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森林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游秋艳 许强 +1 位作者 李含笑 刘军侠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为明确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组成及相互关系、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有害生物防控效率,选取雄安新区5种植物配置类型(Ⅰ-生态基础林、Ⅱ-多彩花林、Ⅲ-森林草地、Ⅳ-森林果园和Ⅴ-近自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应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明... 为明确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组成及相互关系、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有害生物防控效率,选取雄安新区5种植物配置类型(Ⅰ-生态基础林、Ⅱ-多彩花林、Ⅲ-森林草地、Ⅳ-森林果园和Ⅴ-近自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应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5种植物配置共调查林木20科35属48种,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稳定性较好,仅与Ⅳ-森林果园差异显著,Ⅱ、Ⅲ、Ⅴ除均匀度指数外,其余指数均差异不显著;昆虫共计12目100科336种,从昆虫群落特征指数来看,Ⅰ反映出群落结构相对较为稳定,与Ⅳ差异显著,且均与其他配置差异不显著,Ⅱ、Ⅲ和Ⅴ间差异不显著,昆虫群落与植物群落特征总体趋势较为一致;典型相关性分析表明,Ⅰ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相关性极显著,其余4种配置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植物配置的植物群落、昆虫群落结构均稳定,配置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存在显著相关性,群落稳定植物配置的不同导致昆虫群落差异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植物群落 昆虫群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复配防治葡萄灰霉病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翠 许春丽 +3 位作者 周倩影 廖玙彤 施李鸣 葛蓓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4,共9页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与化学药剂混用可以实现化学药剂减量以及防效增加。本文筛选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的增效复配组合,并测定了最佳复配条件下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评价了葡萄灰霉菌离体叶片的防治效...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与化学药剂混用可以实现化学药剂减量以及防效增加。本文筛选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的增效复配组合,并测定了最佳复配条件下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评价了葡萄灰霉菌离体叶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配比体积为9:1时增效作用最显著,毒性比为1.678。复配增效组合导致灰霉菌菌丝不规则膨大、扭曲,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增效组合对在离体叶片和果实上的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达75.19%和66.67%,与单剂相比防效分别增加了16.53%~26.35%和19.05%~30.16%。本研究为武夷菌素与嘧菌环胺复配提高葡萄灰霉病的防效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葡萄灰霉病的高效、绿色的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菌 武夷菌素 嘧菌环胺 复配增效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对植被景观破碎化的响应及其空间尺度差异 被引量:11
3
作者 田晓敏 闫海霞 +3 位作者 袁业 葛兆轩 黄选瑞 张志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1,共9页
【目的】探讨物种丰富度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并确定是否存在空间尺度差异,以期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帮助。【方法】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选取38个天然植被斑块,其中包括12个草地、11个灌木林和15个天然次生林斑块,共记录物种360种,分属19... 【目的】探讨物种丰富度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并确定是否存在空间尺度差异,以期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帮助。【方法】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选取38个天然植被斑块,其中包括12个草地、11个灌木林和15个天然次生林斑块,共记录物种360种,分属196属,54科。根据生长型将植物物种划分为1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4个功能群。分别采用一阶刀切法和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斑块尺度与样方尺度的功能群物种丰富度。通过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斑块尺度和样方尺度的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与景观结构、地形、土壤因子间的关系;并用冗余度(RDA)分析法,在2个空间尺度对环境因子进行定量分解。【结果】景观结构、地形、土壤因子可解释功能群物种丰富度格局的60%以上;各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对景观破碎化的响应由强到弱依次为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和1年生草本;在斑块尺度,木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受景观结构因子(如斑块面积、形状指数、隔离度和斑块类型)的影响较大(P<0.05),而在样方尺度则更多受土壤因子(如p H值、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和全钾含量)的影响较大(P<0.05);多年生草本物种丰富度在斑块尺度与斑块面积、斑块类型、p H值和全磷含量显著相关(P<0.01),而在样方尺度主要受斑块类型和海拔的影响(P<0.05);1年生草本物种丰富度在斑块尺度受斑块类型、全氮含量和全钾含量的影响显著(P<0.01),而在样方尺度主要受斑块类型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P<0.01)。【结论】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对景观破碎化的响应机制存在斑块尺度与样方尺度的差异,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是不同空间尺度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物种丰富度在斑块尺度主要受景观结构因子与少量土壤因子的影响;在样方尺度主要受斑块类型与土壤因子的影响。因此,阐明物种丰富度的环境因子响应机制时需先明确特定的功能群和空间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植物功能群 物种丰富度 景观破碎化 广义线性模型 因子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类苹果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对比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政 左力辉 +1 位作者 杨敏生 张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6,共7页
以18个新疆野苹果优系、23个鲜食苹果品种和7个苹果砧木品种为材料,对3类苹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不同SSR引物的效率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应用定位到17条染色体的80对SSR引物对3类苹果进行分析。总计扩增出254个位点... 以18个新疆野苹果优系、23个鲜食苹果品种和7个苹果砧木品种为材料,对3类苹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不同SSR引物的效率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应用定位到17条染色体的80对SSR引物对3类苹果进行分析。总计扩增出254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9.61%,平均每对引物扩增位点8.47个。3类苹果多态位点百分比高低关系为新疆野苹果>砧木苹果>鲜食苹果;Neis基因多样性、Shannons指数和有效等位基因的高低关系为砧木苹果>新疆野苹果>鲜食苹果。聚类结果显示,48个品种分为鲜食苹果、新疆野苹果和苹果砧木3类,在0.68处,鲜食苹果和新疆野苹果聚到一起,说明二者有相对较近的遗传关系。新疆野苹果遗传多样性较高,鲜食苹果最低;鲜食苹果起源于新疆野苹果;不同引物的遗传参数差异较大,选择的引物效率值不同,说明引物选择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SSR 遗传多样性 引物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对光肩星天牛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任晓亚 李宁 +1 位作者 王志刚 阎爱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00,共4页
为了探讨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机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光肩星天牛幼虫被嗜菌异小杆线虫涿州品系(Heterorhabditis sp.ZH)侵染后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幼虫被昆虫病原线... 为了探讨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机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光肩星天牛幼虫被嗜菌异小杆线虫涿州品系(Heterorhabditis sp.ZH)侵染后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幼虫被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侵染12h和24h后达到高峰,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分别在侵染后12h和48h出现2个高峰,说明光肩星天牛幼虫被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后,不同的保护酶变化趋势不同,作用的时间段也不相同,相互之间协同作用共同抵御昆虫病原线虫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菌异小杆线虫涿州品系 光肩星天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菌素与3种化学药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评价
6
作者 张晓翠 韩雪 +3 位作者 肖文清 段小莉 葛蓓孛 甄志先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生物农药与化学药剂复配对于提高葡萄灰霉病的防效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生物农药武夷菌素与不同机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基于EC_(50)采用Horsfal... 生物农药与化学药剂复配对于提高葡萄灰霉病的防效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生物农药武夷菌素与不同机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基于EC_(50)采用Horsfall法筛选出复配增效比,测定最佳复配比例对灰霉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评价了复配组合对离体叶片上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筛选出武夷菌素与啶酰菌胺增效组合,体积比分别为2∶8、3∶7、4∶6、5∶5、6∶4、7∶3、9∶1,其中5∶5增效作用最显著,毒性比为1.233。武夷菌素与啶酰菌胺复配能有效抑制灰霉菌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复配组合对离体叶片上的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6.58%。结果表明,武夷菌素与啶酰菌胺复配可以提高对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菌 武夷菌素 化学药剂 复配组合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强 程旭 +1 位作者 姜韬 许中旗 《河北林果研究》 2012年第4期396-401,共6页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内地上植物组分产生并归还于地表,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机质总称。凋落物分解包含凋落物粉碎、淋溶和有机物的分解代谢3个过程。C/N、木质素含量等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指标因...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内地上植物组分产生并归还于地表,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机质总称。凋落物分解包含凋落物粉碎、淋溶和有机物的分解代谢3个过程。C/N、木质素含量等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指标因素,凋落物的质量等内部因素与气候等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着凋落物分解。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对凋落物分解动态过程的研究可以帮助当地合理的、因地制宜的种植相关树种,有效的调节并提高林木的生长效率,并为维持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养分可利用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凋落物质量 抚育间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抚育间伐的直接效应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玉峰 张利民 +1 位作者 高明达 刘广营 《河北林果研究》 2011年第3期247-249,259,共4页
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人类作用于森林的主要措施。针对抚育间伐对森林地上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直接效应进行综述分析,并指出未来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森林实施分类经营管理;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 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人类作用于森林的主要措施。针对抚育间伐对森林地上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直接效应进行综述分析,并指出未来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森林实施分类经营管理;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转变间伐理念;森林抚育间伐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直接效应 小气候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森林草原带草本物种丰富度对景观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晓敏 郑建伟 +2 位作者 王冬至 黄选瑞 张志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649-4656,共8页
受损景观是由不同比例的植被斑块组成的镶嵌体,阐明植被斑块的景观结构特征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受损景观物种多样性保护。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选取38个天然植被斑块,其中包括12个草地、11个灌木林和15个天然次生林。根据光合... 受损景观是由不同比例的植被斑块组成的镶嵌体,阐明植被斑块的景观结构特征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受损景观物种多样性保护。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选取38个天然植被斑块,其中包括12个草地、11个灌木林和15个天然次生林。根据光合作用的不同途径将草本物种划分为C_3和C_4功能群。选取斑块面积、形状指数、隔离度指数及每个斑块500 m缓冲区内的森林和草地比例作为景观因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C_3、C_4草本物种丰富度与景观因子的相互关系。斑块面积(2.18—74.06 hm^2)与C_3、C_4草本及总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且对C_3草本的影响最大;形状指数(1.06—3.11)、隔离度指数(33.51—327.65)对C_3、C_4草本及总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著(P>0.05);C_3、C_4草本及总物种丰富度与毗邻斑块草地比例(4.20%—64.95%)呈正相关,而与森林比例(35.05%—95.80%)呈负相关。研究区斑块面积和毗邻斑块植被构成是影响C_3、C_4草本植物的主要因素。在破碎化景观中保存面积大的天然植被斑块及提高毗邻斑块草地比例是保护关键C_3、C_4草本植物物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C3草本植物 C4草本植物 物种丰富度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10
作者 张立蓉 杨丽 +1 位作者 李继泉 崔建州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松果梢斑螟是危害多种松类球果的重要钻蛀性害虫,研究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型和抽样技术,可为该虫的危害程度调查、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供理论依据。应用7个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 m*-m回归法和Taylor幂指数法,研究了油松林中越... 松果梢斑螟是危害多种松类球果的重要钻蛀性害虫,研究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型和抽样技术,可为该虫的危害程度调查、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供理论依据。应用7个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 m*-m回归法和Taylor幂指数法,研究了油松林中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并分析了其聚集原因。结果表明,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主要分布于被上一代幼虫危害过的球果中,但在油松东南西北4个方位上的数量无显著差异。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松果梢斑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Iwa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幼虫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幼虫个体之间相互吸引;Taylor幂指数法证实松果梢斑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分布是由松果梢斑螟自身行为习性(亲代雌虫产卵习性和幼虫取食习性)和球果化学特性共同作用所致。基于Iwao m*-m回归模型明确了在不同相对误差下不同虫口密度时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并依据防治指标确定了序贯抽样数。综上,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主要分布于被害球果中,其种群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最适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数,可为松果梢斑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松果梢斑螟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降温条件下外源ABA对大叶女贞抗寒性的影响
11
作者 韩霜 杨丽 +2 位作者 李继泉 黄大庄 张晓飞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为探讨外源ABA对大叶女贞抗寒性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喷施不同浓度ABA(100、200、300和400μmol/L)后叶片生理指标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自2022年10月15日至翌年1月15日的自然降温过程... 为探讨外源ABA对大叶女贞抗寒性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喷施不同浓度ABA(100、200、300和400μmol/L)后叶片生理指标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自2022年10月15日至翌年1月15日的自然降温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在降温初期逐渐上升,于11月15日后大幅下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持续提高;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逐渐增大,于12月15日SOD活性开始降低,而POD和CAT活性则在12月30日后呈下降趋势。(2)于翌年1月15日,各ABA处理的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均高于对照(CK),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低于CK。(3)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大叶女贞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ABA处理植株的抗寒性均高于CK,且各ABA处理间存在差异。其中,200μmol/L处理的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100μmol/L和300μmol/L,400μmol/L的抗寒性最弱。综上所述,外源ABA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和膜伤害程度、缓解叶绿素降解,提高大叶女贞的抗寒性,200μmol/L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女贞 外源ABA 自然降温 生理指标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JAZ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害虫取食的表达响应
12
作者 刘凌云 王东泽 +2 位作者 才满 李中强 顾丽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2,共10页
JAZ(jasmonate ZIM-domain, JAZ)作为植物特有的基因家族,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激素调控等多个途径。为了探究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JAZ基因家族的特征并预测其功能,本研究对美洲黑杨JAZ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 JAZ(jasmonate ZIM-domain, JAZ)作为植物特有的基因家族,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激素调控等多个途径。为了探究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JAZ基因家族的特征并预测其功能,本研究对美洲黑杨JAZ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美洲黑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3个PdJAZ家族蛋白,划分为3个亚组。所有PdJAZ蛋白都具有ZIM和Jas结构域,并且除PdJAZ8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中其余均位于细胞核中。对筛选出的13个PdJAZ基因对应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二(三)级结构分析发现,该家族成员理化性质上具有差异,它们的氨基酸个数在134~475个不等,分子量在1.5~4.1 ku之间,PdJAZ等电点均大于7且不超过10。13个基因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β-转角占比极小。物种内共线性分析显示,PdJAZ基因家族存在7个共线性基因对,PdJAZ9基因不存在共线性关系。motif和基因结构分析显示,同一分支上的motif组成和内含子外显子结构相似,不同分支上的差异较大,说明PdJAZ蛋白在功能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保守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植物激素和非生物响应元件,其中脱落酸是数量最多的元件。此外,美洲黑杨PdJAZ基因在虫害胁迫下根据取食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这表明PdJAZ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调控美洲黑杨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PdJAZ基因家族 生信分析 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桑对盐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13
作者 贾晨阳 田婕 +1 位作者 张通 李红姣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为探究饲料桑在盐碱逆境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以1 a生桂109号杂交饲料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法对饲料桑幼苗进行不同盐碱胁迫处理,分析饲料桑生理指标对不同盐碱胁迫响应的差异,探究其耐盐碱机理。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处理后,饲料桑幼... 为探究饲料桑在盐碱逆境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以1 a生桂109号杂交饲料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法对饲料桑幼苗进行不同盐碱胁迫处理,分析饲料桑生理指标对不同盐碱胁迫响应的差异,探究其耐盐碱机理。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处理后,饲料桑幼苗的叶片形态受到抑制,且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抑制加强。此外,其生理生化指标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持续时间的延长,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T_(0.1%)和S_(0.2%)处理的叶片丙二醛含量整体呈现随时间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第20天时达到峰值,之后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试验分析发现,与盐胁迫相比,在进行混合胁迫时,细胞膜质过氧化伤害更大。因此,饲料桑在盐碱胁迫下主要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来抵御盐碱胁迫,其中抗氧化酶系统均呈现“低促高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桑 盐碱胁迫 生长状况 生理特性 耐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棠锈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14
作者 康静轩 王璐 +1 位作者 董文静 甄志先 《北方果树》 2025年第2期10-13,共4页
海棠是雄安新区城市森林中应用的重要树种,近年来海棠锈病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其绿化、美化功能。作者选择5种药剂,研究对海棠锈病担孢子的抑制作用,以及不同药剂防治锈病的有效期和用药时间。结果表明,抑制担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药剂是三... 海棠是雄安新区城市森林中应用的重要树种,近年来海棠锈病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其绿化、美化功能。作者选择5种药剂,研究对海棠锈病担孢子的抑制作用,以及不同药剂防治锈病的有效期和用药时间。结果表明,抑制担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药剂是三唑酮1200倍、代森锰锌500倍、氟硅唑2200倍、苯醚甲环唑2200倍、百菌清600倍液,抑制率分别为91.84%、92.00%、93.22%、93.88%、93.25%。用药后第3天接种,代森锰锌、百菌清、氟硅唑、三唑酮、苯醚甲环唑防治效果达90%以上的有效期为17d;用药后第5天接种,代森锰锌和百菌清防效达到82%以上的有效期为19d;用药后第7天接种,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的防效达到70%左右的有效期为21d。先接种后用药的试验表明,发现病害后越早用药防治效果越好,及时用药的时间是发病后的第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 锈病 保护作用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蚜虫物种多样性初报
15
作者 杨晋宇 张蕾 +1 位作者 曹丹丹 刘广营 《河北林果研究》 2011年第3期272-274,279,共4页
根据已有数据对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蚜虫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寄主植物种类等方面分析,研究该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已知蚜虫6科28属52种,区系组成以广布种、古北种和古北+东洋种为主,寄主植物涉及27科,... 根据已有数据对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蚜虫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寄主植物种类等方面分析,研究该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已知蚜虫6科28属52种,区系组成以广布种、古北种和古北+东洋种为主,寄主植物涉及27科,主要危害植物茎和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物种多样性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侧柏EST-SSR引物开发与鉴定分析
16
作者 李锦秋 毕楷杰 +3 位作者 王立成 柳俊明 李清泉 顾丽姣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3期239-246,共8页
为了评价和利用侧柏种质资源,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以侧柏的根、茎、叶为材料开发EST-SSR引物,并以黄叶侧柏MC1的半同胞子代黄叶苗和绿叶苗为样本,评估引物在不同侧柏资源中的适用性和多态性。结果表明根器官转录组中SSR位点数大于茎器... 为了评价和利用侧柏种质资源,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以侧柏的根、茎、叶为材料开发EST-SSR引物,并以黄叶侧柏MC1的半同胞子代黄叶苗和绿叶苗为样本,评估引物在不同侧柏资源中的适用性和多态性。结果表明根器官转录组中SSR位点数大于茎器官、叶器官。叶器官中SSR重复类型大于茎器官、根器官。3个器官中优势基序均为A/T、AG/CT、AAG/CTT。3个器官中10、15、18 bp长度的SSR数量最多。60对EST-SSR引物有效率为100%,多态性率为16.67%,不同引物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322~0.722。利用10对多态性引物扩增产物数据将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分析,并推测MC1半同胞子代有50%属于异交子代,其余疑似为自交子代,在遗传距离为200时,异交子代群体和疑似自交子代群体被划分为13大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叶侧柏MC1 转录组 EST-SSR 子代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燕山石质山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7
作者 曹宇朦 卢金平 +2 位作者 许中旗 马娇娇 魏浩亮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2期189-196,共8页
为了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燕山石质山地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燕山北部地区2种植被恢复模式,即人工纯林和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组对比试验(纯林试验组和混交林试验组),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造林16 a后,不同植... 为了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燕山石质山地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燕山北部地区2种植被恢复模式,即人工纯林和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组对比试验(纯林试验组和混交林试验组),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造林16 a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之间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人工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油松纯林、樟子松纯林和混交林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76.02%、121.05%和137.28%。(2)油松纯林、樟子松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有效氮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8.07%、28.29%和30.37%。(3)油松纯林和混交林与对照相比土壤全磷含量分别提高24.24%和14.10%,樟子松纯林则降低了4.55%。(4)油松纯林、樟子松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49.92%、46.41%和81.71%。(5)油松纯林、樟子松纯林和混交林恢复模式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2.46%、7.73%和44.80%。综上所述,2种植被恢复模式均能提升土壤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混交林对土壤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的提升效果均优于油松和樟子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养分 退化石质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森林草原区主要草本植物功能群适宜分布预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顺祥 郑建伟 +2 位作者 魏士凯 黄选瑞 张志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2,共9页
在森林-草原交错区阐明草本植物功能群随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宜分布格局,有利于揭示脆弱景观草本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制定保护策略。在对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184个草本样方进行分层随机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光合作用途径进行了功能群的划... 在森林-草原交错区阐明草本植物功能群随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宜分布格局,有利于揭示脆弱景观草本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制定保护策略。在对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184个草本样方进行分层随机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光合作用途径进行了功能群的划分,并采用Climate AP气候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生成了气候和地形因子20个,在此基础上,利用Max Ent模型进行了C_3和C_4功能群的潜在适宜分布模拟。结果表明,Max Ent模型预测精度较高,C_3、C_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超过0.8;在研究区C_3植物适宜分布较广,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99%,而C_4植物分布相对分散,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12%;影响C_3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极端最高温、冬季平均降雪量、>5℃积温、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均温,影响C_4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极端最高温、>5℃积温、年平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冬季平均降雪量等。结果表明在研究区C_3草本植物潜在适宜分布在冷凉湿润的环境中,而C_4草本植物则更适宜生长在高温及干燥的环境中。随着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加剧,C_4草本植物的适宜分布范围将会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环境因子 植物功能群 生态位模型 潜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林木根系单根固土生物力学及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穆枫 程子敏 +2 位作者 李玉灵 徐学华 李晓刚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55,共9页
为了揭示河北太行山区崇陵小流域林木根系固土能力,选取太行山区崇陵小流域内的20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单根拉伸试验的方法,测定3、5、7mm 3个径阶下最大抗拉力平均... 为了揭示河北太行山区崇陵小流域林木根系固土能力,选取太行山区崇陵小流域内的20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单根拉伸试验的方法,测定3、5、7mm 3个径阶下最大抗拉力平均值和平均抗拉强度,对根系疲劳前后固土的力学特性及根系疲劳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疲劳前后油松和侧柏根系的最大抗拉力与根径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曲线采用幂函数拟合;2)疲劳前后油松根系最大抗拉力平均值和平均抗拉强度均高于侧柏,疲劳后2种林木根系抗拉强度随根径的变化规律与疲劳前一致;3)疲劳后不同径阶油松和侧柏最大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有提升,疲劳后油松和侧柏根系3个径级(3、5、7mm)的极限抗拉力比疲劳前分别增加了69.2%、36.5%、37.7%和13.7%、12.9%、32.9%,疲劳后油松和侧柏根系的平均抗拉强度分别是疲劳前的1.50倍和1.19倍;4)林木根系滞回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周期循环特征,最初几个周期"滞回环"饱满且间隙明显,"滞回环"间距随着循环周期的增加越来越密集,几乎形成闭合曲线,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系 抗拉强度 循环荷载 根系疲劳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森林草原区草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种间和种内变异 被引量:14
20
作者 冯家宝 范顺祥 +4 位作者 侯煜飞 剧永望 马天蕊 高英月 张志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8,共6页
探索植物种间和种内功能性状之间联系或权衡,对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84个草本样方(1 m×1 m),测量了草本植物5个主要... 探索植物种间和种内功能性状之间联系或权衡,对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84个草本样方(1 m×1 m),测量了草本植物5个主要功能性状(叶绿素质量分数、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质量分数、叶氮质量分数、叶磷质量分数),选取物种多度较高的优势种23种(C3植物13种,C4植物10种),进行植物功能性状种间和种内变异分析。结果表明:5个功能性状在C3和C4草本植物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C3植物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比叶面积、叶氮质量分数、叶磷质量分数均大于C4植物。C3和C4植物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比叶面积种内变异系数较大。相对于C3植物,C4植物功能性状种间变异系数总体较大表现出更高的可塑性。C3和C4植物一些功能性状在种间表现出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要高于种内水平,但是种内变异系数为15%~40%,在进行相关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时同样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C3和C4植物 种间变异 种内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