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棘叶及其醇提冻干粉挥发性物质和关键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璐瑶 张志刚 +3 位作者 邢国良 王捷 姚玉军 吕兆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2-280,共9页
为探究沙棘叶与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冻干粉挥发性物质和关键营养成分间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沙棘叶及其冻干粉的挥发性组分和氨基酸、可溶性糖构成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显示,沙棘叶中检测到64种挥发性... 为探究沙棘叶与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冻干粉挥发性物质和关键营养成分间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沙棘叶及其冻干粉的挥发性组分和氨基酸、可溶性糖构成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显示,沙棘叶中检测到64种挥发性化合物,冻干粉鉴定出60种,包含26种加工后新生成的物质。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s,OAV)与香气轮廓图的分析表明,沙棘叶具有较高的青香、水果香、甜香强度,而冻干粉表现出较高的花香、青香、脂香属性。此外,沙棘叶和冻干粉中均存在含量较高的13种氨基酸和3种可溶性糖,特别是亮氨酸、丙氨酸均与2-甲基-丁醛、糠醛等大多数挥发性化合物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可为后续沙棘叶速溶粉的风味研究以及开发推广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 真空冷冻干燥 速溶粉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加工工艺对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崔亚辉 徐芳 +2 位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欧阳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9-103,共5页
板栗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熟化后会产生不同的风味。文中分别对生板栗,以及煮制、炒制和烤制加工后的板栗进行ATD热脱附以及GC-MS分析,得出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的板栗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生板栗主要有板栗本身的草本清香香气成分,如乙酸... 板栗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熟化后会产生不同的风味。文中分别对生板栗,以及煮制、炒制和烤制加工后的板栗进行ATD热脱附以及GC-MS分析,得出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的板栗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生板栗主要有板栗本身的草本清香香气成分,如乙酸乙酯、己醛、乙酸丁酯、3-甲基-1-丁醇乙酸酯、α-蒎烯和苯甲醛等;炒板栗和烤板栗的特征性挥发物有2-戊基呋喃、3-蒈烯、4-羟基-2-丁酮和2-甲基-四氢呋喃-3-酮;煮板栗中发现了之前未在板栗香气研究中报道过的香气成分螺[2,4]庚-4.6-二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加工工艺 挥发性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对产甲烷菌群调控及产甲烷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安苗苗 蔺祥淏 +1 位作者 梁瑞娜 赵国柱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5-366,共12页
【目的】产甲烷菌是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关键功能菌群。为了获得高效的产甲烷菌群,探究不同碳源对菌群产甲烷潜力的调控作用,以及对产甲烷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设计A组(CH3COONa和CH3OH)、B组(CH3COONa)和C组(CH3COONa和HC... 【目的】产甲烷菌是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关键功能菌群。为了获得高效的产甲烷菌群,探究不同碳源对菌群产甲烷潜力的调控作用,以及对产甲烷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设计A组(CH3COONa和CH3OH)、B组(CH3COONa)和C组(CH3COONa和HCOONa)3组不同碳源培养基,分别以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液(FW)和污泥悬浮液(SS)为接种物富集产甲烷菌。采用气相色谱、实时荧光定量PCR、荧光显微观察和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产甲烷菌群的性能及其多样性组成。【结果】同一接种物下,A、B、C三组碳源富集的菌群产甲烷能力呈递减趋势。其中,A组的1A-2在49 d内累积CH4产量最高,单位体积(L)培养基中,每克可用碳元素(C)产生的CH4达到35.9 mL。mcrA基因拷贝数和荧光显微观察表明,产甲烷菌的丰度总体呈现A组>B组>C组。A组碳源对甲基营养型产甲烷菌具有定向富集作用;B组碳源的添加使乙酸营养型Methanothrix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C组碳源则显著增加了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结论】碳源种类显著影响富集菌群中产甲烷菌和细菌的多样性、丰富度及群落结构。以CH3COONa和CH3OH(A组)为碳源富集的菌群中产甲烷菌的丰度最高,主要包括Methanothrix、Methanoculleus、Methanomethylovorans、Candidatus Methanoplasma和Methanosarcina,且产甲烷能力最强。A组碳源通过富集互营细菌,协调产甲烷菌的代谢途径分配,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过程,显著提升CH4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培养 产甲烷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荧光观察 扩增子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在北京油鸡体内残留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米璐 甘芝霖 +4 位作者 王雪 张星联 杨曙明 邱静 徐贞贞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39,共8页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北京油鸡体内的残留变化规律,挑选160只健康的北京油鸡,随机分为4组,给药组公母各40只,对照组公鸡40只,母鸡33只(40只母鸡中7只在试验中死亡)。给药组以公鸡21.6 mg/kg(以体质量计)和母鸡21.4 mg/kg(以体质量计)的剂量...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北京油鸡体内的残留变化规律,挑选160只健康的北京油鸡,随机分为4组,给药组公母各40只,对照组公鸡40只,母鸡33只(40只母鸡中7只在试验中死亡)。给药组以公鸡21.6 mg/kg(以体质量计)和母鸡21.4 mg/kg(以体质量计)的剂量,每隔24 h给药1次,连续5 d口服饲喂氟苯尼考粉,对照组不给任何抗菌药物,与给药组同环境饲养。于停药后第2.5 h~21 d时各屠宰6只公鸡(给药组4只、对照组2只)和6只母鸡(给药组4只、对照组2只),分别采集肉、肾、肝样本,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组织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残留量,并采用WT 1.4软件推算休药期。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在肝脏组织中的平均残留量最高,可达(881.88±278.90)μg/kg,之后依次是肾脏和肌肉组织,药物消除较慢。为保证食品安全,推荐氟苯尼考在北京油鸡体内的休药期不低于1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残留变化 休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A-qPCR技术在发酵食品活菌计数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卓君 魏铭 +4 位作者 林果 陈昱锜 梁杉 张柏林 朱保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2-248,共7页
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口感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准确计数发酵食品生产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活菌,是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评价以及工艺改进的基础。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是一种具有高亲和力的光敏性DNA结... 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口感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准确计数发酵食品生产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活菌,是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评价以及工艺改进的基础。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是一种具有高亲和力的光敏性DNA结合染料,用于处理样品后偶联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计数可极大缩短检测时长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该文综述PMA-qPCR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在红酒、啤酒、酸奶等发酵食品活菌计数中的应用现状。将目标微生物及PMA处理条件列为此技术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总结各类发酵食品中可检测微生物及检测线性范围及检测限,为扩大此方法使用范围,获取发酵食品中更为丰富和精准的活菌检测结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活菌计数 叠氮溴化丙锭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果果汁加工工艺及其功效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封晓茹 侯亚男 +4 位作者 张新雪 何茉荷 朱月 孙爱东 甘芝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4-340,共7页
以蓝莓、桑葚、花楸等为代表的浆果富含花青素、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虽然我国浆果资源丰富,但受限于不耐贮藏、运输困难等问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果汁加工技术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也是实现浆... 以蓝莓、桑葚、花楸等为代表的浆果富含花青素、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虽然我国浆果资源丰富,但受限于不耐贮藏、运输困难等问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果汁加工技术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也是实现浆果资源深加工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护色、破碎榨汁、澄清、杀菌等关键操作工序和技术为出发点,论述了国内外浆果果汁加工工艺研究进展,并对常见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花青素、多酚、黄酮等功能性成分,综述了浆果果汁具有的抗衰老、抗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作用,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果 果汁 加工工艺 功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因子分析技术在食品饮料行业感官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许晓青 苏庆宇 +2 位作者 王冬 宋昊 朱保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427-434,共8页
多重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能够用于描述和总结具有复杂结构和多方来源的多元数据。该方法同主成分分析具有密切联系,在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感官分析以及市场调查、流行病学、生态学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多重因子... 多重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能够用于描述和总结具有复杂结构和多方来源的多元数据。该方法同主成分分析具有密切联系,在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感官分析以及市场调查、流行病学、生态学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多重因子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步骤,并结合近年来已经报道的研究和案例描述,并总结了该方法在分析投影地图或Napping数据、自由选择剖面数据以及通过挖掘感官数据和喜好数据探索消费者喜好驱动因素的分析上的应用,以期对感官分析从业者和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因子分析 投影地图 NAPPING 自由选择剖面 偏好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类法在食品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松昱 单冰淇 +6 位作者 周小苗 陈号涵 彭龚飞雪 刘月 宋昊 朱保庆 王晓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58-466,共9页
感官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由于传统感官分析方法具有培训时间长、投入大等局限性,因此多种快速分析方法得到发展,归类法(Sorting)就是其中一种。归类法要求评价人员根据产品感官特征的相似性进行归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感官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由于传统感官分析方法具有培训时间长、投入大等局限性,因此多种快速分析方法得到发展,归类法(Sorting)就是其中一种。归类法要求评价人员根据产品感官特征的相似性进行归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从而快速获得产品的感官分布图。本文主要对归类法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发展情况、在食品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优势和局限性进行综述,并对归类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该方法在食品工业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类法 快速感官分析方法 应用 优势 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提问调查在食品研究与开发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单冰淇 刘松昱 +5 位作者 王春光 游睿晗 宋昊 钟葵 史波林 朱保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8-474,共7页
开放式提问调查(Open-ended questions)应用于食品感官分析中,一般要求评价人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产品,旨在理解消费者对产品主要特征的感知;也可以结合喜好度调查,探究影响消费者喜好和购买意向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开放式提问调查的... 开放式提问调查(Open-ended questions)应用于食品感官分析中,一般要求评价人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产品,旨在理解消费者对产品主要特征的感知;也可以结合喜好度调查,探究影响消费者喜好和购买意向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开放式提问调查的定义、实施、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在食品研究中的应用、此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与其他快速感官分析方法的比较,并展望这一方法的发展前景,以期对需要进行产品感官分析的企业或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感官分析方法 开放式提问调查 应用 食品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选特性排序剖面法在食品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亦新 兰义宾 +4 位作者 问亚琴 刘雅冉 陈奎汛 宋昊 朱保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75-483,共9页
自选特性排序剖面法(Flash Profile,FP)是一种能够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快速感官描述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是指通过描述一组产品的感官属性,并根据这些属性的强弱程度进行排序,从而获得产品间的相对差异。本文主要介绍了自选特性排序剖面法的... 自选特性排序剖面法(Flash Profile,FP)是一种能够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快速感官描述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是指通过描述一组产品的感官属性,并根据这些属性的强弱程度进行排序,从而获得产品间的相对差异。本文主要介绍了自选特性排序剖面法的发展脉络、实验流程、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等,结合该方法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分析该方法适用的产品类型以及与其他方法相比较的优缺点,并对该方法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食品加工企业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选特性排序剖面法 快速感官分析方法 应用 食品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地图法在食品研究与开发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庆宇 常晓敏 +5 位作者 刘雅冉 许晓青 李佳泽 朱雨萱 宋昊 朱保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90-399,共10页
随着感官分析方法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研究人员对分析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快速感官分析方法应运而生,投影地图法(Projective Mapping)是其中之一。投影地图法能够快速收集产品的感官属性,分析产品之间感官特征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也... 随着感官分析方法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研究人员对分析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快速感官分析方法应运而生,投影地图法(Projective Mapping)是其中之一。投影地图法能够快速收集产品的感官属性,分析产品之间感官特征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也可以结合喜好问卷,区分人群类别并探究影响消费者喜好的因素。本文对近年来投影地图法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介绍了该方法的实验流程、影响因素及数据处理、优势与局限性、衍生方法及其在不同类型食品中的研究等,并展望了这一方法的发展前景,以期为食品感官评价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地图法 快速感官分析方法 感官评价 食品研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低聚糖对类食品乳杆菌412与安琪酵母联合发酵酸面团的影响
12
作者 刘啸 贾春凤 +4 位作者 陈想 周方 李腾 刘伯言 张柏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5,共6页
应用类食品乳杆菌412(Lactobacillus paralimentarius 412)与安琪酵母菌(Anqi’s yeast)联合作为酸面团发酵剂。在培养基介质中,大豆低聚糖均能作为二者生长和代谢所需的碳源被利用。将30g/kg大豆低聚糖加入面粉中,通过测定面团发酵力... 应用类食品乳杆菌412(Lactobacillus paralimentarius 412)与安琪酵母菌(Anqi’s yeast)联合作为酸面团发酵剂。在培养基介质中,大豆低聚糖均能作为二者生长和代谢所需的碳源被利用。将30g/kg大豆低聚糖加入面粉中,通过测定面团发酵力、pH值、滴定酸度对比研究发现,添加大豆低聚糖对面团发酵的影响优于蔗糖和葡萄糖,蔗糖则优于葡萄糖。进一步对比大豆低聚糖与其有效成分水苏糖和棉籽糖的研究发现,水苏糖能使发酵面团pH值降低最快,但添加大豆低聚糖的面团发酵力和滴定酸度明显好于水苏糖和棉籽糖;与大豆低聚糖复合物相比,低聚糖中的单一组分并不能更好的改善面团的发酵性能。综合上述结果,确定大豆低聚糖在发酵酸面团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低聚糖 类食品乳杆菌412 安琪酵母 酸面团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枸杞酒关键香气物质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雅冉 李俊龙 +3 位作者 谷佩珊 李若彤 朱保庆 张柏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6,共11页
利用液液萃取-溶剂辅助蒸发-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和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解析枸杞酒中的挥发性香气组分,并结合香气重构和感官定量描述性分析鉴定枸杞酒中的关键呈香组分。结果表明,枸杞酒关键呈香组分主要... 利用液液萃取-溶剂辅助蒸发-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和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解析枸杞酒中的挥发性香气组分,并结合香气重构和感官定量描述性分析鉴定枸杞酒中的关键呈香组分。结果表明,枸杞酒关键呈香组分主要由乙酯类化合物、其他酯类、C_(13)-降异戊二烯类、挥发性酚类、醇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组成。其中,乙酯类化合物包括肉桂酸乙酯、乙酸乙酯、2-甲基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其他酯类包括乙酸异戊酯、乳酸异戊酯,C_(13)-降异戊二烯类包括β-大马士酮和β-紫罗兰酮,挥发性酚类包括4-乙基愈创木酚、丁香酚、2,4-二叔丁基苯酚,醇类包括1-辛烯-3-醇、苯甲醇、苯乙醇和异戊醇,其他类包括萘、甲硫基丙醇、辛酸和2-乙酰吡咯。本研究的开展明晰了枸杞酒的关键呈香组分和感官特性,有助于丰富改善枸杞酒香气的基础理论,为枸杞酒产品增香提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酒 香气物质 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 香气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果油气味特征及产品间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奥 许炳烨 +3 位作者 王雪 孟德豪 孙青占 吕兆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及果油呈香物质进行分析,确定其气味特征及产品间相关性,为新疆大果沙棘制品的进一步开发和真伪鉴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 【目的】通过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及果油呈香物质进行分析,确定其气味特征及产品间相关性,为新疆大果沙棘制品的进一步开发和真伪鉴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果油这3种沙棘主要制品的香气进行研究,表征每种沙棘制品的呈香组分及其香气活度,探究3种沙棘产品的关键香气组分,对其进行归类和分析,明确每种沙棘产品的香气特征,并通过聚类热图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究3种沙棘制品的香气组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新疆大果沙棘制品共有64种呈香物质,沙棘原浆最多,其次是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最少;沙棘原浆和果油关键呈香物质以酯类为主,籽油以醇类为主。沙棘原浆与果油的香气特征相似,均以果味和酒味为主,沙棘籽油以果味、花香和油脂味为主。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果油挥发性成分含量丰富,香气独特。沙棘原浆与果油相关性更高,沙棘籽油与另外两种制品相关性较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沙棘产品深加工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产品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呈香物质 香气特征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增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玉 任迪峰 +2 位作者 郭子烟 刘相君 翟星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42-348,共7页
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姜黄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和药理活性,在食品工业中常作为食用色素,用于面制品、肉制品及功能饮料的生产加工,在增加食品色香味的同时,还能发挥功效,促进机体健康;在医学领域具备抗癌、抗血栓、抗心衰、抑制炎症反应及降血... 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姜黄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和药理活性,在食品工业中常作为食用色素,用于面制品、肉制品及功能饮料的生产加工,在增加食品色香味的同时,还能发挥功效,促进机体健康;在医学领域具备抗癌、抗血栓、抗心衰、抑制炎症反应及降血压等潜能,具有很高的药理应用价值。但姜黄素因难溶于水,稳定性差,易降解,使其在体内难以被吸收,生物利用率低,这极大地阻碍了姜黄素在食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应用。该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姜黄素增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概括出可通过包合、微乳、固体分散、吸附及胶束五大类技术来改善姜黄素的水溶性,提高生物利用度,为姜黄素在食品科学、生物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生物活性 增溶方法 生物利用率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探究超声催陈对木枣果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倩 尹玉茜 +3 位作者 冯政华 刘银兰 尹胜楠 任迪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2,共6页
确定了超声催陈木枣果醋的最佳工艺,并基于电子舌探究超声催陈对木枣果醋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木枣果醋中总酯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催陈木枣果醋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45 min、乙醇添加... 确定了超声催陈木枣果醋的最佳工艺,并基于电子舌探究超声催陈对木枣果醋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木枣果醋中总酯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催陈木枣果醋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45 min、乙醇添加量0.4%。在此工艺条件下,超声处理的木枣醋亮度提升且总体颜色向红、黄方向发展,但醋的颜色变化并不明显。果醋中维生素C、黄酮、多酚、环磷酸腺苷等活性物质含量没有显著性下降,同时超声处理可以使木枣果醋的口感变柔和。超声处理加速了木枣果醋中酯化反应的发生,表明超声处理是一种有前途的果醋催陈技术,为改善果醋品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枣 木枣果醋 超声催陈 风味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姜子的化学物质构成、感官特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佳杰 马超 +2 位作者 乔泽耀 刘诗琦 张璐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78-389,共12页
木姜子是一类落叶或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具有调香、调味及医用等价值,然而,木姜子产业普遍存在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工模式单一、高值化加工利用程度不足等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木姜子中含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如石竹烯、柠檬烯、柠檬... 木姜子是一类落叶或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具有调香、调味及医用等价值,然而,木姜子产业普遍存在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工模式单一、高值化加工利用程度不足等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木姜子中含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如石竹烯、柠檬烯、柠檬醛、芳樟醇等)和非挥发性成分(如生物碱、脂肪酸、木脂素、酰胺等)及其所具有的抗菌、抗氧化、抗炎、抗关节炎等生物活性,初步明确了木姜子的呈味与花椒、胡椒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发现酰胺化合物和丁香酚是木姜子辛辣感产生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总结了木姜子在食品品质保持、菜肴减盐、烟草风味改善、除草和杀虫、牙科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应用潜力。因此,加强木姜子基础科研力度,加快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促进木姜子产业链延伸和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子 化学物质 感官特性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蜂蜡-单甘酯基核桃油凝胶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18
作者 张瑜 薛雨舒 +2 位作者 沈乙杰 宋凯若 王丰俊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以蜂蜡-单甘酯复合凝胶剂制备的核桃油凝胶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复合凝胶剂融化前后进行超声处理对核桃油凝胶结构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蜡与单甘酯质量比为3∶7时,所制备核桃油凝胶的持油率(OBC)在95%以上,具有光滑稳定的表观形态;在... 以蜂蜡-单甘酯复合凝胶剂制备的核桃油凝胶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复合凝胶剂融化前后进行超声处理对核桃油凝胶结构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蜡与单甘酯质量比为3∶7时,所制备核桃油凝胶的持油率(OBC)在95%以上,具有光滑稳定的表观形态;在一定剪切应变范围内,所有核桃油凝胶均呈现出类固体的弹性性质,且经100 W-30 s超声处理所制备的核桃油凝胶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超声处理可改善核桃油凝胶的晶体结构,产生更致密、细小的晶体形态,有效提高核桃油凝胶的OBC和热稳定性;搅打核桃油凝胶可获得裱花性能优异的油泡沫,且超声处理可显著提高核桃油凝胶的起泡率。综上,超声处理可改善核桃油凝胶的结构与性质,使其成为人造奶油的良好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凝胶 蜂蜡 单甘酯 超声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低分子质量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及提取工艺优化
19
作者 刘朋肖 高苏 +2 位作者 梁瑞娜 安苗苗 赵国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04,共8页
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为名贵的食药用菌,多糖为其重要活性成分,低分子质量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功效突出。为提高液体发酵广叶绣球菌菌丝体及胞内低分子质量多糖产量,增大提取效率,该文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分别对... 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为名贵的食药用菌,多糖为其重要活性成分,低分子质量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功效突出。为提高液体发酵广叶绣球菌菌丝体及胞内低分子质量多糖产量,增大提取效率,该文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分别对其培养条件及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单因素优化验证结果显示,液体发酵培养基碳源为15 g/L可溶性淀粉,氮源为8 g/L牛肉膏,pH值为5,发酵17 d时,广叶绣球菌XQJ-1的菌丝体干重为(6.03±0.25)g/L,胞内多糖达到(433.25±37.46)mg/L,处于较高的优化水平;响应面法对XQJ-1胞内多糖的提取优化表明,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2.4 h,液料比31:1(mL:g),温度89℃时,胞内多糖得率为(8.82±0.15)%,达到较高的提取效率。为广叶绣球菌及低分子质量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胞内多糖 培养时间 培养基条件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山杏核壳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杨喆 万山 +3 位作者 张乔会 董施彬 宁亚萍 王建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9-284,共6页
以山杏核壳为原料,采用闪式提取技术对山杏核壳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闪提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测定其抗氧化能力。最终得到较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62%,闪提时间4min... 以山杏核壳为原料,采用闪式提取技术对山杏核壳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闪提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测定其抗氧化能力。最终得到较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62%,闪提时间4min,液料比13∶1,温度53℃。此条件下山杏核壳总黄酮得率为12.93mg/g。抗氧化实验表明,山杏核壳总黄酮有很好的还原性,对羟基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都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核壳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