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塑料的老化及其对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吸附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丛俏 蔡国庆 任梓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80-4388,共9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和抗生素作为新兴污染物,经常在水环境中能被同时检测到,并且水环境中的抗生素也经常在MPs表面被发现。MPs可以通过表面吸附和迁移,吸收、聚集并携带水环境中的各类有机污染物而受到广泛关注。与原始MPs相比,...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和抗生素作为新兴污染物,经常在水环境中能被同时检测到,并且水环境中的抗生素也经常在MPs表面被发现。MPs可以通过表面吸附和迁移,吸收、聚集并携带水环境中的各类有机污染物而受到广泛关注。与原始MPs相比,老化后的MPs因粒径变小、比表面积增大,从而吸附位点增多,而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主要从MPs的环境老化方式、老化后MPs对水环境中各类抗生素的吸附行为展开了综述,总结了老化MPs的老化方法及吸附抗生素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并对MPs老化问题及对抗生素的吸附影响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抗生素 老化 吸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禽场周围水环境中磺胺类抗性菌、抗性基因分布 被引量:8
2
作者 金明兰 李华南 +8 位作者 赵鑫 徐莹莹 薛洪海 董莉莉 赵玉鑫 李明 王建辉 陆海 林英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6-270,共5页
为进行养禽场周围水环境中磺胺类抗性菌、抗性基因分布的研究,从3家养禽场多个区域水环境中分离的56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应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分析磺胺类药物敏感性,应用PCR方法检测磺胺类药物抗性基因。结果有18株(32.1... 为进行养禽场周围水环境中磺胺类抗性菌、抗性基因分布的研究,从3家养禽场多个区域水环境中分离的56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应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分析磺胺类药物敏感性,应用PCR方法检测磺胺类药物抗性基因。结果有18株(32.14%)磺胺类抗性菌,对利福平的耐受性最弱,对氯霉素的耐受能性最强;共检测到64个抗性基因,三个养禽场分别为:19(29.69%)、29(45.31%)、16(25.00%);分别为sul1 18(28.12%)、sul2 13(20.32%)、sul3 7(10.94%)、Int1 18(28.12%)、Int2 8(12.50%)。含一种抗性基因的菌株为1株、含2种抗性基因的菌株为1株、含三种抗性基因的菌株为6株、含四种抗性基因的菌株为5株、含五种抗性基因的菌株为4株,而1株无抗生素抗性的菌株检出抗性基因。结果表明在养禽场场内检测到抗性基因和抗性菌株数量较高、养禽场周围水环境中存在磺胺类抗性菌株,且具有多重抗性,可能对生态环境的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禽场 磺胺敏感性 抗性菌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提质废水絮凝预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铁红 张芳 +3 位作者 董利鹏 谢添 王晓玲 韩相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6,共4页
通过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3种絮凝剂对褐煤提质废水混凝沉淀处理效果的比较,考察了3种絮凝剂的投加量对废水浊度、NH3-N、TP及COD的去除效果,并结合了絮体沉降性能,优选出混凝处理效果最好的PAFC作为... 通过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3种絮凝剂对褐煤提质废水混凝沉淀处理效果的比较,考察了3种絮凝剂的投加量对废水浊度、NH3-N、TP及COD的去除效果,并结合了絮体沉降性能,优选出混凝处理效果最好的PAFC作为处理褐煤提质废水的絮凝剂。并确定了该絮凝剂对褐煤提质废水混凝沉淀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AFC在投加量为250 mg/L,p H为3.5时,褐煤提质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56.63%,浊度去除率为92.21%,30 min静沉比为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提质废水 絮凝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和多种抗生素胁迫下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冰 李华南 +8 位作者 王梓静 劳旭婷 冯辰 金雨萱 赵薇 苑子仪 金信成 张明哲 孙世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514,共9页
为了深入探究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抗生素胁迫下土壤环境因子产生的响应特性,以聚乙烯(polyethylene,PE)、四环素(tetracycline,TC)、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独、联合施用到土壤中4周后,开展了土壤的理化... 为了深入探究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抗生素胁迫下土壤环境因子产生的响应特性,以聚乙烯(polyethylene,PE)、四环素(tetracycline,TC)、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独、联合施用到土壤中4周后,开展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抗生素残留、抗生素抗性菌(antibiotics resistant bacteria,ARB)抗性、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施用MPs与抗生素的容重比对照组分别增大了12.3%、16.9%、 21.8%.有机质含量由39.96g·kg^(-1)变化为53.21g·kg^(-1),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大了9.16%、12.39%、14.09%、18.47%、32.03%、33.16%、36.04%.阳离子交换量由对照组的44.36 cmol·kg^(-1)显著变化为62.45 cmol·kg^(-1),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大了24.06%、30.09%、33.97%、36.49%、47.14%、50.93%、56.1%.实验各组pH值在7.58—8.12之间变化.实验各组的过氧化氢酶含量分别为1.653、 1.559、1.421、1.486、1.376、1.545、1.524、1.453 IU·g^(-1);脲酶含量分别为89.56、78.32、64.65、66.79、57.27、72.31、 71.26、 61.56IU·g^(-1);蔗糖酶含量分别为158.69、 149.61、 134.56、 131.87、 123.65、 137.26、136.83、 126.34 IU·g^(-1). MPs-TC-CIP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分别下降12.1%、32.3%、26.7%. MPs-TC、MPs-CIP组与TC、CIP实验组相比,抗生素残留量有所降低,分别为187.1%、189.3%;MPs-TC-CIP实验组的抗生素残留则低于单一施用CIP、TC组,分别为182.6%、178.7%.筛选的TC抗性菌(TC resistant bacteria,TCRB)和CIP抗性菌(CIP resistant bacteria,CIPRB)的抗性增加2倍以上. MPs-TC-CIP组与对照组相比,tet W、tet O的相对丰度比值分别为1.82、1.78;qnr A、qnr S的相对丰度比值分别为1.68、1.71.各组中相对丰度较高菌群依次为变形菌(Proteobacteria),放线菌(Actin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厚壁菌(Fimicutes).施用抗生素、MPs后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加、myxococcus相对丰度减少.研究结果表明,施用MPs能促进抗生素的富集;在共同胁迫下,对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探明了MPs对抗生素残留、ARGs传播、微生物群落演化特征等潜在影响,以期为消减污染物的危害、构建综合智能修复体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抗生素 抗性菌 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对稻田土壤-水界面重金属分布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晓艳 王琪琛 +5 位作者 姜懿真 武忠 柳钟惠 陈吉孝 王钰琳 袁宇翔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0,共11页
研究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稻田土壤-水界面中重金属空间分布和迁移的影响机制,可为微界面环境中MPs和重金属交互作用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2021年7月对采自东北地区稻田的土壤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MPs,借助... 研究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稻田土壤-水界面中重金属空间分布和迁移的影响机制,可为微界面环境中MPs和重金属交互作用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2021年7月对采自东北地区稻田的土壤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MPs,借助薄膜梯度扩散技术(DGT)在毫米尺度上获取稻田土壤-水微界面生物有效态重金属元素的原位高分辨信息,并根据Fick第一扩散定律评估不同MPs添加处理下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和释放通量。结果表明:(1)稻田土壤-水微界面生物有效态Mn、Co、Fe、Ni、Zn、Pb、Cu和Cd浓度在剖面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2)MPs的添加显著降低了有效态Cu(-50.7%~8%,P<0.001)、Zn(-17.1%~-4.1%,P<0.001)和Cd(-16.7%~-2.2%,P<0.001)的浓度;(3)土壤MPs的添加改变了有效态Cu的迁移方向,使土壤由Cu源转化成Cu汇,说明MPs对Cu存在明显的吸附效应;(4)不同粒径MPs的添加对生物有效态Ni的影响差异较大,大粒径(80μm)MPs增加了其浓度,小粒径(10μm)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水微界面 重金属 原位高分辨率信息 迁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和微塑料暴露对植物胁迫效应的研究
6
作者 金明兰 毕嘉豪 +3 位作者 董丽丽 李卓诚 葛传汇 李华南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14-2117,2126,共5页
为了探究重金属、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对植物的胁迫效应,通过氯仿熏蒸-浸提法、ELISA、ICP、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植物生长、酶活性、微生物量、重金属残留量、重金属抗性基因(metal resistance genes, MRGs)的检测。结果显示... 为了探究重金属、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对植物的胁迫效应,通过氯仿熏蒸-浸提法、ELISA、ICP、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植物生长、酶活性、微生物量、重金属残留量、重金属抗性基因(metal resistance genes, MRGs)的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植物鲜重比分别为对照组的97.5%,98.3%,97.2%96.5%,96.8%,95.5%;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79,0.75,0.72,0.71,0.69,0.63,0.58 mg/g;根长分别为6.1,5.6,5.8,5.3,5.1,4.6 cm。植物的酶活性、土壤的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施用MPs-Cd-Pb, Pb和Cd的残留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68倍、1.64倍,MRGs比对照组增加1.88倍、1.94倍。结果表明,重金属和MPs共同暴露下,对植株的生理特性、酶活性造成一定影响,重金属和MRGs的残留增加,对植物和生态环境产生胁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微塑料 MRGs 酶活性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配施生物炭对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冯轲 田晓燕 +3 位作者 王莉霞 欧洋 阎百兴 符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9-335,共7页
在控制外源氮输入相同的前提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部分替代化肥作为底肥,不同生物炭施用量(5、10、20 t·hm^(-2))对水稻生长期内稻田田面水氮磷迁移转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田面水总氮、硝氮、铵氮浓度在施肥后... 在控制外源氮输入相同的前提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部分替代化肥作为底肥,不同生物炭施用量(5、10、20 t·hm^(-2))对水稻生长期内稻田田面水氮磷迁移转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田面水总氮、硝氮、铵氮浓度在施肥后第3 d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并逐渐稳定;田面水总磷浓度在施肥后2~4 d内增幅较小,而后迅速下降至稳定,施加生物炭对田面水总磷的影响不大;可溶性磷浓度在施肥后2~4 d内处于平稳下降的状态,之后迅速下降至稳定。稻田施肥后10 d内是控制氮磷流失的最佳时段。采用生物炭代替部分化肥的施肥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能降低稻田田面水的氮磷浓度,稻田退水氮、磷的输出负荷分别减少了39%~50%和38%~50%,显著提高了水稻生态效益。通过综合效益评估可知,施加5 t生物炭代替化肥是综合效益最高的施肥方法,该施肥方式下氮、磷的年输出负荷分别为16.83、1.8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生物炭 稻田水 氮磷流失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水田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娜 汤洁 +1 位作者 张楠 于树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共6页
选取-5-5℃作为研究温度,以24 h(12 h冻结,12 h消融)为一个冻融循环,研究吉林西部大安灌区水田0-30 cm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酶活性(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剖面特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 选取-5-5℃作为研究温度,以24 h(12 h冻结,12 h消融)为一个冻融循环,研究吉林西部大安灌区水田0-30 cm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酶活性(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剖面特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10-20 cm和20-3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其变化趋势与含水率一致;过氧化氢酶变化较小,脱氢酶和脲酶总体增加,而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土壤有机碳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大小表现为:脲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冻融作用改变了土壤中水环境,抑制了土壤微生物呼吸和酶的分解作用,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土壤 冻融作用 土壤有机碳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水库汇水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58
9
作者 李娜 韩维峥 +1 位作者 沈梦楠 于树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4-230,共7页
面源污染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其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已严重威胁着水环境生态安全。该文以长春市水源地新立城水库汇水区为研究对象,选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其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得到结果如下:1)汇水区内农业非... 面源污染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其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已严重威胁着水环境生态安全。该文以长春市水源地新立城水库汇水区为研究对象,选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其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得到结果如下:1)汇水区内农业非点源污染总氮、总磷负荷量分别为2 822.485、471.123 t/a,且二者空间分布较一致;2)总氮负荷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土地利用>畜禽养殖>农村人口,总磷的污染负荷贡献率大小为: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农村人口;3)选取水库2004-2013年水质监测数据计算营养盐输出负荷,与模型估算的输出负荷进行对比,得到模型模拟具有较高精度,系数选取合理可靠,可信度高,可在研究区范围内进行推广,能够为长春市水源地综合整治及水利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土地利用 N P 输出系数模型 污染负荷 新立城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积雪环境雪/气间汞通量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占华 张刚 +2 位作者 王艺 赵玉鑫 孙雪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1-606,共6页
研究区域内冬季存有5个月以上稳定性季节积雪,为研究积雪地表状况下雪/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设置了平地农田和坡地农田2类共4处采样点,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3月,使用动态通量箱法(dynamic flux chamber,DFC)与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 研究区域内冬季存有5个月以上稳定性季节积雪,为研究积雪地表状况下雪/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设置了平地农田和坡地农田2类共4处采样点,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3月,使用动态通量箱法(dynamic flux chamber,DFC)与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5+)联用技术测定了各样点雪/气间汞交换通量,并同步测定太阳辐射、气温和气湿等气象因子,分析了雪/气间汞通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等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季节性积雪稳定存在时,雪/气间汞通量表现为明显的由大气指向雪面的沉降特征过程。季节性积雪趋于消融时,雪/气间汞通量表现为沉降与释放交替出现,总通量水平比积雪期降低一个数量级。雪/气间汞通量与大气汞浓度存在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与太阳辐射强度间有明显的正线性相关性,与气温和气湿间无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通量 季节性积雪 农田 大气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城市露水凝结观测及其与常规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莹莹 汤洁 +3 位作者 祝惠 林英姿 金明兰 朱心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82-2391,共10页
露水是城市生态系统水循环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凝结水资源和湿度来源,为了揭示"全球变暖"对我国东北地区城市露水凝结的影响,于2014和2015年植物生长季对长春市绿地区、道路区及裸土区露水强度和气象因子进行监测和相关性分析... 露水是城市生态系统水循环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凝结水资源和湿度来源,为了揭示"全球变暖"对我国东北地区城市露水凝结的影响,于2014和2015年植物生长季对长春市绿地区、道路区及裸土区露水强度和气象因子进行监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城市绿地区露水强度与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气温、风寒温度、太阳辐射(n=254,P<0.01)正相关,与PM_(2.5)、PM_(10)、空气质量指数、夜间风速、大气压(n=254,P<0.01)负相关。东北城市年露日数为132—136d,占无霜期的62.5%左右。绿地区是城市生态系统水汽凝结的主要区域,绿地区占市区面积的比例是城市年露水量的决定因子,长春市年露水凝结量约为23—35mm,如城市绿地区所占比例降低至5%,年露水量基本可忽略不计。东北城市露水强度可通过I=(-5.9+0.156RH-0.86V_(night)+0.117R_n)×10^(-2)(R^2=0.857)模型进行模拟。结合研究区1965—2015年植物生长期夜间凝露段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判断东北城市生态系统露水量的变化率为-1.07mm/10a(P<0.01)。在相对湿度、夜间风速和太阳辐射共同影响条件下,研究区气候变化对露水凝结影响不大。提供了城市不同下垫面露水监测及计算的方法,完善了不同生态系统露水监测体系,通过间接模型法构建了露水强度模拟模型,进一步明确了气候变化对近地表水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城市 露水凝结 暖干趋势 影响因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发生与持续时间对退化盐碱沼泽芦苇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晓宇 齐明明 +4 位作者 李聪 李秀军 刘兴土 王颖 蔺吉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9,共7页
比较了不同淹水发生时间与持续时间对退化盐沼芦苇生长生理以及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持续时间的增加,芦苇株高显著增加,长期淹水条件下芦苇株高最高(FD_5),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淹水持续2月(FD_3... 比较了不同淹水发生时间与持续时间对退化盐沼芦苇生长生理以及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持续时间的增加,芦苇株高显著增加,长期淹水条件下芦苇株高最高(FD_5),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淹水持续2月(FD_3)的生物量最高,Na^+,K^+浓度虽然不规则变化,但最低浓度值出现在FD_3处理中。另外,盐碱土壤理化指标(pH值,EC,Na^+,Ca^(2+),HCO_3^-和CO_3^(2-)含量)随着淹水持续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土壤理化性质最优的处理为FD_3。随着淹水发生时间的后移,芦苇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不变,地下生物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N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芦苇地上器官的K^+含量以及盐碱土壤的pH值,EC,Na^+,Ca^(2+),HCO_3^-和CO_3^(2-)含量表现为生长初期淹水低于生长后期淹水处理(FO_1,FO_2优于FO_3,FO_4)。无论淹水发生时间还是淹水持续时间均对土壤的有机质,K^+,Mg^(2+),Cl^-,SO_4^(2-)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6月,7月份是芦苇生态需水期,在此阶段补充充足水分对芦苇的生长恢复具有显著意义,并能改善盐碱土壤的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发生和持续时间 退化芦苇 盐碱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实际染整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无机组分与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铁红 赵凯 +5 位作者 佟娟 徐宇峰 莫荣明 莫东海 夏建新 魏源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82-3492,共11页
近年来超滤(UF)-反渗透(RO)组合工艺逐渐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得到推广应用,但目前对实际染整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无机与有机组分变化特征的研究仍有不足.研究考察了某实际染整废水的UF-RO深度处理工艺过程中无机离子、溶解性有机物(DOM... 近年来超滤(UF)-反渗透(RO)组合工艺逐渐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得到推广应用,但目前对实际染整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无机与有机组分变化特征的研究仍有不足.研究考察了某实际染整废水的UF-RO深度处理工艺过程中无机离子、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特征与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实际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工艺过程中,UF-RO工艺对常规污染物去除显著,但RO出水中仍存在有机氮;该工艺可显著去除染整废水中高芳香度、高分子量、疏水性的DOM,而陆源输入、腐殖化程度相对较低的DOM可透过RO膜.染整废水中主要阳离子为Na、Ca和K,阴离子为Cl^(-)、SO_(4)^(2-)和HCO_(3)^(-),RO单元对Fe、Si和Al的去除率为55.4%—83.6%,对K、Ca、Na、Mg的去除率达到96.3%—100%;RO膜对Mg的浓缩倍数最高,RO膜上Fe和Al相比Ca和Si更难被洗脱.UF单元可显著截留富里酸类DOM,RO出水则仅存在色氨酸类(Ex/Em=235/335 nm)和酪氨酸类(Ex/Em=225/285 nm)荧光峰,其中Ex/Em=235/335 nm峰为染料相关的荧光峰.除RO出水外,其它水样DOM均以内源输入为主,RO出水则兼具自生源输入和陆源输入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实际染整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水质变化特征及RO膜性能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废水 反渗透 无机离子 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固体废物填埋场对附近地下水的污染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盂庆玲 马桂科 +3 位作者 韩相奎 张凤君 韩鲁亮 高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1-76,共6页
分别在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对某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利用不同时期各采样点的水质测定结果,选取13个污染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推荐的方法对水质进行评价,并对水质成因进... 分别在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对某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利用不同时期各采样点的水质测定结果,选取13个污染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推荐的方法对水质进行评价,并对水质成因进行了一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在3次监测中均超标,而氨氮在平水期有超标,高锰酸盐指数及氨氮污染主要源自某双苯厂装置爆炸后污染物的渗入,当然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中氨氮污染的贡献也往往很高;挥发酚时有超标,这是由于该固体废物填埋场主要填埋某石化厂的工业固体废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总硬度在采样点2(22#监测点)有超标;研究区地下水中铁、锰含量均较高,这可能与原生地质环境有关,并非来自人为污染;研究区周边500m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质较差,而1 500m范围外的水质较好,采用修正后的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的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更能客观反映研究区地下水的实际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评价 固体废物 垃圾填埋场 地下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活化过硫酸盐技术去除水中人工甜味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薛洪海 高斯屿 +3 位作者 付依 朱雅静 彭举威 韩相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17-23,共7页
综述了紫外(ultraviolet,UV)活化过硫酸盐(persulfate,PS)技术去除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人工甜味剂(artificial sweeteners,ASs)的研究现状,对比了UV/PS技术与传统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的优劣,深入剖析了UV... 综述了紫外(ultraviolet,UV)活化过硫酸盐(persulfate,PS)技术去除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人工甜味剂(artificial sweeteners,ASs)的研究现状,对比了UV/PS技术与传统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的优劣,深入剖析了UV/PS技术降解ASs的动力学、影响因素、降解产物和机理,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UV/PS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甜味剂 过硫酸盐 紫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痕量硝基多环芳烃 被引量:5
16
作者 薛洪海 汪雨薇 +4 位作者 王颖 陈希 温学 高斯屿 纪宁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4-139,共6页
采用带有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研究了水中2种典型硝基多环芳烃——1-硝基芘和1,8-二硝基芘的定量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可直接分析水中痕量1-硝基芘和1,8-二硝基芘.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72~1... 采用带有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研究了水中2种典型硝基多环芳烃——1-硝基芘和1,8-二硝基芘的定量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可直接分析水中痕量1-硝基芘和1,8-二硝基芘.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72~12μg/L和0.48~48μ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0和0.999 2,回收率分别为97.67%~104.44%和93.33%~103.13%,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1μg/L和0.15μg/L,定量限分别为0.72μg/L和0.26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硝基芘 1 8-二硝基芘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六六(α-HCH)在水、冰和雪中的光化学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洪海 唐晓剑 +3 位作者 康春莉 陈柏言 刘婷婷 武家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42-1346,共5页
研究了紫外光作用下六六六(α-HCH)在水、冰和雪3种介质中的光化学反应,考察了α-HCH的光化学反应动力学、产物和机理.结果表明,在水、冰和雪中,α-HCH均可以发生光化学反应,且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化学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雪>... 研究了紫外光作用下六六六(α-HCH)在水、冰和雪3种介质中的光化学反应,考察了α-HCH的光化学反应动力学、产物和机理.结果表明,在水、冰和雪中,α-HCH均可以发生光化学反应,且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化学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雪>水>冰.在水和冰中,α-HCH均生成了异构化产物β-HCH和γ-HCH,异构化机理是α-HCH分子中的氯原子改变原来的构像;由于雪中α-HCH的光化学反应较快,因此在雪中未检测到异构化产物.在3种介质中,α-HCH的光解产物均为二氯苯和五氯环己烯,其机理为氯化氢或氯原子的脱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六六六 光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碳对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韦新东 汪雨薇 +4 位作者 薛洪海 王颖 温学 马明慧 范彩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137-142,共6页
黑碳是化石燃料及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广泛分布于大气、水体、土壤、冰雪等环境介质中。鉴于黑碳在气候效应、大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黑碳的来源、性质及其在多种环境介质... 黑碳是化石燃料及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广泛分布于大气、水体、土壤、冰雪等环境介质中。鉴于黑碳在气候效应、大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黑碳的来源、性质及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并重点阐述了黑碳对有机污染物吸附及降解作用的影响,这有助于揭示黑碳在有机污染物环境归趋及其生物可利用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可为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有机污染物 吸附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吉县第三系承压水中硫酸盐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被引量:4
19
作者 付昌昌 张晟 +3 位作者 张文静 苏小四 程旭学 王雨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7-193,共7页
宁夏自治区西吉县地下水中硫酸盐(SO42-)含量普遍超标,为了查明地下水中SO42-的来源,对区内36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组成、21件岩石样品的易溶盐组分和10件地下水样品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O42-是区内地下水中主要阴离... 宁夏自治区西吉县地下水中硫酸盐(SO42-)含量普遍超标,为了查明地下水中SO42-的来源,对区内36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组成、21件岩石样品的易溶盐组分和10件地下水样品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O42-是区内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组分,在区域上具有北部低,中部和南部高的明显的分带性,并且沿着地下水流向SO42-含量逐渐升高;SO42-也是区内第三系地层中主要的易溶盐组分,以石膏和芒硝形式存在;区内地下水中SO42-主要来源于地层中石膏和芒硝(所占比例平均为83%),其次是地层中的硫化物(所占比例平均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 水化学特征 易溶盐组分 硫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多功能利用测度及协同发展影响研究
20
作者 王雨枫 陈立民 +2 位作者 江清阳 何佩云 王玮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31-4537,共7页
基于2000~2023年土地遥感监测数据,使用地理空间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上游土地利用功能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解析,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结果表明流域经济带的生活功能面积持续增长,而生产功能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面积也减少.生产... 基于2000~2023年土地遥感监测数据,使用地理空间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上游土地利用功能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解析,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结果表明流域经济带的生活功能面积持续增长,而生产功能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面积也减少.生产功能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高低值的区域集聚性分布特征显著.生活功能水平由北到南呈高低相间分布,由平原地带向周围山地递减.生态功能水平与地形地貌呈显著相关,功能空间差异明显.主要影响要素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农业技术与农业效益推动着土地“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对于区域土地利用及协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多功能利用 土地转移矩阵 影响因素 长江经济带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