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松辽流域国家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阶段经验的探讨
1
作者 李丹 房含 +2 位作者 王迪晨 常诚 高海宁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3期147-151,共5页
2018—2022年,松辽水利委员会完成松辽流域6个国家级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年度监测面积约88.77万km^(2),涉及167个县(市、区、旗)。文章从技术流程与方法、项目完成情况、主要成果与成效、主要经验与做法、主要结论5个主要... 2018—2022年,松辽水利委员会完成松辽流域6个国家级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年度监测面积约88.77万km^(2),涉及167个县(市、区、旗)。文章从技术流程与方法、项目完成情况、主要成果与成效、主要经验与做法、主要结论5个主要方面对五年间松辽流域国家级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监测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为后续项目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流域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总结与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丹 王念忠 关传弢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年第9期171-172,共2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而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松辽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的法律、政策、技术基础。从专...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而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松辽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的法律、政策、技术基础。从专题信息遥感解译、水土流失监测、侵蚀沟调查、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工作特点,总结了2003年以来的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经验。以便能够从明确规范思路、完善技术手段、构建评审体系、成果推广应用、锻炼人才队伍等方面为今后开展相关动态监测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法律基础 政策基础 技术基础 工作特点 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运行与管理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钟云飞 《东北水利水电》 2024年第10期26-28,共3页
长期以来,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在黑土地保护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中叙述了黑土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现状,分析了目前监测站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黑土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存在的监测指标体系不完善、监测设施设备老化和自动化程度低... 长期以来,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在黑土地保护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中叙述了黑土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现状,分析了目前监测站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黑土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存在的监测指标体系不完善、监测设施设备老化和自动化程度低、数据深度分析应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还需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建设、推动监测点建设优化、不断加强监测数据汇总及分析、保障监测站点长期稳定运行等建议,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基础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生态文明 水土保持 监测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流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宝桐 李爽 张锋 《东北水利水电》 2008年第2期35-36,共2页
随着松辽流域开发建设项目的迅速发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已刻不容缓。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其造成的危害,结合松辽流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松辽流域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水土保持分区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伟 王念忠 张锋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第7期46-49,共4页
综合性分析了辽河流域侵蚀环境,提出辽河流域水土保持分区原则及方法。根据建立的水土保持分区指标体系,将辽河流域分为2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并提出各个区的水土流失防治策略。
关键词 辽河流域 分区 水土保持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火电厂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6
作者 钟云飞 巴丽敏 范海峰 《东北水利水电》 2009年第9期63-64,共2页
本文结合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新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经验,分析东北地区火电厂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危害及影响,提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方式方法、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火电厂 水土保持监测 生态文明建设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兴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体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晓瑞 信永达 钟云飞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第9期30-32,72,共3页
本文拟选择吉兴小流域为例证,对目前项目区进行整体分析,并对其进行效益评价和流域治理经验的总结,对流域治理对保护黑土地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探讨。文中通过比较2004年到2006年间吉兴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 本文拟选择吉兴小流域为例证,对目前项目区进行整体分析,并对其进行效益评价和流域治理经验的总结,对流域治理对保护黑土地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探讨。文中通过比较2004年到2006年间吉兴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指标值的高低,来判断流域综合治理在这段时间系统内部效益的变化,从而达到综合计量和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流域 综合治理 评价体系 吉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监测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岩松 李世泉 +3 位作者 高燕 郭希尧 张锋 李丹 《中国水利》 2007年第22期45-46,49,共3页
近年国家在东北四省(区)实施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根据试点工程对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松辽委对试点工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测,获取了2004—2006年的监测数据。试点工程在监测思路确定、监测总体布局与监测点选择、监测... 近年国家在东北四省(区)实施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根据试点工程对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松辽委对试点工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测,获取了2004—2006年的监测数据。试点工程在监测思路确定、监测总体布局与监测点选择、监测内容与方法及监测组织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监测方法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钟云飞 巴丽敏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第8期32-34,共3页
文章遵循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归纳评价指标选择方法和评价方法,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文献频数法,选取了治理程度、林草覆盖率、土壤侵蚀模数、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人均纯收入、人均产粮、... 文章遵循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归纳评价指标选择方法和评价方法,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文献频数法,选取了治理程度、林草覆盖率、土壤侵蚀模数、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人均纯收入、人均产粮、农产品商品率、劳动力利用率9个评价指标,作为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主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小流域综合治理 评价指标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侵蚀环境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念忠 李建伟 张锋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第7期44-45,66,共3页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防治关系到流域生态安全及国家粮食安全。本文综合性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危害,提出松花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希望能为松花江流域水土保持及水土资源...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防治关系到流域生态安全及国家粮食安全。本文综合性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危害,提出松花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希望能为松花江流域水土保持及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导流 导流标准 导流建筑物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地治理区2015—2016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建祥 常诚 《东北水利水电》 2017年第12期22-24,共3页
作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松辽流域2016年度重点对东北黑土地治理区15个典型县,面积6.32万km^2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 作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松辽流域2016年度重点对东北黑土地治理区15个典型县,面积6.32万km^2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区域总面积的48.04%,各类土地利用总体变化不大,呈现旱地面积减少,水田和林地面积增加的现象,水土流失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31.91%,2015—2016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39.48 km^2,新增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是导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地治理区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2015-201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监测方案
12
作者 李丹 王念忠 关传弢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年第10期29-31,共3页
介绍了东北黑土区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监测方案和以遥感影像、野外调查成果等为基础数据源,采用区域"三因子"叠加、小流域模型计算相结合的监测技术评价水力侵蚀状况的工作。通过这个监测方案,能够得到小流域主要水土保持措施... 介绍了东北黑土区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监测方案和以遥感影像、野外调查成果等为基础数据源,采用区域"三因子"叠加、小流域模型计算相结合的监测技术评价水力侵蚀状况的工作。通过这个监测方案,能够得到小流域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综合分析和探索水土流失规律,从而得到重点治理区全面反映水力侵蚀、水土保持措施现状的报告、数据、表格、图册共四类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水土流失 监测方案 “三因子”叠加 小流域模型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艳艳 张舒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1年第1期62-64,共3页
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况,必须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推动水土保持的生态保护建设,是我国进行生态保护战略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水资源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念忠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第6期20-21,72,共2页
本文通过对黑土区中部和松嫩平原西北部的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分析了东北黑土区的研究区2000—2010年期间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及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实施状况。监测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使得原有城市周边的农田被不断侵占,而粮食的需... 本文通过对黑土区中部和松嫩平原西北部的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分析了东北黑土区的研究区2000—2010年期间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及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实施状况。监测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使得原有城市周边的农田被不断侵占,而粮食的需求又导致开荒面积增加和林地、草地及水域面积的逐渐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大。文中还提出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水土流失监测 粮食安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动态监测及实践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建伟 孟令钦 白建宏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第3期4-6,71,共3页
本文介绍了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采用3S技术在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流域开展大尺度范围内的侵蚀沟动态监测实践。详细介绍了大尺度条件下侵蚀沟的动态监测技术及研究过程,以及对所遇到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案。采取以3S技术为基础... 本文介绍了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采用3S技术在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流域开展大尺度范围内的侵蚀沟动态监测实践。详细介绍了大尺度条件下侵蚀沟的动态监测技术及研究过程,以及对所遇到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案。采取以3S技术为基础的动态监测方法,不但具有监测结果准确和费用低的特点,而且本案例还对今后开展侵蚀沟监测及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侵蚀沟 动态监测 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讷河市水土流失现状与对策
16
作者 崔润利 张建 张锋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第8期27-28,共2页
东北黑土地虽然开垦年限不长,但水土流失非常普遍,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仅以讷河市为例,从东北黑土区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出发,分析黑土区水土流失的现状,提出几点治理对策,希望能够为黑土资源的... 东北黑土地虽然开垦年限不长,但水土流失非常普遍,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仅以讷河市为例,从东北黑土区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出发,分析黑土区水土流失的现状,提出几点治理对策,希望能够为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水土流 防治对策 讷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PTFs方法获取的侵蚀黑土水分特征曲线的比较
17
作者 高晓飞 魏欣 高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2,共6页
采用3种土壤转换方程(PTFs)获取不同侵蚀程度黑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WCC),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以选择适合黑土SWCC间接获取的PTFs方法。以4种不同侵蚀程度的黑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常用的PTFs计算机模型:Rosetta3、CalcPTF和以最大... 采用3种土壤转换方程(PTFs)获取不同侵蚀程度黑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WCC),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以选择适合黑土SWCC间接获取的PTFs方法。以4种不同侵蚀程度的黑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常用的PTFs计算机模型:Rosetta3、CalcPTF和以最大吸湿量为残余含水量(θ_(r))发展的PTFs方法(编号:PTFs3),进行了SWCC的van Genuchten (VG)模型参数的预报。Rosetta3模型的输入参数包括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密度、33 kPa压力下的土壤含水率(θ_(33 kPa))和1 500 kPa压力下土壤含水量(θ_(1 500 kPa));CalcPTF模型的输入参数包括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密度和有机碳含量;PTFs3的输入参数包括饱和含水量(θ_(0))、最大吸湿量(θ_(97%RH))、θ_(33 kPa)和θ_(1 500 kPa)。将上述3种方法获取的参数带入VG模型,得出供试土壤在不同水吸力下的土壤含水量,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使用3种PTFs模型输出参数的VG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也比较接近。PTFs3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在±0.05 cm^(3)/cm^(3)内;CalcPTF-Var模型差值在-0.08~0.05 cm^(3)/cm^(3)之间;而Rosetta3模型的差值在-0.10~0.06 cm^(3)/cm^(3)之间。在土壤含水率压力小于33 kPa情况下时,SWCC差值相对较大。Rosetta3和PTFs3因为有θ_(33 kPa)和θ_(1 500 kPa)两点的水分进行校正,精确性比较可控,效果优于CalcPTF-Var。预报值与实测值差异的百分比也说明了这一点。具体到每个供试土壤样本,3种PTFs对剧烈侵蚀的黑土预报偏差百分比都较大,但PTFs3表现较优于其他两种模型。CalcPTF-Var在微度侵蚀样本S1的模拟上也出现了相对较大的偏差。综上,PTFs3模型是一种比较适合预报黑土SWCC的VG模型参数的PTFs方法。Rosetta3模型误差主要来源于较严重的低估了≤1 kPa SWCC的土壤含水量,而高估了6~33 kPa的土壤含水量。仅输入土壤理化性质的CalcPTF-Var模型需注意在部分黑土样本上的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转换方程 黑土 侵蚀程度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VG模型 最大吸湿量 Rosetta3 CalcP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有限数据推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的参数
18
作者 高晓飞 高燕 刘刚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61-66,共6页
【目的】使用一种简易方法和有限数据来获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的参数。【方法】选择了黑土、褐土、黄绵土、红壤和紫色土5种地带性土壤,实测了土壤饱和含水率(θ_(s))、0.33 bar土壤含水率(θ_(0.33 bar))、最大吸湿水(θ_(97%RH)... 【目的】使用一种简易方法和有限数据来获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的参数。【方法】选择了黑土、褐土、黄绵土、红壤和紫色土5种地带性土壤,实测了土壤饱和含水率(θ_(s))、0.33 bar土壤含水率(θ_(0.33 bar))、最大吸湿水(θ_(97%RH))和空气相对湿度为43%时的土壤吸湿水(θ_(43%RH)),并以θ_(43%RH)为残余含水率(θ_(r)),推导VG模型的参数。将推导出的参数带入到VG模型中,进行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预报,并与实测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褐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拟值和测定值的残差一般在0.01 cm^(3)/cm^(3)以内;也可以较好的模拟黄绵土和红壤在0.33~15 bar的土壤含水率,残差一般在±0.01 cm^(3)/cm^(3)以内;但黑土的模拟结果相对较差,在低于0.33 bar时,残差为负,在-0.03 cm^(3)/cm^(3)以内,而在0.33~15 bar,残差为正,达到0.04 cm^(3)/cm^(3);紫色土的模拟结果最差,在低于0.33 bar时,残差为负,达到了-0.07 cm^(3)/cm^(3);但在0.33~15 bar,情况有所改善,残差在0.03 cm^(3)/cm^(3)以内。通过配对t检验,认为模拟值和测定值无显著差异,二者的相关系数(r)为0.990。造成模拟值和测定值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采样时紫色土密度较低,土壤中有较多的大孔隙,而黑土可能因有机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结构性导致持水能力较强。【结论】采用土壤饱和含水率(θ_(s))、0.33 bar土壤含水率(θ_(0.33 bar))、最大吸湿水(θ_(97%RH))和空气相对湿度为43%时的土壤吸湿水(θ_(43%RH))推导的VG模型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报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但对土壤密度较低、存在大孔隙的土壤,及有机质量较高或结构性较好的土壤,可能会导致部分模拟值和测定值产生较明显的差异。前者可能会影响低吸力段的模拟结果(<0.33 bar),后者则可能影响土壤有效含水率段的模拟结果(0.33~15b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G模型 土壤吸湿水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参数 预报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地埂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思雨 张延玲 +1 位作者 刘滨辉 付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有、无地埂措施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的差异,为黑土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坡耕地土壤恢复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区修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地埂)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以无措施坡耕地作为对照,采用... [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有、无地埂措施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的差异,为黑土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坡耕地土壤恢复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区修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地埂)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以无措施坡耕地作为对照,采用空间均匀布点取样法,获取了表层(0—15 cm)土壤物理性质基本指标,量化有、无地埂措施坡耕地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修筑地埂后,土壤含水率、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提高7.89%,30.15%,17.83%,19.41%;(2)在坡上、坡中及坡下位置修筑地埂样地的土壤持水能力均高于无措施对照样地,且随坡位的下降,土壤的持水能力也在逐渐增大;(3)修筑地埂后,土壤容重和分形维数分别降低12.04%,0.58%,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增大14.02%,17.83%,17.74%,28.48%,21.31%;(4)在坡上、坡中及坡下位置修筑地埂样地的土壤结构较无措施对照样地更好,尤其是坡上位置主要影响土壤总孔隙度、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D);坡中和坡下位置主要影响WR>0.25,较无措施对照样地增大18.5%,17.89%。[结论]坡耕地修筑水土保持措施后,能有效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尤其在坡下位置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地埂 空间变化特征 土壤持水能力 土壤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佳龙 迟铭 +2 位作者 高燕 王祥 沈海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60-2069,共10页
采用田间原位监测试验方法,设计CK(不施加生物炭)和SW(施加生物炭30 t·hm^(-2))2个处理,研究施加生物炭当年(5—10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率、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主要理化指标的... 采用田间原位监测试验方法,设计CK(不施加生物炭)和SW(施加生物炭30 t·hm^(-2))2个处理,研究施加生物炭当年(5—10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率、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当年土壤容重降低,其中,6—10月垄丘土壤容重降低6.42%~11.21%,且随时间延长,其降幅减小。施加生物炭当年6—8月的土壤质量含水率降低,且垄丘的降低幅度小于垄沟,随坡位由上到下,土壤质量含水率的降幅逐渐减小;而9—10月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增加,且垄丘的增加幅度大于垄沟,随坡位由上到下,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增加幅度逐渐增大。此外,施加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减小电导率。综上,施加生物炭当年即可改变土壤主要理化指标,提升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容重 土壤质量含水率 土壤化学指标 坡位 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