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栎不同种源苗期形态及生理性状变异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同兴 李昕蔓 +5 位作者 张欢 周苗苗 赵津 杨敏生 王进茂 李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为探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不同种源群体差异的形成机制,以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7省的15个蒙古栎种源地收集的子代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形态及生理层面开展蒙古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蒙古栎... 为探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不同种源群体差异的形成机制,以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7省的15个蒙古栎种源地收集的子代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形态及生理层面开展蒙古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蒙古栎不同种源间的9个形态性状(株高、地径、高径比、长宽比、叶面积、树冠投影面积、叶片形状系数、叶缘因子、锯齿数量)及9个生理性状(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比叶质量、叶绿素总质量分数、w(叶绿素a)∶w(叶绿素b)、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脱落酸(ABA)质量分数、乙烯质量分数)基本存在显著差异。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0.66%~49.63%,其中,锯齿数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高径比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小。聚类分析显示,张家口种源的平均株高、地径、树冠投影面积最大,说明其生长势相对较好,但该种源叶片最小;通化、三门峡、铁岭种源的叶片含水量及比叶面积最大,光合色素、乙烯、ABA质量分数最少。不同种源蒙古栎的生理性状受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影响较大,且其与种源间地理分布的相关性较高。蒙古栎通过表型和生理性状变化,以协调自身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显示出较强的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蒙古栎株高受温度及经纬度影响较大;叶缘因子与经纬度呈正相关;叶片形状系数与年相对湿度呈正相关;ABA质量分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种源 形态性状 生理性状 性状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GE双标图法对杨树无性系育种适宜区域划分及优良无性系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史琴一 顾丽姣 +2 位作者 杨敏生 王进茂 赵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4,31,共8页
从不同种源引进8个杨树优良无性系(107、108、111、BF-1、BF-2、2012、L-01、L-2),2018年在河北省滦南县、盐山县、阜城县3个试验地营建无性系对比试验林,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区组,每个区组设置8个小区,每个小区栽植9~14株... 从不同种源引进8个杨树优良无性系(107、108、111、BF-1、BF-2、2012、L-01、L-2),2018年在河北省滦南县、盐山县、阜城县3个试验地营建无性系对比试验林,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区组,每个区组设置8个小区,每个小区栽植9~14株,株行距为3 m×4 m,周围设置1列保护行;2018—2023年每年(2019年除外)秋季落叶后对3片试验林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进行持续测定;采用多点联合方差分析法、基因型主效应与基因型×环境相互作用(GGE)双标图法,对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进行多点联合方差分析,对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进行分析,计算无性系性状重复力、遗传增益,评价各无性系丰产性、稳定性,筛选适应各试验地的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3片试验林6年生生长性状对比,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累计生长量均逐年提高。综合看,试验地阜城的无性系108生长最佳,滦南和盐山的无性系L-01生长最佳。以无性系为固定效应、地点为随机效应的联合方差分析表明,地点、无性系和无性系×地点3个条件时的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各无性系在不同立地条件时的生长性状不一致。GGE双标图分析表明,阜城为最佳测试地点、其次是盐山和滦南;阜城和盐山两地点间相关性最强,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杨树的生长影响显著。依据各无性系在各试验地适应性综合生长性状及材积遗传增益,按照50%入选率,选出108、BF-2、2012、L-01为优良杨树无性系。杨树无性系间及在不同试验地,均呈现显著的生长差异,无性系与试验地呈现显著互作效应。综合评估8个6年生无性系,筛选出4个具有优良适应性和稳定性的杨树无性系;这些优良无性系可被视为优质品种,可在试验区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无性系 区域试验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