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子松半同胞家系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选择
1
作者 马茂 王礼彬 +1 位作者 郝俊飞 张含国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3期16-25,共10页
【目的】为满足北方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用种需求,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旺业甸实验林场2014年营建的樟子松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综合选择生长与材性优良的樟子松优良家系。【方法】首先测定99个参选... 【目的】为满足北方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用种需求,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旺业甸实验林场2014年营建的樟子松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综合选择生长与材性优良的樟子松优良家系。【方法】首先测定99个参选家系以及1个对照的12年生树高、胸径来筛选速生家系,对入选的速生家系进一步测量通直度、木材阻力值以及应力波速,计算其材积和相对弹性模量育种值并进行系统聚类,均以排名靠前的两大类群为筛选范围,再结合多年树高稳定性分析及通直度得分进行优质速生家系选择。【结果】对100个处理的12年生树高、胸径、材积进行方差分析,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并通过材积初步筛选出36个速生家系。结合材性指标综合选择出了21号以及72号家系,其中21号家系12年生平均树高为5.4 m,平均胸径为10.1 cm,平均材积为0.0302 m^(3),平均材积高出对照115.82%;72号家系平均树高为5.54 m,平均胸径为10.13 cm,平均材积为0.031 m^(3),平均材积高于对照119.05%。21号家系应力波速、阻力值和相对弹性模量值分别高出对照7.03%、16.53%、33.28%;72号家系相对弹性模量高出对照22.03%。此外,两个家系稳定性分析综合评价均为好。【结论】通过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的速生、优质、稳定家系为21号及72号,两者生长、材性增益分别达115.82%、33.28%;119.05%、2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聚类分析 生长量 材性 家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家系碳含量遗传变异与高固碳家系选择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庆彬 张含国 +2 位作者 王美玲 朱航勇 刘灵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3,共5页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24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材性、树干生物量、碳储量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以估算遗传力与遗传增益,筛选出生长优良、固碳能力强的家系。结...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24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材性、树干生物量、碳储量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以估算遗传力与遗传增益,筛选出生长优良、固碳能力强的家系。结果显示:材积、树干生物量、碳储量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24.9%、25.8%、27.8%;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71、0.639、0.634,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材性性状与含碳率变异相对较小,其中,木材密度为8.65%、含碳率为2.5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碳储量与生长性状、主干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方差分析与Duncan法多重比较,最终选择出73-46、73-49、73-11、73-14这4个家系为高固碳能力家系。4个家系单株碳储量平均值为29.06 kg,高出家系总平均值57.05%,高出对照CK与种长混分别为130.46%、58.33%,高出碳储量最小的73-45家系190.86%。以现有试验林为标准,若选择73-14家系,则每公顷固碳量比试验林高70.88%,比利用碳储量最小的73-45家系造林每公顷固碳量高出2.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生长性状 碳含量 遗传变异 家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桐物种特异PGK3-TPS10-CYP726基因簇挖掘及其进化和表达特征
3
作者 王银行 高暝 +3 位作者 赵耘霄 汪阳东 李伟 陈益存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挖掘高质量物种特异基因簇,为深入分析物种性状和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蛋白数据联合分析,利用生物信息手段进行高质量基因簇预测与筛选,对目标基因簇进行基因组共线性、基因组结构...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挖掘高质量物种特异基因簇,为深入分析物种性状和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蛋白数据联合分析,利用生物信息手段进行高质量基因簇预测与筛选,对目标基因簇进行基因组共线性、基因组结构、系统进化和转录表达分析。【结果】(1)预测了千年桐高可信度PGK3-TPS10-CYP726基因簇,该基因簇中共包括13个酶编码基因,具体包括: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GAPCP3)、CHD4细胞色素P45071D(CYP71D55)、细胞色素P450726A(CYP726A)、萜类合酶10(TPS10)、磷酸甘油酸激酶3(PGK3)等。(2)PGK3-TPS10-CYP726基因簇具有良好的共表达和共通路特征,在千年桐基因组中展示了良好的独特性和完整性。(3)PGK3-TPS10-CYP726基因簇有约一半基因在双子叶植物中存在较高的保守性,但在单子叶植物中存在基因缺失的现象;PGK3基因一直保留于单双子叶植物和苔藓植物中,其序列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推测PGK3-TPS10-CYP726基因簇起源于早期基部类群,并在千年桐物种分化后形成。(4)千年桐物种特异PGK3-TPS10-CYP726基因簇在根部特异高表达,在枯萎病病原菌侵染后的早、中期的千年桐根木质部呈现持续显著高表达。【结论】首次鉴定了千年桐物种特异基因簇PGK3-TPS10-CYP726,并分析了其进化起源和表达特征,为解析千年桐抗枯萎病等特有性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桐 基因簇 物种特异 进化起源 细胞色素P450 磷酸甘油酸激酶3 抗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东部樟子松幼林生长与立地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海龙 崔晓坤 +1 位作者 孙海龙 赵德海 《森林工程》 2020年第3期12-20,68,共10页
为了解东北东部山地引种区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采用样地调查和平均木与优势木解析方法,调查和收集样地与解析木资料,利用数量化理论I计算各立地因子得分值,并检测生长指标与立地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 为了解东北东部山地引种区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采用样地调查和平均木与优势木解析方法,调查和收集样地与解析木资料,利用数量化理论I计算各立地因子得分值,并检测生长指标与立地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不同地区的主导立地因子有所不同,影响小兴安岭南部引种区樟子松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是坡位、坡度和土层厚度,而张广才岭西坡的主导立地因子是土层厚度;张广才岭东坡的是坡度和黑土层厚度;长白山地以土层厚度和坡度为主导因子,大黑山南部以坡度为主导因子,大黑山北部以坡位为主导因子。综合本研究和相关研究结果可推出结论:土层厚度是影响东北东部山地引种区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凡能增加土层厚度的坡度、坡向和坡位都有利于樟子松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幼林 生长指标 立地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旭俊 刘春娟 +1 位作者 吕世博 张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37,共3页
本研究构建了含有编码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以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水稻品种秀水11中。分析了转化1个月的抗性愈伤组织以及2个月的转基因植株根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 本研究构建了含有编码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以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水稻品种秀水11中。分析了转化1个月的抗性愈伤组织以及2个月的转基因植株根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转基因水稻愈伤组织和根具有很高的绿色荧光信号。结果表明,在水稻遗传转化研究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既可用于检测基因的瞬间表达,也可用于检测基因在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水稻 报告基因 遗传转化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落叶松家系遗传变异及多点稳定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缪小飞 张含国 +3 位作者 侯丹 孙英豪 郝俊飞 徐开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共8页
以13年生4个地点杂种落叶松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并结合4~10年生的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稳定性分析、相关分析及育种值估算等,选择出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及稳定性好的家系。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及材积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 以13年生4个地点杂种落叶松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并结合4~10年生的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稳定性分析、相关分析及育种值估算等,选择出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及稳定性好的家系。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及材积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依次为14.65%、21.55%及47.32%;随着树龄的增长,树高及胸径变异系数基本呈现递减的趋势。树高、胸径及材积性状在家系水平上达到极显著的差异,遗传力依次为89.48%、86.27%及88.08%,属强度遗传,在10%入选率时遗传增益依次为23.57%、34.29%及75.75%。按13年生材积评选,日12×兴9、日11×兴2、兴10×日13及日3×兴9为适应4个地点的稳定性家系,比平均材积多11.22%。4个地点家系树高及材积育种值皆排在前列的家系有兴5×兴9、日5×兴9、日5×长78-3及日5×长77-3。4年生起树高与其他树龄树高、胸径及材积都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 6年生起胸径与其他树龄生长性状都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且3种相关分析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落叶松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稳定性分析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苇河青山林木良种基地优异种质资源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金国 闫朝福 +3 位作者 张含国 张磊 王茜 李希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5-29,45,共6页
通过对苇河林业局青山良种基地红松(Pinus korai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沙松(Abies holophylla)、紫椴(Tilia amur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6个树种生长和适应性的... 通过对苇河林业局青山良种基地红松(Pinus korai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沙松(Abies holophylla)、紫椴(Tilia amur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6个树种生长和适应性的调查分析,摸清了种子园、子代测定林和收集区的资源状况,为良种基地的提档升级和种苗管理机构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287个种子园无性系全部保存,单株平均保存率为82.4%,无性系内分株全部成活的无性系占总数的23.7%;在298个收集区的无性系中,33个无性系全部死亡,平均单株保存率为68.9%,应补充新的种质资源;180个优树子代林家系中所有家系都已保存,平均保存率为53.6%,保存状况较差,应加强资源管理。种子园无性系、子代林家系生长性状存在较大的变异,为家系间、家系内及无性系的选择打下了基础。种子园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4.9%、37.5%和73.2%,子代林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8.9%、29.0%、60.0%。通过无性系、家系生长与适应性的研究,从267个无性系中筛选出长白落叶松459、沙松43、水曲柳81056号3个优异种质资源,其保存率100%超过无性系均值的24.3%,材积超过均值的82.1%;从180个家系中筛选出紫椴085、水曲柳89071号2个优异种质资源,其保存率85.4%超过家系均值的24.4%,材积超过当地生产对照的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种基地 种质资源 适应性 生长性状 评价与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年生长白落叶松高生长遗传变异与多点稳定性 被引量:9
8
作者 孙英豪 张含国 +2 位作者 郝俊飞 侯丹 缪小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共7页
选择黑龙江、辽宁、内蒙古5个试验点对57个长白落叶松家系进行生长量测定,摸索其变异规律,通过变异分析、稳定性分析、育种值分析,初步筛选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家系CH309、HG36、LK450变异较大,均值为34.68%,家系C... 选择黑龙江、辽宁、内蒙古5个试验点对57个长白落叶松家系进行生长量测定,摸索其变异规律,通过变异分析、稳定性分析、育种值分析,初步筛选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家系CH309、HG36、LK450变异较大,均值为34.68%,家系CH25、BS349和BS209变异较小,均值为25.88%。AMMI模型方差分析表明家系间、地点间以及家系与地点差异极显著,其方差分量分别为51.11%、41.65%和7.23%,分析得到LK555、LK450、LK286、LK221和CH264的稳定性较好,家系CH29、BS18、HG13、CH18、HG5在部分地区表现较好。AMMI模型比George模型及Shukla模型更适合评价苗期高生长稳定性。ASReml软件分析表明2株小区较32株小区得到更高的育种值,分析结果中HG22、CH27和HG45家系的育种值在各地点普遍较高,应重点观测。对家系综合分析,在高生长良好的家系中选择稳定性较高、育种值较高的家系,选择出家系LK122、NB186、LK299为优良家系,BS542、LK563、BS309、HG45和HG46为较好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多点试验 稳定性 ASReml软件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尾巨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罗萍 张昊楠 +4 位作者 徐建民 胡冰 王晓萍 李光友 范春节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2-520,共9页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建立对植物功能基因的验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桉树(Eucalyptus)中建立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不同的发根农杆菌菌株侵染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的叶片和茎...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建立对植物功能基因的验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桉树(Eucalyptus)中建立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不同的发根农杆菌菌株侵染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的叶片和茎段,确定合适的农杆菌菌株和外植体类型,在此基础上开展农杆菌浓度、侵染时间对毛状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发根农杆菌菌株MSU440,以叶片为外植体进行发根诱导,最高获得了81.0%的毛状根诱导率,毛状根平均根长达到3.23 cm。在发根农杆菌浓度为OD_(600)=0.3、侵染时间为30 min时,共培养48 h后经过20 mg·L^(-1)卡那霉素筛选培养,通过PCR分子鉴定和GUS染色证实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在桉树毛状根基因组中,转化率达20.2%。初步建立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桉树遗传转化体系,为桉树基因功能鉴定和进一步的转基因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发根农杆菌 毛状根 转基因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楸不同种源及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劲宏 李志新 +2 位作者 张含国 宋莉昕 杨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7,64,共10页
在黑龙江省宾县万人欢林场试验地,选择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种源试验林、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种源试验林试验种子来自黑龙江省15个种源地(以当地试验种子为对照)、家系试验林试验种子来自14个种源的133个胡桃楸半同胞家... 在黑龙江省宾县万人欢林场试验地,选择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种源试验林、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种源试验林试验种子来自黑龙江省15个种源地(以当地试验种子为对照)、家系试验林试验种子来自14个种源的133个胡桃楸半同胞家系(以当地试验种子为对照);种源、家系试验林均于2014年秋季播种,2016年春季定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源试验林为1个小区(小区9~10株,4次重复)、家系试验林为5个小区(小区8~12株,4次重复),株行距均为3 m×4 m。分别于2019、2020、2021年11月份,对5~7年生胡桃楸种源、半同胞家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等性状进行每木测量,利用测量的3 a树高、胸径,计算2020年连年生长量、2021年连年生长量;以树高连年生长量、胸径连年生长量、家系遗传力、变异系数、种源现实增益、家系遗传增益为评价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布雷津多性状综合评定法,分析胡桃楸种源与家系间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遴选优良种源家系。结果表明:种源各年度间大部分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差异极显著,家系各年度各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差异极显著。种源树高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1.97%~38.79%、胸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7.99%~36.47%,家系树高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4.23%~41.54%、胸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0.08%~45.33%。家系各年度各性状遗传力的变化范围为0.79~0.90,其中7年生树高超过了0.90。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以20%的入选率进行优良种源、家系选择,初步选出3个优良种源(宾县大泉子、富锦、宝清)、27个优良家系;入选的3个种源,树高的现实增益为9.75%、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3.80%、树高连年生长量的现实增益为9.54%、胸径连年生长量的现实增益为8.50%;入选的27个优良家系,树高的遗传增益为11.84%、胸径的遗传增益为14.32%、树高连年生长量的遗传增益为8.84%、胸径连年生长量的遗传增益为6.39%。对胡桃楸的生长性状综合分析表明,在胡桃楸种源和家系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可以进行优良种源、家系的初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种源 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楸无性系生理生化及光合指标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玮槐 李志新 +3 位作者 张含国 刘劲宏 代伟昭 石宝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以1年生、5年生2个群体共11个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以生理生化指标、光合指标为评价指标,应用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性状在嫁接当年及进入结实初期(嫁接5 a)无性系的变化规律。结... 以1年生、5年生2个群体共11个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以生理生化指标、光合指标为评价指标,应用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性状在嫁接当年及进入结实初期(嫁接5 a)无性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核桃楸无性系1年生,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70%~52.09%(平均值29.31%),变异最小的是叶绿素相对吸光值,最大的是气孔导度。核桃楸无性系5年生,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0%~35.83%(平均为21.66%),比1年生变异减小,变异最小的是胞间CO_(2)摩尔分数,最大的是气孔导度。1年生、5年生的未结实群体,叶绿素相对吸光值平均值显著高于结实群体9.68%,净光合速率平均值显著低于结实群体7.80%。叶绿素相对吸光值、胞间CO_(2)摩尔分数早期和晚期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296,是早期与晚期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的重要性状。叶绿素相对吸光值与结实量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与结实量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_(2)摩尔分数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相对吸光值和胞间CO_(2)摩尔分数能够进行间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楸 无性系 生理生化指标 光合指标 变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BpERF98基因的遗传转化及非生物胁迫应答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麒 闫思宇 陈肃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03,共11页
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通过内部的分子调控机制抵御这种伤害,其中转录因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野生型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片克隆BpERF98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过表达BpERF98的转基因白桦植株。测量转... 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通过内部的分子调控机制抵御这种伤害,其中转录因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野生型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片克隆BpERF98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过表达BpERF98的转基因白桦植株。测量转基因白桦和野生型白桦在低温、冻害和盐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并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非生物胁迫下转基因白桦的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均低于野生型株系,且转基因株系SOD和POD活性的增长明显高于野生型株系。结果表明,过表达BpERF98基因可以提高白桦对非生物胁迫的抵御能力,这为研究白桦在非生物胁迫下形成的分子机制及白桦抗性分子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 抗低温 转基因 转录因子 E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儿山实验林场7年生转BpGH3.5白桦优良株系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腾 王楚 +1 位作者 王阳 姜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营建的7年生转BpGH3.5基因白桦为材料,测定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指标,同时结合造林保存率及干型通直度对参试株系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参试株系间在树高、胸径及材积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营建的7年生转BpGH3.5基因白桦为材料,测定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指标,同时结合造林保存率及干型通直度对参试株系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参试株系间在树高、胸径及材积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树高方面,5 m或5 m以上转基因株系有12个株系,在胸径生长方面,大于群体均值的有20个转基因株系,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大于群体均值的株系中转BpGH3.5反义链株系占85%以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Y值选出的11个优良株系也都是转BpGH3.5反义链白桦,表明BpGH3.5反义链导入白桦基因组后,通过干扰BpGH3.5的表达量,释放更多游离IAA进而提高白桦生长量。根据树干通直度及造林保存率选出树干通直、生长快的9个优良株系,入选株系的材积均值较群体均值提高53.33%,遗传增益为40.85%,这些入选株系是后续进行转BpGH3.5基因白桦环境释放试验的首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转基因 BpGH3.5 优良株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林木良种基地种质资源构成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可乐 乔滨杰 +2 位作者 曹立为 郝俊飞 张含国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2,共6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林木良种基地50多年收集区、种子园、子代林的定植面积和无性系(家系)数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良种基地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林木良种基地20世纪80年代营建面积和保存资源数量最多,2010... 通过对黑龙江省林木良种基地50多年收集区、种子园、子代林的定植面积和无性系(家系)数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良种基地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林木良种基地20世纪80年代营建面积和保存资源数量最多,2010年之后阔叶树种增速较快。针叶树种面积和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其中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营建面积占比超过86%,保存资源数量占比超过88%。建成的各类种子园有1270.17 hm^(2),包含17859个无性系;子代林面积为342.46 hm^(2),除樟子松外其他树种营建面积较少,测定的亲本数量不够丰富,仅为10127个家系;收集区151.37 hm^(2),保存8805个无性系,较种子园少一倍有余。建议增加阔叶树种和其他新需求树种的营建力度;大力开展子代测定工作,增加不同地区不同性状种质资源的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收集区 种子园 子代林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半同胞家系生长和木材性状遗传变异与联合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雪燕 王璧莹 +5 位作者 郝雪峰 胡兴国 吴江涛 郎凯 胡钦波 赵曦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用材树种,根据生长和木材性状对其进行综合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自治区汪清林业局32年生的49个长白落叶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9个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3 m径、材积、...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用材树种,根据生长和木材性状对其进行综合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自治区汪清林业局32年生的49个长白落叶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9个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3 m径、材积、尖削度、冠幅、分枝角和通直度)和4个木材性状(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变异来源间所有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家系遗传力均较高(0.51~0.96);表型变异系数为3.04%(分枝角)~23.15%(冠幅);各性状相关系数为-0.367(管胞宽度与管胞长宽比)~0.994(胸径与材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8.46%,包含了家系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分别以生长和木材性状对家系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5个生长性状优良家系(S78、S81、S80、S84和S83)和5个木材性状优良家系(S37、S51、S6、S30和S19),结合生长和木材性状初步筛选出5个优良家系(S89、S74、S76、S82和S83)。本研究初选的材料可以为良种选育提供基础,亲本可以为改良种子园营建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生长性状 木材性状 遗传变异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引物数量对白桦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双菁 刘莹莹 +2 位作者 魏敏静 杨传平 魏志刚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4期6-10,26,共6页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5个种源的白桦种源试验林300个样本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数量的SRAP引物对白桦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的影响做出分析,并提出标记引物确定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SRAP引物数量不影响白桦各种源间遗传参数的变化趋势,但随着...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5个种源的白桦种源试验林300个样本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数量的SRAP引物对白桦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的影响做出分析,并提出标记引物确定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SRAP引物数量不影响白桦各种源间遗传参数的变化趋势,但随着引物数量的增加,区分不同种源间遗传差异的能力随之提高,当SRAP引物数量为15对时,可探测到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标记引物数量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白桦杂交子代种子活力及外源基因遗传规律分析
17
作者 吕东林 李腾 +2 位作者 郭译文 姜静 黄海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4-572,共9页
探索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白桦杂交子代群体中的传递规律,为后续进一步跟踪调查,实现转基因白桦的聚合育种提供帮助。以1年生BpAP1、TabZIP转基因白桦杂交T1代和5年生BpGH3.5、BpCCR转基因白桦为研究对象,测定杂交子代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 探索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白桦杂交子代群体中的传递规律,为后续进一步跟踪调查,实现转基因白桦的聚合育种提供帮助。以1年生BpAP1、TabZIP转基因白桦杂交T1代和5年生BpGH3.5、BpCCR转基因白桦为研究对象,测定杂交子代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活力指标,同时采用PCR扩增法检测目的基因,调查杂交T2代白桦苗高。杂交子代各家系间种子千粒质量、种子活力指标和苗高等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均高于85.00%。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T2代群体中的传递规律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雌、雄配子目的基因的传递效率分别为30.00%、50.00%左右,同时未获得3目的基因聚合的杂交T2代个体。目的基因的随机插入降低了白桦杂交T2代种子活力,未获得3基因聚合的白桦杂交子代,目的基因的聚合对杂交子代个体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产生致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白桦 种子活力 聚合育种 目的基因检测 传递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 被引量:31
18
作者 宋跃 甄成 +1 位作者 张含国 李淑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5-54,共10页
【目的】以长白落叶松的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进行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相关研究,揭示影响长白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素,并探讨继代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种类、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胚性愈伤组织增殖... 【目的】以长白落叶松的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进行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相关研究,揭示影响长白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素,并探讨继代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种类、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方法】采集长白落叶松3个家系优良单株的种子,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比较外植体采集时间、家系、2,4-D浓度及基本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诱导出的胚性愈伤组织继代于含不同种类、浓度生长调节剂的增殖培养基,通过体胚发生途径获得体细胞胚。选取发育正常的体胚进行萌发,待体胚生根后移栽。【结果】不同时间采集的未成熟合子胚,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别,授粉后63天的合子胚诱导率为5.61%,授粉后70天诱导率为22.35%,而授粉后80天未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长77-22’、‘长77-37’和‘长73-50’3个家系胚性愈伤组织的平均诱导率分别为6.69%,11.17%和3.11%;2,4-D浓度对长白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具有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会随2,4-D浓度升高而升高,当其浓度为1.5 mg·L^(-1)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到11.11%,而当2,4-D浓度超过1.5 mg·L^(-1)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则开始下降;BM,MS,S培养基均能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其中,BM培养基的诱导率最高,S培养基的诱导率次之,MS培养基的诱导率最低。胚性愈伤组织在含2,4-D 0.3 mg·L^(-1)、6-BA0.1 mg·L^(-1)及KT 0.1 mg·L^(-1)的BM培养基上增殖15天可获得相对较多的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率为345.93%;在含2,4-D 1.5 mg·L^(-1)、6-BA 0.5 mg·L^(-1)及KT 0.5 mg·L^(-1)的BM培养基上培养14天,再经诱导可获得较多的体细胞胚胎,每克愈伤组织平均诱导179.87个体胚,并且这些体胚的萌发率及植株再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5.00%,66.67%;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为27.08%。【结论】不同长白落叶松家系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散粉后70天的合子胚适合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基本培养基为BM,添加2,4-D 1.5 mg·L^(-1)。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在含高浓度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易丧失胚性,且增殖速度慢,但体胚的发生量及萌发率相对较高;适当降低生长调节剂浓度利于愈伤组织保持胚性及增殖,但体胚的发生量及体胚的萌发率有所下降;当培养基中生长调节剂浓度较低时,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但仍能使其胚性长期保持;采用浓度为0.5 mg·L^(-1)的NAA代替0.15 mg·L^(-1)的2,4-D有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胚的萌发率。因此,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的,选择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生长调节剂的增殖培养基进行继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体胚诱导 胚性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胎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年生落叶松白桦纯林与混交林林分生长量及生物量对比 被引量:17
19
作者 夏成财 刘忠玲 +1 位作者 王庆成 李开隆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共3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研究了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林业局落叶松、白桦纯林和混交林生长、生物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白桦人工天然混交林较落叶松人工纯林和白桦天然纯林具有较大幅度的增产效益。混交林中落叶松、白桦生长表现均优于各...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研究了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林业局落叶松、白桦纯林和混交林生长、生物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白桦人工天然混交林较落叶松人工纯林和白桦天然纯林具有较大幅度的增产效益。混交林中落叶松、白桦生长表现均优于各自纯林,平均树高分别高出15.1%和20.5%,平均胸径分别高出8.0%和2.3%,平均单株材积分别增加11.5%和15.8%,林分总蓄积量分别增加14.7%和12.3%。混交林中乔木层生物量、干材生物量和枝叶生物量均显著高于落叶松纯林和白桦纯林,全林生物量也较落叶松纯林和白桦纯林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混交林 生长 产量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纸浆材优良家系多性状联合选择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艳霞 张含国 +2 位作者 张磊 朱航勇 周显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2-718,共7页
采用胸径木芯与伐倒木取样方法,对24年生长白落叶松优树子代测定林14个处理的生长性状、木芯材质性状、解析木材质性状及其制浆造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性状、木芯基本密度、木芯管胞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家系间生长性状差异... 采用胸径木芯与伐倒木取样方法,对24年生长白落叶松优树子代测定林14个处理的生长性状、木芯材质性状、解析木材质性状及其制浆造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性状、木芯基本密度、木芯管胞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家系间生长性状差异极显著;木芯基本密度、木芯管胞性状差异显著,家系遗传力在0.56 0.80之间;解析木基本密度、早材微纤丝角、管胞长度、早材壁腔比、木质素、阿拉伯糖含量、抗张强度、撕裂度等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在0.64 0.86之间;晚材率、管胞长宽比、综纤维素含量等差异显著,家系遗传力在0.51 0.61,家系水平的材性改良潜力较大。生长性状与木芯管胞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木芯基本密度、管胞长宽比相关不显著;木芯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以及管胞长宽比与解析木相应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回归模型较为理想,可以利用胸径木芯各性状值预测其单株值,间接选择和评价纸浆材优良家系。通过生长性状、木芯基本密度和木芯管胞长宽比综合分析选出166、169为优良家系,根据解析木生长、材质以及纸张物理性状选出的优良家系与其结果一致。优良家系材积、木芯基本密度和木芯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超过对照)分别为48.34%(38.80%)、14.01%(3.63%)和19.89%(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自由授粉家系 纸浆材 遗传变异 联合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