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觉的足球机器人快速识别技术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志刚 孙培峰 罗志增 《机电工程》 CAS 2003年第6期53-55,共3页
机器人足球比赛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技术对抗活动,其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小球和机器人小车是决策及控制的基础。该文提出了一种在动态环境下对多个目标进行快速识别的新方法———基于颜色信息的识别算法。
关键词 足球机器人 快速识别技术 多智能体系统 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 视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器人非视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 被引量:18
2
作者 邵远 何发昌 彭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94-97,共4页
当机器人配备多个传感器时,控制系统必须能够把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融合为被测物体的准确表达.本文探讨了多传感器融合的体系结构和两级融合系统,并给出了运用于物体识别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多传感器 信息融合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证据理论实现机器人多感觉信息的融合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乐星 罗志增 叶明 《机电工程》 CAS 1999年第5期78-80,共3页
阐述了基于D- 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提出一种基于D- S理论的推广方法以解决融合信息的相关性问题。用机器人的力觉和热觉传感器作实验。
关键词 机器人 多传感器 信息融合 D-S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证据的融合及其在机器人多感觉信息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罗志增 蒋静坪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7-182,共6页
D-S证据理论在多信息融合中的应用要求各证据间相互独立 ,这在很多实际场合中却很难实现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基于 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 ,提供了一种基于 D-S理论的推广方法以理解决融合信息的相关性问题 ,并用机器人的力... D-S证据理论在多信息融合中的应用要求各证据间相互独立 ,这在很多实际场合中却很难实现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基于 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 ,提供了一种基于 D-S理论的推广方法以理解决融合信息的相关性问题 ,并用机器人的力觉和热觉传感器作实验 ,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证据 信息融合 机器人 多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边缘检测技术在机器人触觉图象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启忠 杨纪春 罗志增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8年第1期6-7,11,共3页
讨论了图象的模糊边缘检测问题。把模糊的概念引入到了触觉图象的表达与处理过程中,设计了适合于触觉图象的隶属度函数、构造了模糊增强的变换表达式。这一方法在阵列触觉传感器的图象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模糊边缘检测 图象处理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多轴孔变形装配分析设计
6
作者 费燕琼 冯光涛 +1 位作者 赵锡芳 蔡宗耀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5-386,389,共3页
以电机套筒压入旋动球体的三轴孔插入多面约束变形装配为例 ,进行多轴孔装配方案设计、装配过程分析。根据装配件的结构特性 ,采用一种新装配方法 -在特殊机构三导杆上完成装配动作 ,设计了多轴孔装配机 ,并说明了其结构和动作 。
关键词 机器人装配 多轴孔 约束 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COM技术实现机器人远程控制
7
作者 席旭刚 罗志增 《机电工程》 CAS 2003年第5期104-105,共2页
建设性地提出基于分布式组件技术构建多层网络化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利用分布式组件(DCOM)技术的方法实现了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和网络共享。
关键词 机器人 远程控制 DCOM技术 分布式组件 网络控制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感觉智能机器人的视觉系统
8
作者 杨纪春 张启忠 彭健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9-32,共4页
七感觉智能机器人的视觉系统,由CCD摄象机、PC-VIDEO卡、计算机及处理软件构成。用于检测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和姿态。还用于配合力觉和热觉传感器进行物体材质的识别。
关键词 机器人 视觉系统 CCD摄象机 图象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机器视觉实现 被引量:12
9
作者 裴忠发 赵敬斌 罗志增 《机电工程》 CAS 2002年第4期53-55,共3页
介绍了从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图像理解等几个方面去实现具有视觉功能装配机器人的方法。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图像理解 LABVIEW总线 机器人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ndows2000的数据采集和实时显示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席旭刚 罗志增 《机电工程》 CAS 2001年第5期118-119,共2页
对Windows 2000的实时性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将其应用于必须实时处理的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的可能性,并结合数据采集和显示功能的实现讨论了编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关键词 WINDOWS2000 多线程 数据采集 实时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力觉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志增 邹远 何发昌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2年第6期14-1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有机压电材料PVDF制作机器人腕力传感器的新方法。它利用弹性体的变形及PVDF的拉伸-电特性,使力传感器直接输出六路电荷信号对应传感器的三向受力。这种传感器应用于动态测力时,响应速度快,无时漂,长期使用不用重新标定。
关键词 力传感器 PVDF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智能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全小平 何发昌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41-44,共4页
讨论了PVDF材料的结构及特性,介绍研制成功的多种以PVDF为敏感材料的用于机器人智能抓取的传感器。
关键词 传感器 PVDF 聚偏二氟乙烯 压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dows控制系统的精确计时机制研究及应用
13
作者 马国之 徐枫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2004年第11期2111-2113,共3页
如何做到准确计时是控制软件中非常重要的任务,而在Windows系统却没有提供高精度的定时/计时函数。分析了Windows系统的计时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计时方法,可以满足控制软件对定时/计时的高精度要求。
关键词 计时方法 WINDOWS系统 控制软件 定时 高精度 控制系统 任务 函数 时机 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浅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邵远 何发昌 罗志增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3-79,60,共8页
利用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获得有关目标的知识,可以避免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限制,减少各传感器不确定性误差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即信息表示、融合的模型结构和方法及融合中的控制,并以典型成果介绍... 利用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获得有关目标的知识,可以避免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限制,减少各传感器不确定性误差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即信息表示、融合的模型结构和方法及融合中的控制,并以典型成果介绍了在这些领域研究中已取得的进展.最后,根据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们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 信息融合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的AR参数模型分析方法 被引量:28
15
作者 罗志增 杨广映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4-387,共4页
根据实际肌电信号的随机性特征 ,对其建立AR(Autoregressive)模型 ,得到其AR模型的各项参数 ,分析此系数和对应肌肉活动所确定的肢体动作之间的关系 ,从而得到基于动作模式的表面肌电信号 (EMG)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AR参数模型 信号处理 生物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分辨率柔性阵列触觉传感器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志增 蒋静坪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6期569-573,653,共6页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机器人用高分辨率柔性阵列触觉传感器. 传感器由各向异性压阻材料CSA作敏感材料,触觉扫描采样电路为一种新型的行扫描电路,提高了传感器频响. 并对触觉图像的处理作了简单的论述,最后给出了传感器性能测试结果...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机器人用高分辨率柔性阵列触觉传感器. 传感器由各向异性压阻材料CSA作敏感材料,触觉扫描采样电路为一种新型的行扫描电路,提高了传感器频响. 并对触觉图像的处理作了简单的论述,最后给出了传感器性能测试结果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信号处理 分辨率 柔性 触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孔插入多面约束复杂装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费燕琼 赵锡芳 蔡宗耀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7,共3页
以轿车后视镜电动转向器为例 ,概述电机套筒压入旋动球体的三轴孔插入多面约束的复杂装配方案、装配过程。根据装配件的结构特性 ,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装配方法———在复杂机构三导杆上完成装配动作。
关键词 轴孔 轿车 后视镜 电动转向器 机器人 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皮肤滑觉信号的模糊处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志增 杨纪春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文阐述了一种用PVDF制作人工皮肤触觉传感器的研制;并在处理滑觉信号过程中引进了模糊理论,最后给出了模拟试验的结果.
关键词 人工皮肤 触觉 滑觉 模糊处理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梯形图编辑软件设计
19
作者 张启忠 杨纪春 陈雪亭 《机电工程》 CAS 1997年第6期127-128,共2页
本文对DKK—1型PLC梯形图开发软件包元件编辑功能的实现过程作了介绍,给出了用于元件表达的类数据结构,数据在内存中的管理模式,及其在磁盘中的存放格式等.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 PLC 软件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