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木材性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贾茹 吕志宏 +2 位作者 汪睿 赵荣军 王玉荣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6,23,共6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项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可实现对木材性能的快速预测。重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木材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力学性能预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木材性能后续研究的建议,...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项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可实现对木材性能的快速预测。重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木材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力学性能预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木材性能后续研究的建议,以期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近红外光谱 化学性能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快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木结构用材料和构件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武国芳 任海青 +3 位作者 周海宾 钟永 邢新婷 赵荣军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围绕"结构用木质复合材料和构件制造技术"任务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技术路线,总结分析国产规格材和定向刨花板设计方法、轻型木桁架制造技术和设计方法、结构用木质保温板制造与性能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概要介绍了围绕国产材料... 围绕"结构用木质复合材料和构件制造技术"任务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技术路线,总结分析国产规格材和定向刨花板设计方法、轻型木桁架制造技术和设计方法、结构用木质保温板制造与性能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概要介绍了围绕国产材料应用研究课题的总体框架,旨在提升国产结构用木质材料及构件的制造水平,促进国产材料和构件的结构应用,推动轻型木结构建筑材料的本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木结构 规格材 定向刨花板 轻型木桁架 结构用木质保温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技术的三种人工林木材识别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庞晓宇 杨忠 +1 位作者 吕斌 贾东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52-3556,共5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对三种人工林木材(尾叶桉、马尾松、南方无性系I-72杨)进行识别,探讨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范围对BP网络模型的影响,并与SIMCA法所建模型做比较。结果表明:(1)BP网... 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对三种人工林木材(尾叶桉、马尾松、南方无性系I-72杨)进行识别,探讨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范围对BP网络模型的影响,并与SIMCA法所建模型做比较。结果表明:(1)BP网络结合全波段(780~2 500nm)近红外光谱数据建模,识别正确率达到97.78%,并确定隐含层神经元数为13;(2)全波段光谱建模比短波段(780~1 100nm)和长波段(1 100~2 500nm)光谱建模识别效果好,其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7.78%,95.56%和96.67%,用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对全波段光谱进行预处理后,BP网络模型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3.33%和71.11%;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对全波段光谱进行预处理后,BP网络模型识别正确率为98.89%,(3)在三种波段(780~2 500,780~1 100和1 100~2 500nm)光谱建模的情况下,BP网络建模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5.56%,96.67%和97.78%,SIMCA模型识别正确率分别为76.67%,81.11%和82.22%,BP网络建模比SIMCA法建模对三种人工林木材的识别正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 近红外光谱 SIMCA 分类 尾叶桉、马尾松、南方无性系I-72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腰果酚基不饱和树脂的结构及其紫外光固化行为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守海 杨雪娟 +2 位作者 李梅 黄坤 夏建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55-2660,共6页
以天然产物腰果酚为原料,利用其酚羟基与环氧基的反应活性,通过开环醚化反应制备了两种腰果酚基不饱和树脂单体。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合成过程中主要活性基团的变化,结合核磁共振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合成树脂单体... 以天然产物腰果酚为原料,利用其酚羟基与环氧基的反应活性,通过开环醚化反应制备了两种腰果酚基不饱和树脂单体。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合成过程中主要活性基团的变化,结合核磁共振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合成树脂单体的分子结构,并利用红外光谱法对树脂单体的紫外光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且对其光固化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表明:分子结构分析确认了目标产物的成功合成,树脂单体的分子结构以及不饱和双键含量对树脂的固化速度和固化物的热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两种单体在30s内均已基本达到最高固化水平,光固化物的主分解初始温度均可达到3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酚 生物质基不饱和树脂 红外光谱分析 紫外光固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油茶嫁接机的发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芝茹 吴晓峰 +4 位作者 李全罡 羿宏雷 曹曦明 张北航 李时舫 《森林工程》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林业发展需要的良种苗木大多通过嫁接而来,通过对嫁接技术的原理、影响成活率因素、主要嫁接方法等的介绍,总结嫁接技术对林业的重要作用。伴随着嫁接技术的发展,适用于不同领域、综合多种高新技术的自动嫁接设备被广泛开发,其中油茶嫁... 林业发展需要的良种苗木大多通过嫁接而来,通过对嫁接技术的原理、影响成活率因素、主要嫁接方法等的介绍,总结嫁接技术对林业的重要作用。伴随着嫁接技术的发展,适用于不同领域、综合多种高新技术的自动嫁接设备被广泛开发,其中油茶嫁接机的开发较为迅速,并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更高、性能更优越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 林木良种 油茶嫁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取代吡啶环的脱氢枞酸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廖圣良 沈明贵 +3 位作者 宋杰 商士斌 饶小平 宋湛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124,共5页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依次通过酯化反应、乙酰化反应和四组分串联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含吡啶环的脱氢枞酸衍生物(化合物4a^4k)。利用FT-IR、1HNMR和ESI-MS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比色法)测试了上述化合...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依次通过酯化反应、乙酰化反应和四组分串联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含吡啶环的脱氢枞酸衍生物(化合物4a^4k)。利用FT-IR、1HNMR和ESI-MS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比色法)测试了上述化合物对人体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该系列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对HSV-1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在10~25μmol/m L之间,化合物4g的抗病毒活性最强,其EC50为12.1μmol/m L。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将吡啶环结构引入到脱氢枞酸骨架中可以提高衍生物的抗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多组分反应 杂环 氰基吡啶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制备合成气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7
作者 涂军令 应浩 李琳娜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8,共7页
综述了生物质合成气制备技术的现状,着重讨论了生物质气化技术中气化炉类型、气化介质、气化温度和气化压力对合成气组成的影响,介绍了生物质热解油气化和生物质超临界气化制取合成气技术,以及生物质制备合成气过程中气体净化和重整变... 综述了生物质合成气制备技术的现状,着重讨论了生物质气化技术中气化炉类型、气化介质、气化温度和气化压力对合成气组成的影响,介绍了生物质热解油气化和生物质超临界气化制取合成气技术,以及生物质制备合成气过程中气体净化和重整变换等相关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并展望了生物质合成气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合成气 热解 气化 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催化热解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淑蘅 蒋剑春 孙云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02-105,107,共5页
我国生物质资源总量丰富,但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高。生物质热解是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的方式之一,而催化热解则是为了更高效的利用生物质资源。介绍了生物质热解过程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不同参数变化对生物质热解过程的控制作用... 我国生物质资源总量丰富,但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高。生物质热解是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的方式之一,而催化热解则是为了更高效的利用生物质资源。介绍了生物质热解过程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不同参数变化对生物质热解过程的控制作用;重点是对催化剂作用的描述,通过分类介绍催化剂的催化特性来阐述生物质催化热解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脂精炼制备柴油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徐俊明 蒋剑春 陈洁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综述了以甘油三酯为原料的生物质柴油精练新方法。重点介绍了脂肪酶催化、催化热裂解、催化加氢3种途径的特点和现状:其中脂肪酶催化是制备生物柴油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是目前最有产业化前景的制备技术;而催化热裂解、催化加氢目前尚在... 综述了以甘油三酯为原料的生物质柴油精练新方法。重点介绍了脂肪酶催化、催化热裂解、催化加氢3种途径的特点和现状:其中脂肪酶催化是制备生物柴油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是目前最有产业化前景的制备技术;而催化热裂解、催化加氢目前尚在研究阶段,这两种制备方法所得到的燃料油性能较好,与化石燃料油组成及燃料性质接近。同时指出了3种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3种生物质柴油制备方法各自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 柴油 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香树脂酸合成新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小华 夏建陵 +1 位作者 于海燕 黄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46-151,共6页
综述了松香树脂酸合成新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详细介绍了松香树脂酸基于羧基的改性、共轭双键的改性、羧基和芳环的共改性以及羧基和共轭双键的共改性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该领域发展趋势及前景。
关键词 松香树脂酸 合成 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培育收获及加工技术装备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建波 李梦月 +3 位作者 傅万四 吴良如 张彬 马程浩 《竹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竹笋培育收获及加工技术装备的发展进程,提出了竹笋培育收获及加工技术装备的范畴以及竹笋加工技术装备的分类方法,简述了竹笋加工需要的技术装备,提出了我国竹笋培育收获及加工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给... 本文综述了国内竹笋培育收获及加工技术装备的发展进程,提出了竹笋培育收获及加工技术装备的范畴以及竹笋加工技术装备的分类方法,简述了竹笋加工需要的技术装备,提出了我国竹笋培育收获及加工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培育收获 竹笋加工 技术装备 发展现状 未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纳米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凯 金灿 +1 位作者 霍淑平 孔振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36,共4页
木质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纳米化的木质素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介绍了木质素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着重对近年来新出现的木质素纳米化技术、特点进行分类介绍,并综述了木质素纳米材料的应用,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木质素 纳米木质素 木质素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中茶皂素的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昊 王成章 +1 位作者 陈虹霞 叶建中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采用陶瓷膜与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联用分离纯化油茶饼粕提取液中的茶皂素。将油茶饼粕提取液先过陶瓷膜,以膜通量、油茶皂素转移率与除杂率为主要指标进行优化选择,再将陶瓷膜透过液进行大孔树脂吸附,以茶皂素的收率、纯度为考察指标进行... 采用陶瓷膜与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联用分离纯化油茶饼粕提取液中的茶皂素。将油茶饼粕提取液先过陶瓷膜,以膜通量、油茶皂素转移率与除杂率为主要指标进行优化选择,再将陶瓷膜透过液进行大孔树脂吸附,以茶皂素的收率、纯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纯化工艺为油茶饼粕提取液过0.05μm的陶瓷膜,料液质量分数为1%,操作压力为0.15 MPa;陶瓷膜透过液上AB-8大孔树脂柱,先以水洗至无色,再以0.2%NaOH溶液洗至流出液颜色较淡,水洗至中性,再以60%乙醇洗脱,60%乙醇部分为茶皂素部位,总茶皂素质量分数大于95%。采用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技术得到的茶皂素不仅纯度高、颜色淡,且该技术生产成本低,污染小,可以成为工业上生产茶皂素产品的一种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茶皂素 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联产环氧二聚酸甲酯增塑剂新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小英 聂小安 +1 位作者 陈洁 王义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34-2940,共7页
以生物柴油为原料,利用生物柴油存在双键结构的特点,将部分双键组分进行二聚化及环氧化反应,形成了生物柴油联产环氧二聚酸甲酯(EDAME)新技术。在二聚化反应条件为240℃/6h下,研究了催化剂种类、油脂双键组分含量对二聚化反应程度的影响... 以生物柴油为原料,利用生物柴油存在双键结构的特点,将部分双键组分进行二聚化及环氧化反应,形成了生物柴油联产环氧二聚酸甲酯(EDAME)新技术。在二聚化反应条件为240℃/6h下,研究了催化剂种类、油脂双键组分含量对二聚化反应程度的影响,探索了二聚化反应对生物柴油燃烧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二聚化得率为28%(硅酸铝为催化剂)的较佳结果。通过二聚化反应后生物柴油十六烷值比较,发现:二聚化反应后,未参与反应的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变化不大,二聚化反应不影响生物柴油燃烧性能。考察了EDAME与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共混对PVC的增塑效果。通过对共混塑化体系进行力学性能、热重和流变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EDAME的含量为20%时,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62%;当EDAME全部替代DOTP时,Ti、T10和T50分别提高了6.5℃、9.9℃和26.8℃,残炭量由8.7%升高到11.7%;动态热稳定时间增加,相比于单独使用DOTP,EDAME含量为20%时的平衡扭矩由3.8N·m减小到3.2N·m,从而改善了热塑材料的加工性能。由此可见,EDAME可以部分替代DOTP,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的优良辅助增塑剂使用。同时,生物柴油联产环氧二聚酸甲酯新技术有助于提高生物柴油生产线综合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二聚化 环氧二聚酸甲酯 辅助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木塑基耗材的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闫承琳 刘东 +1 位作者 刘子昕 李晓旭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30,共9页
以木、竹等生物质材料为基材的3D打印木质制品,兼具木材质感与填充材料的良好性能,是实现可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总结了近年来木塑基耗材的增材制造研究、工艺提升和设备研发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通过木粉、木质纤维素、... 以木、竹等生物质材料为基材的3D打印木质制品,兼具木材质感与填充材料的良好性能,是实现可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总结了近年来木塑基耗材的增材制造研究、工艺提升和设备研发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通过木粉、木质纤维素、纳米纤维素等为基材或增强组分混合PLA、ABS和TPU等,实现对原材料制备的突破;其次分析了对3D打印木塑基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界面相容性等关键技术参数的研究报道;再阐述了基于木塑基耗材FDM、SLS和3DP等不同成型工艺的方法创新及其工业化应用探索,详述了目前基于木塑基耗材的增材制造设备原理及其研发现状,讨论了设备研发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从原材料制备木质含量较低、品种偏少,制品材料性能有待提高,以及设备成型效率偏低等三方面,分析了目前基于木塑基耗材的增材制造面临的技术难题与挑战,并从专用耗材、专用设备和全过程工艺研发,以及评价与标准体系建设两个方向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国内外迫切需要完整的木质材料增材制造解决方案,以期实现其从概念验证应用转向产品大规模和商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基耗材 熔融沉积 激光烧结 黏结剂喷射 增材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油茶苗木自动嫁接技术装备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全罡 吴晓峰 +3 位作者 李芝茹 张北航 胡景阳 曹曦明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8年第3期4-6,共3页
介绍了国内几种油茶苗木自动嫁接技术装备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对BYJ-600及BYJ-800劈接法油茶苗木自动嫁接机主要结构的优劣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该领域技术装备的研究现状,为油茶苗木自动嫁接技术装备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茶苗木 自动嫁接 劈接法 结构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贝母产业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立国 满大为 +2 位作者 苗振坤 李三平 吴昊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0年第12期4-7,共4页
简述了北药平贝母生产中种质资源利用、优种繁殖等技术;种植、苗期管理、水肥管理技术;轮作、套种模式;主要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措施。介绍了当前平贝母采收、清洗、烘干等采后预处理新技术及设备,传统产品加工以及近年来平贝母的功能物质... 简述了北药平贝母生产中种质资源利用、优种繁殖等技术;种植、苗期管理、水肥管理技术;轮作、套种模式;主要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措施。介绍了当前平贝母采收、清洗、烘干等采后预处理新技术及设备,传统产品加工以及近年来平贝母的功能物质研究、综合利用的一些新进展,并对今后产业发展提出了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贝母 生产 采收 加工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引雷技术研究及其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迪飞 毕武 +1 位作者 张明远 王力峰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0年第3期17-20,共4页
阐述了人工引雷技术的原理,结合2008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松岭地区进行的人工引雷实验情况,具体介绍了利用火箭拖带细金属导线进行人工引雷的专门技术,包括场地布局、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部分试验结果。通过电场变化的同步测量和光学观测,揭... 阐述了人工引雷技术的原理,结合2008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松岭地区进行的人工引雷实验情况,具体介绍了利用火箭拖带细金属导线进行人工引雷的专门技术,包括场地布局、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部分试验结果。通过电场变化的同步测量和光学观测,揭示了人工引雷的放电特征与自然闪电有极大的相似性,提出了人工引雷技术在研究雷击效应和引燃林火机理方面的具体应用以及主动防御森林雷击火灾的潜力,探讨了近距离同步测量云地闪电回击电流、量化分析雷击火机理的物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引雷 电场变化 雷击机理 雷电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雷林区“闪电拦截”防火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迪飞 毕武 +1 位作者 宋欣 陈宁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0年第9期26-27,共2页
从与雷击火密切相关的雷暴活动和闪电的形成机理、人工影响闪电等方面研究了闪电拦截技术,分析了闪电拦截措施在控制闪电、减少雷击火几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雷击火 人工触发闪电 闪电拦截 防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壳籽清选技术装备研究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汤晶宇 吴昊 +3 位作者 徐克生 杨飞 王东 曲振兴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9年第7期4-10,共7页
介绍了油茶脱壳清选机械的国内外现状,通过整理现有油茶果脱壳清选机械装备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多层筛网清选、辊间隙清选、风选、摩擦清选、色选等清选方式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指出了开发油茶果壳籽清的选研发方向,可为油茶果壳籽... 介绍了油茶脱壳清选机械的国内外现状,通过整理现有油茶果脱壳清选机械装备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多层筛网清选、辊间隙清选、风选、摩擦清选、色选等清选方式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指出了开发油茶果壳籽清的选研发方向,可为油茶果壳籽清选的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清选 机械装备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