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被引量:37
1
作者 司天梅 赵靖平 +7 位作者 于欣 方贻儒 梅其一 刘靖 邱南英 张明永 林式榖 杨甫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7-464,共8页
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鲁拉西酮对多巴胺D_(2)受体、5-羟色胺5-HT_(2A)、5-HT_(7)受体均有高亲和性,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其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认知症状,且具有对糖脂代谢指标、催乳素影响小等安全性优势。本... 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鲁拉西酮对多巴胺D_(2)受体、5-羟色胺5-HT_(2A)、5-HT_(7)受体均有高亲和性,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其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认知症状,且具有对糖脂代谢指标、催乳素影响小等安全性优势。本文结合鲁拉西酮研究证据及海峡两岸专家用药经验撰写为专家建议,以期为鲁拉西酮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鲁拉西酮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袁园 王苹 +9 位作者 吴雅慧 叶晓茜 黄尚志 石冰 王科 王竹青 刘冬静 王子凡 吴涛 王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3-408,共6页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中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isolated 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关联关系及可能存在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法:对一项国际多中心的全基因组关...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中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isolated 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关联关系及可能存在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法:对一项国际多中心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数据进行再分析,选取其中806个中国人群NSCL/P核心家庭,对该人群的8个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包括CDH1、CTNNB1、PVRL1、PVRL2、PVRL3、ACTN1、VCL、LEF1进行了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sion diseqilibrium test,TDT)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环境因素包括患儿母亲孕期吸烟、被动吸烟、饮酒及服用多种维生素。结果:经数据质量控制后,共纳入22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TDT结果显示,CTNNB1、CDH1、ACTN1基因中有23个SNPs与NSCL/P之间存在关联(P<0.05),但经Bonferroni校正后,这些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0 2)。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14号染色体的ACTN1基因中rs743127位点与母亲孕期被动吸烟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母亲孕期无被动吸烟时携带一个该危险位点的患儿的OR值为0.59(95%CI:0.38-0.90),患儿母亲孕期中有被动吸烟情况时携带一个危险位点的患儿的OR值为2.00(95%CI:1.23-3.26)。而ACTN1基因的rs1475034、rs370535、rs2273419位点、CTNNB1基因的rs106871位点与被动吸烟和PVRL3基因的rs7634000、rs2971366、rs2634553、rs1489032、rs7624812位点与母亲孕期补充维生素的交互作用并无统计学意义(P>0.000 2)。结论:传递不平衡检验未发现所纳入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NSCL/P存在关联,但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提示,ACTN1基因可能通过基因-环境交互作用而影响NSCL/P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N1 唇裂 多态现象 遗传 基因相关性研究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竹青 王苹 +9 位作者 吴雅慧 叶晓茜 黄尚志 石冰 王科 袁园 刘冬静 吴涛 王红 Terri H.Beaty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89,共6页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B)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oral clefts,NSOC)的关联关系及可能存在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法:在806个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B)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oral clefts,NSOC)的关联关系及可能存在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法:在806个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核心家系中,对TGFB信号通路上的10个基因进行了传递不平衡检验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环境因素包括母亲孕早期吸烟、被动吸烟、饮酒及补充多维生素制剂。结果:经过质量控制的筛选,共对343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进行了传递不平衡检验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共有6个基因中的19个SNPs与NSCL/P之间存在关联(P<0.05),但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这些关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多重检验校正后,未发现常见孕期环境暴露因素与TGFB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多态性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论:未发现TGFB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多态性与NSCL/P之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信号传导 遗传关联研究 唇裂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脑中风学会高血压治疗指南 被引量:2
4
作者 卢玉强 林清煌 +12 位作者 翁文章 胡汉华 陆仁安 陈昌明 傅维仁 刘祥仁 王宝玉 叶守正 柯德鑫 赵雅琴 林瑞泰 陈伟熹 刘嘉为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7期558-562,共5页
高血压是造成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达成高血压治疗在预防和治疗卒中的共识,故编写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防治指南。
关键词 高血压 卒中 治疗 指南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提升急性冠心病患者D2B照护质量的实践 被引量:25
5
作者 贺伦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1期1-3,共3页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患者总人数超过2亿,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中又以急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患者总人数超过2亿,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中又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日益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指出,早期、及时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率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2013年8月中国心脏大会护理分论坛邀请到美国、德国以及我国两岸护理专家就心血管专科护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其中来自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贺伦惠女士作了题为《运用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提升急性冠心病患者D2B照护质量的实践》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缩短急性冠心病患者D2B时间的管理实践,会议反响强烈,本栏目特将贺伦惠女士撰写的文章刊出,供读者借鉴。2011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三级心血管病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将患者身份识别、手术安全核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纳为评审项目,对心血管专科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运用心血管专科医院现有资源,改进相应的制度、流程与标准,规范管理以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是值得所有护理管理者深思的问题。本栏目特刊出《心血管专科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心血管介入患者的安全转运及交接》、《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心血管专科护士岗位价值评价模型》等患者安全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主题的论文,供广大护理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资源管理模式 冠心病患者 护理质量 医疗团队 照护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李宗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7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部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正常血压的WKY大鼠以及有高血压的SHB大鼠制作双侧总颈动脉永久阻塞的慢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原位杂...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部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正常血压的WKY大鼠以及有高血压的SHB大鼠制作双侧总颈动脉永久阻塞的慢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DNF在缺血后第1~4周的变化,H&E染色比较缺血后第4周脑梗死范围的大小。结果慢性脑缺血后,在SHB大鼠海马CA1和大脑皮质,BDNF的mBNA及免疫染色密度在缺血后第1~4周皆有显著的减少(P<0.05),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实验也呈现了相同的结果。而WKY大鼠,只在缺血后第1周有短暂的减少(P<0.05)。在第4周,HE染色显示SHR大鼠比WKY大鼠有较大范围的脑组织受损[(12.40±4.26)%vs(0.41±0.17)%,P=0.026]。结论在慢性脑缺血的情况下,长期的高血压会加重脑损伤,并且影响BDNF的mBNA及蛋白质的表达,尤其在缺血耐受性低的海马CA1及大脑皮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缺血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