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唐建筑风格在武威东站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应用
1
作者 唐文国 杨永成 +2 位作者 郑庆丰 叶文亮 马林锋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3期156-162,共7页
铁路客站融入地域建筑文化既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还能为铁路客站赋予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以武威东站站房设计为例,通过梳理武威地域文化特色,分析汉唐建筑风格特点,提出将汉唐建筑风格融入铁路客站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并从传... 铁路客站融入地域建筑文化既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还能为铁路客站赋予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以武威东站站房设计为例,通过梳理武威地域文化特色,分析汉唐建筑风格特点,提出将汉唐建筑风格融入铁路客站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并从传统建筑形式的转译、建构一体化设计手法、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等角度进行阐述,充分展现武威东站站房设计中的汉唐建筑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东站 汉唐建筑风格 铁路客站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校园建筑设计中的人文与绿色维度——以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新能源学院楼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邱培昕 蒋楠 《建筑技艺》 2020年第7期44-49,共6页
以绿色发展和文化内涵为焦点,解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长三角地区基于文脉传承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新能源学院楼设计,并从规划布局、空间调适、技术应用、场所体验、文化... 以绿色发展和文化内涵为焦点,解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长三角地区基于文脉传承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新能源学院楼设计,并从规划布局、空间调适、技术应用、场所体验、文化表达等方面探讨人文和绿色维度在当代校园建筑设计中的有机融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建筑设计 人文 绿色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地域还是地标——当下建筑设计的标与本
3
作者 王大鹏 《城市建筑》 2016年第34期32-34,共3页
本文从民居的地域性变迁谈起,对公共建筑的地标性追求进行分析,剖析了当代建筑的现代性与地域性的纠缠,认为脱离建筑的主体来谈地域性或是地标性都是浮光掠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与文化的地域性变得日益复杂,但这也是时代赐予的机遇... 本文从民居的地域性变迁谈起,对公共建筑的地标性追求进行分析,剖析了当代建筑的现代性与地域性的纠缠,认为脱离建筑的主体来谈地域性或是地标性都是浮光掠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与文化的地域性变得日益复杂,但这也是时代赐予的机遇,在这大融合的时代如何把握与完善自我才是建筑设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 公共建筑 地域性 现代性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借鉴在建筑立面创新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申浩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5年第2期61-65,共5页
解释了跨界借鉴的含义,并阐述了其在建筑立面创新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和积极意义。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建筑立面跨界借鉴的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 跨界借鉴 建筑立面 创新 形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超高层建筑直纹渐变扭曲玻璃幕墙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妮娜 戴洁 《门窗》 2016年第3期20-21,共2页
在当前的大多数高层建筑中,通常会遇到直纹渐变扭曲玻璃幕墙立面设计或者施工上的难题,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物的质量和施工效果,应该在施工中采用平板玻璃板逐层释放旋转法来保障施工质量,实现对直纹渐变扭曲立面造型的设计,解决了施工中... 在当前的大多数高层建筑中,通常会遇到直纹渐变扭曲玻璃幕墙立面设计或者施工上的难题,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物的质量和施工效果,应该在施工中采用平板玻璃板逐层释放旋转法来保障施工质量,实现对直纹渐变扭曲立面造型的设计,解决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节省了工期的时间。通过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证明该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为高层建筑的施工提供参考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直纹渐变扭曲 玻璃幕墙 逐层释放旋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首钢六工汇建筑照明美学设计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金珠 麻宁 +2 位作者 王俊 薄宏涛 刘磊 《中外建筑》 2022年第10期34-39,共6页
本文尝试借助场所精神理论,梳理首钢历史,总结激活记忆的关键触发点,以首钢六工汇地块为载体,探讨间接式的照明手法结合载体特征共同营造的夜景联想,实现区域文化软植入的可行性。旨在唤起人们对于夜景光环境,尤其是历史文化建筑中处于... 本文尝试借助场所精神理论,梳理首钢历史,总结激活记忆的关键触发点,以首钢六工汇地块为载体,探讨间接式的照明手法结合载体特征共同营造的夜景联想,实现区域文化软植入的可行性。旨在唤起人们对于夜景光环境,尤其是历史文化建筑中处于次级位置的载体照明设计的关注,弘扬低调内敛、充满多重意境的中式审美意趣在日常夜生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钢 六工汇 工业遗产 场所精神 照明设计 间接表达 文化 视觉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启示
7
作者 范晶晶 《门窗》 2016年第1期25-26,共2页
我国传统民居是自然环境的有机产物,它具有丰富的建筑形态,而且地域跨度很大。在建筑节能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筑的气候适应性,那么在现代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中,成熟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能够创造出更具地域气候的建筑。传统... 我国传统民居是自然环境的有机产物,它具有丰富的建筑形态,而且地域跨度很大。在建筑节能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筑的气候适应性,那么在现代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中,成熟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能够创造出更具地域气候的建筑。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非常多变,而且跨度也很大,所以,本文仅以西北地区传统民居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应气候条件的建筑节能设计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气候适应性 建筑节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高铁车站的建筑平面设计和专项设计
8
作者 金智洋 《中外建筑》 2017年第7期160-162,共3页
当下,高铁拉近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让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更为快捷便利,新时代下,与之配套的高铁车站建设也迈入了全新的轨道。本文以新建临淄高铁北站为例,从建筑平面设计和专项设计这两者展开具体的阐述,使之成为既表达当代时代特... 当下,高铁拉近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让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更为快捷便利,新时代下,与之配套的高铁车站建设也迈入了全新的轨道。本文以新建临淄高铁北站为例,从建筑平面设计和专项设计这两者展开具体的阐述,使之成为既表达当代时代特征,也不失地域特色的车站建筑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车站 建筑平面 专项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建筑背景下的住宅设计发展趋势
9
作者 潘韵雯 黄萍 《新材料·新装饰》 2022年第12期44-46,共3页
文章对绿色建筑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绿色建筑背景下的住宅设计发展趋势,包括规则化的形体布置、全装修的设计模式;更高效的自然通风及采光设计;适变性的户型布置;结合适老化与无障碍的住宅设计。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住宅设计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剧院建筑观演空间形式设计——以黄岩综合服务中心工程文体中心A楼为例
10
作者 胡蓓蓓 冉龙涛 《浙江建筑》 2015年第4期19-21,24,共4页
观演空间是剧院建筑空间设计的核心元素,是使用者体验剧院建筑的首要功能空间。在此从建筑空间形式及使用者空间感受的角度,对剧院建筑观演空间的历史演变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剧院建筑观演空间形式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 剧院建筑 观演空间 空间形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龄的建筑——南京博物院及其扩建工程的时代性选择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晖 王大鹏 《城市建筑》 2015年第34期47-49,共3页
本文将建筑的时代性拟人化为"年龄",首先分析了南京博物院老大殿在时代指向上的选择;继而讨论了在南京博物院扩建工程中,建筑师程泰宁先生如何在一个"高龄"的环境中置入一个"适龄"的成员;并进一步从程先... 本文将建筑的时代性拟人化为"年龄",首先分析了南京博物院老大殿在时代指向上的选择;继而讨论了在南京博物院扩建工程中,建筑师程泰宁先生如何在一个"高龄"的环境中置入一个"适龄"的成员;并进一步从程先生的建筑创作中探寻对"适形"这一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博物院 时代性 适龄 适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新变化的教育建筑创作”主题沙龙
12
作者 王小工 李子萍 +10 位作者 邓洁 李志民 桂学文 覃力 刘宇波 马晓东 刘淼 周智伟 陆激 王大鹏 徐苏宁 《城市建筑》 2016年第1期6-12,共7页
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实践发生了很多新变化(譬如中小学一体化、走班制等),教育建筑亦随之产生很多新的发展和转变.本次沙龙邀请业内同仁,围绕“面向新变化的教育建筑创作”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设计实践中的体会,交流对于应对之策的... 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实践发生了很多新变化(譬如中小学一体化、走班制等),教育建筑亦随之产生很多新的发展和转变.本次沙龙邀请业内同仁,围绕“面向新变化的教育建筑创作”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设计实践中的体会,交流对于应对之策的思考.重点探讨在当今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新变化之下,学校规划设计建设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以及建筑师个人认知与实际建设需求之间的差异、矛盾与对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 建筑创作 设计实践 教育建筑 教育理念 行业规范 学校规划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城市文化建筑中文化与商业的复合联动初探——以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与新加坡市民文化中心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古振强 殷建栋 《建筑与文化》 2013年第7期66-67,共2页
本文选择两个以文艺表演+商业的模式主导却各有异同的文化建筑为例,从意象地域性、功能互补性、流线联动性等方面初步探讨当代城市文化建筑中文化与商业的复合联动。
关键词 文化建筑 文商模式 复合联动 效益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城融合”策略在高铁站房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以杭州西站方案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为例 被引量:26
14
作者 于晨 殷建栋 +1 位作者 郭磊 戚东炳 《建筑技艺》 2019年第7期45-51,共7页
随着高铁线站房建设规模和数量的剧增,“站城融合”策略越来越被重视,成为近几年来高铁站房与城市空间和谐发展的重要话题。以杭州西站的设计方案为例,针对站场拉开、路基改桥、站场高度和腰部进站四个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说... 随着高铁线站房建设规模和数量的剧增,“站城融合”策略越来越被重视,成为近几年来高铁站房与城市空间和谐发展的重要话题。以杭州西站的设计方案为例,针对站场拉开、路基改桥、站场高度和腰部进站四个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说明这些技术要点对于促进站城融合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其他站房设计工作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站场拉开 路基改桥 站场高度 腰部进站 杭州西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建筑类型中的“借壳”现象研究——以博物馆与佛教寺院为例
15
作者 刘鹏飞 薄宏涛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10期92-94,共3页
本文通过对博物馆以及佛教建筑中的"借壳"现象的分析,以及比较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异同,探讨文化内外博弈在建筑"舶来品"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特征。
关键词 借壳 博物馆 佛教寺院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城融合的杭州西站给水排水系统设计
16
作者 项宁银 纪殿格 +1 位作者 孙超 阮珂 《工程建设》 2022年第10期41-45,共5页
杭州西站是杭州重要的综合门户枢纽,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在站城融合理念指导下,实现了站房与城市配套、综合体一体化谋划建设。本文介绍了杭州西站建筑概况、工程建设主体及设计界面划分情况,再概括了给排水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并重点指出... 杭州西站是杭州重要的综合门户枢纽,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在站城融合理念指导下,实现了站房与城市配套、综合体一体化谋划建设。本文介绍了杭州西站建筑概况、工程建设主体及设计界面划分情况,再概括了给排水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并重点指出项目防洪加强和特殊消防给排水优化设计内容,可供类似高铁车站给排水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车站 给排水设计 站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富风貌驿设计思考及探索——以926工匠公园为例
17
作者 罗文馨 鲍张丰 《浙江建筑》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了共富驿站的设计策略。并以926工匠公园设计方案为例,论述如何利用设计策略打造共富驿站,使其实现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完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目标。
关键词 共富风貌驿 建筑设计 文化内涵 共享客厅 可持续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站云门结构超厚钢管对接焊数值模拟分析
18
作者 洪靖华 王凌琪 +1 位作者 童精中 唐伟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3期135-141,共7页
针对杭州西站云门网壳结构中超厚板的焊接问题,介绍了超厚板件焊接残余应力及残余变形分布规律。利用有限元的生死单元技术模拟超厚板多层多道焊接,建立了采用顺序耦合的三维数值模型。针对超厚板对接焊进行温度场、残余应力场及残余变... 针对杭州西站云门网壳结构中超厚板的焊接问题,介绍了超厚板件焊接残余应力及残余变形分布规律。利用有限元的生死单元技术模拟超厚板多层多道焊接,建立了采用顺序耦合的三维数值模型。针对超厚板对接焊进行温度场、残余应力场及残余变形场分析。针对板件厚度及约束条件进行参数分析,提取板件内主应力沿不同方向的应力分量及分布规律。此外,以实际结构中超厚钢板组成的方钢管V形坡口截面对接焊构件为研究对象,分析焊后残余变形以及残余应力对结构轴心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厚板对接焊能显著提高试件残余应力及焊后残余位移。焊后残余应力对试件峰值后轴压承载力影响较大,对试件轴拉承载力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钢管 对接焊 数值模拟 残余应力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地制宜的站城融合设计探索——以昆明西站概念方案为例
19
作者 薛欣慰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S2期81-83,共3页
随着铁路客站中站城融合理念越来越多的应用,如何避免同质化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以昆明西站的设计方案为例,在区域城市提升策略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用地现状、配套布局、交通组织、全气候场所营造及低碳策略等方面的设... 随着铁路客站中站城融合理念越来越多的应用,如何避免同质化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以昆明西站的设计方案为例,在区域城市提升策略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用地现状、配套布局、交通组织、全气候场所营造及低碳策略等方面的设计策略,并对综合开发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终实现因地制宜的站城融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因地制宜 昆明西站 半室外候车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更新理念的桥下空间改造——以杭州之江大桥桥下空间为例
20
作者 马聃 苏航 《浙江建筑》 2024年第5期38-42,共5页
城市高架桥作为市区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其立体的道路模式衍生了一系列未被城市充分利用的桥下空间,造成城市资源浪费。针对桥下空间在改造更新中面临的问题,引入城市微更新理念,探索小尺度、渐进式、多方联动参与的微更新模式在桥... 城市高架桥作为市区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其立体的道路模式衍生了一系列未被城市充分利用的桥下空间,造成城市资源浪费。针对桥下空间在改造更新中面临的问题,引入城市微更新理念,探索小尺度、渐进式、多方联动参与的微更新模式在桥下空间优化中的应用,提出桥下空间微更新应重视的三个方面,即整合内外交通,明确场所定位,增加空间辨识度。并以杭州之江大桥西岸桥下空间为例,系统化地阐述改造策略和更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架桥 桥下空间 微更新 之江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