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ndroid和iOS的极地移动信息平台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鹏 庞小平 艾松涛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1期98-103,共6页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其中Android(安卓)和i OS(苹果移动操作系统)占绝大多数。本文以Android和i OS为开发平台,设计实现了中国南北极考察数据浏览与互动的移动信息平台——掌上两极。该平台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在苹果应...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其中Android(安卓)和i OS(苹果移动操作系统)占绝大多数。本文以Android和i OS为开发平台,设计实现了中国南北极考察数据浏览与互动的移动信息平台——掌上两极。该平台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在苹果应用商店和安卓市场正式发布,为极地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便捷、快速获取极地相关信息提供了新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ANDROID IOS 极地 南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极地区坐标系统的建设
2
作者 鄂栋臣 张胜凯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31,共6页
首先给出常用的几种坐标系,包括空间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站心坐标系及平面坐标系的定义,然后举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大地坐标系统,如WGS72和WGS84,及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0和ITRF2005。简要回顾国际南极大地坐标系统的发展,重点论... 首先给出常用的几种坐标系,包括空间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站心坐标系及平面坐标系的定义,然后举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大地坐标系统,如WGS72和WGS84,及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0和ITRF2005。简要回顾国际南极大地坐标系统的发展,重点论述中国南极地区大地坐标系统的建立及发展过程。最后,讨论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坐标系统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重力卫星探测南极冰盖质量平衡及其不确定性 被引量:21
3
作者 高春春 陆洋 +2 位作者 张子占 史红岭 朱传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0-792,共13页
2002年GRACE重力卫星的成功发射为南极冰盖质量平衡的研究提供了重力探测的新纪元.本文利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CSR公布的200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的RL05版本GRACE月重力场数据,采用最优平均核函数法和组合滤波法两种GRACE后处理方法反... 2002年GRACE重力卫星的成功发射为南极冰盖质量平衡的研究提供了重力探测的新纪元.本文利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CSR公布的200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的RL05版本GRACE月重力场数据,采用最优平均核函数法和组合滤波法两种GRACE后处理方法反演了南极冰盖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2003—2013年期间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呈明显的负增长状态,质量变化趋势为-163±50Gt/a(GW13)、-129±41Gt/a(IJ05)、-81±27Gt/a(W12a),加速度为-8±10Gt/a2,质量消融的主要区域分布在西南极阿蒙森海岸和南极半岛的北部.另外本文还重点探讨了可能影响到估算结果的各项误差及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南极冰盖质量平衡估算结果的最大误差源为GIA改正.通过假设检验和信息准则对时间序列分析中拟合参数的合理选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联合周年项、半年项和S2、K2、K1潮汐混频项进行拟合分析时发现K1项对拟合结果的加速度影响比其他周期项稍大,尽管考虑该项的合理性因当前GRACE数据时间序列长度有限而无法确切证实,但K1项的影响值得后续关注.对比两种GRACE后处理方法的结果发现:当采用的数据时间跨度一致,误差改正方法相同,两种相异的后处理方法,其估算结果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盖 质量平衡 GRACE 不确定性 后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龙在线网络信息平台的研发与展望 被引量:13
4
作者 艾松涛 鄂栋臣 +5 位作者 朱建钢 李升贵 汪大立 单学武 刘健 雷靖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1,共6页
雪龙在线是一个连接"雪龙"号与国内的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于海事卫星通讯链路(BGAN)将船上航行动态信息与科考仪器数据与国内服务器进行交换,并在互联网实时发布获取的动态数据,为极地考察主管部门、考察队员及其家属以及社会... 雪龙在线是一个连接"雪龙"号与国内的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于海事卫星通讯链路(BGAN)将船上航行动态信息与科考仪器数据与国内服务器进行交换,并在互联网实时发布获取的动态数据,为极地考察主管部门、考察队员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了解"雪龙"号航行状态、关注极地考察的窗口,并可通过国内专家团队和专业数据产品为"雪龙"号航行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撑。雪龙在线目前已经开发的功能包括:实时数据游览、计划航线浏览、实际航迹点抽样显示、查询某一天的实际航线、"雪龙"号动态数据曲线图浏览、"雪龙"号历史航迹回放、南极考察队相关新闻发布以及从国内向"雪龙"号传递海冰分布图等;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展陆地端到船端的信息传递和船岸双向互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龙”号 实时航迹 数据交换 GP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数字高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胜凯 鄂栋臣 +1 位作者 周春霞 沈强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1-309,共9页
本文首先结合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回顾了20多年来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发展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为处理Radarsat南极测图计划(RAMP)SAR影像进行地面验证而制作的高精度RAMP/DEM的构建过程。然后,介绍了南极局部地区,尤其是我国利用... 本文首先结合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回顾了20多年来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发展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为处理Radarsat南极测图计划(RAMP)SAR影像进行地面验证而制作的高精度RAMP/DEM的构建过程。然后,介绍了南极局部地区,尤其是我国利用地面实测数据及遥感数据在南极地区进行DEM研究的状况。最后,结合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的研究进展,对最新的南极DEM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数字高程模型 卫星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的北极冰川表面地形测量与制图 被引量:9
6
作者 艾松涛 王泽民 +5 位作者 鄂栋臣 庞小平 周春霞 闫明 孙维君 刘海燕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9,共7页
自2005年以来,中国科学考察队员利用双频GPS在北极黄河站附近的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两条冰川上每年一次开展高精度的冰川运动观测,获取了冰川表面监测标杆的精确位置和运动速度。2009年4月,中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两条... 自2005年以来,中国科学考察队员利用双频GPS在北极黄河站附近的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两条冰川上每年一次开展高精度的冰川运动观测,获取了冰川表面监测标杆的精确位置和运动速度。2009年4月,中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两条冰川上开展了密集的GPS点位数据采集,借此开展北极两条冰川的冰面地形测量。在分析单频GPS动态单点定位数据用于冰面地形测量的可行性基础上,经过平差计算获得了两条冰川的冰面地形数据,进而生成冰面DEM和等高线,制作冰面地形图。经与高精度控制点比较,冰面DEM高程的误差为0.78 m,在冰川季节性高程波动和年消融的变化范围之内。由于SMART-V1型GPS设备是当前冰川研究工作中应用较多的pulseEKKO型探地雷达配套的一个重要部件,本文的结论对于同类仪器开展冰川测量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对基于高密度的GPS动态单点定位测量方法用于冰面地形测量的数据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黄河站 冰川 GPS 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引起的电离层扰动及其对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安家春 王泽民 +1 位作者 鄂栋臣 孙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91-2299,共9页
2009年7月22日发生在亚太地区的日全食,从北半球中纬地区一直延伸到南半球中纬地区.这次日食期间发生的磁暴和日食时间同步,使得电离层变化较为复杂.为了分析日食期间电离层扰动及其对定位的影响,所采用的GPS数据来源于日全食带内的重庆... 2009年7月22日发生在亚太地区的日全食,从北半球中纬地区一直延伸到南半球中纬地区.这次日食期间发生的磁暴和日食时间同步,使得电离层变化较为复杂.为了分析日食期间电离层扰动及其对定位的影响,所采用的GPS数据来源于日全食带内的重庆CORS网(4个站)、武汉CORS网(8个站)数据、IGS站WUHN、SHAO的数据,以及日偏食区域内不同纬度处的若干IGS站.通过比较日食前后连续三天的各个地方TEC变化,以及利用高采样率的CORS网数据研究日食期间TEC的瞬时变化,根据位置和时间的不同,各地日食期间TEC下降约(1~4)TECU.但是,磁暴期间TEC的响应整体表现为正相暴,偏离值达50%以上,且和日食食甚后的TEC变化相重合.同时,求解了日食期间伪距单点定位的实时精度和CORS网内中短基线的实时精度,伪距单点定位的平面精度变化不显著,高程精度下降达数十米,日食初期CORS网中基线的平面精度仍在厘米级内,高程精度仍在分米级内,但是,日食后期发生的磁暴导致基线的平面精度下降到分米级,高程精度下降到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磁暴 TEC 单点定位 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重力用于南极冰盖物质消融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元德 鄂栋臣 晁定波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2002年3月发射的GRACE重力卫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分辨率给出了重力场的时空变化。Jason1重复观测获得海平面的变化,GRACE估计海水质量重新分布引起的海面高变化,两者之差获得比容海面高变化,将该结果与WOA05结果作季节性比较,结果表明... 2002年3月发射的GRACE重力卫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分辨率给出了重力场的时空变化。Jason1重复观测获得海平面的变化,GRACE估计海水质量重新分布引起的海面高变化,两者之差获得比容海面高变化,将该结果与WOA05结果作季节性比较,结果表明CSRRL04,GFZRL04和GRGSGL04三者结果与WOA05结果吻合,优于其他GRACE系列数据。将选取的CSRRL04,GFZRL04和GRGSGL04用于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研究,得到南极冰盖冰雪物质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西南极Amundsen区域明显地负增长,南极半岛存在着负增长。估算2003年1月—2007年12月南极冰盖冰雪消融的等效体积变化,变化区间为-76km3/a——69km3/a,对应海平面的贡献变化区间为0.17mm/a—0.21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Jason1 WOA05 比容海面高 南极物质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14年南北极海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艳霞 王泽民 刘婷婷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9,共6页
针对1979~2014年南北极海冰重要物理参量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之间关系的研究空缺问题,进行了南北极海冰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研究。该文利用1979~2014年被动微波辐射计海冰密集度产品基于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36年来南北极海冰密集度变化;... 针对1979~2014年南北极海冰重要物理参量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之间关系的研究空缺问题,进行了南北极海冰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研究。该文利用1979~2014年被动微波辐射计海冰密集度产品基于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36年来南北极海冰密集度变化;由海冰密集度产品得到南、北极海冰范围,分析年际及月际变化,结果显示北极海冰范围明显减小,南极海冰范围略微增大;结合南方涛动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SOI)和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Global Mean Sea Level,GMSL),指出海冰范围的突变时间,并得出GMSL变化与海冰范围的关联,南极海冰范围变化与SOI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GMSL逐年上升,与海冰范围变化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极 海冰密集度 海冰范围 SOI GM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CE反演南极物质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翟宁 王泽民 鄂栋臣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7,共5页
利用GRACE重力卫星提供的时变重力场反演了南极大陆冰雪质量变化。由于GRACE提供的C20项不准确,本文考虑利用SLR测得的C20项替换,反演结果显示南极西部冰雪在消融,东部基本保持平衡,整个南极以(-0.689±0.172)cm/a的速率在消融。
关键词 GRACE 时变重力场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极区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鄂栋臣 张辛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8,共10页
卫星遥感技术在极地区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即MODIS)则是遥感领域的重要卫星传感器之一。MODIS传感器,包括它的搭载平台、系统构成、硬件特征、波段范围及一般性应用都... 卫星遥感技术在极地区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即MODIS)则是遥感领域的重要卫星传感器之一。MODIS传感器,包括它的搭载平台、系统构成、硬件特征、波段范围及一般性应用都在文章中进行了全面性地描述。着重介绍了MODIS在极区遥感应用研究的进展,具体阐述了MODIS在极区地貌、极区大气和极区海洋方面的应用。在每个方面都列举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实例,充分说明了MODIS在极地区域的广泛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极地 极区地貌 极区大气 极区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立体和InSAR的Grove山地区DEM建立和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雷 周春霞 鄂栋臣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1期83-90,共8页
本文分别利用光学立体和In SAR技术生成了东南极Grove山地区15 m分辨率的ASTER DEM和20 m分辨率的In SAR DEM。在利用ASTER立体像对生成DEM的过程中引入ICESat测高数据作为高程控制以减少错误匹配,提高DEM垂直精度;而在利用ERS tandem... 本文分别利用光学立体和In SAR技术生成了东南极Grove山地区15 m分辨率的ASTER DEM和20 m分辨率的In SAR DEM。在利用ASTER立体像对生成DEM的过程中引入ICESat测高数据作为高程控制以减少错误匹配,提高DEM垂直精度;而在利用ERS tandem数据生成DEM后,选取ICESat测高数据对In SAR DEM进行倾斜面纠正,以消除基线不精确估计等带来的影响。通过与未作控制的ICESat测高数据进行比较,评价了两种DEM的精度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两种DEM的差异,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探讨了两种技术生成南极冰盖DEM的优势和不足。最后结合两DEM的优势,融合生成了Grove山地区高精度的D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INSAR 数字高程模型(DEM) Grove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uickBird影像生成菲尔德斯半岛数字正射影像图及其精度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鄂栋臣 周宇 +1 位作者 周春霞 王泽民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7-403,共7页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是世界各国进行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地区,该地区的高精度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给极地考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由于受地面控制点数量、分布以及DEM精度的影响,该地区已获取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精度不能满足高精度应用...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是世界各国进行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地区,该地区的高精度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给极地考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由于受地面控制点数量、分布以及DEM精度的影响,该地区已获取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精度不能满足高精度应用需求。对此,本文讨论了利用QuickBird影像制作该地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方法,基于QuickBird影像,利用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采集的地面控制点对正射纠正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1∶20000比例尺地形图提取的DEM对影像进行投影差改正。误差分析表明,纠正后影像平面精度优于1m,满足1∶5000比例尺遥感平面图制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ICKBIRD影像 菲尔德斯半岛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验潮进展及中山站验潮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鄂栋臣 黄继锋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3-370,共8页
介绍了潮汐观测的方法、最新成果以及南极验潮的进展;分析了南极中山站潮汐观测现状,考虑了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并参考南极其他站的经验,为改进中山站目前的验潮系统提出了可行方案。
关键词 南极 潮汐观测 进展 中山站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灰度匹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建虎 郭艳柳 《海洋测绘》 2008年第6期18-20,共3页
图像配准是图像处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其后续图像处理工作的效果。介绍了一种借助转动惯量计算惯量椭圆以进行遥感灰度图像配准的方法。
关键词 图像配准 惯量椭圆 遥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S-2卫星陀螺仪及姿态对SAR影像相干性影响分析
16
作者 周春霞 鄂栋臣 +1 位作者 GE Lin-lin 王泽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3,共4页
SAR数据是开展研究的基础。以研究实验中SAR影像数据的相干性为出发点,引出ERS-2陀螺仪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卫星姿态问题引起的多普勒中心频率偏差,分析姿态误差对相干性的影响,为用户选择ERS-2卫星SAR数据提供参考。
关键词 ERS-2 SAR 相干性 陀螺仪 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序遥感数据的中山站附近地区海冰监测及雪龙船航迹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敬敬 周春霞 +2 位作者 艾松涛 刘帅斌 王泽民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94-202,共9页
极地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它对极地科学考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MODIS L1B级数据,经监督分类提取冰雪二值图并计算海冰面积,分析2000—2014年中山站附近地区的海冰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结合Lan... 极地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它对极地科学考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MODIS L1B级数据,经监督分类提取冰雪二值图并计算海冰面积,分析2000—2014年中山站附近地区的海冰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结合Landsat影像及雪龙船航迹数据,分析2007—2012年雪龙船到达中山站的航迹特点,为极地科学考察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中山站附近地区海冰年际变化规律大体一致,且在每年8月至次年3月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海冰面积在9月底10月初达到最大值,在2月中下旬达到最小值;雪龙船到达中山站时间为该地区海冰融化的初期,其航迹特点与海冰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雪龙船航迹 中山站 MODIS LANDS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洋海冰影像地图投影变换与瓦片切割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璐 艾松涛 +4 位作者 鄂栋臣 龚洪清 沈权 徐宁 张宏洋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4-290,共7页
南大洋海冰分布是南极考察过程中影响破冰船航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南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际上不同机构发布的南大洋海冰分布图,大多是球面投影,不能直接用于主流的瓦片地图发布。将极方位立体投影海冰图转换为目前主流的网络墨... 南大洋海冰分布是南极考察过程中影响破冰船航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南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际上不同机构发布的南大洋海冰分布图,大多是球面投影,不能直接用于主流的瓦片地图发布。将极方位立体投影海冰图转换为目前主流的网络墨卡托投影地图,并利用合适的图像重采样方法,按照不同级别比例尺进行瓦片切割和编号存储,最终实现海冰影像地图的发布共享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笔者对不同的图像重采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最邻近点采样方法、双线性内插和双三次卷积重采样方法的优劣,针对本文的研究优选双线性内插方法进行影像地图瓦片的切割,并最终叠加融合在Google地图上,实现了Google底图、准实时海冰影像图与破冰船走航位置的集成显示,为雪龙船的冰区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海冰 地图投影 瓦片切割 图像重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