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岛湖水环境质量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韩伟明 胡水景 +3 位作者 金卫 李瑾 李峻雷 王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0-26,共7页
通过1992~1993年对千岛湖水质、底质、生物和污染源的调查,对其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输入作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千岛湖水质状况良好,但局部水域水质污染逐年加重,湖泊已属中营养状态。非点源输入量占入湖污染总量的95... 通过1992~1993年对千岛湖水质、底质、生物和污染源的调查,对其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输入作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千岛湖水质状况良好,但局部水域水质污染逐年加重,湖泊已属中营养状态。非点源输入量占入湖污染总量的95%,而50%非点源输入量来自上游安徽来水。建立了对流扩散模型并进行水质预测,提出了千岛湖水环境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评价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与产业发展关系研究——基于杭州市EKC曲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闫兰玲 徐海岚 +2 位作者 唐伟 郑思伟 谷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47-150,共4页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选取杭州市1995-2012年环境和经济数据,构建大气环境与经济发展库兹涅茨模型,分析杭州市大气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曲线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2年杭州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与人均GD...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选取杭州市1995-2012年环境和经济数据,构建大气环境与经济发展库兹涅茨模型,分析杭州市大气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曲线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2年杭州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与人均GDP之间呈"倒U"型关系,工业二氧化硫与人均GDP呈"倒N"型关系,产业结构调整、环保资金投入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使杭州市大气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趋于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KC 经济发展 大气环境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秋季大气VOCs变化特征及化学反应活性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林旭 陈超 +5 位作者 叶辉 严仁嫦 许凯儿 金嘉佳 张天 沈仕亮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6-204,共9页
2017年9月1日至11月30日采用Syntech Spectras GC955在线气相色谱仪对杭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在线连续监测,分析了不同功能区VOCs及各组分的体积分数、日变化规律及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结果显示,下沙... 2017年9月1日至11月30日采用Syntech Spectras GC955在线气相色谱仪对杭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在线连续监测,分析了不同功能区VOCs及各组分的体积分数、日变化规律及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结果显示,下沙周边工业区总VOCs浓度整体高于朝晖周边居民区,其中夜间更为显著。烷烃和芳香烃浓度在夜间时段工业区较居民区高得更为明显,其中芳香烃组分表现尤为突出,2个功能区烯烃体积分数相差不大。杭州市主要VOCs体积分数总体上在国内处于中间水平。不同功能区烷烃和芳香烃均呈现夜间浓度高于白天的日变化特征,居民区各VOCs组分日变化基本呈现双峰结构,工业区烷烃和芳香烃体积分数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烯烃体积分数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功能区中芳香烃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烯烃次之,烷烃贡献最小。下沙周边工业区大气化学活性(尤其是芳香烃组分)较朝晖周边居民区强。同种VOCs物质在不同功能区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大小不同,但关键贡献物质均为低碳烷烃、低碳烯烃及苯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功能区 挥发性有机物 日变化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郊菜园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其障碍因子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英鹏 林咸永 +2 位作者 章永松 郑绍建 周根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4-250,共7页
采用化学测试和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杭州市郊菜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障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54种菜园土壤有明显酸化现象,pH<6.5的占77.2%,全部土壤缺氮和磷过量积累,83.8%的土壤缺钾,部分土壤缺乏硫、硼、镁和锰.4... 采用化学测试和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杭州市郊菜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障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54种菜园土壤有明显酸化现象,pH<6.5的占77.2%,全部土壤缺氮和磷过量积累,83.8%的土壤缺钾,部分土壤缺乏硫、硼、镁和锰.4个典型土壤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主要养分障碍因子是缺N、缺K、富磷,并伴随中、微量元素的过多或缺乏.因此,在养分管理上要综合考虑土壤养分状况,蔬菜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减少磷肥用量,全面增施钾肥,并兼顾中、微量元素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郊 菜园土壤 土壤养分 障碍因子 养分管理 养分需求 生态环境 平衡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NO_x来源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伟明 严向军 +5 位作者 徐海岚 朱慧芳 孙介夫 方栋 李红 盛侃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37,共4页
采用定常高斯模式和Thlong程序建立NOx 污染源强与大气NOx 浓度间定量响应数值模型 ,计算了点源、面源和流动源等各类污染源对杭州市区各关心点NOx 的平均贡献率 ,分别约为 17% ,17%和 6 6 % ,其中市区机动车尾气贡献率高达 5 0 %左右 ... 采用定常高斯模式和Thlong程序建立NOx 污染源强与大气NOx 浓度间定量响应数值模型 ,计算了点源、面源和流动源等各类污染源对杭州市区各关心点NOx 的平均贡献率 ,分别约为 17% ,17%和 6 6 % ,其中市区机动车尾气贡献率高达 5 0 %左右 ,是首先要控制的污染源。同时提出NOx 排放削减方案及实施后大气NOx 质量改善状况 ,为环保管理部门削减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污染来源 控制对策 氮氧化物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17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盛海燕 姚佳玫 +4 位作者 刘明亮 何剑波 韩轶才 虞左明 张银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3,共9页
于2008年和2009年的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2月)分别对杭州地区17座大中型水库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85种,其中绿藻最多,有29种,硅藻26种,蓝藻15种,裸藻6种,隐藻、甲藻和金藻各3种。各水库浮游植物年均密度为1.27×1... 于2008年和2009年的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2月)分别对杭州地区17座大中型水库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85种,其中绿藻最多,有29种,硅藻26种,蓝藻15种,裸藻6种,隐藻、甲藻和金藻各3种。各水库浮游植物年均密度为1.27×106-6.55×10^6个/L,最高密度为12.20×10^6个/L,最低密度为0.168×106个/L。叶绿素a浓度年均值为2.86-28.35μg/L,最高浓度为33.60μg/L,最低浓度为1.36μg/L;丰水期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高于枯水期。多数水库丰水期优势种为蓝藻,枯水期优势种为硅藻;各水库间浮游植物密度无显著差异,但叶绿素a浓度差异显著。从营养状态指数(TLI)、浮游植物密度及叶绿素a浓度等综合分析,杭州地区17座大中型水库基本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状态。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动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营养盐和透明度对浮游植物的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组成 环境因子 水库 典范对应分析 营养状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水体粪大肠菌的监测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洁 虞左明 钱天鸣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53,共3页
粪大肠菌群指数是综合评价城市污水 ,尤其是生活污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于 1 999.1~ 1 999.7对杭州西湖水体的 FC进行了监测 ,结果表明 :西湖受到了生活污水的污染 ,特别是三条入湖溪流污染程度十分严重。三条溪流的 FC指数超出... 粪大肠菌群指数是综合评价城市污水 ,尤其是生活污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于 1 999.1~ 1 999.7对杭州西湖水体的 FC进行了监测 ,结果表明 :西湖受到了生活污水的污染 ,特别是三条入湖溪流污染程度十分严重。三条溪流的 FC指数超出我国地表水 类标准的 1 0倍。水体中 FC指数同 TN、TP浓度呈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 粪大肠菌群 生活污水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水体叶绿素a浓度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盛海燕 韩轶才 +3 位作者 姚佳玫 冯宁 朱英俊 虞左明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1期56-62,共7页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水体的叶绿素a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钱塘江干流杭州段的叶绿素a浓度时间差异显著,空间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浓度呈现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的规律。叶绿素a浓度...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水体的叶绿素a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钱塘江干流杭州段的叶绿素a浓度时间差异显著,空间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浓度呈现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的规律。叶绿素a浓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透明度在不同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叶绿素a与TN、TP之间的相关关系在不同江段有所差异。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总氮和总磷浓度均很高,足够满足藻类生长需要:氮磷比较低,基本在8~30之间,说明氮磷含量可能不是钱塘江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叶绿素A 时空变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对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卢滨 徐平 +2 位作者 唐伟 沈旭 王磊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22-25,共4页
随着城镇污水处置工程的快速发展,杭州地区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了1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目前污泥产生量已达89.8万t/a,污水厂污泥处置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杭州市污泥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指出杭... 随着城镇污水处置工程的快速发展,杭州地区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了1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目前污泥产生量已达89.8万t/a,污水厂污泥处置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杭州市污泥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指出杭州市未来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为干化焚烧、卫生填埋、建材利用等多种处置途径相结合,并从污泥专项规划、处置技术、价格补偿机制、扶持政策、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杭州市污泥处置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污泥处置 对策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实践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文锋 殷峻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91-394,共4页
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可能发生事故风险的化工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章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结合化工企业风险评价案例,阐述了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要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一般... 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可能发生事故风险的化工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章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结合化工企业风险评价案例,阐述了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要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一般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以及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包括事故应急池),其中源项分析是化工企业风险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在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当地大气、地表水条件、周边人口分布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模型进行预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价 技术导则 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垃圾填埋甲烷排放估算及控制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思伟 谷雨 +1 位作者 唐伟 徐海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96-399,423,共5页
研究和估算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甲烷的排放,对准确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了填埋场甲烷产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2005-2010年杭州市填埋场甲烷排放情况进行了估算,针对性地提出了杭州市... 研究和估算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甲烷的排放,对准确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了填埋场甲烷产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2005-2010年杭州市填埋场甲烷排放情况进行了估算,针对性地提出了杭州市填埋场甲烷排放控制的对策建议,为杭州市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处理 碳排放 甲烷 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耗氧物质释放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广伟 陈英旭 +1 位作者 周根娣 秦伯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235,共4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运河 (杭州段 )沉积物污染引起的上覆水 CO DCr的变化 ,并研究了连续曝气、换水清洗的方法对其耗氧物质释放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沉积物的释放使得上覆水 CODCr浓度维持在劣四类水以上。连续曝气可以降低水体的恶...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运河 (杭州段 )沉积物污染引起的上覆水 CO DCr的变化 ,并研究了连续曝气、换水清洗的方法对其耗氧物质释放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沉积物的释放使得上覆水 CODCr浓度维持在劣四类水以上。连续曝气可以降低水体的恶臭 ,但由于曝气对沉积物的扰动引起沉积物更多地再悬浮 ,上覆水 CODC r也没有明显降低。在不考虑外源影响的情况下 ,换水清洗可以将上覆水 CODCr浓度降到 30 m g· L-1以下。本研究说明运河 (杭州段 )沉积物内源释放对上覆水 CODCr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段 耗氧物质释放 模拟实验 沉积物 内源释放 有机质 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东苕溪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特征分析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文婷 杨强 姬战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76-77,84,共3页
基于2005~2014年杭州市东苕溪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分析了发生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4年该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总体呈稳定态势,且主要集中在6、8月,发生地点集中在余杭区。通过对风险源分析可知,移动源和固定源是主要污染源。最后从环... 基于2005~2014年杭州市东苕溪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分析了发生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4年该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总体呈稳定态势,且主要集中在6、8月,发生地点集中在余杭区。通过对风险源分析可知,移动源和固定源是主要污染源。最后从环境风险防范、应急联动机制、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东苕溪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水环境事件 特征分析 风险源 对策 东苕溪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参无性萌芽构件的空间格局研究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1,共8页
用Ward聚类法按不同的群落环境类型将峨参的群落类型划分成4类;萌芽在所有区组都为集群分布,且所有样地中0.002区组、个别样地的其他区组(0.005和0.01)符合理论拟合随机分布,在环境和自身生物学特性上得到了解释。峨参萌芽构件的空间格... 用Ward聚类法按不同的群落环境类型将峨参的群落类型划分成4类;萌芽在所有区组都为集群分布,且所有样地中0.002区组、个别样地的其他区组(0.005和0.01)符合理论拟合随机分布,在环境和自身生物学特性上得到了解释。峨参萌芽构件的空间格局对群落环境有强烈的响应:典范对应分析(CCA)累积解释环境量为64.7%,发现峨参在群落尺度上或更小范围内应以光照条件和腐殖质层厚度(养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参 空间分布格局 萌芽 克隆植物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2
15
作者 相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384-386,406,共4页
“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将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文章通过传统国土功能区划的缺失、主体功能区区划... “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将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文章通过传统国土功能区划的缺失、主体功能区区划功能特点探讨了了主体功能区中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环境保护 生态补偿 区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底泥疏浚工程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62
16
作者 吴芝瑛 虞左明 +5 位作者 盛海燕 徐骏 韩轶才 许云台 冯宁 姚佳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7-284,共8页
杭州西湖一直被富营养化问题所困扰.迄今为止,先后采用了多种工程措施进行治理.通过对杭州市政府1999-2002年对西湖实施的底泥疏浚工程前后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含量、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群落各主要类群等方面的研究,评价了此次工程对减轻西... 杭州西湖一直被富营养化问题所困扰.迄今为止,先后采用了多种工程措施进行治理.通过对杭州市政府1999-2002年对西湖实施的底泥疏浚工程前后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含量、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群落各主要类群等方面的研究,评价了此次工程对减轻西湖的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效果,探讨该工程的生态风险及对西湖水生生态系统重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疏浚工程降低了西湖各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含量,尤其是沉积物表层10cm中的有机质、总氮和有机磷含量均有明显的下降;疏浚后西湖水体与富营养化相关的主要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群落中蓝藻比例下降;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有所增加;疏浚后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快速恢复;疏浚后的水生生物群落指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 富营养化 沉积物 水生生物 杭州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热力学状况及热力分层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刘明亮 吴志旭 +3 位作者 何剑波 沈旭 高玉蓉 虞左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利用2012年1 12月在新安江水库(千岛湖)6个点位的每月一次的水温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周年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库水温逐月变化、季节变化、垂直分布及温跃层的形成与变化,探讨了温跃层特征量(温跃层深度、厚度、强度)与表层水温、水体透明度... 利用2012年1 12月在新安江水库(千岛湖)6个点位的每月一次的水温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周年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库水温逐月变化、季节变化、垂直分布及温跃层的形成与变化,探讨了温跃层特征量(温跃层深度、厚度、强度)与表层水温、水体透明度的关系.新安江水库表层和中层水温与气温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又以表层水温线性关系最好,而下层水温与气温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下层水温受气温的影响很小,全年处于相对恒温状态.水库表层和中层水温逐月变化明显,呈现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中层水温最高值出现的季节较表层水温明显后延,下层水温没有明显的逐月变化和季节变化.水温垂直分布显示,4个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温跃层和温度分层现象,其中水深最深的大坝前水温分层最明显.小金山、三潭岛和大坝前3个典型点位从春季的4月份到冬季的2月份温跃层深度由1.61±0.47 m逐渐增加至39.37±5.35 m,而温跃层厚度和强度则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温跃层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增强稳定减弱消失的周期变化.温跃层深度与水体透明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表层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并基于透明度和表层水温建立温跃层深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 垂直分布 温跃层深度 热力分层 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大型河流型水库——富春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4
18
作者 盛海燕 虞左明 +2 位作者 韩轶才 姚佳玫 朱英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43,共9页
为了掌握富春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探寻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富春江水库共有浮游植物107种,浮游植物密度范围在0.21×10^5-3.01×10^7cells/L之间.浮... 为了掌握富春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探寻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富春江水库共有浮游植物107种,浮游植物密度范围在0.21×10^5-3.01×10^7cells/L之间.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春季绿藻、隐藻、硅藻占优势,夏季蓝藻和硅藻占优势,秋冬季硅藻、隐藻占优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大,浮游植物密度与水体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在不同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与TN、即在不同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与TN/仰及可溶性硅呈显著正相关.库区总氮和总磷浓度均很高,足够满足藻类生长需要;TN/TP较低,基本在8—30之间,说明氮磷含量不是富春江库区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水文季节性变化会明显地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密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别是降雨、水温及水力滞留时间等因子是影响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密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春江水库 浮游植物 时空变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丘陵山区水质良好水库现状与天目湖保护实践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李恒鹏 朱广伟 +5 位作者 陈伟民 高荣平 聂小飞 虞左明 刁亚芹 李新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5-784,共10页
东南丘陵山区是我国水库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些水库在保障区域供水安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优先保护.然而,水库水环境保护正面临丘陵山区开发强度持续增加,开发方式和空间布局不合理,氮、磷污染及富营养化趋势严峻,缺乏... 东南丘陵山区是我国水库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些水库在保障区域供水安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优先保护.然而,水库水环境保护正面临丘陵山区开发强度持续增加,开发方式和空间布局不合理,氮、磷污染及富营养化趋势严峻,缺乏完善监测和管理体系等众多问题.本文以2000年以来天目湖水库保护实践过程为例,从库体水环境治理、流域污染物削减和综合管理3个方面介绍天目湖沙河水库保护的措施和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良好湖库优先保护的建议:建立具有部门协调能力的水库管理机构,实行基于湖库水生态目标的水质目标管理,治理丘陵山区茶果园的面源污染,注重流域生态系统整体的恢复,禁止上游水源涵养区和临湖地带的开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禁止和限制的开发类型与规模,加强湖库及流域的监测和预警,开展必要的水库水体治理工程,并针对性地制定湖库管理条例.天目湖十几年的保护实践中有效地解决了流域开发与水库水质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天目湖水质由快速恶化转为稳步好转,为东南丘陵山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库的环境保护探索了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 丘陵 水库 水质 流域管理 天目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60
20
作者 朱广伟 陈英旭 +2 位作者 周根娣 王凤平 吴静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9,共5页
对受重金属污染较重、综合治理历史较长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沉积物剖面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布、整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及重金属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综合治理,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 对受重金属污染较重、综合治理历史较长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沉积物剖面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布、整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及重金属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综合治理,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明显下降,新近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60cm深度以下的重金属含量,但沉积物整体污染水平仍较高,Cd是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生态危害潜力最大的元素,形态分析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活动性为Cd > Zn > Cu > 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杭州 分布特征 河底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