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碳材料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理论模拟研究
1
作者 赵钰莹 范孟孟 +1 位作者 孙康 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为增强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中的性能,揭示双杂原子掺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围绕CO_(2)RR反应机制,研究最优的双杂原子掺杂策略,探讨了不同双杂原子掺杂构型对CO_(2)RR催化性... 为增强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中的性能,揭示双杂原子掺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围绕CO_(2)RR反应机制,研究最优的双杂原子掺杂策略,探讨了不同双杂原子掺杂构型对CO_(2)RR催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最优双杂原子掺杂构型。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系列氟-氮、氯-氮、硼-氮、磷-氮、硫-氮、硼-磷,以及硼-硫双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结构,B-N双杂原子掺杂碳材料(BNC)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有最低的形成能(3.72 eV)和较低的吉布斯自由能(ΔG, 0.53 eV)。吡啶氮(PyN)、吡咯氮(PyrrN)和石墨氮(GrN)3种N构型中,含有PyN-B构型的双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可以促进CO_(2)还原为CO,其中N原子作为最佳的活性位点,ΔG值低至0.47 eV,展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PyN引入的给电子性能与B的失电子性能形成双电荷效应,这种协同作用增强了材料对CO_(2)的吸附和活化作用,有效降低了CO_(2)RR的反应能垒,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选择性和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催化剂 B、N共掺杂 吡啶N-B 电催化CO_(2)还原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碳材料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理论模拟研究
2
作者 赵钰莹 徐茹婷 +2 位作者 范孟孟 孙康 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研究不同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碳材料对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的影响及反应机理,同时提高其还原性能,围绕碳材料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机制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对比反应中间体和基元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确... 为研究不同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碳材料对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的影响及反应机理,同时提高其还原性能,围绕碳材料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机制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对比反应中间体和基元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确定不同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碳材料最有可能的催化反应机制,筛选出具有高催化性能的杂原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B掺杂碳材料(BC)在电催化CO_(2)还原中具有最低的ΔG(0.64 eV)和较低的形成能(3.25 eV),表明BC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主要归因于B原子的失电子特性,在掺杂后能够吸引周边碳原子的电子密度,进而在材料中形成电子空穴。这些电子空穴有利于电子与空穴对的生成及电荷的有效分离,为电催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提供通道,从而提高材料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基碳材料 杂原子掺杂 电催化CO_(2)还原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苄酯的电化学合成方法
3
作者 孟祥太 卢言菊 +2 位作者 刘睿 徐鹤华 黄申林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5,共7页
羧酸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如松香树脂酸、柠檬酸、琥珀酸、乙酸、苯甲酸。同时羧酸基团是有机合成中最具吸引力的官能团之一。其中,苯甲酸是天然羧酸中一种重要的芳香族酸,其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以及食品中,因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应... 羧酸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如松香树脂酸、柠檬酸、琥珀酸、乙酸、苯甲酸。同时羧酸基团是有机合成中最具吸引力的官能团之一。其中,苯甲酸是天然羧酸中一种重要的芳香族酸,其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以及食品中,因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常被应用于香料、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笔者以苯甲酸和芳基丙酸为原料,在电化学条件下合成了17个苯甲酸苄酯类化合物。其中,改变苯甲酸含有基团,包括苯甲酸1-苯乙酯(3a)、对位或邻位含有不同取代基苯甲酸苄酯(3b~3e)以及1-苯乙基噻吩-2-羧酸酯(3f);芳基丙酸类合成对应化合物,包括苯甲酸苄酯(3g~3m)、苯甲酸苯基苄酯(3n)、苯甲酸1-苯基丙酯(3o)、药物分子布洛芬修饰后的1-(4-异丁基苯基)苯甲酸乙酯(3p)、9H-芴-9-基苯甲酸酯(3q)等。采用氢核磁共振(^(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确证了产物结构。电解质直接影响反应的导电能力,以2-苯基丙酸和苯甲酸为模板底物考察了电解质种类,同时也分析了电流和电压的大小等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得出最优的反应条件为:0.05 mol/L二氯甲烷为溶剂,在10 mA恒电流电解下,四正丁基高氯酸铵(nBu_(4)NClO_(4),0.9 mmol)和2,4,6-三甲基吡啶(0.45 mmol)室温反应6 h,反应结束后经柱层析分离纯化计算产率。在此条件下,产物3a的产率高达99%,此反应能够兼容于两原料含有各种取代基团,合成苯甲酸苄酯类化合物(3b~3q)的产率为56%~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芳基丙酸 苯甲酸苄酯 电化学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椀单宁膜分离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4
作者 黄毅 童桢开 +3 位作者 齐志文 王成章 罗金岳 赵林果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9,共9页
为解决市售橡椀栲胶纯度低、杂质多、生物活性不佳等问题,以工厂热水粗提橡椀栲胶为原料,经不同体积分数(70%~95%)乙醇醇沉工艺和不同截留分子质量(3、5、10、20、100 ku)超滤膜分离纯化工艺,得到纯度较高的橡椀单宁。优化了纯化工艺条... 为解决市售橡椀栲胶纯度低、杂质多、生物活性不佳等问题,以工厂热水粗提橡椀栲胶为原料,经不同体积分数(70%~95%)乙醇醇沉工艺和不同截留分子质量(3、5、10、20、100 ku)超滤膜分离纯化工艺,得到纯度较高的橡椀单宁。优化了纯化工艺条件,分析了超滤膜纯化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并测定了纯化后橡椀单宁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橡椀栲胶经85%乙醇醇沉后,再经10 ku超滤膜在料液质量浓度10 g/L、温度20℃、压力0.35 MPa条件下超滤纯化,最终透过液中单宁纯度由60.8%提升至75.40%,单宁收率为73.28%;膜分离动力学模型得出超滤传质系数(k)为6.59 mm/h,膜面平衡质量浓度(C_(g))为12.14 g/L,操作压力(Δp)与膜通量(J_(v))的关系为J_(v)=Δp/(0.0268+0.0292Δp)。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橡椀单宁对DPPH·、·ABTS^(+)、O_(2)^(-)·、·OH这4种自由基均具有较高的清除能力,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36.89、39.37、31.58和36.24 mg/L。相同质量浓度下,橡椀单宁具有接近或超过Vc的抗氧化能力,其中高质量浓度橡椀单宁对·OH的清除能力优于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椀单宁 超滤膜 分离工艺 动力学机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测试纸的制备及其老化过程研究
5
作者 陈李栋 龙益宇 +3 位作者 徐婷婷 王淑梅 戴红旗 卞辉洋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5,共8页
本研究以不同年代典型纸质文献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纸质文献的理化性质和制备工艺,抄造可替代纸质文献的脱酸测试纸。研究了加速老化过程对脱酸测试纸紧度、力学性能和纤维素聚合度的影响,评估了脱酸测试纸用于替代不同年度纸质文献的... 本研究以不同年代典型纸质文献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纸质文献的理化性质和制备工艺,抄造可替代纸质文献的脱酸测试纸。研究了加速老化过程对脱酸测试纸紧度、力学性能和纤维素聚合度的影响,评估了脱酸测试纸用于替代不同年度纸质文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滑石粉(用量10%)为填料,采用松香(用量2%)酸性施胶抄造可得到脱酸测试纸。降解动力学研究发现脱酸测试纸的纤维素聚合度与老化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2)为0.96。此外,多元线性拟合发现脱酸测试纸的力学性能与紧度和纤维素聚合度具有明显相关性,R2达到0.99,且老化后的脱酸测试纸抗张指数和纤维素聚合度与不同年代文献纸性能基本保持一致,表明脱酸测试纸可用于替代不同年代的纸质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物 脱酸测试纸 老化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在相变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汇杰 胡江涛 +4 位作者 盖晓倩 刘馨蔓 李仁爱 肖惠宁 刘超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32-243,共12页
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基功能材料,因优异的力学性能、纳米特性和绿色环保特性,在解决相变储能材料液相泄漏问题上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首先系统地梳理了相变储能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多样化的分类体系,综述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以... 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基功能材料,因优异的力学性能、纳米特性和绿色环保特性,在解决相变储能材料液相泄漏问题上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首先系统地梳理了相变储能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多样化的分类体系,综述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以及在相变储能材料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纳米纤维素微胶囊基相变储能材料和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基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导热增强机制,最后总结了纳米纤维素在相变储能领域的研究重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纳米纤维素 微胶囊 气凝胶 生物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显著提升BiOBr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研究
7
作者 宋相海 刘晓颖 +6 位作者 任智祥 刘想 汪梅 吴元锋 周伟强 朱志 霍鹏伟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90,共13页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有望解决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方法。寻找在CO_(2)转化方面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超薄氮掺杂的BiOBr纳米片。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氮掺杂降低了Bi...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有望解决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方法。寻找在CO_(2)转化方面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超薄氮掺杂的BiOBr纳米片。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氮掺杂降低了BiOBr纳米片的厚度并增加了其比表面积。此外,光生载流子迁移效率和CO_(2)吸附能力显著增强,从而提高了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N-BiOBr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反应在水中进行时,CO的生成速率为18.28μmol·g^(-1)·h^(-1),是纯BiOBr的三倍,且CO选择性接近100%。利用原位FTIR和DFT模拟研究了潜在的光催化机制。机理研究表明,氮原子取代氧原子作为吸附中心时,相比于O—H,BiOBr对CO_(2)的吸附选择性显著增强,并促进了关键反应中间体的形成。本研究为高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光催化技术在能源与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 CO_(2)吸附 超薄BiOBr 光催化剂 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改性纸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去除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刘成 张沅垣 +2 位作者 蒋珊 戴红旗 吴伟兵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77,共9页
以麦草高得率浆为原料,戊二醛和聚乙烯亚胺为改性试剂,通过造纸工艺制得低成本、高湿强、具有优异吸附性能和油水分离性能的多功能纸基材料。改性纸基材料表面引入了大量氨基,含量可达3.33 mmol/g;其内部纤维间形成了共价键交联网络结构... 以麦草高得率浆为原料,戊二醛和聚乙烯亚胺为改性试剂,通过造纸工艺制得低成本、高湿强、具有优异吸附性能和油水分离性能的多功能纸基材料。改性纸基材料表面引入了大量氨基,含量可达3.33 mmol/g;其内部纤维间形成了共价键交联网络结构,湿抗张指数达到干抗张指数的29%。吸附实验研究表明,该纸基材料对吸附质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较好地拟合了准二级方程和Langmuir模型,其对刚果红和Pb的实际吸附容量分别为89.26和190.1 mg/g;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91.04和232.4 mg/g。聚乙烯亚胺改性纸基材料对大豆油和正己烷的水下油接触角分别为152.5°和151.7°,具有水下超疏油性;此外,其对水包油乳液(平均粒径50μm)的分离效率达到99.4%,膜通量达到12560 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材料 麦草浆 金属离子 染料 吸附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脱落酸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纸基地膜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超 张威健 +5 位作者 李雨 王雨婷 盖晓倩 计磊 卞辉洋 肖惠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54-2765,共12页
对木质素磺酸钠(SL)进行胺基化改性得到了胺基化木质素磺酸钠(ASL),然后,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ASL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ASL/SDBS微球。利用自组装技术将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ABA)装载于ASL/SDBS微球中,制备了以ASL/SDBS为壁材、... 对木质素磺酸钠(SL)进行胺基化改性得到了胺基化木质素磺酸钠(ASL),然后,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ASL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ASL/SDBS微球。利用自组装技术将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ABA)装载于ASL/SDBS微球中,制备了以ASL/SDBS为壁材、ABA为芯材的木质素基脱落酸(ABA@ASL)微胶囊。以ABA@ASL微胶囊和棕榈蜡乳液为涂布材料,通过涂布技术制备了功能性纸基地膜。采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SEM、TEM、FTIR考察了m(SDBS)/m(ASL)对制备的ASL/SDBS微球的Zeta电位、微观形貌、结构组成的影响。通过载药量、包封率测定和药物缓释、抗光解性能测试,探究了壁芯比(即ASL/SDBS与ABA的质量比,下同)对ABA@ASL微胶囊载药和缓释的影响;采用水蒸气透过率、水接触角测定和模拟土壤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变化以及降解实验,分析了棕榈蜡涂布量对功能性纸基地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壁芯比为1∶1时,制备的ABA@ASL-2微胶囊载药量为32%,包封率为58%,72 h药物释放率仅为49.3%,72 h的紫外线照射下药物保留率可达75.1%。ABA@ASL微胶囊分散液和棕榈蜡乳液的涂布量为3 g/m^(2)制备的地膜-3性能最佳,其水接触角达到103°,干抗张能量吸收值达到50.98 J/m^(2),湿抗张能量吸收值为11.84 J/m^(2);相比于第0 d,经地膜-3覆盖7 d后的地下5 cm土壤相对湿度保留率超过50%,其地下5 cm土壤保温性能与聚乙烯地膜相当。经土壤埋藏降解实验,纸基地膜在90 d内基本完全降解,降解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脱落酸 载药微胶囊 纸基地膜 药物缓释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椀单宁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毅 童桢开 +3 位作者 齐志文 王成章 罗金岳 赵林果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以橡椀壳粉为原料,采用工业纤维素复合酶辅助提取橡椀单宁,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进一步研究水酶法提取过程中对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橡椀单宁的最佳提取溶液pH值5.0、1.00 g橡椀壳粉、料液比1... 以橡椀壳粉为原料,采用工业纤维素复合酶辅助提取橡椀单宁,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进一步研究水酶法提取过程中对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橡椀单宁的最佳提取溶液pH值5.0、1.00 g橡椀壳粉、料液比1∶50(g∶mL)、提取时间27.7 min、提取温度55℃、酶用量为橡椀壳粉质量的1.9%,此条件下单宁提取率为97.56%。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原料质量放大至90 g时,单宁提取率仍达到97.3%,且提取物中单宁质量分数为55.0%、总多糖质量分数为5.16%、总黄酮质量分数为2.95%。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单宁提取过程符合Fick第二定律,293~353 K范围内,速率常数(k)为0.1220~0.2596 min^(-1),表观活化能(E_(a))为10.683 kJ/mol,指前因子(A)为9.6,提取过程的焓变(ΔH)为28.584 kJ/mol、熵变(ΔS)为110.576 J/(mol·K)、吉布斯自由能变(ΔG)为-8.652~-4.074 kJ/mol,表明该提取过程可自发进行,升高温度有利于橡椀单宁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椀单宁 工业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炔二醇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构效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查达航 董勇 +3 位作者 谈继淮 李仁爱 肖惠宁 刘祝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6-2215,共10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四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在酸性条件下经缩聚反应制得了不同硅氧烷链长(简称链长,m+n)和硅氧烷链节与含氢硅氧烷链节比(简称链节比,m/n)的含氢聚硅氧烷(LPMHS);接着,LPMHS与丁炔二醇二乙...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四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在酸性条件下经缩聚反应制得了不同硅氧烷链长(简称链长,m+n)和硅氧烷链节与含氢硅氧烷链节比(简称链节比,m/n)的含氢聚硅氧烷(LPMHS);接着,LPMHS与丁炔二醇二乙氧基醚(BEO)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制得了一系列丁炔二醇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PSi-EO)。采用FTIR和^(1)HNMR对PSi-EO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性能,探究了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当m/n=4时,随着m+n的增加(5~30),PSi-EO消泡能力持续降低,抑泡能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m+n=20时抑泡时间为16.53 min,而其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不断减小、最低表面张力不断提高,PSi-EO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由链长决定;当m+n=20时,随着m/n的减小(18/2~14/6),PSi-EO的消泡能力增加,而抑泡能力降低,m/n=17/3时的PSi-EO具有较优的消/抑泡能力(消泡时间71.28 s;抑泡时间19.34 min);随着m+n的增加和m/n的降低,PSi-EO分子链延长且亲水基接枝量增加,其接触角也随之增大,润湿能力降低;PSi-EO在水溶液中均能形成球形胶束,较小的聚集体可自组装形成大而复杂的聚集体,平均粒径为100~300 nm,其聚集体形态与其链长和链节比无关;PSi-EO分子更倾向吸附于气液界面,可快速降低分子附近泡膜的表面张力,从而促使气泡破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丁炔二醇醚 氢化硅烷化 消泡剂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光热转换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盖晓倩 喻照川 +5 位作者 李雨 雷同 王雨婷 卞辉洋 肖惠宁 刘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1,共8页
光热转换是利用太阳能最直接的方式,随着可持续生物质资源的全面利用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生物质材料作为可再生资源在光热转换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紫外... 光热转换是利用太阳能最直接的方式,随着可持续生物质资源的全面利用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生物质材料作为可再生资源在光热转换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紫外吸收和光热转换能力。现阶段,木质素的利用程度仍然较低,而木质素纳米颗粒(LNP)的制备与应用是实现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相比原始木质素,LNP的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形态及尺寸使其抗氧化、抗紫外等性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鉴于此,本文总结了制备LNP的技术方法,重点介绍了LNP在光热转换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在光热转换领域中的主要挑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木质素 纳米颗粒 制备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深度脱除硫化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左宋林 刘斌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共12页
活性炭深度脱除硫化氢气体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技术,广泛应用于环保、化工、电子、能源、医药等各种工业过程中,也是活性炭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系统阐述了活性炭、催化剂和吸附条件等对硫化氢吸附的影响规律,以及活性炭吸附脱除硫化氢的... 活性炭深度脱除硫化氢气体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技术,广泛应用于环保、化工、电子、能源、医药等各种工业过程中,也是活性炭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系统阐述了活性炭、催化剂和吸附条件等对硫化氢吸附的影响规律,以及活性炭吸附脱除硫化氢的主要机制与关键步骤,全面总结了活性炭的生产方法、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对硫化氢吸附和催化转化的影响规律;比较分析了碱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重金属化合物等三类催化剂对活性炭吸附脱除硫化氢的促进作用机理,总结了气流的湿度、吸附温度、氨气、氧气及氧气含量、接触时间等吸附条件的影响;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吸附-溶解-氧化转化的活性炭吸附脱除硫化氢机制以及发生的相关反应,提出了活性炭深度吸附脱除硫化氢的前提与关键步骤,明确了活性炭、催化剂、吸附条件等影响活性炭深度脱除H 2 S的本质原因。最后,根据活性炭深度脱除硫化氢研究进展,并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提出了今后深度脱除硫化氢用活性炭的主要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硫化氢 吸附 催化剂 硫化氢脱除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氧合酶对茶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静 唐旭晓 +2 位作者 张应中 徐煲铧 易君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93-196,201,共5页
本文研究了油茶成熟过程中茶油中脂氧合酶活力、脂肪酸含量和挥发性化合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添加不同活力的外源脂氧合酶对茶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成熟过程中,茶油中脂氧合酶活力、挥发性化合物数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 本文研究了油茶成熟过程中茶油中脂氧合酶活力、脂肪酸含量和挥发性化合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添加不同活力的外源脂氧合酶对茶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成熟过程中,茶油中脂氧合酶活力、挥发性化合物数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上升,且均在秋分前后出现拐点,因而秋分前后采收的油茶籽的油脂品质和风味最佳;外源脂氧合酶的添加量和茶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成正相关,对挥发性化合物生成则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脂氧合酶 脂肪酸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构建及其过滤聚苯乙烯微塑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洁 王晓彤 +4 位作者 朱高坚 刘超 吴伟兵 戴红旗 卞辉洋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2,共9页
以漂白桉木浆为原料,分别通过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MAC)对其化学改性,并借助高压均质处理得到改性纤维素纳米纤丝(CNF),最后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改性CNF气凝胶。研究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M... 以漂白桉木浆为原料,分别通过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MAC)对其化学改性,并借助高压均质处理得到改性纤维素纳米纤丝(CNF),最后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改性CNF气凝胶。研究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种类和浓度对改性CNF气凝胶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PTMAC改性气凝胶(QCNF)对羧基化聚苯乙烯(PS-COOH)的过滤效率为99%;TEMPO氧化改性气凝胶(TCNF)对氨基化聚苯乙烯(PS-NH_(2))的过滤效率为75%。改性CNF气凝胶对PSMPs的过滤性能得益于材料本身的超亲水性、独特的三维多孔结构和表面丰富的活性结合位点。此外,QCNF气凝胶经过8次循环过滤后,QCNF气凝胶对PS-COOH的过滤效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过滤通量稳定且超过20.2L/(m^(2)·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纳米纤维素 气凝胶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材纤维定向醇解转化制备乙酰丙酸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杨杨 祝慧敏 +2 位作者 李辰 潘晖 冯君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89-1897,共9页
以固体酸为催化剂、二烷氧基甲烷/低碳醇为复合溶剂,考察竹材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定向醇解的过程。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复合溶剂的组成和配比、固体酸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复合溶剂二甲氧基甲烷/甲醇质... 以固体酸为催化剂、二烷氧基甲烷/低碳醇为复合溶剂,考察竹材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定向醇解的过程。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复合溶剂的组成和配比、固体酸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复合溶剂二甲氧基甲烷/甲醇质量比为5 g∶15 g,硅钨酸的用量为0.002 mol,120 min,200℃)下,竹材的转化率为81.53%,乙酰丙酸甲酯的得率为28.39%。同时,研究多种生物质模型化合物(葡萄糖、木糖、5-羟甲基糠醛、糠醛、戊聚糖和微晶纤维素)的转化过程,结合反应过程中间产物的检测结果,推断竹材中半纤维素、纤维素“一步法”定向醇解制备乙酰丙酸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定向醇解 乙酰丙酸甲酯 复合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载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雨 魏海英 +3 位作者 喻照川 项舟洋 肖惠宁 刘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12-2124,共13页
近年来,基于天然生物基材料的球形颗粒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包括形状、结构和与其他材料结合的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芳香族聚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领域的... 近年来,基于天然生物基材料的球形颗粒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包括形状、结构和与其他材料结合的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芳香族聚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以球形木质素颗粒作为载体在包覆药物活性成分治疗癌症等疾病或者包覆杀虫剂、抗菌剂等药物应用于农药的控释制剂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首先,简要介绍了木质素基载药微胶囊的基本理化性质及释放影响因素;接着,概括了木质素基载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与对应的特点及优势,为微胶囊的制备提供更多理论依据;然后,综述了具有生物医药应用型与化学农药应用型木质素基载药微胶囊的应用进展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展望了木质素基载药微胶囊的发展前景及进一步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微胶囊 纳米材料 载体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泡方法制备木质素基高比表面积泡沫炭 被引量:1
18
作者 桂有才 左宋林 金凯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目的】根据木质素结构特点,探究一种木质素基泡沫炭制备方法,为木质素制备新型炭材料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产品。【方法】以酶解木质素为碳质前驱体,以氯化锌和酚醛树脂为催化剂和增强剂,在未添加发泡剂的情况下,经混合塑化、发泡、固... 【目的】根据木质素结构特点,探究一种木质素基泡沫炭制备方法,为木质素制备新型炭材料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产品。【方法】以酶解木质素为碳质前驱体,以氯化锌和酚醛树脂为催化剂和增强剂,在未添加发泡剂的情况下,经混合塑化、发泡、固化、炭化等工艺制备木质素基高比表面积泡沫炭;采用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分析木质素发泡机理、过程以及制备的泡沫炭结构;通过测试泡沫炭的密度、机械性能、开孔率等质量指标,探讨发泡温度、氯化锌和酚醛树脂用量对泡沫炭结构的影响。【结果】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锌显著催化并降低木质素热分解温度,使木质素发生热分解的温度与发生软化/塑化的温度重合,为木质素热分解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发挥发泡功能提供合适温度区域,酚醛树脂与木质素之间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赋予发泡前驱体较好的韧性和强度,为木质素自发泡提供基础。160~180℃是合适的发泡温度;氯化锌用量显著影响泡沫炭的密度和孔隙率,酚醛树脂用量主要影响泡沫炭的孔泡尺寸和开孔率。在未添加发泡剂的情况下,采用自发泡方法制备出体积密度为0.26~0.46 g·cm^(-3)、孔隙率为74%~85%、开孔率为82%~94%以及比表面积为524~1055 m^(2)·g^(-1)的孔泡结构较均匀的高比表面积木质素基泡沫炭。【结论】利用氯化锌催化木质素的热分解作用和木质素塑化等特性,可实现木质素自发泡,制备出发达孔泡结构的木质素泡沫炭,为木质素工业化利用提供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泡沫炭 自发泡 酚醛树脂 氯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水热碳化及其功能化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阚玉娜 陈冰炜 +2 位作者 翟胜丞 潘明珠 梅长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3-49,共7页
水热碳化是一种绿色环保、工艺简单的碳材料合成技术,可将生物质原料有效转化为碳材料,实现生物质高效利用。生物质水热碳性能优越,其堆积密度高、含氧官能团丰富、热稳定性和导热导电性优良,在吸附材料、储能材料、催化剂等领域有潜在... 水热碳化是一种绿色环保、工艺简单的碳材料合成技术,可将生物质原料有效转化为碳材料,实现生物质高效利用。生物质水热碳性能优越,其堆积密度高、含氧官能团丰富、热稳定性和导热导电性优良,在吸附材料、储能材料、催化剂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综述了生物质的水热碳化过程,重点归纳总结原料类型、反应程度、添加剂等因素对水热碳结构和化学特性的影响。根据水热碳的应用需求,总结了常见及具有发展前景的改性方法,以期丰富、拓展生物质水热碳的功能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水热碳 结构 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