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SPME-GC-MS结合ROAV快速筛选聚烯烃树脂材料的气味物质
1
作者 朱长兴 赵东波 +4 位作者 贺育成 胡鑫涛 韩雪 罗鹏 吕兆林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9,84,共8页
以2种不同牌号的聚烯烃树脂、聚烯烃树脂粉料及对应的加工助剂为研究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上述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其主体气味成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以2种不同牌号的聚烯烃树脂、聚烯烃树脂粉料及对应的加工助剂为研究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上述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其主体气味成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59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烷烃、烯烃、醇类、苯环类、醚类、醛类、酯类、酮类、酸类及其他类10类挥发性化合物。供试材料中共有32种气味化合物,ROAV≥1的化合物视为供试材料的特征气味化合物。聚烯烃树脂粉料中为4-甲基辛烷、4-十一醇;助剂A中为甲苯、正辛醇、乙酸甲酯、三乙胺;助剂B中为正辛醛、壬醇、正辛醇、乙苯、2-癸酮;牌号A树脂中为4-甲基辛烷、正己烷、十六烷、邻二甲苯;牌号B树脂中为4-十一醇、4-甲基辛烷、正己烷、十六烷、邻二甲苯、二甘醇丁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树脂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相对气味活性值 特征气味化合物 快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和SPME-GC×GC-TOF/MS技术结合解析聚烯烃树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长兴 赵东波 +4 位作者 李广全 贺育成 韩雪 胡鑫涛 吕兆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8,共12页
聚烯烃树脂在加工过程中受原料、加工工艺、各类助剂的影响,生产得到的聚烯烃树脂会不同程度地释放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文中以聚烯烃树脂成品、加工使用的树脂原料及助剂为实验材料,结合一维色谱技术(气... 聚烯烃树脂在加工过程中受原料、加工工艺、各类助剂的影响,生产得到的聚烯烃树脂会不同程度地释放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文中以聚烯烃树脂成品、加工使用的树脂原料及助剂为实验材料,结合一维色谱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全二维色谱技术(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对聚烯烃树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系统表征。基于表征结果,采用分子感官评价技术筛选异味贡献化合物,揭示其化学本质。研究结果显示,GC/MS共检测到2种树脂产品中123个挥发性化合物、2种助剂109个挥发性化合物、1种原料57个挥发性化合物,共159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GC×GC-TOF/MS技术在2种树脂产品中共检出222个挥发性化合物,可分为149种,相较于一维色谱技术化合物多了99个,化合物种类多了43种;2种技术共检测出278种挥发性化合物,分子感官评价技术筛选出异味化合物36种,其中主要异味贡献物质为4-甲基辛烷、甲苯、邻二甲苯、壬醛、癸醛和2-乙基-1-己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聚烯烃树脂 挥发性化合物 异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个品种玫瑰鲜花主要营养成分表征及比较
3
作者 曾奥 刘洋 +3 位作者 杨嫣婕 胡朝栋 徐大红 吕兆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5年第22期254-263,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食用玫瑰鲜花的营养品质,分别利用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对6个品种玫瑰(兰州大马士革白玫瑰、兰州苦水玫瑰、兰州平阴玫瑰、大庄滇红玫瑰、弥勒墨红玫瑰、大庄墨红玫瑰)鲜花的脂肪酸、氨基酸、... 为探究不同品种食用玫瑰鲜花的营养品质,分别利用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对6个品种玫瑰(兰州大马士革白玫瑰、兰州苦水玫瑰、兰州平阴玫瑰、大庄滇红玫瑰、弥勒墨红玫瑰、大庄墨红玫瑰)鲜花的脂肪酸、氨基酸、有机酸及可溶性糖、β-胡萝卜素等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对比不同品种的差异和优势。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玫瑰鲜花共含有29种脂肪酸,8种为共有脂肪酸;氨基酸总量为374.49~1512.19 mg/100 g,兰州大马士革白玫瑰含量最高;有机酸及可溶性糖构成相似,可溶性糖均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有机酸则以奎尼酸为主。弥勒墨红玫瑰的β-胡萝卜素、总黄酮和总多酚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15.21μg/g、28.15 mg/g和458.70 mg/kg。分析结果表明,弥勒墨红和大庄墨红、兰州大马士革与大庄滇红玫瑰营养构成相似。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品种玫瑰的营养价值,为后续玫瑰功能性食品开发与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营养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水玫瑰精油微乳液稳定性评价及抗血栓功能探究
4
作者 郑雅琪 牛启月 +3 位作者 张志刚 王雪 凌建祥 吕兆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5年第21期277-285,共9页
研究以苦水玫瑰精油为原料,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究了其抗血栓可能性,并制备了一种苦水玫瑰精油微乳液,对微乳液的微乳液类型、包埋率等基本性质进行测定,探究苦水玫瑰精油微乳液在不同离心力、温度、pH、贮藏时间的条件下的稳定性,... 研究以苦水玫瑰精油为原料,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究了其抗血栓可能性,并制备了一种苦水玫瑰精油微乳液,对微乳液的微乳液类型、包埋率等基本性质进行测定,探究苦水玫瑰精油微乳液在不同离心力、温度、pH、贮藏时间的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模拟人工胃肠消化条件考察了玫瑰精油微乳液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雄激素受体与香茅醇的对接能为-5.71178 kcal/mol,结合活性良好,与甲基丁香酚、庚醛、姜黄烯的对接能分别为-13.4035、-26.9866、-13.917 kcal/mol,结合活性极强,可通过碳氢键结合发挥抗血栓的功能。苦水玫瑰精油微乳液为O/W型微乳液,包埋率为99.47%,密度为1.04 g/cm^(3),pH值为7.55,粒径为141.67 nm,苦水玫瑰精油微乳液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25℃避光保存30 d状态良好,pH值在5~8内耐酸碱性良好,在胃肠消化条件下亦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该研究可为苦水玫瑰精油微乳液产品开发、稳定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后续苦水玫瑰精油抗血栓功能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水玫瑰精油 微乳液 稳定性研究 抗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