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混合属性广义灰靶决策中的信息集结方法
1
作者 马金山 朱宏亮 袁智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241-9248,共8页
针对群体混合属性广义灰靶决策,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幂加权平均算子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群体各决策者及各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减少不确定信息失真的同时简化计算过程。首先对混合属性数据进行统一度量转化;其次计算专... 针对群体混合属性广义灰靶决策,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幂加权平均算子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群体各决策者及各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减少不确定信息失真的同时简化计算过程。首先对混合属性数据进行统一度量转化;其次计算专家评价值与各专家靶心的综合加权Gini-Simpson指数(G-S指数),以确定各专家的客观权重;然后通过综合加权G-S指数进一步计算专家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基于改进幂加权平均算子,构建一种新的信息集结方法对混合属性群体决策信息进行集结。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决策 广义灰靶决策方法 信息集结 混合属性 改进幂加权平均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onel-52M焊丝高频脉冲TIG电弧及熔池流动行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旷小聪 齐铂金 +1 位作者 杨建平 鲁应焱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I0003,共10页
基于高速摄像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脉冲频率(0~60 kHz)对焊接电弧和Inconel-52M镍合金焊丝熔池流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常规低频脉冲电流上复合高频脉冲电流会使电弧形态显著收缩,随着高频脉冲频率的增加,电弧弧根尺... 基于高速摄像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脉冲频率(0~60 kHz)对焊接电弧和Inconel-52M镍合金焊丝熔池流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常规低频脉冲电流上复合高频脉冲电流会使电弧形态显著收缩,随着高频脉冲频率的增加,电弧弧根尺寸逐渐减小.与常规低频脉冲焊相比,高频脉冲电弧的整体面积减小,核心区面积及其占比增加,电弧能量集中度和温度(能量)得到提高.在高频脉电流的作用下,电弧轴向压强和径向电磁力增大,最大可分别提高18.0%和8.1%.电弧轴向电磁压强增大导致熔池流动性增强,使焊缝液态金属流动更充分,从而易形成大焊缝宽度和低润湿角的焊缝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脉冲电流 电弧 电磁力 熔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太阳能跨季节蓄热-土壤源热泵耦合供暖运行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绪飞 李飞 +4 位作者 孙东亮 于长永 冉宇进 张伟 宇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86-196,共11页
针对温室采用土壤源热泵供暖存在土壤热失衡明显、土壤温度和供暖能效逐年降低的问题,该研究在112 m^(2)玻璃温室建设了耦合太阳能跨季节蓄热的土壤源热泵供暖系统,通过两个供暖周期试验,对热泵机组的运行、土壤热失衡、太阳能跨季节蓄... 针对温室采用土壤源热泵供暖存在土壤热失衡明显、土壤温度和供暖能效逐年降低的问题,该研究在112 m^(2)玻璃温室建设了耦合太阳能跨季节蓄热的土壤源热泵供暖系统,通过两个供暖周期试验,对热泵机组的运行、土壤热失衡、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以及太阳能直供-土壤源热泵耦合供暖的运行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源热泵供暖结束后,工作井温度下降2.40~2.97℃、监测井土壤温度下降0.60~1.00℃,土壤热失衡问题突出;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使得监测井土壤温度较初始地温上升约0.2℃,有效解决了土壤热失衡问题;耦合供暖时太阳能直供可承担11%的热负荷,使得温室供暖能效系数从上一年度的2.79提升至3.19,提高了14.3%,节能效果明显。该研究揭示了供暖系统全年度和典型工况下的运行特性,实证了耦合太阳能解决土壤源热泵热失衡问题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并给出了系统高效运行主要操作参数的推荐值,为温室供暖相关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案例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清洁供暖 太阳能跨季节蓄热 土壤源热泵 热失衡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环境对液相纳米颗粒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徐娜 李子璇 +2 位作者 刘子璐 吕耀东 张释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15-3824,共10页
分散剂对纳米颗粒的分散效果受溶液环境影响显著。借助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酸碱度、温度及分散剂浓度三个溶液环境因素对含有分散剂的液相纳米颗粒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分散剂对纳米颗粒的分散性能主要取决于分散剂... 分散剂对纳米颗粒的分散效果受溶液环境影响显著。借助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酸碱度、温度及分散剂浓度三个溶液环境因素对含有分散剂的液相纳米颗粒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分散剂对纳米颗粒的分散性能主要取决于分散剂在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以及分散剂之间的聚集这两个因素,通过两个因素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纳米颗粒的有效分散。在影响纳米颗粒分散的机制上,分散剂浓度影响吸附于纳米颗粒表面及相互连接形成聚集体的分散剂的相对数量;不同酸碱度会诱导分散剂水解为不同带电性质的改性结构体;温度影响分散剂之间以及分散剂与其他个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研究可为液相纳米颗粒体系分散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分散剂 稳定性 动力学理论 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