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灰茶尺蠖高效引诱剂的研制及其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宝瑜 黄光政 +1 位作者 韩善捷 王梦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97-2608,共12页
为研制有效诱杀重要害虫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的性信息素/植物源信息物复合型性诱剂,选源自茶梢和茶花挥发物的30个主要成分,分别配成10^(-6)g/mL、10^(-4)g/mL和10^(-2)g/mL液体石蜡溶液作味源,检测其引起1日龄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的EAG... 为研制有效诱杀重要害虫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的性信息素/植物源信息物复合型性诱剂,选源自茶梢和茶花挥发物的30个主要成分,分别配成10^(-6)g/mL、10^(-4)g/mL和10^(-2)g/mL液体石蜡溶液作味源,检测其引起1日龄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值。结果表明:(1)每种味源的3个剂量处理皆引起明显的EAG反应;随着味源浓度增加,EAG反应值显著增大;(2)引起的雌、雄成虫EAG反应值相近,差异不显著;(3)芳樟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己醇、苯乙醇和6-甲基-5-庚烯-2-酮的每个剂量处理引起强烈的EAG反应。将这6种EAG活性成分与灰茶尺蠖2个主要的性信息素成分Z,Z,Z-3,6,9-十八碳三烯和Z,Z-3,9-6,7-环氧-十八碳二烯配成数个备选的复合型性诱剂,载于羊毛毡细条上、塑封、制成诱芯,在茶园中检测其引诱活性,发现诱效最优的复合型性诱剂在每个诱芯上组成为:6种EAG活性成分各2 mg、Z,Z,Z-3,6,9-十八碳三烯0.4 mg、Z,Z-3,9-6,7-环氧-十八碳二烯0.6 mg、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1 mg、正己烷100μL。此外,使用土黄、荧光黄、米黄、素馨黄、桔黄、土褐、墨绿、芽绿、草绿、荧光绿、天蓝、大红和纯白等13种色板诱杀灰茶尺蠖成虫,发现其偏嗜暗黄色,以土黄色效果最佳。遂将该诱芯载于土黄色粘板上组成诱捕器,诱杀防治灰茶尺蠖主害代——第3代,试验程序:在第2代羽化始盛期用诱捕器诱杀成虫以减少交尾几率而压低第3代幼虫数,在第3代初龄幼虫期喷施2.5%联苯菊酯、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10^(4)PIB·2000 IU/μL),接着定期调查三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型性诱剂的防效显著优于后两者。该研究为灰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提供了可敷应用的技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 复合型性诱剂 触角电位活性成分 性信息素 诱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期杭白菊植株引诱菊小长管蚜的嗅觉和视觉线索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原 韩善捷 +3 位作者 李捷 黄光政 韩宝瑜 王梦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09-2620,共12页
杭白菊是一类顶级的茶用菊,原产地是浙江省桐乡市。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是菊属植物重要害虫,常常在花期觅食于花上和匿于花内,随着菊花采摘、加工而残留在菊花产品中。冲饮菊花茶过程中,蚜尸或肢体就浮现在菊花茶汤中,... 杭白菊是一类顶级的茶用菊,原产地是浙江省桐乡市。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是菊属植物重要害虫,常常在花期觅食于花上和匿于花内,随着菊花采摘、加工而残留在菊花产品中。冲饮菊花茶过程中,蚜尸或肢体就浮现在菊花茶汤中,致饮者“倒胃口”。为揭示该蚜嗜好花朵原因和研制有效的防控手段以便在花期控制该蚜,分离鉴定了花期杭白菊植株的36种挥发性化合物,挑选其中含量大的、主要的17种用作味源,对该蚜做行为测定。发现a-蒎烯、反-2-己烯醛、(+)-4-蒈烯、顺-3-己烯乙酯、顺式-β-罗勒烯、γ-萜品烯、或者1-辛烯-3-乙酯7种成分的10-4g/mL的正己烷溶液显著地吸引该蚜雌、雄成蚜。依次将该7种成分的每种10-2g/mL正己烷溶液与蚜虫性信息素荆芥内酯的10-4g/mL正己烷溶液按照60∶10∶10∶2∶2∶20∶2∶1体积比配制成复合型蚜虫引诱剂,在菊园中与专利产品蚜虫引诱剂比较诱效,结果表明前者对于该蚜更具有引诱力。此外,在杭白菊园进行的该蚜趋色行为测定中,测得菊花黄对该蚜诱效稍强于芽绿色。随后,将每块菊花黄粘板附1个复合型蚜虫引诱剂诱芯,组成1个诱捕器,在杭白菊花期的菊园放置相互间距7 m×8 m的诱捕器诱杀成蚜。结果证实:不仅每个诱捕器诱杀了大量菊小长管蚜成虫,而且诱捕器的防效优于吡虫啉药液。认为:花期杭白菊植株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和花朵上雌蚜释放的性信息素(嗅觉线索)与菊花的黄色(视觉线索)叠加引诱了菊小长管蚜;研制的载有复合型蚜虫引诱剂的菊花黄粘板可用作花期有效诱杀菊小长管蚜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开花期 菊小长管蚜 嗅觉和视觉线索 诱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大黄袍品种引诱黑刺粉虱定位和着陆行为机制的研究
3
作者 吴轶祺 程妍君 +3 位作者 梁悦尔 陆建良 韩善捷 韩宝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48,共8页
大黄袍是叶色特黄的黄化茶树新品种。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成虫嗜好趋向于叶色鲜亮、黄色色度偏高的大黄袍品种,喜在晨昏时分聚集于茶树芽梢上交尾、追逐、产卵、刺吸、分泌和休息等。为揭示其趋性机制,以顶空取样法采集... 大黄袍是叶色特黄的黄化茶树新品种。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成虫嗜好趋向于叶色鲜亮、黄色色度偏高的大黄袍品种,喜在晨昏时分聚集于茶树芽梢上交尾、追逐、产卵、刺吸、分泌和休息等。为揭示其趋性机制,以顶空取样法采集大黄袍种苗挥发物,鉴定出20种化合物;以Y-管嗅觉仪测定黑刺粉虱行为,发现其中水杨酸甲酯、芳樟醇、顺-3-己烯-1-醇、正己醇和反-2-己烯醛显著吸引该粉虱成虫。在温室内静息环境中,携带等比例的这5种信息化合物诱饵的大黄袍种苗模型显著地吸引飞行中的黑刺粉虱成虫。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信息化合物与大黄袍枝叶的金黄色的组合诱导了黑刺粉虱成虫的定位和着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袍 黑刺粉虱 定位和着陆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金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遮阳网茶园昆虫趋色性及其群落结构分析
4
作者 曹原 李捷 +3 位作者 兰建军 郭春伟 徐伟众 韩宝瑜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茶园建设固定遮阳网可助力干旱时节抗旱和冬季防冻,但茶园病虫害也常发。目前,有关固定遮阳网茶园昆虫群落缺乏研究。以浙江松阳县建有的固定遮阳网茶园为对象,冬季采用13种颜色的诱虫色板每隔10 d依次对5块遮阳网茶园内昆虫进行诱捕,统... 茶园建设固定遮阳网可助力干旱时节抗旱和冬季防冻,但茶园病虫害也常发。目前,有关固定遮阳网茶园昆虫群落缺乏研究。以浙江松阳县建有的固定遮阳网茶园为对象,冬季采用13种颜色的诱虫色板每隔10 d依次对5块遮阳网茶园内昆虫进行诱捕,统计24 h内捕获的种数和个体数。结果共捕获6个目37个科的2940个昆虫(蜘蛛);诱捕量最多的为双翅目,种数、个体数分别占总物种数、总个体数的29.7%和69.5%;聚类分析将13种色板中的荧光绿、芽绿、米黄、土黄、橘黄、草绿、荧光黄和素馨黄色板聚为一类,每种色彩的每块板平均诱捕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是(19.4±2.4)种和(286.9±55.4)个;墨绿、大红、天蓝、土褐和纯白5种色板聚为一类,每种色彩的每块板平均诱捕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是(11.8±3.3)种和(129.0±36.4)个;主要害虫有茶小绿叶蝉、茶蚜和黑刺粉虱等,主要天敌是尺蠖原绒茧蜂和单白绵副绒茧蜂。研究认为遮阳网茶园成为主要害虫和重要天敌的越冬庇护场所;芽绿、素馨黄、荧光绿和荧光黄等色板可作为监测茶园虫情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昆虫 趋色性 群落结构 遮阳网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小绿叶蝉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邬子惠 王梦馨 +2 位作者 潘铖 韩善捷 韩宝瑜 《茶叶通讯》 2021年第2期200-206,252,共8页
综述了茶小绿叶蝉一般发生规律及近些年来茶树对于叶蝉抗性、昆虫信息物质、诱虫板和杀虫灯诱杀叶蝉机理和功效,讨论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对叶蝉的防治效果。展望了信息素和诱虫板等诱杀技术产品、抗性育种和生物... 综述了茶小绿叶蝉一般发生规律及近些年来茶树对于叶蝉抗性、昆虫信息物质、诱虫板和杀虫灯诱杀叶蝉机理和功效,讨论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对叶蝉的防治效果。展望了信息素和诱虫板等诱杀技术产品、抗性育种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及其在叶蝉绿色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防治指标 茶树抗虫性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等级外山六安瓜片香气组成及其差异分析
6
作者 范培珍 梁悦尔 +1 位作者 程妍君 韩善捷 《茶叶通讯》 2025年第3期356-363,共8页
为解析历史名茶外山六安瓜片香气组成并揭示其等级之间香气组成异同,从原产地收集其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茶样,以SDE法提取香精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个等级茶样的香气指纹图谱类似;共鉴定72种香气成分,构成了外山六安瓜片... 为解析历史名茶外山六安瓜片香气组成并揭示其等级之间香气组成异同,从原产地收集其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茶样,以SDE法提取香精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个等级茶样的香气指纹图谱类似;共鉴定72种香气成分,构成了外山六安瓜片清香高长的香型;主要化合物有芳樟醇、β-环柠檬醛、己酸-顺-3-己烯酯、α-紫罗酮、β-紫罗酮、植醇乙酸酯、棕榈酸、庚醛和柠檬烯等。从特级、一级、二级至三级,测得香气成分个数及其相对于内标的百分含量分别为54和616、40和323、30和409、14和369,即香气成分个数和香气总含量整体呈递减趋势,等级之间差异显著。相比于内山六安瓜片,其香气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明显较少,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六安瓜片 香气成分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