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能手机与机器视觉技术的立木胸径测量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管昉立 徐爱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2-899,共8页
针对现有森林资源调查中立木胸径测量工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先进设备操作复杂、成本高等问题,结合相机标定、三维重建、机器视觉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探索基于智能手机与机器视觉技术的立木胸径测量方法。通过智能手机获取待测立木... 针对现有森林资源调查中立木胸径测量工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先进设备操作复杂、成本高等问题,结合相机标定、三维重建、机器视觉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探索基于智能手机与机器视觉技术的立木胸径测量方法。通过智能手机获取待测立木的图像信息,运用Lab颜色空间模型(Lab color model)和3×3算子对图像进行卷积运算,得到立木图像的视觉显著图;结合HSV颜色模型(色调H,饱和度S,明度V)中的H分量增强图像中立木树干部分的颜色对比度,通过图像分割算法识别并获取自然环境下的目标立木轮廓区域;通过一种改进的带有非线性畸变项的相机标定模型标定智能手机的相机内、外参数,并借助相机参数和二维图像信息进行三维世界坐标重建,从而实现树干1.3 m处胸径的测量。经验证,一定距离内胸径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2.50%。该方法测量精度较高,符合森林资源调查对胸径测量的精度要求,可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计测学 智能手机 胸径测量 相机标定 三维重建 视觉显著性 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编解码网络的生猪骨架提取方法研究
2
作者 王泽华 徐爱俊 +2 位作者 周素茵 叶俊华 夏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88,共8页
针对生猪骨架提取难度大、精度低、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编解码网络的生猪骨架提取方法。该文构建关键点热力图生成模型,将ResNet50残差网络和U-Net语义分割网络相结合,搭建编码-解码网络结构并引入注意力机制,以提高尾、蹄等小目... 针对生猪骨架提取难度大、精度低、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编解码网络的生猪骨架提取方法。该文构建关键点热力图生成模型,将ResNet50残差网络和U-Net语义分割网络相结合,搭建编码-解码网络结构并引入注意力机制,以提高尾、蹄等小目标关键点的特征提取精度;在生成关键点热力图的同时预测关键点偏移量,弥补反算关键点原始位置时的精度损失,再利用霍夫投票机制对二者进行加权聚合,最终映射得到生猪骨架。实验结果表明,骨架提取准确率为85.27%。相较于ResNet50残差网络,在耗时相近的情况下,准确率提高了22.67个百分点。该研究为生猪骨架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为进一步开展生猪行为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提取 关键点检测 生猪 注意力机制 特征提取 编解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单目视觉的多株立木高度提取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相武 徐爱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3-52,共10页
【目的】提出一种智能手机单目视觉下的多株立木高度提取方法。【方法】该方法以智能手机为采集设备,利用Graph Cut算法对输入的立木图像进行分割定位,实现单幅图像中多株立木轮廓的自动获取;再通过智能手机相机对摄像头进行标定,从而... 【目的】提出一种智能手机单目视觉下的多株立木高度提取方法。【方法】该方法以智能手机为采集设备,利用Graph Cut算法对输入的立木图像进行分割定位,实现单幅图像中多株立木轮廓的自动获取;再通过智能手机相机对摄像头进行标定,从而基于几何相似法获取智能手机相机图像的深度信息。在不同角度下拍摄标靶,进行深度提取模型的精度优化,进而确定信息提取的最优方位。同时,结合高精度陀螺仪获取相机俯视角,根据提取的深度信息和相机俯视角实现非接触条件下的多株立木高度测量。【结果】使用型号为MI 2S的小米智能手机为试验设备,在本方法中的立木高度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试验中最高相对误差为2.45%,树高测量精度可达97.55%。【结论】基于智能手机单目视觉下的立木高度提取方法精确度高、操作简便,能够有效满足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对于树高测量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视觉 多株立木 深度提取 高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Net18特征编码器的水稻病虫害图像描述生成 被引量:17
4
作者 谢州益 冯亚枝 +1 位作者 胡彦蓉 刘洪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7-206,共10页
针对图像描述算法缺乏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传统模型参数庞大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ResNet18特征编码器的图像描述算法,对作物患病类型进行识别并生成描述。首先,建立水稻病虫害图像描述数据集。其次,使用浅层ResNet18作为编码器,在... 针对图像描述算法缺乏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传统模型参数庞大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ResNet18特征编码器的图像描述算法,对作物患病类型进行识别并生成描述。首先,建立水稻病虫害图像描述数据集。其次,使用浅层ResNet18作为编码器,在保证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缩减网络模型大小,解码器使用融合了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来生成图像描述。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尺寸大小为原来的1/3,经过6000次迭代后模型基本收敛,准确率达到98.48%。在水稻病虫害图像描述数据集上,改进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后的双语评估替换值(Bilingual Evaluation Understudy,BLEU)和METEOR(Metric for Evaluation of Translation with Explicit ORdering)分别达到0.752和0.404,其余指标结果也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具有描述细致准确、鲁棒性强等优点,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小规模数据集上的训练,可为农作物相似病害特征的自动化描述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算法 图像描述 水稻病虫害 编码器-解码器框架 ResNet18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多株立木因子测量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顾雯钧 徐爱俊 尹建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2-799,共8页
【目的】提出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多株立木因子测量方法,以解决目前基于三维点云的立木因子测量方法获取立木树高和胸径存在效率低或成本高的问题。【方法】(1)使用智能手机环绕包含多株立木的场景拍摄一段视频,并采用固定帧采样法和差... 【目的】提出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多株立木因子测量方法,以解决目前基于三维点云的立木因子测量方法获取立木树高和胸径存在效率低或成本高的问题。【方法】(1)使用智能手机环绕包含多株立木的场景拍摄一段视频,并采用固定帧采样法和差异值哈希算法自动提取立木视频中的关键帧图像,然后,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算法处理立木关键帧图像,从而获取立木场景的原始三维点云;(2)在对原始三维点云进行预处理及初步分割后,运用条件欧几里得聚类算法对多株立木三维点云进行分割,以提取单株立木三维点云;(3)对立木三维点云使用最值遍历法和椭圆拟合法实现立木树高和胸径的自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本研究方法测得的树高、胸径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96%、3.1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33 3 m、0.533 7 cm,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 9、0.962 1。【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树高和胸径测量精度,提供了一种便捷、低成本的多株立木因子三维测量方法。图6表1参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因子测量 视频关键帧 运动恢复结构 三维点云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esNet-UNet的立木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仝真 徐爱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39,共8页
【目的】针对现有图像处理方法分割立木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esNet-UNet的立木图像分割方法,实现对图像中立木的精确分割。【方法】将拍摄得到的立木图像输入ResNet-UNet深度学习融合网络模型,初步得到较精确的立木分割图;结... 【目的】针对现有图像处理方法分割立木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esNet-UNet的立木图像分割方法,实现对图像中立木的精确分割。【方法】将拍摄得到的立木图像输入ResNet-UNet深度学习融合网络模型,初步得到较精确的立木分割图;结合自制的后期处理方法对该分割图进行优化处理,准确分割出立木形状。ResNet-UNet模型充分利用了像素之间的语义关联,以ResNet-34残差模块作为ResNet-UNet网络特征提取的基本单位;以U-Net网络的设计思路对图像进行上采样,以实现分辨率还原。去除ResNet-34网络的平均池化和全连接层,改变U-Net网络模型的特征通道数,形成ResNet-UNet网络模型。结合使用Adam一阶优化算法和dice bce loss损失函数实现了立木图像的初步分割。在后期处理阶段设定动态阈值得到前景和背景,避免了使用固定阈值对立木图像的高质量要求。运用强化学习中评分惩奖的思想,对前景和背景分配像素估计值,将该值和模型训练不同次数时的损失率输入惩罚-奖励机制,从而减轻分割结果对预测最终结果的过度依赖,降低网络过拟合对分割精确度的干扰。【结果】经验证,在自然环境、不同光照条件下分割不同品种的立木,平均误分率较传统的ResNet-UNet方法降低了3.5%,假阴率和假阳率较graph cut方法都降低了20%。【结论】使用ResNetUNet方法分割立木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立木图像 残差网络 U-Net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目视觉的立木高度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相武 徐爱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9-35,共7页
针对传统立木高度测量方法中存在的测量效率低、设备不易携带等缺点,以摄影测量学、单目视觉测量、图像处理等技术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立木高度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Graph Cut算法对立木图像进行分割,实现图像中立木轮廓的自... 针对传统立木高度测量方法中存在的测量效率低、设备不易携带等缺点,以摄影测量学、单目视觉测量、图像处理等技术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立木高度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Graph Cut算法对立木图像进行分割,实现图像中立木轮廓的自动获取;通过对相机模型内各个参数进行标定,再结合相机成像原理的几何相似模型,根据相机成像的逆推模型进行求解来获取相机与立木底端间的深度信息,再利用高精度陀螺仪获取相机俯视角,通过深度信息和角度信息实现非接触条件下的树高测量。且该方法无须知道相机的运动信息,仅通过拍摄单张立木图像便可测量立木到相机的距离,并实现立木高度测量。本研究使用型号为MI 2S的小米手机(内置高精度陀螺仪)作为实验设备,验证在任意范围内树高测量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树高测量精度可达95.78%,最高相对误差为4.22%,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能够满足国家森林资源连二类调查中树高测量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高度 轮廓提取 几何相似 高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费级双目相机的立木因子测量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尹萍 徐爱俊 +2 位作者 叶俊华 夏芳 王泽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6-445,共10页
【目的】随着林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林业领域。针对传统立木因子测量方法成本较高、携带不便、操作复杂等问题,提出消费级双目相机与机器视觉技术相结合的立木因子无接触测量方法。【方法】首先使用消费级USB... 【目的】随着林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林业领域。针对传统立木因子测量方法成本较高、携带不便、操作复杂等问题,提出消费级双目相机与机器视觉技术相结合的立木因子无接触测量方法。【方法】首先使用消费级USB 3.0双目相机采集立木图像,通过改进的SGM算法生成高质量视差图;再根据三角原理转化为深度图,进而获取立木三维点云;基于空间密度聚类和混合滤波三维点云去噪方法快速准确去除聚集、离散的噪声点,再进行方向矫正和点云分割;最后,利用最值遍历法和椭圆拟合法实现树高、胸径的无接触测量。【结果】树高、胸径的相对测量误差分别小于2.219%、5.620%,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8、0.99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7 m、0.249 cm。【结论】本方法易操作、成本较低,同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无接触测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差图 双目视觉 三维点云 点云去噪 立木因子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与迁移学习的毒蕈图像识别 被引量:18
9
作者 樊帅昌 易晓梅 +2 位作者 李剑 惠国华 郜园园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3,共10页
我国毒蕈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经常有人因无法鉴别毒蕈和可食用菌而误食毒蕈,导致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减少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以中国常见毒蕈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深度残差网络与迁移学习的毒蕈图像识别方法。首... 我国毒蕈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经常有人因无法鉴别毒蕈和可食用菌而误食毒蕈,导致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减少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以中国常见毒蕈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深度残差网络与迁移学习的毒蕈图像识别方法。首先通过互联网途径获取常见种类的毒蕈和非毒蕈的图像,经筛选后得到18种毒蕈和5种非毒蕈共14669张图像,使用数据增强扩充数据量,建立中国常见毒蕈图像数据集。然后以ResNet-152为预训练网络模型,采用基于模型的迁移学习方法,构建出毒蕈图像识别的模型结构,以Adam算法为模型优化方法,最后通过k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训练。试验结果表明,毒蕈图像识别模型Top-1和Top-5准确率分别为92.17%和97.35%,对于常见毒蕈图像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避免误食毒蕈,为毒蕈识别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深度残差网络 迁移学习 毒蕈 数据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