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组份打胶机液压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改进
1
作者 李凤刚 鞠彩霞 孙德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105,共3页
介绍了中空玻璃生产专用设备——双组份打胶机ST01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法。实践证明:改进的液压控制系统不仅仅满足了双组份打胶机的工艺要求,而且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关键词 中空玻璃 聚硫橡胶 双组份打胶机 液压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星中的皂甙和多羟基甾体化合物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万成 刘丽娟 +5 位作者 张翠仙 彭勤龙 闫素君 陆伟刚 苏镜娱 曾陇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星的次级代谢产物以皂甙和多羟基甾醇为主 ,且多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海星中皂甙和多羟基甾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海星 皂甙 研究进展 甾体化合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 综述 生理活性 多羟基甾醇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稠油组分间相互作用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范维玉 白金美 +3 位作者 任崇桂 张铜耀 南国枝 李水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3-126,共4页
考察了辽河稠油脱沥青质油、胶质、沥青质及胶质与沥青质混合物对水包稠油乳状液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包稠油乳状液体系中,辽河脱沥青质油中饱和分、芳香分的存在能够促进胶质与乳化剂的相互作用,降低体系的油水界... 考察了辽河稠油脱沥青质油、胶质、沥青质及胶质与沥青质混合物对水包稠油乳状液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包稠油乳状液体系中,辽河脱沥青质油中饱和分、芳香分的存在能够促进胶质与乳化剂的相互作用,降低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辽河胶质与沥青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较弱,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很小;沥青质的界面活性高于胶质和脱沥青质油,在水包稠油乳状液的形成过程中,沥青质起主要稳定作用;具有高芳碳率、低烷基碳率、高芳香环缩合程度的组分在水包稠油乳状液中界面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 沥青质 脱沥青质油 乳化剂 相互作用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中铝的酸浸动力学 被引量:8
4
作者 伊文涛 闫春燕 袁红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17,共5页
立足于枣庄地区丰富的煤矸石资源,为探求其高值化开发利用途径,采用焙烧活化及盐酸浸取法对煤矸石中铝的提取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影响铝浸出率的因素如矸石粒度、焙烧温度和时间、酸浸液浓度、搅拌时间和速度、固液比等进行了考察,... 立足于枣庄地区丰富的煤矸石资源,为探求其高值化开发利用途径,采用焙烧活化及盐酸浸取法对煤矸石中铝的提取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影响铝浸出率的因素如矸石粒度、焙烧温度和时间、酸浸液浓度、搅拌时间和速度、固液比等进行了考察,并对浸取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粒度为60目的煤矸石,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60 min,HCl浓度4 mol/L,浸出温度30℃,浸出时间2 h,固液比(质量体积比)(1∶4)g/mL的条件下,煤矸石中铝的浸出率可高达85%。对煤矸石中铝的浸出动力学研究表明,该浸出过程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该浸取过程速率受化学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浸出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条件下两种煤丙酮萃取物的GC/MS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鞠彩霞 徐伟 +1 位作者 宗志敏 魏贤勇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以丙酮作为溶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对兖州煤和神府煤进行萃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萃取物主要由芳烃和脂肪烃组成.在兖州煤的萃取物中芳烃主要是茶系化合物,而在神府煤的萃取物中检测出的芳烃... 以丙酮作为溶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对兖州煤和神府煤进行萃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萃取物主要由芳烃和脂肪烃组成.在兖州煤的萃取物中芳烃主要是茶系化合物,而在神府煤的萃取物中检测出的芳烃以菲系为主;在兖州煤的萃取物中检测出多种异构烷烃,而在神府煤中只检测出一种异构烷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微波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iO_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隋吴彬 郑经堂 +1 位作者 仇实 吴明铂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49,共3页
以大孔-介孔炭材料为催化剂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制备复合光催化剂C-TiO2,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UV-Vis漫反射光谱(DRS)对其物性进行表征;采用该复合催化剂降解甲基橙溶液评价其光催化效果.结果表明:C-TiO2... 以大孔-介孔炭材料为催化剂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制备复合光催化剂C-TiO2,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UV-Vis漫反射光谱(DRS)对其物性进行表征;采用该复合催化剂降解甲基橙溶液评价其光催化效果.结果表明:C-TiO2复合材料不是简单的物理负载,而是在合成制备及高温煅烧后,在载体与催化剂的界面处发生了化学键合;与P25-TiO2相比,该复合催化剂催化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iO2 X射线衍射 透射电子显微镜 漫反射光谱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反应产物的荧光光谱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峰 黄薇 唐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4-607,610,共5页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表明两者以摩尔比1:1结合,结合常数分别为K=3.6×10~4L·mol^(-1),K=7.2×10~4L·mol^(-1)。根据F(?)rster无...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表明两者以摩尔比1:1结合,结合常数分别为K=3.6×10~4L·mol^(-1),K=7.2×10~4L·mol^(-1)。根据F(?)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算了牛血清白蛋白与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给体-受体间作用距离分别为0.49,1.58 nm,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738,0.779。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为由于两者之间的结合反应而引起的静态猝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结合反应 荧光猝灭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肼黄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薇 王峰 +2 位作者 唐波 侯勇 徐珍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97-1301,共5页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肼黄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发现肼黄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肼黄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发射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据此得出了其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肼黄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发现肼黄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肼黄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发射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据此得出了其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基本热力学参数等,并研究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肼黄 BSA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羟胺与对苯醌荷移反应及盐酸羟胺的测定 被引量:4
9
作者 黄薇 王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1-581,587,共2页
关键词 盐酸羟胺 对苯醌 荷移反应 测定 电子给予体 工业生产过程 电荷迁移 荷移光谱 分光光度法 荷移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锂盐中痕量钙、镁 被引量:2
10
作者 伊文涛 闫春燕 +2 位作者 马培华 李法强 王连亮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5-777,780,共4页
痕量钙(Ⅱ)及镁(Ⅱ)借以IRC747树脂填充的微柱从pH8的试液中富集分离,试液通过微柱的流速为2.0mL·min^-1。先后用0.5mol·L^-1乙酸及水作淋洗液,将微柱上吸附的大量锂离子除去后,用1.0mol·L^-1盐酸作淋洗液,以... 痕量钙(Ⅱ)及镁(Ⅱ)借以IRC747树脂填充的微柱从pH8的试液中富集分离,试液通过微柱的流速为2.0mL·min^-1。先后用0.5mol·L^-1乙酸及水作淋洗液,将微柱上吸附的大量锂离子除去后,用1.0mol·L^-1盐酸作淋洗液,以2.5mL·min^-1的速率流经微柱将Ca^2+及Mg^2+离子洗脱,收集此洗脱液作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用。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中,采用柠檬酸溶液及镧盐溶液作为钙的释放剂,镧盐及锶盐的混合溶液作为镁的释放剂。此外,方法中还加入适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作为增敏剂,可使钙及镁的测定灵敏度依次提高达25%及22%的幅度。应用所提出的方法测定了高纯碳酸锂及氯化锂中痕量钙、镁,所得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测定值相符,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均小于3%。用标准加入法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99.1%~100.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微柱预富集 高纯锂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高分子单链在疏水表面上吸附和扩散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牟丹 周奕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378,共5页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不同聚合度(N)的聚乙烯(PE)单链在Si(111)表面上的吸附和扩散行为.分别设置相对介电常数为1和78模拟无溶剂和不良溶剂环境.PE单链的平衡吸附构象均呈现为二维吸附构象,但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呈现...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不同聚合度(N)的聚乙烯(PE)单链在Si(111)表面上的吸附和扩散行为.分别设置相对介电常数为1和78模拟无溶剂和不良溶剂环境.PE单链的平衡吸附构象均呈现为二维吸附构象,但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呈现不同的构象和动力学特征,说明溶剂环境对于疏水高分子单链在疏水表面上的吸附和扩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吸附能与聚合度呈线性关系,单位链长的平均吸附能是-0.38 kJ·mol-1.另外,扩散系数(D)与聚合度之间的标度关系是D^N-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高分子单链 疏水表面 二维吸附构象 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增敏荧光光度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峰 黄薇 李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8-309,312,共3页
在pH10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小檗碱的荧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其荧光的增强程度与小檗碱浓度在2.0×10-9~1.0×10-3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此反应对小檗碱的检出限(3S/N)为1.29×1... 在pH10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小檗碱的荧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其荧光的增强程度与小檗碱浓度在2.0×10-9~1.0×10-3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此反应对小檗碱的检出限(3S/N)为1.29×10-9mol·L-1。利用此反应作为测定小檗碱的方法并应用于小檗碱片剂的分析,测得结果与药典法测定结果相符,对药片的标示量而言,测定所得回收率的平均值为99.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5)的平均值为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胶束增敏作用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盐酸小檗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斑纹芦荟中微量矿物元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伊文涛 闫春燕 范立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47-1248,共2页
[目的]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可食用斑纹芦荟[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aker]中微量矿物元素Ca、Mg、Fe、Zn、Na、K离子的含量。[方法]采用5∶〖KG-*2/3〗1的HNO3H2O2体系作为消化液湿法消化样品,对... [目的]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可食用斑纹芦荟[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aker]中微量矿物元素Ca、Mg、Fe、Zn、Na、K离子的含量。[方法]采用5∶〖KG-*2/3〗1的HNO3H2O2体系作为消化液湿法消化样品,对各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斑纹芦荟中各微量矿物元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Ca:A=0.023 99C+0.006 6(R=0.999 7),Mg:A=0.334 50C+0.007 5(R=0.999 9),Fe:A=0.022 63C+0.001 2(R=0.999 4),Zn:A=0.369 70C+0.001 6(R=0.999 2),Na:A=0.044 87C+0.001 4(R=0.998 8),K:A=0.312 70C+0.029 9(R=0.999 2);回收率在97.6%-103.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49%(n=8)。斑纹芦荟中微量矿物元素Ca、Mg、Na、K的含量较高,均高于0.20 mg/g,其中,Ca的含量最高达2.63 mg/g;Zn、Fe的含量较低,分别为4.92、6.60 μg/g。[结论]试验中的测定方法准确、可靠,测定结果令人满意。该研究可为斑纹芦荟在医疗和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斑纹芦荟 微量矿物元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锂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伊文涛 闫春燕 +1 位作者 马培华 李法强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19,共4页
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采用无蒸发恒容间歇反应器对Li2CO3自LiHCO3溶液中的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及质量浓度的增大能显著提高结晶速率,低的系统压力及搅拌有利于结晶反应的进行。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该结晶... 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采用无蒸发恒容间歇反应器对Li2CO3自LiHCO3溶液中的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及质量浓度的增大能显著提高结晶速率,低的系统压力及搅拌有利于结晶反应的进行。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该结晶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方程。晶体的生长机制表明,扩散控制机制是Li2CO3自LiHCO3溶液中生长的主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 动力学 碳酸锂 晶体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知种属海绵中4个新的神经酰胺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万成 彭勤龙 +3 位作者 闫素君 刘丽娟 苏镜娱 曾陇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112,115,共3页
从一未知种属海绵中分离得到4个新化合物,经波谱分析,测定它们的结构为N-(2’,4’-二羟基-正-二十三碳酰基)-1,3-二羟基-正-十六烷.鞘胺醇,N-(2’,4’-二羟基-正-二十四碳酰基)-1,3-二羟基-正-十六烷-鞘胺醇, N-(2’,4’-二羟基-正-二... 从一未知种属海绵中分离得到4个新化合物,经波谱分析,测定它们的结构为N-(2’,4’-二羟基-正-二十三碳酰基)-1,3-二羟基-正-十六烷.鞘胺醇,N-(2’,4’-二羟基-正-二十四碳酰基)-1,3-二羟基-正-十六烷-鞘胺醇, N-(2’,4’-二羟基-正-二十三碳酰基)-1,3-二羟基-正-十五烷-鞘胺醇,N-(2’,4’-二羟基-正-二十六碳酰基)-1,3-二羟基-正-十六烷-鞘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酰胺 海绵 波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质煤焦油的组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婷 宗志敏 +2 位作者 宫贵贞 丛兴顺 魏贤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77,共5页
对一种加氢转化的煤焦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了此改质煤焦油中的化学组成,从而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结果表明:从中鉴定出207种化合物,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和分布均于普通煤焦油有极大差别,其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为... 对一种加氢转化的煤焦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了此改质煤焦油中的化学组成,从而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结果表明:从中鉴定出207种化合物,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和分布均于普通煤焦油有极大差别,其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为55%,酚类化合物高达10%以上.可以利用这种焦油提取酚类化工原料,还可以作为调制高级燃料油的优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煤焦油 化学组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对水合氧化铁的复合及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凤刚 鞠彩霞 +1 位作者 李长海 贾冬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22-424,共3页
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R与水合氧化铁(HFO)复合,通过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复合树脂,结果表明,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R负载上了HFO,复合树脂上的铁含量为102.876 mg/g(干树脂)。
关键词 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R 水合氧化铁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在羟基化β-石英(100)表面上的有序吸附 被引量:1
18
作者 牟丹 吕中元 +1 位作者 黄旭日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65-2069,共5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聚乙烯链在羟基化β-石英(100)表面上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基底上的规则图案起到模板的作用,无论是真空还是溶液环境,都会引导聚乙烯链在表面形成二维沿着[110]方向取向的折叠构型.为了与聚乙烯的吸附相比...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聚乙烯链在羟基化β-石英(100)表面上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基底上的规则图案起到模板的作用,无论是真空还是溶液环境,都会引导聚乙烯链在表面形成二维沿着[110]方向取向的折叠构型.为了与聚乙烯的吸附相比较,进一步研究了聚氧化乙烯链在相同表面上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极性链与非极性链在极性表面上的吸附情况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表面吸附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度法测定钇含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峰 黄薇 唐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57-1260,1264,共5页
在pH 9.2的硼砂-盐酸缓冲溶液中,在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鞣花酸与钇(Ⅲ)反应使其荧光淬灭,据此提出了测定痕量钇(Ⅲ)的荧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在发射波长454nm处的荧光强度,计算得反应液荧光强度淬灭程... 在pH 9.2的硼砂-盐酸缓冲溶液中,在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鞣花酸与钇(Ⅲ)反应使其荧光淬灭,据此提出了测定痕量钇(Ⅲ)的荧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在发射波长454nm处的荧光强度,计算得反应液荧光强度淬灭程度ΔIf,其荧光强度的淬灭程度与钇(Ⅲ)的浓度在2.0×10-6~8.0×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2.63×10-7 mol·L-1。方法的回收率在99.0%~99.5%之间。并利用共振散射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体系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鞣花酸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合成及其对硼酸根的吸附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春燕 伊文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对不同层间阴离子类型的Zn-Al型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s)进行了共沉淀合成,将合成的不同层间阴离子类型的Zn-Al-LDHs用于吸附模拟废水中的硼酸根。实验结果表明:当层间阴离子为NO_3^-时,Zn-Al-NO_3^--LDHs对硼酸根有最大的吸附量;在... 对不同层间阴离子类型的Zn-Al型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s)进行了共沉淀合成,将合成的不同层间阴离子类型的Zn-Al-LDHs用于吸附模拟废水中的硼酸根。实验结果表明:当层间阴离子为NO_3^-时,Zn-Al-NO_3^--LDHs对硼酸根有最大的吸附量;在硼酸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废水pH为9、振荡时间为3 h时,Zn-Al-NO_3^--LDHs对硼酸根的吸附量为3.014 mg/g,吸附趋于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根 层状双氢氧化物 类水滑石 合成 表征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