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瑞吉的中国特色斯密主义论辨析
1
作者 田雪 田世锭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6,158,共13页
根据阿瑞吉的论证,明清时代和当代的中国走的都是“自然的”非资本主义市场发展道路,不仅践行了斯密主义,更证明了斯密理论的正确性,所以“亚当·斯密在北京”。但是,作为这种论证前提的那个斯密并不存在。这种论证既没有将当代中... 根据阿瑞吉的论证,明清时代和当代的中国走的都是“自然的”非资本主义市场发展道路,不仅践行了斯密主义,更证明了斯密理论的正确性,所以“亚当·斯密在北京”。但是,作为这种论证前提的那个斯密并不存在。这种论证既没有将当代中国与明清时代的中国区分开来,也没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全球政治经济中心从北美向东亚转移”,为什么当代中国能成为“东亚经济复兴的领导者”。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中国依靠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必然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破从而被“卷入文明之中”。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不是“亚当·斯密在北京”,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瑞吉 亚当·斯密 马克思 恩格斯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开拓
2
作者 赵杰艺 曹敏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69,共1页
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已全面消除贫困,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国家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得到最好的诠释。在世界经历... 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已全面消除贫困,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国家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得到最好的诠释。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场景下怎样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如何切中现实并回应时代发展?中国为什么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这都是全世界关注的核心问题。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刘同舫所著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表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一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逻辑为脉络,展示了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参考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决定性胜利 参考读物 历史场景 生命至上 经济快速发展 最大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人才培养的耦合逻辑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23
3
作者 苏强 罗佳音 +1 位作者 邱晓雅 邱均平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5,138,共8页
[目的/意义]当前,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呈现多元化,但大多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回应。分析与新质生产力议题有关的教育理念、体制乃至更为微观的课程建设,有助于触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内在逻辑实质,为科技人才培养议题提供些许... [目的/意义]当前,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呈现多元化,但大多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回应。分析与新质生产力议题有关的教育理念、体制乃至更为微观的课程建设,有助于触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内在逻辑实质,为科技人才培养议题提供些许启发。[方法/过程]利用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方法,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深层内涵及历史规定性的定位,探讨其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联逻辑,针对专业教育的弊端探索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结果/结论]受制于制度政策、教育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高校在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的协同上还显不足。科技人才培养步伐落后于知识更新与市场的变化速度,成为制约我国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要素。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选择的基本权利,从培养理念、管理制度与课程结构层面切入,实现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结构的弹性及灵活性,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与基础能力以及跨学科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工科教育 科技人才 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图景
4
作者 赵杰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7-67,共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和就业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占比近半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尤为关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和就业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占比近半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尤为关键。本科生是否充分就业?就业质量怎样?毕业去了哪里?收入情况如何?职业发展如何?创业促进就业效果如何?这一系列社会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亟待有关部门或科研机构给出权威可信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质量 科研机构 高校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创业 退役军人 充分就业 就业支持体系 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模型、作用系统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5
作者 黎远波 汪梦妤 邱均平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5,共9页
[目的/意义]数据安全是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深入研究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模型、作用机制系统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首先,采用理论建模法,基于数据安全“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维度,构建... [目的/意义]数据安全是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深入研究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模型、作用机制系统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首先,采用理论建模法,基于数据安全“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维度,构建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四维向度理论模型;其次,借助系统论分析方法,解析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输入机制、转化机制、输出机制和调适机制;最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动能、基础、人才和生态4个方面构建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进路。[结果/结论]数据安全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载体维度和环体维度四重向度,总体性覆盖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结构,数据安全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作用系统包括输入机制、转化机制、输出机制和调适机制四大机制,亟待整体从维护科技数据安全、产业数据安全、培育数据安全人才和加强数据安全治理4个层面,构建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理论模型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加工理论的历史演进
6
作者 武锐 李恒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7,176,177,共14页
预测加工理论,作为近年来在认知科学领域崛起的一种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心智研究范式,备受瞩目。许多认知科学领域的翘楚对其充满期待,认为它“有望为人类心智研究提供一个统一框架”。预测加工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两... 预测加工理论,作为近年来在认知科学领域崛起的一种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心智研究范式,备受瞩目。许多认知科学领域的翘楚对其充满期待,认为它“有望为人类心智研究提供一个统一框架”。预测加工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阶段。在哲学阶段,预测加工理论的历史渊源主要包括康德的先验哲学和亥姆霍兹的无意识推断;进入自然科学阶段后,预测加工理论在信息传输理论中的预测编码、贝叶斯脑、深度学习中的亥姆霍兹算法、视觉计算中的预测编码系统以及自由能原理等推动下逐渐发展完善。这一历史分析有助于廓清预测加工理论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征及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加工 预测编码 自由能原理 主动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历史考察及当代启示——兼论大学的权利性格 被引量:7
7
作者 乔元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大学具有以批判精神为核心价值的权利性格,知识分子作为大学权利性格的承载者和践行者,其批判精神内发于求真向善的道德认知,外化为维护公共权利的道德实践。知识分子敢于向权力言说真理,关涉社会价值秩序和人类生存样式的重构,以"... 大学具有以批判精神为核心价值的权利性格,知识分子作为大学权利性格的承载者和践行者,其批判精神内发于求真向善的道德认知,外化为维护公共权利的道德实践。知识分子敢于向权力言说真理,关涉社会价值秩序和人类生存样式的重构,以"牛虻"般的批判精神促使个人和社会不断地自我省察。当下,人文知识的衰落、专业和体制的规训造成了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式微,象牙塔内的纯粹理论者逐渐遗失了知识分子原初的意向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大学 批判精神 权利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治理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姜志强 杨小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5-130,共6页
民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本质与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综合吸收中国古代治理合理价值、西方治理实践有益成果、传统社会主义治理模式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国家治理的实践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民主治理模式。与西方... 民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本质与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综合吸收中国古代治理合理价值、西方治理实践有益成果、传统社会主义治理模式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国家治理的实践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民主治理模式。与西方治理模式以及其它治理模式相比,这一治理模式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尽管这一治理模式在诸多方面还有待丰富和完善。中国新型民主治理模式不管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还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主义 民主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排斥者”能否成为革命主体?——西方左翼对无产阶级的数智化重构及其误区矫正
9
作者 陈珂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9,共9页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传统的剥削方式、劳动控制形式及资本排挤形式发生了深刻转型。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在这一背景下重塑了反抗数字资本主义秩序的革命主体,以“被排斥者”代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中的“无产阶级”。这一“被排斥者”是从事无...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传统的剥削方式、劳动控制形式及资本排挤形式发生了深刻转型。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在这一背景下重塑了反抗数字资本主义秩序的革命主体,以“被排斥者”代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中的“无产阶级”。这一“被排斥者”是从事无酬劳动的认知无产阶级、被数字信息监控的“用户无产者”以及劳动状态趋向“游牧化”的不稳定无产者。然而,由于左翼学者改换了无产阶级的身份标识、放弃了马克思对资本积累必然趋势的科学判断,这使其重构的“被排斥者”成为了消解共产主义前景的“伪主体”。其实,只要资本仍然需要从活劳动那里吸取剩余价值,无产阶级就仍然是名副其实的革命主体。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下,无产阶级因不占有“一般数据”而被迫为数字资本增殖服务的生存境况,决定了其变革私人占有“一般数据”的生产关系、托举数字时代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左翼 无产阶级 被排斥者 革命主体 数字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网络数据安全的理论基础、结构要素与治理路径
10
作者 黎远波 邱均平 汪梦妤 《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7,共10页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出发,明晰网络数据安全的理论外延与内涵,并进一步得出网络数据安全的结构要素和治理框架,在丰富理论研究的同时,为维护网络数据安全提供实践指导。首先,辨析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几个相伴而生的学术术语,...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出发,明晰网络数据安全的理论外延与内涵,并进一步得出网络数据安全的结构要素和治理框架,在丰富理论研究的同时,为维护网络数据安全提供实践指导。首先,辨析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几个相伴而生的学术术语,科学把握网络数据安全的理论内涵;其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安全”理念指引下,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维度分析网络数据安全的结构要素;最后,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网络数据安全治理路径。借助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视角,基于网络数据安全“四位一体”结构要素,本文提出:加强网络数据安全整体性治理,塑造网络数据安全治理“大主体”;完善网络数据分类分级治理制度,构建网络数据“大安全”;加强网络数据跨境安全治理,构建贯通国内国际网络数据安全大格局;创新网络数据安全治理技术座架,推进网络数据安全智能治理大变革,以期形塑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网络数据安全治理现代化体系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数据安全 网络数据安全 要素结构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在场与主体回溯: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复归的唯物史观审视
11
作者 王海稳 王洋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7-107,158,159,共13页
人工智能的历史性在场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消解了人的主体性。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二元区隔导向了技术的绝对“他者”定位,致使人不断呈现出主体失落、价值失落以及发展目标失落等主体性式微现象。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溯其根源... 人工智能的历史性在场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消解了人的主体性。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二元区隔导向了技术的绝对“他者”定位,致使人不断呈现出主体失落、价值失落以及发展目标失落等主体性式微现象。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溯其根源,资本宰制、算法钳制、时空脱域以及技术赋魅等原因导致人的自主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遮蔽。人的主体性是为人的根本特质,只有在唯物史观视域下通过打造实践主体范式,凸显技术“为人”向度,推动社会关系延展以及加强“智能”立法等措施,建构人类与人工智能主客统一的“人机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复归与回溯,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与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主体性 复归 唯物史观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推荐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提升的多维审思
12
作者 李梦茜 王海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8-72,共5页
算法推荐作为新兴的信息智能匹配技术,正在重构着社会的思想、行为与价值。不同于传统的传播方式,算法推荐凭借其技术优势,以高效的信息投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精准的智能反馈增强意识形态认同、以广泛的社群传播实现意识形态凝聚,为... 算法推荐作为新兴的信息智能匹配技术,正在重构着社会的思想、行为与价值。不同于传统的传播方式,算法推荐凭借其技术优势,以高效的信息投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精准的智能反馈增强意识形态认同、以广泛的社群传播实现意识形态凝聚,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带来了全新机遇。但是算法推荐技术的深度拓展加剧了资本逻辑“裹挟”、把关权力“转移”、平台流量“操控”以及信息圈群“聚合”的风险,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提升面临诸多挑战。防范化解风险需以技术向善之“智”、话语创新之“能”、法律监管之“力”、价值引领之“效”,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优化与创新,让算法推荐技术更好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仪式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及其实现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岩 穆佳玮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114,共6页
运用仪式活动助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学理依据,它通过强化国家认同、激发爱国情感、巩固爱国信念、规范爱国言行四个维度发挥独特价值。现阶段爱国仪式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符号意义隐匿化、学生主体他者化、组织程序结构化障碍,... 运用仪式活动助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学理依据,它通过强化国家认同、激发爱国情感、巩固爱国信念、规范爱国言行四个维度发挥独特价值。现阶段爱国仪式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符号意义隐匿化、学生主体他者化、组织程序结构化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仪式教育的实效性。唯有在仪式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符号意义、推动载体革新、强化主体参与、注重情境渲染,才能更好发挥其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仪式 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迪斯·巴特勒之批判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103,158,共9页
作为后马克思主义或当代激进左翼的代表性学者,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在国内学界的影响已经从女性主义扩展到了主体、政治和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一方面揭示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症... 作为后马克思主义或当代激进左翼的代表性学者,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在国内学界的影响已经从女性主义扩展到了主体、政治和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一方面揭示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症候,另一方面却凸显出概念与现实、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内在矛盾。诚然,巴特勒的身体政治学和女性主义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甚至与马克思主义者分享了同样的批判立场和理论意图,但是却仍然由于客观性的匮乏成为了身份政治的理论奥援,错失了来自阶级社会及其内在矛盾的革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论 政治 性别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思潮研究的开拓之作:特点·影响·防范——评《网信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
15
作者 杨小芳 李子航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研究社会思潮演变、传播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面对的一个课题。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下,社会思潮如何转播、对大学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浙江财经大学贺武华教授... 研究社会思潮演变、传播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面对的一个课题。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下,社会思潮如何转播、对大学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浙江财经大学贺武华教授的力作《网信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与时俱进地对此作了深入探讨。全书用10章50余万字的篇幅,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证为路径,以新自由主义等九大思潮为案例,对当今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影响及防范从理论到实践对策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导向 财经大学 社会思潮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信息化网络化 新自由主义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商业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应对
16
作者 王海稳 张会慧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2,共4页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显著特征在于消费物品的象征性符码意义。伴随着大众传播的商业化转向与消费主义的耦合共生,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借用凯尔曼提出的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将新的价值观...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显著特征在于消费物品的象征性符码意义。伴随着大众传播的商业化转向与消费主义的耦合共生,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借用凯尔曼提出的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将新的价值观建构过程分为依从、认同以及内化三个阶段,并由此提出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媒介商业化 大学生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剥削的中国应对 被引量:11
17
作者 彭鸽 崔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5,共11页
数字时代,数字资本扩张与数字劳动异化现象凸显,疾呼破局良方。数字劳动作为新时代典型劳动范式,在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与世界经济革命性发展的同时,也为数字资本剥削提供了血液。在资本主义下,资本剥削的秘密在于通过与数字技术的... 数字时代,数字资本扩张与数字劳动异化现象凸显,疾呼破局良方。数字劳动作为新时代典型劳动范式,在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与世界经济革命性发展的同时,也为数字资本剥削提供了血液。在资本主义下,资本剥削的秘密在于通过与数字技术的合谋以更隐蔽、更合理的方式控制数字劳动,进行资本增殖。为兴利避害,我国从批判与建构双重视角提出了遏制数字资本野蛮扩张的中国方案,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将数字资本纳入到共同富裕的战略框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立场,以调整数字劳动生产关系,凝聚数字经济共建合力为基本前提,以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作为重要路径,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数字经济 数字资本主义 共同富裕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私之间的张力与耦合:荀子义利之辨再探
18
作者 杨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21,159,共13页
荀子义利之辨是一种基于现实主义的形而下之辨,实为公私利益之辨而非“纯粹道德”与利益之争。荀子之“义”具有公共性、功利性与利他性,首先表现为一种基于心虑与理性的“底线道德”,其次这种道德理性通过“化性起伪”也可以形成“先... 荀子义利之辨是一种基于现实主义的形而下之辨,实为公私利益之辨而非“纯粹道德”与利益之争。荀子之“义”具有公共性、功利性与利他性,首先表现为一种基于心虑与理性的“底线道德”,其次这种道德理性通过“化性起伪”也可以形成“先义后利”的“利他之善”。荀子之“利”则被打上了“私”的烙印,即为“利己”“足欲”之私利,具有私有性、正当性与排他性。荀子以“性伪相分”的人性双重维度为逻辑起点,提出“义利两有”的基本立场,要求“利不克义”“义不去利”,通过“以义制利”“以礼养欲”使两者保持“共存”与“共进”,成就人之完整;以“化性起伪”的“人文化成”之道为理论基点,提出“义利合一”的价值理想,以成人成己的圣人境界来实现公义与私利的耦合、富国与裕民的兼顾以及“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义利之辨 义利两有 以义制利 义利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博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绪琴 朱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3-55,共3页
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发祥地,英国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教育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历经数次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世界各国的博士生教育提供了模仿的样板。从其招生模式角度考察,英国博士生的招生模式具有招生类型... 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发祥地,英国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教育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历经数次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世界各国的博士生教育提供了模仿的样板。从其招生模式角度考察,英国博士生的招生模式具有招生类型多样化、考查内容富有针对性和招生方式灵活等方面的特点,而我国的博士生教育长期坚守单一的招生与培养模式,英国博士生招生模式的这些特点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博士生 招生模式 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网络时代的媒介话语与意识形态安全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岩 王海稳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6,共7页
话语权主要指话语的影响力及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媒介与话语的结合,极大地增强了话语的影响力和塑造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媒介话语初步具备了促使主流意识形态解体的能力。目前,我国网络媒介中存在六种影响意识形态... 话语权主要指话语的影响力及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媒介与话语的结合,极大地增强了话语的影响力和塑造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媒介话语初步具备了促使主流意识形态解体的能力。目前,我国网络媒介中存在六种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媒介话语,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将创新改进主流话语平台,创新改进移动网络空间宣传内容、艺术与"依法治网"结合起来,营造清朗网络环境,是赢取移动网络时代媒介话语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网络 媒介 话语 意识形态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