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功能黄精产业现状及其高质量发展探究——以千岛湖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晖 徐建斌 +4 位作者 方建 王雅娟 汪美玲 胡跃成 徐高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7期77-82,共6页
黄精具有多种功效,黄精产业堪称朝阳产业。以千岛湖为例,分析了黄精基源植物的栽培基地发展和产品加工销售现状,充分发挥黄精作为“淳六味”道地药材优势,对于建设共同富裕区意义重大。黄精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生产成本与销售冲突、产业... 黄精具有多种功效,黄精产业堪称朝阳产业。以千岛湖为例,分析了黄精基源植物的栽培基地发展和产品加工销售现状,充分发挥黄精作为“淳六味”道地药材优势,对于建设共同富裕区意义重大。黄精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生产成本与销售冲突、产业结构失衡、品牌培育不够等难点与痛点问题。提出了加强黄精资源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黄精加工与营销企业建设、加强黄精品牌与产业融合战略建设等措施推进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中药材 高质量发展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种群结构变化研究
2
作者 张楠 王志平 +2 位作者 余阳春 徐高福 徐邓幸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76-82,共7页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次年春节补植,至2023年进行复位监测,调查林分改造前后样地的林分生长情况,求得树种重要值,分析直径、树高构成以及群落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等空间结构。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区马尾松次生中龄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经过14年生长,林分密度提高72.88%;②林分改造后马尾松的重要值从61.308下降至26.754,同时其他常绿针叶树种重要值也同步下降,而常绿、落叶阔叶树树种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木荷、石栎的重要值提高6.81%;檵木、短柄枹之类灌木、阔叶小乔木的重要值增幅高达84.81%;③马尾松抚育补植第14年的群落直径分布特征呈“L”形,高度级个体数呈塔型,下层幼树较多,复层结构明显;④平均混交度抚育前为0.42,抚育后混交程度提高至0.72。受优势木增加且补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群落的大小比数分化明显。群落的平均角尺度从抚育前的0.59下降至抚育后的0.356,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变。指出了马尾松次生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未来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或将以针阔叶树种混交并与小乔木、灌木共同构建复层林方向演替为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 乡土树种 复层 林分空间结构 重要值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马尾松林分改造中主要树种生态位动态研究
3
作者 徐高福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6期56-60,共5页
基于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疏伐并补植改造前及第3年、第14年的3次调查监测,分析了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5个改造样地林分的主要种群重要值变化及其生态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结果表明:马尾松疏伐改造后补植木荷、枫香,... 基于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疏伐并补植改造前及第3年、第14年的3次调查监测,分析了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5个改造样地林分的主要种群重要值变化及其生态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结果表明:马尾松疏伐改造后补植木荷、枫香,马尾松在种群中的重要值不断上升,林分改造后的重要值除马尾松外,其次为檵木、木荷和刺柏。千岛湖林分改造之后的泛化种优势明显,生态位宽度在0.5以上的是马尾松、枫香、檵木、刺柏、石栎和木荷。千岛湖生态位宽度高的物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一般较高,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4的在千岛湖林分改造前后均大于50%,形成了马尾松等常绿针叶树种与常绿、落叶阔叶树种、灌木树种的共生与竞争不断向正向演替发展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次生林 林分改造 植物种群 生态位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认证的林产品贸易研究
4
作者 蒋念亮 余绵正 +3 位作者 胡跃成 吴永强 章德三 徐高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7期83-88,共6页
研究完善森林认证体系是打破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林产品贸易的必要性和林产品贸易研究进程,厘清森林认证的基本内涵,总结了自21世纪以来,我国开展FSC森林认证实践经验与教训,探寻了新时代林产品贸易发展脉络。结果表明... 研究完善森林认证体系是打破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林产品贸易的必要性和林产品贸易研究进程,厘清森林认证的基本内涵,总结了自21世纪以来,我国开展FSC森林认证实践经验与教训,探寻了新时代林产品贸易发展脉络。结果表明:森林认证已经成为林产品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林产品贸易面临“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历史机遇,当务之急在于多层面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研究认为森林认证是林产品贸易在国家综合实力中的象征与体现,森林高质量发展与林产品贸易双重要求下建设国家储备林,提高绿色科技竞争力,提升林产品质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林产品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认证 林产品 贸易 储备林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松材线虫病危害调查与马尾松次生林经营策略
5
作者 徐高福 吴永强 +4 位作者 徐邓幸 章德三 余世成 刘荣昌 邵建兵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3期73-78,90,共7页
为寻求经受松材线虫病的侵袭后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经营模式,在千岛湖区重点国有林场抽取12个30 m×30 m样地进行松疫木调查,分析危害损失现状,并综合灌木层、草本层进行群落分类,因地制宜提出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经营策略。千岛湖马... 为寻求经受松材线虫病的侵袭后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经营模式,在千岛湖区重点国有林场抽取12个30 m×30 m样地进行松疫木调查,分析危害损失现状,并综合灌木层、草本层进行群落分类,因地制宜提出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经营策略。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自2018年以来因松材线虫病入侵而遭受重创,2024年4月随机抽样调查,发生区平均松疫木为81株/hm^(2),蓄积损失达47.37 m^(3)/hm^(2)。松疫木个体龄组横跨幼龄林到过熟林各个阶段,以成熟林最多,占51.72%;70.11%为大(根)径组以上的大树。目前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类型有马尾松与木荷、苦槠、青冈、石栎单层或复层混交林,马尾松与短尾越桔、毛花连蕊茶、格药柃复层林,马尾松与檵木、杜鹃、山莓复层林,马尾松与白栎、短柄枹、盐肤木复层林,马尾松与芒萁、狗脊、芒复层林等。鉴于千岛湖作为特别生态功能区的背景,未来要在保护目的树种、目标树种前提下,充分利用松疫木疏伐出现的“林窗”补植乡土阔叶树为主、适度发展珍贵阔叶树以及观花、观叶、赏果的彩化树种,采取补植造林、调控密度、调整结构、封山育林相结合等一系列马尾松次生林改培措施,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抗逆性强的马尾松用材林,达到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森林景观、增强森林服务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次生林 松材线虫病 经营模式 千岛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萌芽杉木与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试验
6
作者 徐邓幸 邵建兵 +3 位作者 蒋科毅 徐高福 毛显锋 王志平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2期64-67,71,共5页
萌芽杉木与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是解决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千岛湖界首林场于2004年度皆伐一片杉木人工林进行萌芽更新,2005年开展补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 萌芽杉木与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是解决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千岛湖界首林场于2004年度皆伐一片杉木人工林进行萌芽更新,2005年开展补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木荷(Schima superba)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进行间伐,萌芽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间伐308株·hm^(-2),间伐蓄积41.3262 m^(3)·hm^(-2),分别比萌芽杉木低29.87%、34.17%。2024年7月调查,萌芽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中的地带性阔叶树种重要值高达69.26%,林分密度、林分蓄积分别比萌芽杉木增加45.51%、24.68%;地上部分生物量提高55.20%。萌芽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萌芽杉木提高13.85%、11.18%、7.14%和137.74%。混交林内气温较萌芽杉木林内低1.1℃,比林外空地低2.1℃;混交林内湿度较萌芽杉木林内高7.2个百分点,比林外空地高11.5个百分点。萌芽杉木引入地带性阔叶树种是杉木人工林结构优化、林分质量提升、实施可持续经营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杉木 地带性阔叶树种 混交林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