性
科学家
近现代
哲学
认识
-
Keywords
Zhuangzi
spread and circulation
literature
thoughts
-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无疆界写作——重读张承志《心灵史》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张伯存
-
机构
枣庄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4期50-56,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与社会转型研究>(批准号08BZW060)阶段性成果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基金资助成果
资助编号200803082
-
文摘
张承志的长篇小说《心灵史》是90年代文学的重要收获。①无论从丰厚的思想容量还是从跨文体写作的形式来看,它都是一部标志性的作品。90年代的评论家们解读该作关注的焦点往往是精神价值层面:信仰精神、理想主义、终极关怀、苦难意识等。
-
关键词
哲合忍耶
心灵史
张承志
黄土高原
宗教信仰
跨文体写作
理想主义
文学
方法论
历史学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悲凉与炽热交织的生命旅程——张爱玲《异乡记》释读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伯存
-
机构
枣庄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5期95-99,共5页
-
文摘
《异乡记》有着探险性的西方游历小说的外形,这次旅行对张爱玲来说不啻是一次生命的冒险;此作建构起一种别样的中国形象、中国气质,内中透露出她眼中的现实中国和古老中国,她的中国观、历史观,由此它超越了狭隘的私己悲欢,而呈现出阔大、深邃的大境界,具有沉甸甸的历史重量和幽远的审美纵深,这是这部三万多字的残稿最大的文学价值之一。这次旅行对张爱玲来说还是一个孤独的"内面的人"对"风景的发现"的过程,呈现出"风景的心灵化",此作对风景的描绘存在着一种思维认知上的"反转"、"颠倒"现象。此外,《异乡记》还是自我心灵的自白,对"我"内心的关注和对文本表现的外部世界的关注一样重要,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内视"的文本,面向自我的文本,这是一个"心火"在燃烧的自我。再者,还要关注那个一直没有现身而又无所不在的隐形(身)人,他的"缺席的在场"的意义,他如何左右了叙事者。《异乡记》是内与外、火与冰、实与虚、个人与民族、悲凉与炽热交织的生命旅程。
-
关键词
张爱玲
异乡记
游历小说
中国
风景
心火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代政治家与《庄子》
- 4
-
-
作者
张爱民
-
机构
枣庄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70,共3页
-
文摘
宋代以王安石为首的政治家纷纷阐释《庄子》,把其作为变法的理论基础之一。王安石论证庄子精通、遵守、敬畏儒家,其论证方法在庄学研究领域是个突破,其子王雱、其弟子吕惠卿等均解读过庄子。
-
关键词
《庄子》
阐释
接受
-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