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1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子松半同胞家系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选择
1
作者 马茂 王礼彬 +1 位作者 郝俊飞 张含国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3期16-25,共10页
【目的】为满足北方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用种需求,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旺业甸实验林场2014年营建的樟子松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综合选择生长与材性优良的樟子松优良家系。【方法】首先测定99个参选... 【目的】为满足北方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用种需求,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旺业甸实验林场2014年营建的樟子松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综合选择生长与材性优良的樟子松优良家系。【方法】首先测定99个参选家系以及1个对照的12年生树高、胸径来筛选速生家系,对入选的速生家系进一步测量通直度、木材阻力值以及应力波速,计算其材积和相对弹性模量育种值并进行系统聚类,均以排名靠前的两大类群为筛选范围,再结合多年树高稳定性分析及通直度得分进行优质速生家系选择。【结果】对100个处理的12年生树高、胸径、材积进行方差分析,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并通过材积初步筛选出36个速生家系。结合材性指标综合选择出了21号以及72号家系,其中21号家系12年生平均树高为5.4 m,平均胸径为10.1 cm,平均材积为0.0302 m^(3),平均材积高出对照115.82%;72号家系平均树高为5.54 m,平均胸径为10.13 cm,平均材积为0.031 m^(3),平均材积高于对照119.05%。21号家系应力波速、阻力值和相对弹性模量值分别高出对照7.03%、16.53%、33.28%;72号家系相对弹性模量高出对照22.03%。此外,两个家系稳定性分析综合评价均为好。【结论】通过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的速生、优质、稳定家系为21号及72号,两者生长、材性增益分别达115.82%、33.28%;119.05%、2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聚类分析 生长量 材性 家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木遗传资源原地保存体系现状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斌 郑勇奇 +2 位作者 林富荣 李文英 于雪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7-482,共6页
中国林木遗传资源原地保存体系包括以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区域保存、以原地保存林为代表的群体保存和以古树为代表的个体保存3种类型。截至2012年,全国有自然保护区2669个,面积14979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14.94%。截至2011年,建立了森林公... 中国林木遗传资源原地保存体系包括以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区域保存、以原地保存林为代表的群体保存和以古树为代表的个体保存3种类型。截至2012年,全国有自然保护区2669个,面积14979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14.94%。截至2011年,建立了森林公园2747处,总面积1703万hm2;建立了国家与省级风景名胜区共962处,总面积1975万hm2;截至2012年,在16个省建立了50多个树种的原地保存林和天然采种林群体;截至2005年,全国共清查出古树名木285.3万株,绝大部分进行了挂牌保护。全国约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类型都得到了较好保护。中国林木遗传资源原地保存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不足,今后应优先考虑如何提高原地保存的质量,解决保护区域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矛盾,加强对原地保存的遗传资源动态监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遗传资源 原地保存 状况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木遗传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经营状况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斌 郑勇奇 +1 位作者 林富荣 李文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90-1394,共5页
中国经过遗传改良的重要造林树种有100多种,全国年均提供各类林木种子2300万kg,年均生产各类良种壮苗约130亿株。林木良种在生产上的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综合增益,其中用材林平均生长增益达10%~30%,经济林平均产量增益达15%~68%。中国每... 中国经过遗传改良的重要造林树种有100多种,全国年均提供各类林木种子2300万kg,年均生产各类良种壮苗约130亿株。林木良种在生产上的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综合增益,其中用材林平均生长增益达10%~30%,经济林平均产量增益达15%~68%。中国每年进口林木种子15万kg以上,涉及50多个树种;每年出口林木种子30万kg和苗木400多种。近10年来,中国林木遗传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利用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应优先考虑对已保存的林木遗传资源的维护和资金补贴,加强种苗市场监管和信息服务,进一步提高林木良种的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资源 遗传改良 综合增益 可持续经营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叶树基因组资源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晨璐 张守攻 孙晓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777,共10页
针叶树遗传改良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但由于基因组巨大、杂合度高和世代周期长等特点,针叶树基因组资源开发滞后于作物和阔叶树种,这直接导致了基因组辅助育种工具的缺乏,进而阻碍了林木遗传改良的进程。回顾了近年来针叶树基因组研究... 针叶树遗传改良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但由于基因组巨大、杂合度高和世代周期长等特点,针叶树基因组资源开发滞后于作物和阔叶树种,这直接导致了基因组辅助育种工具的缺乏,进而阻碍了林木遗传改良的进程。回顾了近年来针叶树基因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分子标记和转录本在针叶树遗传育种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将使针叶树基因组资源研究进入一个重要和多产的时期,针叶树基因组资源在林木育种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针叶树 基因组资源 遗传育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木遗传资源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斌 郑勇奇 +1 位作者 林富荣 李文英 《湖南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70-74,共5页
2013年,中国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46万亿元,林木种业的发展对林业产值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林木遗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林木遗传资源多种价值的利用增加了林农收入... 2013年,中国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46万亿元,林木种业的发展对林业产值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林木遗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林木遗传资源多种价值的利用增加了林农收入、减轻了贫困、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儿童入学率和妇女地位的提高。中国栽培的木本粮油植物有100多种,其中油茶等代表性树种已大规模种植。今后,将优先考虑木本粮油、木本果蔬等各类经济林树种及其遗传资源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增加品种多样性;培育发展苗木市场,引导良种合理使用;制定扶贫优惠政策,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优先提供优良乔灌木遗传资源及配套加工利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遗传资源 经济林树种 粮食安全 可持续发展 千年发展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木遗传资源保护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罕 宗亦臣 郑勇奇 《湖南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80-85,共6页
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同时也孕育了我国众多的森林类型和极为丰富的林木遗传资源。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我国拥有木本植物8 000多种,其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树种约1000种,同时具有7个特有科、239个特有属和... 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同时也孕育了我国众多的森林类型和极为丰富的林木遗传资源。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我国拥有木本植物8 000多种,其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树种约1000种,同时具有7个特有科、239个特有属和约1 100个特有种。为对我国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我国林木遗传资源的原地、异地及设施保存状况,资源破坏、流失状况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总结,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为合理、有效的保护林木遗传资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遗传资源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花调节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荣沭 王慧 杨传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F10期109-114,共6页
花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形态建成过程,了解林木花发育分子机理对实现林木的遗传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林木成花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和以转基因等技术定向调控林木及木本经济作物生殖生长的实践案例,并对成花调节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花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形态建成过程,了解林木花发育分子机理对实现林木的遗传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林木成花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和以转基因等技术定向调控林木及木本经济作物生殖生长的实践案例,并对成花调节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成花 分子机制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码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树春 王福维 +3 位作者 金允哲 董元海 赵国辉 赵曦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332-333,共2页
随着数字化管理系统日益成熟和完善,二维码这个新兴条码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使人们从繁琐的工作中全面解脱出来。该研究对二维码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各个层次中的应用(林木基因库、种子园、母树林及其他各种层次林地)进行说明,为... 随着数字化管理系统日益成熟和完善,二维码这个新兴条码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使人们从繁琐的工作中全面解脱出来。该研究对二维码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各个层次中的应用(林木基因库、种子园、母树林及其他各种层次林地)进行说明,为方便不同层次的资源管理及开发共享提供基础,也为林木遗传改良档案管理提供保障,最终为实现林木育种数字化管理体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码 林木育种 遗传改良 数字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巢式交配子代油脂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安妮 王开良 +5 位作者 柴静瑜 钟慧奇 滕建华 张磊 俞文仙 林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9-388,共10页
【目的】探究油茶种内杂交和种间杂交的亲本选配机制,为油茶高含油率杂交育种选育提供指导。【方法】以油茶巢式交配设计的种内、种间杂交子代为材料,分别测定种仁含油率、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析母本的一般配合力(GCA)、杂... 【目的】探究油茶种内杂交和种间杂交的亲本选配机制,为油茶高含油率杂交育种选育提供指导。【方法】以油茶巢式交配设计的种内、种间杂交子代为材料,分别测定种仁含油率、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析母本的一般配合力(GCA)、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解析重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12个家系的种仁含油率为17.83%~53.55%,木质素含量为4.68%~18.12%,纤维素含量为3.66%~13.04%,半纤维素含量0.54%~12.20%。种仁含油率、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差异在组合间和母本内父本间达到了显著水平。含油率和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489和-0.297。长林4号种仁含油率的GCA最高,达到1.57。各组合的SCA分析表明,含油率SCA为-6.38~4.28,其中含油率SCA高且其余3个性状SCA低的种内杂交组合有40×95和4×18。种间杂交组合含油率的SCA普遍较低,仅53×小2较高,为2.77。除木质素外,含油率、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非加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说明以这3个性状为目标的杂交育种中评估亲本的SCA比GCA更重要。4个性状的单株遗传力范围为10.84%~58.35%,家系遗传力为4.23%~.21.35%,均受到较强的环境效应影响。【结论】以配合力为参考指标,结合各组合的表型数据,选出可用于油茶高含油杂交种质创制的优良种内杂交组合40×95和4×18,种间杂交组合53×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小果油茶 巢式交配设计 油脂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油茶全双列杂交子代种仁含油率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10
作者 王安妮 王开良 +5 位作者 柴静瑜 钟慧奇 滕建华 张磊 俞文仙 林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0-1179,共10页
【目的】研究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杂交子代种仁油脂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方法】以普通油茶5个优良无性系为亲本进行5×5全双列杂交(无自交),测定20个杂交子代家系的种仁含油率和木质素... 【目的】研究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杂交子代种仁油脂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方法】以普通油茶5个优良无性系为亲本进行5×5全双列杂交(无自交),测定20个杂交子代家系的种仁含油率和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明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解析各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20个家系的种仁含油率为252.30~537.08 mg·g^(−1),木质素质量分数为49.64~222.20 mg·g^(−1),纤维素质量分数为42.11~130.43 mg·g^(−1),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72~111.96 mg·g^(−1)。种仁含油率以及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在20个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4个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含油率与木质素质量分数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47。除木质素质量分数的特殊配合力和含油率的反交效应外,亲本在4个性状中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均差异极显著(P<0.01)。种仁含油率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且显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木质素质量分数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纤维素质量分数则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为7.86%~14.03%,狭义遗传力为0~14.03%,均受到较强的环境效应影响。【结论】根据配合力分析结果,筛选出2个普通油茶优良亲本‘长林4号’和‘长林40号’,2个优良组合‘长林40号’ב长林95号’和‘长林4号’ב长林5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全双列杂交 油脂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圆叶桉遗传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赵婧仪 漆晓晖 +3 位作者 曲冠证 吴友军 李卓 周长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164,共8页
【目的】摸清国内圆叶桉Eucalyptus pulverulenta花卉资源遗传多样性概况,为种质资源利用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多态性高的15个SSR标记,对7个来源的59株圆叶桉进行SSR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59株圆叶桉在15个... 【目的】摸清国内圆叶桉Eucalyptus pulverulenta花卉资源遗传多样性概况,为种质资源利用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多态性高的15个SSR标记,对7个来源的59株圆叶桉进行SSR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59株圆叶桉在15个SSR标记共检测到83个等位片段数(NA),平均每个标记的等位片段数为5.5个,每个标记的等位片段数2~10个,平均有效等位片段数(NE)2.4个。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为0.401和0.491,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平均值为0.455,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圆叶桉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208,即有20.8%的变异存在于不同群体间;2)个体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33~0.698,平均为0.377,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相对单一。圆叶桉群体分为两个亚组,与其天然分布范围一致;3)圆叶桉群体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533~0.987,来自云南佳艺园艺和云南绿梦花卉的圆叶桉遗传一致度最高,推测二者可能为来源相同的品种。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个体间变异是方差分量的主要来源。【结论】15个SSR标记遗传多态性较高,可用于圆叶桉的遗传分化研究。个体间的分型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圆叶桉均为有性繁殖的实生苗,不同来源圆叶桉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个体间。本研究对圆叶桉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对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桉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病害生防微生物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马天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1期67-75,共9页
林木病害给林木的健康生长带来威胁,也给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化学农药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林木病害,但其大量及不规范使用会引起环境污染、病原菌产生抗性等一系列问题。使用生防制剂是一种环境友好且可持续发展的林木病... 林木病害给林木的健康生长带来威胁,也给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化学农药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林木病害,但其大量及不规范使用会引起环境污染、病原菌产生抗性等一系列问题。使用生防制剂是一种环境友好且可持续发展的林木病害防治策略。基于生防细菌、生防真菌和合成微生物群落3类生防微生物在林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综述了生防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分泌抑菌物质、竞争营养物质与生态位、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和重寄生作用,并对未来生防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微生物 林木病害 生防机制 展望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I-BLUP多性状选择指数的耐低氮杨树品种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晋鸿 王天欣 +3 位作者 曹明嵘 周振渊 黄秦军 李金花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2,共12页
[目的]探析低氮胁迫下杨树无性系苗期性状适应性,筛选耐低氮能力强的品种。[方法]以87个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盆栽方法,在低氮胁迫(LN)和正常供氮(NN)处理条件下,测定生长、叶片形态和叶绿素荧光参数3组性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 [目的]探析低氮胁迫下杨树无性系苗期性状适应性,筛选耐低氮能力强的品种。[方法]以87个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盆栽方法,在低氮胁迫(LN)和正常供氮(NN)处理条件下,测定生长、叶片形态和叶绿素荧光参数3组性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最佳无偏预测(BLUP),分析遗传变异并估算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利用FAI-BLUP多性状指数,综合评价供试无性系适应性。[结果]所有性状在不同供氮水平间和无性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为18.9%~40.6%(LN)和15.7%~35.6%(NN)。不同供氮水平下每组性状内性状间相关性特征一致,生长和叶片形态各性状在供氮水平与无性系间互作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适合作为耐低氮性筛选指标,利用其BLUP育种值,获得FAI-BLUP多性状指数,对各无性系排序,以20%选择强度筛选出了一批优良无性系,其生长和叶片形态育种值遗传增益分别为14.1%~21.5%和5.56%~12.9%,在低氮胁迫下具有较强适应性。[结论]在低氮胁迫下杨树无性系苗期生长、叶片形态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受到显著抑制,不同供氮水平间和无性系间各性状变异丰富,生长和叶片形态在供氮水平与无性系间互作作用存在极显著差异,利用其FAI-BLUP多性状指数综合评价并筛选出了13个优良无性系,耐低氮适应性和稳定性强,可用于耐低氮杨树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低氮胁迫 育种值 FAI-BLUP 多性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樟子松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明宇 吴波 +2 位作者 乌云塔娜 庞营军 张学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190,共9页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构建樟子松核心种质,为樟子松种质资源有效管理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科尔沁沙地31年生517份樟子松种质为材料,探究其表型性状(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冠形、干形和分枝)变异规律,应...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构建樟子松核心种质,为樟子松种质资源有效管理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科尔沁沙地31年生517份樟子松种质为材料,探究其表型性状(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冠形、干形和分枝)变异规律,应用12对SSR引物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合表型和SSR数据,依据等位基因数目最大化策略与表型极值和稀有等位基因优先原则构建核心种质。通过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相关参数差异检验以及主坐标分析评价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和有效性。【结果】樟子松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各性状变异系数为13.01%~48.21%,表型多样性指数(H′)为0.913~2.064;12个SSR位点共检测到97个等位基因(Na),各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分别为3.324、1.189、0.511、0.556和0.512。以8.90%的取样比例得到46份核心种质,其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R)分别为1.42%、46.33%、100.00%、135.34%;核心种质的H′、Ne、I、He和PIC均显著高于原有种质且在原有种质中呈均匀分布。应用11个SSR位点构建了46份核心种质的唯一性DNA指纹图谱。【结论】构建的46份樟子松核心种质,能够有效代表樟子松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核心种质 表型 SSR标记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子代遗传变异与纸浆材优良种质选择 被引量:26
15
作者 宁坤 刘笑平 +5 位作者 林永红 赵曦阳 刘桂丰 杨洋 宋鑫 李慧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6,共8页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6年生49个家系白桦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对其生长和材性进行测定,采用生长和材性连续选择及指数选择法,进行白桦优良家系筛选。结果表明:白桦49个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利用4个生长性...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6年生49个家系白桦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对其生长和材性进行测定,采用生长和材性连续选择及指数选择法,进行白桦优良家系筛选。结果表明:白桦49个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利用4个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初次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及3个亚优良家系;对这8个优良家系的材性性状进行方差分析,8个优良家系间纤维长度差异不显著,基本密度、木质素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3项指标都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水平。采用选择指数法构建指数方程,选出I2为比较理想的多性状指数方程,并确定适合做纸浆材的家系为655、604和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子代变异 纸浆材 种质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家系碳含量遗传变异与高固碳家系选择 被引量:10
16
作者 贾庆彬 张含国 +2 位作者 王美玲 朱航勇 刘灵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3,共5页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24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材性、树干生物量、碳储量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以估算遗传力与遗传增益,筛选出生长优良、固碳能力强的家系。结...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24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材性、树干生物量、碳储量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以估算遗传力与遗传增益,筛选出生长优良、固碳能力强的家系。结果显示:材积、树干生物量、碳储量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24.9%、25.8%、27.8%;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71、0.639、0.634,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材性性状与含碳率变异相对较小,其中,木材密度为8.65%、含碳率为2.5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碳储量与生长性状、主干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方差分析与Duncan法多重比较,最终选择出73-46、73-49、73-11、73-14这4个家系为高固碳能力家系。4个家系单株碳储量平均值为29.06 kg,高出家系总平均值57.05%,高出对照CK与种长混分别为130.46%、58.33%,高出碳储量最小的73-45家系190.86%。以现有试验林为标准,若选择73-14家系,则每公顷固碳量比试验林高70.88%,比利用碳储量最小的73-45家系造林每公顷固碳量高出2.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生长性状 碳含量 遗传变异 家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区核桃实生居群的坚果表型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2
17
作者 徐永杰 韩华柏 +3 位作者 王滑 陈凌娜 马庆国 裴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9,共9页
【目的】大巴山区因其地理和气候原因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也是核桃资源分布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种质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本研究针对该区域核桃实生居群现状开展研究,以期探明其种质多样性特点及居群遗传结构,为科... 【目的】大巴山区因其地理和气候原因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也是核桃资源分布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种质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本研究针对该区域核桃实生居群现状开展研究,以期探明其种质多样性特点及居群遗传结构,为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区域12个实生居群386个实生单株为试材,单株为1个样本,分别对每个样本坚果(每样本选30个均匀坚果)12个表型性状变异和坚果播种苗(每个样本选1株播种苗)16个等位基因位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大巴山区核桃实生居群坚果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介于26.75%~34.36%之间,平均为30.60%,小果型(单果质量小于6 g)资源占有一定比例;居群遗传性状Shannon指数介于1.112~1.546,平均为1.324;平均期望杂合度介于0.612~0.718,平均为0.688。说明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均比较丰富。2)居群间的坚果表型分化和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081 5和0.063 2,说明居群内变异是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和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性状Manhattan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均表现出与地理距离显著正相关的趋势。【结论】大巴山区核桃在长期的实生繁殖和多样的立地环境中形成了丰富的坚果表型和遗传变异,是我国重要的核桃资源多样性分布区域。研究结果对该区域的实生选种和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居群 表型性状 遗传性状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8
作者 贾宝全 王成 +1 位作者 邱尔发 郄光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32,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由此产生的大量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城市森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和科学家看做是有效解决城市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在城市森林的维护、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林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由此产生的大量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城市森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和科学家看做是有效解决城市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在城市森林的维护、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林木树冠覆盖被认为是城市森林最重要的结构与功能衡量指标。针对我国城市森林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的现实需求,从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的概念、分类与评价、城市林木树冠覆盖与城市森林服务功能、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的研究方法和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率与城市森林规划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该方面研究的未来趋势包括4个方面,首先,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已经与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日常生态、生产管理紧密结合。其次,高分辨率(米级以下)卫星影像在城市森林树冠调查与制图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第三,像面向对象的影像解译方法与激光雷达(LIDAR)等新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第四,为了最终实现城市森林建设规划能够落地的目标,在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划实施决策过程中,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 现状与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皮云杉遗传稳定性的研究及最佳种源选择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秋玉 杨书文 +4 位作者 刘桂丰 刘新田 张维 刘秀芝 张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12,共8页
通过10年生红皮云杉全分布区9个参试点。9个采种点种源子代性状的方差分析、多点联合分析、稳定性分析、生产力指数分析、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用10年生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结果进行最佳种源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②将参试种源按照生... 通过10年生红皮云杉全分布区9个参试点。9个采种点种源子代性状的方差分析、多点联合分析、稳定性分析、生产力指数分析、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用10年生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结果进行最佳种源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②将参试种源按照生长及遗传稳定性划分成四种类型:即低产稳产型(包括穆棱、爱辉、高峰);中产稳产型(包括桦南、凉水);高产非稳产型(包括乌伊岭);高产稳产型(包括大丰、天桥岭、柴河)。在种源遗传力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遗传增益估算,并对优良采种点的推广前景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种源选择 稳定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楸种质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肖遥 麻文俊 +4 位作者 易飞 杨桂娟 王秋霞 王平 王军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3-851,共9页
为明确滇楸种质生长和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程度及遗传多样性大小,提出合理的杂交育种策略。本研究对滇楸20个无性系进行了连年的生长性状测定,测量了其叶长、叶宽、皮孔长、皮孔宽、皮孔密度等表型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滇楸种质1、3、4和5... 为明确滇楸种质生长和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程度及遗传多样性大小,提出合理的杂交育种策略。本研究对滇楸20个无性系进行了连年的生长性状测定,测量了其叶长、叶宽、皮孔长、皮孔宽、皮孔密度等表型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滇楸种质1、3、4和5a树高及1~6a胸径在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树高遗传变异系数和重复力随年份变化波动较大,胸径遗传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年份间较为稳定,且重复力较高。表明滇楸种质胸径受遗传控制程度较大,且稳定性更高。滇楸种质叶长和叶宽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 016和2. 012。皮孔性状遗传变异系数较高,皮孔长、皮孔面积和皮孔密度表型变异系数均超过20%,遗传变异系数均超过15%。说明滇楸种质表型变异较为丰富,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基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皮孔密度与生长呈负相关,皮孔大小与生长呈正相关。聚类分析将滇楸种质划分为4类,第Ⅰ类皮孔面积最大,密度最小;第Ⅱ类生长最慢,叶长最大;第Ⅲ类生长最快,叶形最宽;第Ⅳ类叶柄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楸 表型性状 遗传变异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