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增肌及提高行动力功效配方的研究
1
作者 曹兵兵 刘正冬 +5 位作者 葛欢 周佳丽 叶兴旺 祁明媛 刘仁燕 徐懿乔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8-375,共8页
以维生素D(Vitamin D,V_(D))、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Calcium beta-hydroxy-beta-methylbutyrate,HMBCa)和中长链脂肪酸油(Medium-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MLCT)3种原料按1:350000:200000比例组成组合配方,研究其增肌及提高... 以维生素D(Vitamin D,V_(D))、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Calcium beta-hydroxy-beta-methylbutyrate,HMBCa)和中长链脂肪酸油(Medium-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MLCT)3种原料按1:350000:200000比例组成组合配方,研究其增肌及提高行动力功效。通过地塞米松诱导在斑马鱼幼鱼中建立肌少症模型,测定其肌肉组织形态、髓鞘的荧光强度及肌肉萎缩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评价配方对斑马鱼的增肌作用及机制。通过无水亚硫酸钠诱导斑马鱼疲劳模型,测定其活动量及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5'-triphosphate,ATP)、乳酸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评价配方对斑马鱼运动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配方能够提高肌少症模型斑马鱼肌纤维质量并改善肌肉组织结构。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配方能够促进髓鞘再生,下调肌肉萎缩相关基因(mstnb、myod1、trim63a和fbxo32)的表达。此外,配方能够提高疲劳模型斑马鱼的活动量。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配方在斑马鱼体内具有增加ATP生成、减少乳酸堆积和促进ROS清除作用。综上,配方具有增肌功效和提高行动力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维生素D(V_(D)) 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HMBCa) 中长链脂肪酸油(MLCT) 斑马鱼肌少症模型 斑马鱼疲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酱油抗氧化活性生物测试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钟小廷 吕杰 +3 位作者 易谦武 刘迎涛 俞航萍 李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74,共6页
采用斑马鱼体内抗氧化实验比较了三种不同原料酿造酱油的抗氧化活性,同时采用电子鼻(E-nose)、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析比较了三种酿造酱油风味特征及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黑豆酱油体内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豆粕... 采用斑马鱼体内抗氧化实验比较了三种不同原料酿造酱油的抗氧化活性,同时采用电子鼻(E-nose)、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析比较了三种酿造酱油风味特征及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黑豆酱油体内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豆粕和黄豆酱油(P<0.05),且其风味特征及挥发性物质组成与黄豆酱油、豆粕酱油均存在较大差异。风味特征差异主要表现为:三者相比氮氧化合物是黄豆酱油特征风味,无机硫化物、W2S醇类、W1S甲基类是豆粕酱油的特征风味,而黑豆酱油特征风味物质主要为杂环类化合物。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差异表现为:黑豆酱油中2-乙酰基吡咯含量较高,豆粕酱油中乙醇和苯乙醛含量相对较高,而黄豆酱油中苯乙醇、4-乙基愈创木酚等重要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斑马鱼 体内抗氧化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参芪茶和葛根枳椇茶斑马鱼生物效应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英 张贻杨 +4 位作者 岳林涛 戴明珠 沈佳琪 郭杰 李春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6-343,共8页
虽然“药茶”概念形成及其文化发展在中国源远流长,但是针对现代药茶生物效应的研究较少,利用斑马鱼模型,从增强免疫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抗疲劳和缺氧耐受力(总运动距离)等方面评价灵芝参芪茶缓解体力疲劳的功效;从酒精性脂... 虽然“药茶”概念形成及其文化发展在中国源远流长,但是针对现代药茶生物效应的研究较少,利用斑马鱼模型,从增强免疫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抗疲劳和缺氧耐受力(总运动距离)等方面评价灵芝参芪茶缓解体力疲劳的功效;从酒精性脂肪肝、解酒(行为学)和胃肠道保护等方面评价葛根枳椇茶保肝护胃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当灵芝参芪茶质量浓度分别为625,1250,2500μg/mL时,均可显著提高免疫低下的斑马鱼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并可明显提高两种缺氧疲劳斑马鱼运动能力,具有剂量依赖性;当葛根枳椇茶质量浓度分别为625,1250,2500μg/mL时,均可显著降低肠炎性斑马鱼肠道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兴奋期醉酒斑马鱼总运动距离,且葛根枳椇茶625μg/mL可预防酒精性脂肪肝。因此,灵芝参芪茶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效,葛根枳椇茶具有保肝护胃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药茶 免疫力 抗疲劳 酒精性脂肪肝 解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褚雨霆 朱晓宇 +7 位作者 张雅月 夏波 侯丽 宋如顺 李天天 李春启 董青 陈信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3-859,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的止血效果并与清热凉血方比较。方法:用辛伐他汀0.5μmol/L处理AB系斑马鱼24 h,建立斑马鱼出血模型,在严格盲态实验条件下,在最大非致死量范围内,应用不同浓度实验药物处理出血斑马鱼...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的止血效果并与清热凉血方比较。方法:用辛伐他汀0.5μmol/L处理AB系斑马鱼24 h,建立斑马鱼出血模型,在严格盲态实验条件下,在最大非致死量范围内,应用不同浓度实验药物处理出血斑马鱼,以出血减少率、止血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以类似脾气虚特点的血流量、血流量改善率与运动速度、运动改善率为附加指标,综合评价健脾益气摄血方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药物B1在浓度为500和1 000μg/ml时出血斑马鱼的出血率分别为30%和15%,止血率分别为60%和80%;实验药物B2在浓度为500和1 000μg/ml时出血斑马鱼出血率分别为45%和40%,止血率分别为40%和47%。表明在降低斑马鱼出血率与止血效果两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在相等浓度下,在提高出血斑马鱼血流量与血流量改善率两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在相等浓度下,在促进斑马鱼运动速度与提高斑马鱼运动改善率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的斑马鱼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并能够改善出血斑马鱼血流量与提高运动速度,为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脾不统血证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摄血方 辛伐他汀 斑马鱼 出血模型 止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金胶囊对斑马鱼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志军 兰小红 +4 位作者 赵刚 徐懿乔 吴木琴 张勇 李春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02-1906,共5页
目的应用斑马鱼模型研究小金胶囊(麝香、木鳖子、制草乌等)的抗肿瘤作用。方法荧光标记的人乳腺癌细胞(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MCF-7)移植入斑马鱼卵黄囊内建立移植瘤模型。小金胶囊以水溶液暴露移植瘤斑马鱼以评价其抗肿瘤作用... 目的应用斑马鱼模型研究小金胶囊(麝香、木鳖子、制草乌等)的抗肿瘤作用。方法荧光标记的人乳腺癌细胞(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MCF-7)移植入斑马鱼卵黄囊内建立移植瘤模型。小金胶囊以水溶液暴露移植瘤斑马鱼以评价其抗肿瘤作用,用转基因斑马鱼观察其对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吖啶橙染色后,图像分析法评价该药物的体内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结果 26.47、88.24、264.72μg/m L的小金胶囊对斑马鱼MCF-7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31.66%、54.35%、53.77%(P<0.01)。小金胶囊在高质量浓度(264.72μg/m L)下能显著抑制血管形成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率和诱导率分别为21.74%和28.92%(P<0.01)。结论小金胶囊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MCF-7移植瘤生长和新血管形成,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胶囊 斑马鱼 抑制血管形成 诱导凋亡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在抗癌药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劳乔聪 徐懿乔 +7 位作者 金凡茂 陈嘉晟 汤敏佳 徐雷 朱晓宇 郑高利 宣尧仙 李春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31,共8页
目的应用人类肺癌、胃癌和肝癌细胞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分别评价5种临床常用抗癌药的体内敏感性。方法分别建立斑马鱼肺癌A549、胃癌SGC-7901和肝癌Hep G2异种移植模型,顺铂、紫杉醇、长春瑞滨、恩度和贝伐单抗设计3个剂量分别处理斑马... 目的应用人类肺癌、胃癌和肝癌细胞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分别评价5种临床常用抗癌药的体内敏感性。方法分别建立斑马鱼肺癌A549、胃癌SGC-7901和肝癌Hep G2异种移植模型,顺铂、紫杉醇、长春瑞滨、恩度和贝伐单抗设计3个剂量分别处理斑马鱼肺癌A549移植模型,紫杉醇、伊立替康、羟基脲、顺铂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设计3个浓度或剂量分别处理斑马鱼胃癌SGC-7901移植模型,阿霉素、吉西他滨、羟基脲、顺铂和5-氟尿嘧啶设计3个浓度或剂量分别处理斑马鱼肝癌Hep G2移植模型。实验结束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体内肿瘤定量图像分析,计算药物对斑马鱼体内肿瘤生长抑制率,通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分析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受试的抗肿瘤药物在斑马鱼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中均有效,并且基本都呈剂量依赖性。在抗肺癌A549药敏试验中,药效从高到低分别为贝伐单抗(65%)>顺铂(55%)>长春瑞滨(40%)>恩度(39%)>紫杉醇(27%);在抗胃癌SGC-7901药敏试验中,药效从高到底分别为羟基脲(46%)>5-FU(31%)=伊立替康(31%)>紫杉醇(26%)>顺铂(24%);在抗肝癌Hep G2药敏试验中,药效从高到底分别为顺铂(64%)>羟基脲(56%)>吉西他滨(46%)>阿霉素(45%)>5-FU(38%)。结论斑马鱼肿瘤异种移植模型适合用于抗癌药体内药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肿瘤移植 抗癌药 体内药敏试验 药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对肠道出血斑马鱼内脏组织细胞因子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珺 张蕴 +3 位作者 王博 周郁鸿 张勇 陈信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58,共5页
目的建立肠道出血斑马鱼模型,探讨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对斑马鱼肠道组织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建立肠道出血斑马鱼模型,并以健脾益气摄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作为干预药物,实验结束后去除斑马鱼脾脏、心脏、肝脏组织,提取总RNA,并同逆转... 目的建立肠道出血斑马鱼模型,探讨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对斑马鱼肠道组织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建立肠道出血斑马鱼模型,并以健脾益气摄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作为干预药物,实验结束后去除斑马鱼脾脏、心脏、肝脏组织,提取总RNA,并同逆转录,PCR法分析斑马鱼脾脏、肝脏、心脏组织内细胞因子浓度表达。结果①白介素-6(IL-6):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脏用药第2天、第7天各剂量组检测值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脏用药第2天各剂量组检测值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167μg/mL、500μg/mL剂量组检测值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脏用药第2天各剂量组检测值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第7天167μg/mL、500μg/mL剂量组检测值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脏用药第2天167μg/mL、500μg/mL检测值明显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第7天167μg/mL、500μg/mL检测值明显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脏用药第2天各剂量组检测值明显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第7天各剂量组检测值上调;心脏用药第2天各剂量组检测值明显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第7天167μg/mL、500μg/mL剂量组检测值明显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干扰素-γ(IFN-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脏用药第2天各剂量组检测值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脏用药第2天、第7天各剂量组检测值明显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脏用药第2天167μg/mL、500μg/mL剂量组检测值明显上调;用药第7天167μg/mL、500μg/mL剂量组检测值明显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④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脏用药第2天、第7天各用药剂量组检测值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脏用药第2天各用药剂量组检测值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第7天各用药剂量组检测值明显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脏用药第2天500μg/mL剂量组检测值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第7天167μg/mL、500μg/mL剂量组检测值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对肠道出血斑马鱼模型脾脏、肝脏、心脏组织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摄血颗粒 斑马鱼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克松能够更安全地逆转罗库溴铵诱导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漆又毛 漆莹贝 +4 位作者 余葆春 劳乔聪 李春启 朱狄峰 揭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5-527,共13页
目的研究合成的候选药物奥美克松与舒更葡糖的药效与安全性。方法 40只比格犬分为5组检测药效: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舒更葡糖8 mg·kg-(1阳性对照组)和奥美克松2,8和32 mg·kg^(-1)组。分别给予比格犬2轮罗库溴铵1.0 g·L... 目的研究合成的候选药物奥美克松与舒更葡糖的药效与安全性。方法 40只比格犬分为5组检测药效: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舒更葡糖8 mg·kg-(1阳性对照组)和奥美克松2,8和32 mg·kg^(-1)组。分别给予比格犬2轮罗库溴铵1.0 g·L^(-1)后,按分组分别给予比格犬生理盐水、奥美克松或舒更葡糖,计算每只动物第一轮和第二轮滴注后第4个与第1个刺激强度比值(T4/T1)恢复至50%,75%及90%的时间。再将240尾斑马鱼分为8组(每组30尾),通过检测类胰蛋白酶相对诱导水平进行致敏性实验:正常对照组(有斑马鱼和底物)、C48/80阳性组、舒更葡糖和奥美克松各250,500和1000 ng组。此外,还将斑马鱼(每组30尾)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舒更葡糖、奥美克松各75,250和750 ng组,计算心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出血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比格犬药效实验结果显示,奥美克松2,8和32 mg·kg^(-1)剂量下T4/T1恢复至50%,75%和90%的时间相比正常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说明这些剂量的奥美克松均能明显逆转罗库溴铵诱导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舒更葡糖8 mg·kg^(-1)组相比,奥美克松各剂量下T4/T1恢复至50%,75%和90%的时间与之相当,表明奥美克松在逆转罗库溴铵诱导的方面的效果与舒更葡糖相近。斑马鱼致敏实验结果显示,奥美克松250 ng组的类胰蛋白酶水平与舒更葡糖250 ng组的相近,表明两者的低剂量组均无显著致敏作用;奥美克松500和1000 ng组相比舒更葡糖相同剂量组,其类胰蛋白酶水平分别下降了90.6%和96.4%(P<0.01),表明舒更葡糖组存在显著致敏作用,且较高剂量下的过敏反应更为严重,而奥美克松相应剂量下未见致敏作用。斑马鱼心率模型中,相比正常对照组,奥美克松75 ng和舒更葡糖75 ng组心率相近,未见降低;而舒更葡糖250 ng组心率下降了10%(P<0.01),同一剂量下奥美克松组表现稳定。舒更葡糖750 ng组心率相比对照组降低了21%(P<0.01),而同剂量的奥美克松组仅下降11%(P<0.01),表明奥美克松对心率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极小。在斑马鱼出血模型中,奥美克松75,250和750 ng组与对照组均无差异,表明其出血风险与正常对照组相同,而舒更葡糖3个剂量组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0%和10%,两组呈显著差异(P<0.01),表明奥美克松相对于舒更葡糖无出血风险。结论不同剂量的奥美克松可明显逆转罗库溴铵诱导比格犬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使用斑马鱼模型可检测出舒更葡糖的致敏、出血及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在斑马鱼模型中并未见奥美克松明显的致敏性、出血及心率影响,提示奥美克松是一种更安全的神经肌肉阻滞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克松 神经肌肉阻滞 舒更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提取物增强免疫力作用及初步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涛 戴明珠 +2 位作者 李延川 彭逸 李春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和体内斑马鱼实验,快速评价复方中药提取物增强免疫力作用,并进行初步机制研究。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利用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初步评价复方中药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再以酒石酸长春瑞滨诱导建立斑马鱼活体免...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和体内斑马鱼实验,快速评价复方中药提取物增强免疫力作用,并进行初步机制研究。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利用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初步评价复方中药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再以酒石酸长春瑞滨诱导建立斑马鱼活体免疫低下模型,分别从斑马鱼巨噬细胞生成和吞噬功能、T细胞生成及相关炎症、免疫基因的表达等多个方面,观察复方中药提取物的干预作用。结果体外实验中复方中药提取物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其在250μg/mL条件下可提高酒石酸长春瑞滨诱导后的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存活率。体内研究表明,复方中药提取物在222、667、2000μg/mL浓度时均可明显改善长春瑞滨诱发的斑马鱼巨噬细胞数量的减少,同时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222、667μg/mL浓度可显著增加T细胞荧光强度;222、667、2000μg/mL浓度均可明显恢复模型对照组中rag1、rag2基因相对表达量被下调的情况,并均可以显著下调模型斑马鱼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复方中药提取物222μg/mL可显著上调免疫因子IL-12基因表达量,在2000μg/mL时显著上调IFN-γ基因表达量。结论体内、外实验表明复方中药提取物具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复方中药提取物 巨噬细胞 T细胞 基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在功能性食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胜亚 朱晓宇 +5 位作者 周佳丽 张勇 彭逸 荣佳 张立将 李春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47,共5页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动物,由于其饲养成本低、产卵量大、体外受精、发育周期短、透明易观察等优点,已在基础研究、药物开发、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有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斑马鱼作为国际公认适于功效性评价的新型脊椎类模...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动物,由于其饲养成本低、产卵量大、体外受精、发育周期短、透明易观察等优点,已在基础研究、药物开发、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有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斑马鱼作为国际公认适于功效性评价的新型脊椎类模型动物,可为多种食品和功能食品测试功效。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在食品,特别是功能性食品在功效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食品 功能性食品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发育毒性与致畸性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戴明珠 黄燕烽 +3 位作者 彭逸 张双阳 张立将 李春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2,共6页
自1994年Science、Nature等杂志发表专题评述,至2009年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完成,斑马鱼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式生物在发育毒性与致畸性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优势是胚胎发育的透明性,基于高通量的检测体系,... 自1994年Science、Nature等杂志发表专题评述,至2009年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完成,斑马鱼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式生物在发育毒性与致畸性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优势是胚胎发育的透明性,基于高通量的检测体系,以及短时-高效-低费筛选,用于中药毒理和重大疾病中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的大规模新药筛选研究。随着"3R原则"的推行与实施,斑马鱼可能发展成为发育毒性与致畸性试验哺乳动物替代模型。概括介绍了国内外斑马鱼发育毒性与致畸性研究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胚胎 发育毒性与致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模型在药物研发早期肾脏毒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锦锋 朱勇 +3 位作者 张洪瑶 劳乔聪 马敏康 李春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35,共6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和厄贝沙坦片的肾毒性。方法构建AB系斑马鱼肾脏模型,药物处理受精后2 d(2 dpf)的斑马鱼至5 dpf,统计各实验组斑马鱼肾性水肿发生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肾毒性。结果万古霉素在注射剂量为16.4 ng...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和厄贝沙坦片的肾毒性。方法构建AB系斑马鱼肾脏模型,药物处理受精后2 d(2 dpf)的斑马鱼至5 dpf,统计各实验组斑马鱼肾性水肿发生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肾毒性。结果万古霉素在注射剂量为16.4 ng/尾(1/10 MNLD)时,斑马鱼发育正常,未见明显的毒性;在注射剂量为54.7 ng/尾(1/3 MNLD)、164 ng/尾(MNLD)和273 ng/尾(LD10)时,斑马鱼肾性水肿发生率分别为3.3%、10%和10%,死亡率分别为0%、0%和16.7%,表明万古霉素在注射剂量54.7 ng/尾(1/3 MNLD)至273 ng/尾(LD10)的范围内,有明显的肾毒性。厄贝沙坦在浓度为8.3μg/m L(1/10 MNLC)至91μg/m L(LC10)范围内,斑马鱼肾脏均发育正常,未见肾毒性。结论斑马鱼肾毒性模型的建立,可用于药物肾毒性的早期评价,并且精确评价了万古霉素和厄贝沙坦的肾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肾毒性 新药研发 万古霉素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糖尿病模型评价常用降糖药物降糖药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劳乔聪 俞航萍 李春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48-248,共1页
目的使用斑马鱼糖尿病模型,评价常用降糖药物降糖药效.方法选择野生型AB系斑马鱼幼鱼,以四氧嘧啶联合葡萄糖作为诱导物,建立斑马鱼糖尿病模型;使用该模型评价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西格列汀和格列本尿的降糖药效.结果糖尿病斑马鱼葡萄糖... 目的使用斑马鱼糖尿病模型,评价常用降糖药物降糖药效.方法选择野生型AB系斑马鱼幼鱼,以四氧嘧啶联合葡萄糖作为诱导物,建立斑马鱼糖尿病模型;使用该模型评价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西格列汀和格列本尿的降糖药效.结果糖尿病斑马鱼葡萄糖含量为(652±35)pmol/尾,远高于正常斑马鱼(201±18)pmol/尾,模型建立成功.二甲双胍(30μmol·L^-1)、阿卡波糖(80μmol·L^-1)、西格列汀(2000μmol·L^-1)和格列本尿(1μmol·L^-1)降糖率分别为26%、50%、47%和31%,降糖药效显著(P〈0.01),与临床报道一致.结论斑马鱼糖尿病模型适用于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和磺脲类降糖药物的降糖药效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糖尿病 降糖药物 药效评价 降血糖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模型体内M药物的抗疲劳功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洪翠 黄燕烽 +1 位作者 朱晓宇 李春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6-1086,共1页
目的药物M是一种已经上市的复方中药,本研究欲利用斑马鱼模式动物,体内评价药物"M"的抗疲劳功效,评价内容包括运动能力、体内乳酸、ROS含量、体内ATP酶活性和ATP生成含量。方法随机选取4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180尾于六孔板... 目的药物M是一种已经上市的复方中药,本研究欲利用斑马鱼模式动物,体内评价药物"M"的抗疲劳功效,评价内容包括运动能力、体内乳酸、ROS含量、体内ATP酶活性和ATP生成含量。方法随机选取4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180尾于六孔板中,每孔30尾,分别水溶给予供试品5,16.7和50μg·m L-1浓度,阳性药物中华跌打丸1.0 mg·m L-1浓度,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孔容量为3 m L。药物"M"预处理18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实验组均同时水溶给予亚硫酸钠以诱发斑马鱼疲劳模型。药物"M"和亚硫酸钠共同处理斑马鱼1.5 h后,分别定量评价斑马鱼运动改善作用、体内乳酸、ROS含量、体内ATP酶活性和ATP生成含量。结果实验数据显示,阳性对照药物中华跌打丸、药物"M"3个浓度(5,16.7和50μg·mL-1)斑马鱼的运动改善作用分别为78.9%,45.9%,66.2%和89.6%,乳酸含量减少率分别为66.7%,17.8%,45.2%和97.0%,ATP酶活性增加倍数分别为0.9,0.5,1.2和2.2,其ATP生成增加倍数分别为1.85,1.49,2.04和2.29,其ROS清除作用分别为92.4%,3.6%,17.2%和78.9%。结论药物"M"具有较为明显的抗疲功效。主要表现为:可显著改善亚硫酸钠诱发的疲劳斑马鱼运动能力,减少其体内乳酸和ROS含量,增加其体内ATP酶活性和ATP生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疲劳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功效模型在验证乳制品补钙和促进肠蠕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一之 朱晓宇 +3 位作者 李露露 俞航萍 荣佳 李春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基于斑马鱼补钙和肠蠕动模型,验证和对比不同牛奶补钙和酸奶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发育健康且阶段一致的3 dpf野生型斑马鱼,加入不同浓度(2.5、5.0、10.0 mg/m L)的纯牛奶稀释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处理至7 dpf后,用2 mg... 目的基于斑马鱼补钙和肠蠕动模型,验证和对比不同牛奶补钙和酸奶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发育健康且阶段一致的3 dpf野生型斑马鱼,加入不同浓度(2.5、5.0、10.0 mg/m L)的纯牛奶稀释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处理至7 dpf后,用2 mg/m L钙黄绿素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计算斑马鱼的椎骨荧光强度。选取5 dpf的斑马鱼,用尼罗红染料处理16 h,加入不同浓度(2.5、5.0、10.0 mg/m L)的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稀释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处理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计算斑马鱼肠道内荧光强度。结果纯牛奶、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作用效果都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种纯牛奶中2种纯牛奶处理的斑马鱼骨骼荧光强度有一定增加;8种酸奶和乳酸菌饮料都显著引起了肠道荧光强度的减弱,酸奶的效果优于乳酸菌饮料。结论纯牛奶、酸奶和乳酸菌饮料对斑马鱼的最大耐受浓度(MTC)为10 mg/m L,且对斑马鱼起到补钙和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乳制品 补钙 促进肠蠕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模型体内评价野生冬虫夏草的功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洪翠 黄燕烽 +1 位作者 朱晓宇 李春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0-1080,共1页
目的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我国民间惯用的一种名贵滋补药材,本研究欲利用斑马鱼模式动物,体内评价野生冬虫夏草的功效,包括化疗药(长春瑞滨)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贫血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虫草浓度设置... 目的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我国民间惯用的一种名贵滋补药材,本研究欲利用斑马鱼模式动物,体内评价野生冬虫夏草的功效,包括化疗药(长春瑞滨)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贫血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虫草浓度设置为62.5,125,250,500和1000μg·mL-1,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给药方式为水溶;实验用鱼选择黑色素突变性Albino品系(贫血改善作用评价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评价)和中性粒细胞绿色荧光在转基因MPO品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改善作用评价),斑马鱼年龄均为2 dp(f2 d post-fertilization),每个浓度处理30尾斑马鱼,药物处理至实验终点后(贫血改善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评价实验终点为3 dpf;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终点为5 dpf),除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改善作用评价实验斑马鱼不需染色外,贫血改善作用实验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评价实验斑马鱼分别经过特异性染料进行红细胞和巨噬细胞染色。实验评价指标为斑马鱼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数量、心脏位置红细胞染色强度和头部背面观吞噬墨汁的巨噬细胞数量,随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评价野生冬虫夏草对化疗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贫血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数据显示,(1)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改善作用:在浓度范围为62.5~500μg·mL-1时,对化疗药物诱发的斑马鱼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无改善作用;浓度为1000μg·mL-1时,诱发斑马鱼全身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提示虫草对化疗药长春瑞滨引起的斑马鱼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具有改善作用。(2)对贫血的改善作用:浓度为125μg·mL-1的虫草可显著增加斑马鱼心脏部位红细胞数量(P<0.01),提示该浓度可明显改善化疗药长春瑞滨引起的斑马鱼贫血,而其他浓度处理后均无改善作用。(3)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浓度为62.5μg·mL-1时,对斑马鱼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无改善趋势;浓度为125μg·m L-1时,对斑马鱼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而浓度为250~1000μg·m L-1时,对斑马鱼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反而有抑制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野生冬虫夏草对化疗药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贫血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斑马鱼癫痫模型评价几种药物的药效学
17
作者 朱晓宇 郭胜亚 +1 位作者 周娟 李春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96-96,共1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癫痫模型体内评价药物的抗癫痫药效.方法PTZ诱导斑马鱼癫痫模型分别水溶给予苯妥英钠100、300、和1000μmol·L-1,丙戊酸钠300、1000和3000μmol·L^-1和瑞替加滨0.5、1.67、和5μmol·L-1;药物处理后,用行... 目的利用斑马鱼癫痫模型体内评价药物的抗癫痫药效.方法PTZ诱导斑马鱼癫痫模型分别水溶给予苯妥英钠100、300、和1000μmol·L-1,丙戊酸钠300、1000和3000μmol·L^-1和瑞替加滨0.5、1.67、和5μmol·L-1;药物处理后,用行为分析仪记录斑马鱼运动速度,评价药物药效.结果浓度为100、300、和1000μmol·L^-1的苯妥英钠抗癫痫治疗效率分别为4.8%(P≥0.05)、39.5%(P〈0.05)、85.8%(P〈001),提示苯妥英钠对斑马鱼癫痫有预防作用.浓度为300、1000、和3000μmol·L^-1的丙戊酸钠对抗癫痫治疗效率分别为8.1%(P≥0.05)、16.7%(P≥0.05)、94.2%(P〈0.01),提示丙戊酸钠对斑马鱼癫痫有预防作用.浓度为0.5、1.67、和5μmol·L-1的瑞替加滨对斑马鱼癫痫的治疗效率分别为51.8%、60.2%、68.9%(各组P〈0.01),提示瑞替加滨对斑马鱼癫痫有预防作用.结论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和瑞替加滨均具有抗癫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抗癫痫 PTZ 苯妥英钠 丙戊酸钠 瑞替加滨 抗癫痫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