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庄方言中农村常用词语本字考释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凯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6-168,共3页
在枣庄方言中,众多的农村常用词语虽然使用频率高,但是却没有固定的书写形式。本文依据方言本字考释的一般步骤,立足农村中的常用词语,为其寻找正确的书写方式,以期对枣庄方言本字考释工作有所增益。
关键词 枣庄方言 常用词语 本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研究的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卢衍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4-167,共4页
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文化研究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文艺产业化、价值评判的商业化、研究平台的媒介化已经成为文化研究的基本特征。文化研究被吸纳进文化产业运作流程,成为传媒产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之一。生产化、消费化正在改变文化研究... 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文化研究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文艺产业化、价值评判的商业化、研究平台的媒介化已经成为文化研究的基本特征。文化研究被吸纳进文化产业运作流程,成为传媒产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之一。生产化、消费化正在改变文化研究的原有路径,学术中心向媒介转移。引导文化研究的产业、媒介转型在于开拓多元化的研究范式,保持文化研究的开放性和反思性。既要开拓理论视野,加快文化研究的理论转型,也要积极参与文化生产,建构独立的话语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化产业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庄方言中农村常用词语本字续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凯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356,共3页
枣庄方言中有很多的农村常用词语的本字不能确定,成为方言研究中的一大障碍。本文继《枣庄方言中农村常用词语本字考释》之后,又进一步考证了在农村中为百姓耳熟能详的词语之本字,以期对枣庄方言的研究有所补益之用,同时希望推动枣庄的... 枣庄方言中有很多的农村常用词语的本字不能确定,成为方言研究中的一大障碍。本文继《枣庄方言中农村常用词语本字考释》之后,又进一步考证了在农村中为百姓耳熟能详的词语之本字,以期对枣庄方言的研究有所补益之用,同时希望推动枣庄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方言 常用词语 本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再出发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冬梅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5-169,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和施行,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启新的历史,有望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再出发的起点稳步渐进,呈现出由浅到深、由外到内、由此及彼的三大特点。再出发的视角与内涵主要是文化的挖掘,包括人本性挖掘、...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和施行,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启新的历史,有望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再出发的起点稳步渐进,呈现出由浅到深、由外到内、由此及彼的三大特点。再出发的视角与内涵主要是文化的挖掘,包括人本性挖掘、日常性揭示和公共性展示。再出发的推进与突破关键在创新突破,主要是突破文化资本化思维,重塑文化保护观念;突破文化管理科层化,创新文化保护机制;突破学科界限,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再出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文化的解构与文化研究的重生 被引量:19
5
作者 卢衍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4-137,共4页
中国当代主流文化已经并将继续被解构,因为消费文化的市场逻辑扰乱了主流文化的生态平衡,主流文化的保守使其丧失了关怀现实的意识、形象的形式和与时俱进的价值诉求。文化研究也陷入困局,文化研究的开放性、建构性无法掩饰其抽象性、... 中国当代主流文化已经并将继续被解构,因为消费文化的市场逻辑扰乱了主流文化的生态平衡,主流文化的保守使其丧失了关怀现实的意识、形象的形式和与时俱进的价值诉求。文化研究也陷入困局,文化研究的开放性、建构性无法掩饰其抽象性、浮躁性,必须深入中国语境和文化体制寻找文化研究之根;文化研究的批判性和反思性逐渐弱化,必须重新审视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关系;文化研究的分化导致其不确定性,必须找到契合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节点,突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标杆价值。要实现主流文化的重塑与文化研究的重生,必须以媒体为核心打造主流文化主导的平台,推动主流文化大众化;拓展精英文化世俗化的多种渠道,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全球化的视野探求中国主流文化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主流文化 解构 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身体的疾病隐喻与政治编码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冬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6,共4页
女性解放的命题在起初就被纳入"社会解放程式"之中,造成对女性自我的回避和否定。女性身体的疾病隐喻经由现代性话语发轫之初的政治意识形态转换,女性的身体表征被政治编码成为孱弱民族的疾病隐喻;革命文学实践中对女性身体... 女性解放的命题在起初就被纳入"社会解放程式"之中,造成对女性自我的回避和否定。女性身体的疾病隐喻经由现代性话语发轫之初的政治意识形态转换,女性的身体表征被政治编码成为孱弱民族的疾病隐喻;革命文学实践中对女性身体疾病的政治疗救和遮蔽,使女性身体成为政治治理和规训的客体,被一再地领域化、编码化,并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中意识形态争夺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身体 政治编码 疾病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文化形象的三大建构模式及其现代传承与嬗变 被引量:2
7
作者 房福贤 马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7,共7页
地域文化的认同凭借地域文化形象这一媒介,文学想象和叙事是建构形象的重要方式。山东文化形象有庙堂与民间两种形态。民间山东文化形象有三大建构模式:《水浒传》式的"好汉山东"模式,《金瓶梅》式的"世俗山东"模式... 地域文化的认同凭借地域文化形象这一媒介,文学想象和叙事是建构形象的重要方式。山东文化形象有庙堂与民间两种形态。民间山东文化形象有三大建构模式:《水浒传》式的"好汉山东"模式,《金瓶梅》式的"世俗山东"模式,《聊斋志异》式的"灵异山东"模式。20世纪文学中的山东书写,正是循着这三大建构模式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想象 山东文化形象 好汉山东 世俗山东 灵异山东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自审意识的衍进和文化批判的局限——论张抗抗三个时期的女性写作 被引量:3
8
作者 顾玮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5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女性写作 文化批判 自审意识 张抗抗 20世纪80年代 男权文化 21世纪初 发展轨迹 女性文学 外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婚广告:从私人话语到公共叙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伯存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9-156,共8页
关键词 征婚广告 大众传媒 公共叙事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文化联姻:文化研究及其权力流转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衍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88,共5页
文学与文化联姻,是当代文学理论的一个特色,由此产生出一种可名之为"权力流转"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相互交融的理论形态。依据对文化不同的理解,联系特定的社会历史情状,可以分为哲学本体论、审美本体论、文化本体论等三种权... 文学与文化联姻,是当代文学理论的一个特色,由此产生出一种可名之为"权力流转"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相互交融的理论形态。依据对文化不同的理解,联系特定的社会历史情状,可以分为哲学本体论、审美本体论、文化本体论等三种权力模式。第一,文化研究的多元立场、知识阐释解构了本体论,形成了知识型文学理论的权力。第二,通过交流创造理论范式成为文化型文学理论的权力模式,权力流转于反思与元理论之间的博弈中,并已潜入理论地表。第三,文化研究增强了文学理论范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为重新赢得社会影响力打开了思路。但是,范式的流散化、随意性使得一时间很难取代元理论体系的优势地位,"文化"与"文本"的异质同构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权力流转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城》语言陌生化的实现途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围城》语言的陌生化主要是通过转换词义、临时仿造、调整语序、拆解词语、超常搭配等方法实现的。这些用法,一方面是作者真实感受与体验的语言再现,一方面也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为之,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多方面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围城》 语言陌生化 实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学知识空间的理论建构与范式转换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衍鹏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55-61,共7页
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空间是一个围绕话语权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场域。本质主义的知识空间表现为文艺学教材的"一体化"模式,导致了批评实践强烈的主流话语意识;反本质主义知识空间通过反经典颠覆传统知识空间,在日常生活审美... 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空间是一个围绕话语权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场域。本质主义的知识空间表现为文艺学教材的"一体化"模式,导致了批评实践强烈的主流话语意识;反本质主义知识空间通过反经典颠覆传统知识空间,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野下重构文艺学知识空间;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空间。文艺学知识空间的重构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形成文艺学知识空间的多元化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知识空间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春秋》学在两汉的经世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宗棠 郭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而且也是儒学最隆盛的时代。作为经学中的显学,《春秋公羊学》的经世功能主要表现在为统治者的政治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汉代君臣自觉地把包括《春秋》在内的各类经典用诸政治实践中,使得儒家经典显示出强...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而且也是儒学最隆盛的时代。作为经学中的显学,《春秋公羊学》的经世功能主要表现在为统治者的政治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汉代君臣自觉地把包括《春秋》在内的各类经典用诸政治实践中,使得儒家经典显示出强大的经世活力。文章根据有关史料,分别从多个角度描述和探讨《春秋》学在汉代的政治生活中的经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学与汉代政治 经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诚勿扰》幽默语言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葛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1-52,共2页
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的语言依然继承了冯氏语言的一贯特色,幽默诙谐中不乏犀利机趣,但是随着经验阅历、视野见解的增广,冯氏语言幽默已由“纯痞”向“雅痞”转向。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经典台词的语用分析,不仅将其幽默效果的... 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的语言依然继承了冯氏语言的一贯特色,幽默诙谐中不乏犀利机趣,但是随着经验阅历、视野见解的增广,冯氏语言幽默已由“纯痞”向“雅痞”转向。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经典台词的语用分析,不仅将其幽默效果的产生语用机制条分缕析,而且将体现在此片中冯氏幽默语言的语用风格转向予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诚勿扰》 幽默语言 语用 机制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神性与奴性的解构中重建女性的光辉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惠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1,共4页
张爱玲的散文表现出独特的女性书写,特别是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所处境况的认识尤为细腻深刻。张爱玲认为自然健康的女性具有神的特性,但是长期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压制下,心灵极为扭曲和变态,使她们甘心被奴役,对待爱情、婚姻和生活有... 张爱玲的散文表现出独特的女性书写,特别是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所处境况的认识尤为细腻深刻。张爱玲认为自然健康的女性具有神的特性,但是长期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压制下,心灵极为扭曲和变态,使她们甘心被奴役,对待爱情、婚姻和生活有着太多的无奈。现代的女性不再是女神,也不要做女奴,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是真实的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散文 女性 神性 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研究的合法化进程与学科化冲动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衍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2-184,共3页
作为批评,西方"文化研究"的当代性和批判性在其合法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学科,"文化研究"颠覆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版图;作为课程,"文化研究"倾向于"关键词"式学术建构。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合法性 学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理性思潮与文学研究的现代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衍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8,共4页
当代文坛兴起一股反理性思潮,有其必然性和盲目性。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中日益增长的虚无主义、浮躁文化是反理性思潮的思想基础,西方现代非理性思想是中国文艺学反理性思潮的直接武库,文学研究自身的内在痼疾是反思性思潮蔓延的温床。文... 当代文坛兴起一股反理性思潮,有其必然性和盲目性。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中日益增长的虚无主义、浮躁文化是反理性思潮的思想基础,西方现代非理性思想是中国文艺学反理性思潮的直接武库,文学研究自身的内在痼疾是反思性思潮蔓延的温床。文学研究的存在语境还没有达到西方"物质发达、精神异化"的程度,更不是主流;中国没有西方那样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理性不仅没有过剩,而且不足。在完成现代性的道路上,反思性思潮是文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但不能照搬西方反理性模式,而是要建立反思性机制;立足现实,发挥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思想优势;建立多元化的文艺研究范式,形成现代性的博弈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性 文学研究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病隐喻与性别身份建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肺病”意象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冬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02-406,共5页
肺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常见的疾病意象之一,社会性别作为社会象征系统中重要的文化符码,它与肺病隐喻这一叙事/知识话语系统密切相关。肺病隐喻具有性别化的倾向,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男女两性不同的性别文化身份建构模式。肺病隐喻的男... 肺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常见的疾病意象之一,社会性别作为社会象征系统中重要的文化符码,它与肺病隐喻这一叙事/知识话语系统密切相关。肺病隐喻具有性别化的倾向,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男女两性不同的性别文化身份建构模式。肺病隐喻的男性叙事主要关注肺病的道德内涵和社会化倾向,通过肺病隐喻完成男权社会的主体文化身份的建构,进而由肺病隐喻的审美化、意象化取向实现对女性身体的想象和规训;肺病隐喻的女性叙事割断了肺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审美想象,企图摆脱男性叙事的扭曲和遮蔽,实现现代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病 隐喻 性别政治 身份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文学中的《庄子》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爱民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庄子》经过汉学家、传教士的介绍传到德国,其中包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德国文学家所接受,并在创作中有明显的体现。特别是在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中,老庄哲学思想流行一时,卡夫卡等文学家神往庄子。老庄的“无为”哲学和“天人合一”... 《庄子》经过汉学家、传教士的介绍传到德国,其中包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德国文学家所接受,并在创作中有明显的体现。特别是在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中,老庄哲学思想流行一时,卡夫卡等文学家神往庄子。老庄的“无为”哲学和“天人合一”思想被用来构建其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德国文学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学范畴的角度论荒诞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鲁祥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3-135,共3页
荒诞概念盛行于20世纪的哲学、艺术领域。荒诞作为美学范畴与悲剧、崇高有着相同的前提:人与世界的对立和冲突。荒诞的美学特征是"空"。荒诞可以与悲剧、崇高共存而与喜剧(滑稽)不相容。荒诞属于现代主义而不属于后现代主义... 荒诞概念盛行于20世纪的哲学、艺术领域。荒诞作为美学范畴与悲剧、崇高有着相同的前提:人与世界的对立和冲突。荒诞的美学特征是"空"。荒诞可以与悲剧、崇高共存而与喜剧(滑稽)不相容。荒诞属于现代主义而不属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已经从根本上消解了荒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