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强化北极安全合作的差异化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匡增军 蒋杰威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53,185,共23页
差异化策略是美国在北极投入战略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与北极盟友合作分摊安全成本和安全风险的长期策略。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逐步深化对北极的战略认知,泛化“北极安全”概念,但由于国内各部门协调不足,美国北极战略在执行层面长期缺... 差异化策略是美国在北极投入战略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与北极盟友合作分摊安全成本和安全风险的长期策略。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逐步深化对北极的战略认知,泛化“北极安全”概念,但由于国内各部门协调不足,美国北极战略在执行层面长期缺乏具体规划。随着北极安全合作出现新议题,美国既需要与北极盟友保持合作,保持在北极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同时,自身战略资源不足又使得美国不得不关注北极盟友的主要安全关切,以换取盟友的合作。由于北极安全不再局限于军事层面,经济、环境等问题在美国差异化策略的调整下也更多地受到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使北极原本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开展的低敏感度合作难以实现互信,也使不断升温的大国博弈长期化,这进一步制约北极实现和平、可持续治理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安全合作 北极治理 美国北极战略 差异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陵兰地区GNSS反演PWV分析
2
作者 张胜凯 马杰 +3 位作者 龚力 雷锦韬 李文浩 肖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1-780,共10页
以2010—2021年格陵兰地区的35个GNSS测站的小时分辨率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数据为基础,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和T_(m)模型,对该区域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进行求解。随后,对其周年、半周年、周日、半周日等主要季节和日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以2010—2021年格陵兰地区的35个GNSS测站的小时分辨率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数据为基础,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和T_(m)模型,对该区域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进行求解。随后,对其周年、半周年、周日、半周日等主要季节和日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格陵兰地区测站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相关性,且夏季自相关程度弱于其他季节。周年项振幅范围为2~7 mm,半周年项振幅范围为0~3 mm,其相位在年际间变化较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仅有少数几个测站周日项比较明显,振幅在0.08 mm左右。去除时间序列中的周年、半周年、周日项得到残差时间序列,最大的RMSE范围为1.30~3.65 mm,平均RMSE为2.08 mm,其中,北部地区RMSE偏大,南部地区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陵兰 大气可降水量 插值 GNSS T_(m) 天顶对流层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P-AR方法的低纬度单星电离层模型构建及精度分析
3
作者 钱兢业 叶世榕 +3 位作者 上官灏院 曾旭平 马鑫程 李斐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1,共10页
针对全球电离层模型(GIM)在低纬度地区,尤其是磁暴期间,表现出较大的误差,无法满足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PP-RTK)对于高精度电离层延迟信息的需求,而高精度的外部电离层延迟信息是实现模糊度快速固定的关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差非... 针对全球电离层模型(GIM)在低纬度地区,尤其是磁暴期间,表现出较大的误差,无法满足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PP-RTK)对于高精度电离层延迟信息的需求,而高精度的外部电离层延迟信息是实现模糊度快速固定的关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解算(PPP-AR)方法的单星电离层多项式模型:通过对广东省低纬度区域的实际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全面评估其在不同地磁活动水平、太阳活动水平及站间距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尽管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对模型精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响较小,即使在高太阳活动水平或地磁活跃的条件下,各卫星系统的模型精度依然能够保持在0.5总电子含量单位(TECU)以内;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站间距对电离层模型的精度有显著影响;平均站间距为100 km时,电离层模型的RMSE值显著低于平均站间距为300 km的结果,并进一步验证了所构建的电离层模型能显著缩短用户端坐标的收敛时间。该成果可为低纬度区域PPP-RTK服务的设计和电离层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非差非组合(UDUC)模式 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解算(PPP-AR) 低纬度电离层模型 电离层斜路径总电子含量(STEC) 单星电离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南极磷虾捕捞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凌家俊 艾松涛 +2 位作者 丁曦 张汝诚 曾韬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5,共11页
南极磷虾资源量巨大且营养价值丰富,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基于国产海洋卫星获取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AIS)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工具软件综合分析了2019—2... 南极磷虾资源量巨大且营养价值丰富,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基于国产海洋卫星获取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AIS)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工具软件综合分析了2019—2021年南极磷虾渔船捕捞活动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同时探索了国产海洋卫星AIS数据用于南极渔业监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南极磷虾的捕捞区域主要集中在48.1、48.2和48.3三个分区内,呈现“西南—东北”方向分布的空间特征;(2)南极磷虾捕捞的热门时间段为每年的3—6月, 48.1、48.2和48.3分区均为传统磷虾作业渔场,其中48.2分区内磷虾渔场呈现扩张的趋势,而48.3分区内捕捞热点区域分布较少且随年份出现震荡变化;(3)本研究同时表明了国产海洋卫星AIS数据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南极磷虾捕捞活动的时空变化研究,可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监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AIS数据 GIS 磷虾捕捞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航空网络现状及展望
5
作者 肖紫寒 艾松涛 张汝诚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375,共13页
自从20世纪人类开展南极航空活动以来,航空一直是快速高效进出南极的交通手段。目前,南极地区的航空网络信息与其他大陆的洲际航线相比还不够完备,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南极航空网络。当前往返南极主要有4条洲际航线:智利/阿根廷—南极半... 自从20世纪人类开展南极航空活动以来,航空一直是快速高效进出南极的交通手段。目前,南极地区的航空网络信息与其他大陆的洲际航线相比还不够完备,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南极航空网络。当前往返南极主要有4条洲际航线:智利/阿根廷—南极半岛,新西兰基督城—麦克默多站/马里奥·祖切利站,澳大利亚霍巴特—凯西站以及南非开普敦—毛德皇后地。本文利用2018年12月—2022年12月的南极飞行器轨迹数据,研发了自动提取航线算法,分析了不同航段的起降点、相关航段频次和相关国家南极活动的空间区域概貌,评估了各国南极航空活动的发展态势。这些成果可为我国制定南极的飞行活动方案和安全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飞行器 南极机场 航空网络 极地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航测在送电线路工程中的辅助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马超 高兴国 +2 位作者 张胜凯 肖峰 侯铮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2-45,55,共5页
无人机航测以其快速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和图像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送电线路工程。本文系统介绍了无人机航测系统及其在送电线路工程中的典型应用,并以某220 kV线路工程为例,介绍了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进行交叉跨越测量的方法。经工程验证... 无人机航测以其快速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和图像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送电线路工程。本文系统介绍了无人机航测系统及其在送电线路工程中的典型应用,并以某220 kV线路工程为例,介绍了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进行交叉跨越测量的方法。经工程验证,应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获取送电线路工程场景影像、高程、点云等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线路规划、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等,具有高精度、快速获取、全方位覆盖、高效率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航测 激光雷达 点云 送电线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高加索山脉冰川反照率时空分布及与物质平衡的关系
7
作者 胡安洵 郝卫峰 +4 位作者 马超 樊弈 高晟俊 程青 李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4-1329,共16页
利用MOD10A1和MYD10A1冰雪反照率数据,分析了大高加索山脉地区加拉巴西冰川和德扬库特冰川的反照率时空分布特征,并使用五种反照率聚合方法,对这两条冰川2002—2019年夏季反照率与物质平衡关系开展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加拉巴西冰川和... 利用MOD10A1和MYD10A1冰雪反照率数据,分析了大高加索山脉地区加拉巴西冰川和德扬库特冰川的反照率时空分布特征,并使用五种反照率聚合方法,对这两条冰川2002—2019年夏季反照率与物质平衡关系开展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加拉巴西冰川和德扬库特冰川反照率随年份增加而明显减小,两条冰川在夏季都出现了最低反照率,加拉巴西冰川在冬季出现最高反照率,而德扬库特冰川则出现在春季;加拉巴西冰川夏季高海拔和低海拔区域的反照率差异较德扬库特冰川更为明显;两条冰川夏季反照率均与夏季物质平衡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加拉巴西冰川的相关性更加显著,使用平均最小反照率方法时两者相关系数最大可达0.874(p<0.05),德扬库特冰川使用加权平均反照率方法时两者相关系数最大为0.765(p<0.05).德扬库特冰川反照率与物质平衡相关性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坡向和低海拔导致了其更易受暖湿气流影响,冰川消融中短波辐射能占比较低,反照率对其消融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高加索山脉 冰川 反照率 物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哨兵1号影像浮冰形状特征的北极内尔斯海峡海冰运动信息提取方法
8
作者 杨帆 刘婷婷 雷瑞波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82,共14页
内尔斯海峡是北极海冰输出的重要通道之一,从海峡流出的海冰对巴芬湾、拉布拉多海深层水的形成以及北极海冰物质平衡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海峡入口狭窄和海冰密集度较低,现有海冰运动反演算法较难从卫星影像上获取有效的海冰运动信息,从... 内尔斯海峡是北极海冰输出的重要通道之一,从海峡流出的海冰对巴芬湾、拉布拉多海深层水的形成以及北极海冰物质平衡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海峡入口狭窄和海冰密集度较低,现有海冰运动反演算法较难从卫星影像上获取有效的海冰运动信息,从而限制了该区域海冰运动信息的提取。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浮冰形状特征的海冰运动提取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影像分割、浮冰提取和浮冰匹配3个步骤。使用该算法从2019年2月20-27日逐日哨兵1号影像中提取了内尔斯海峡的海冰运动信息,并结合人工制作的验证数据评估了该算法在浮冰提取和匹配过程的精度。结果显示该算法提取的浮冰形状参数平均误差为4.3%~8.48%、浮冰运动矢量的总体正确率为84%、浮冰质心与运动速度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71km和6.313cm·s^(–1)。对比SIFT,ORB和AKAZE三种基于特征追踪的海冰运动反演算法,该算法结果中海冰运动覆盖面积增加了27.7%,精度提高约39%。该算法不仅有效地提取了内尔斯海峡海冰运动信息,而且可为其他区域(如海冰边缘区)的海冰运动信息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尔斯海峡 海冰运动 哨兵1号 影像分割 浮冰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Sat-2卫星测高的南极冰盖1 km数字高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范艺培 王泽民 张保军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3-391,共9页
冰盖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对冰盖形状的刻画,是研究南极冰盖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1]。然而,受气候变化影响,西南极冰盖发生了剧烈的消融,冰盖的DEM也随之不断地变化。Ice,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2... 冰盖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对冰盖形状的刻画,是研究南极冰盖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1]。然而,受气候变化影响,西南极冰盖发生了剧烈的消融,冰盖的DEM也随之不断地变化。Ice,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2(ICESat-2)是美国国家宇航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于2018年发射的最新一代激光测高卫星,星上搭载的先进地形激光测高系统(Advanced Topographic Laser Altimeter System,ATLAS)对南极冰盖表面进行了高密度的精确观测。本文利用这一观测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制作了1 km×1 km网格的南极冰盖DEM。使用NASA冰桥(IceBridge)计划采集的机载激光雷达测高数据评估发现,随着冰盖表面坡度的降低,该DEM的精确度逐渐提高。整体来看,该ICESat-2 DEM与IceBridge高程数据的差值的中位数、均方根和十分位距分别为–0.45 m,17.51 m和17.93 m。在不同坡度范围内,该ICESat-2 DEM的精确度均优于前人基于ICESat-2数据所得到的南极冰盖的D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ICESat-2 南极冰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和Transformer模型组合的格陵兰地区PWV短时预报方法
10
作者 张胜凯 胡希成 +4 位作者 龚力 雷锦韬 李文浩 马超 肖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年第9期881-887,893,共8页
基于2010—2018年GPS反演的PWV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同时期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的格陵兰地区PWV数据,采用深度学习中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GAN)和Transformer神经网络模型组合,实现由GPS-PWV数据对格陵兰地区PWV数据的短时预报。采用2019年的E... 基于2010—2018年GPS反演的PWV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同时期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的格陵兰地区PWV数据,采用深度学习中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GAN)和Transformer神经网络模型组合,实现由GPS-PWV数据对格陵兰地区PWV数据的短时预报。采用2019年的ERA5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模型在大部分地区表现较好,RMSE优于4.5 mm,相关系数大于0.7。在春、秋、冬季,相关系数均高于0.5;受天气剧烈变化影响,夏季少部分时间相关系数略低。该方法能够预测格陵兰地区PWV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Transformer GPS 格陵兰 PWV 短时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