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污染条件下的小微水体生态治理研究--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无名塘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奋飞 马骏超 +4 位作者 李华斌 成静 盛晟 周锋 周隽逸 《江苏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28-34,共7页
城区内景观类型的小微水体数量众多,但多数因其面积小、流动性差等特点,自净能力弱,易受外源污染影响,水质及感官指标较差,易于爆发藻类,常为黑臭水体。研究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无名塘为例,运用生态治理措施,构建仿自然生态系统,实现... 城区内景观类型的小微水体数量众多,但多数因其面积小、流动性差等特点,自净能力弱,易受外源污染影响,水质及感官指标较差,易于爆发藻类,常为黑臭水体。研究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无名塘为例,运用生态治理措施,构建仿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在外源污染物持续汇入条件下的小微水体治理。仿自然生态系统以生物滤床循环系统辅以曝气、底泥改良等措施构建生境,经典与非经典生物操纵重构生物群落。经过6个月的运行,面对暴雨、雨污混流排口渗漏等不利环境因素,无名塘的仿自然生态系统相较于传统生态治理措施的对照组(泥孔塘),透明度提升逾45 cm,COD_(Mn),NH_(3)-N,TN,TP和Chl-a分别削减23%,82%,66%,61%和36%,水体整体感官度保持清澈见底状态,水质维持动态平衡,高等水生植物为主的水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其治理效果良好,该试点工程可为后续城区景观小微水体治理提供示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污染 小微水体 生态治理 仿自然生态系统 生物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R生物循环床的小微黑臭水体治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商放泽 贾娟华 +6 位作者 李兵 余艳鸽 黎启贤 侯志强 薛信恺 徐浩 周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59-265,共7页
小微黑臭水体治理面临水质反复、水质提升难、维护不便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理小微黑臭水体的FBR生物循环床综合治理技术。水塘现场试验研究表明,3个月的治理期后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6倍,溶解氧提高了92.02%,NH_(3)-N升高了23.81%... 小微黑臭水体治理面临水质反复、水质提升难、维护不便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理小微黑臭水体的FBR生物循环床综合治理技术。水塘现场试验研究表明,3个月的治理期后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6倍,溶解氧提高了92.02%,NH_(3)-N升高了23.81%,COD、TN和TP分别降低了61.11%、60.92%、81.25%;8个月的维护期后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5倍,溶解氧提高了72.57%,COD、NH_(3)-N、TN和TP分别降低了68.68%、52.38%、61.72%和75%。该技术治理期削减COD、NH_(3)-N、TN、TP分别为1428.32、7.86、144.95和6.33 mg/(m^(3)·d),维护期削减COD、NH_(3)-N、TN、TP分别为1173.42、7.75、120.00和4.54 mg/(m^(3)·d)。治理期后水塘溶解氧、COD、NH_(3)-N、TP提升至地表水Ⅲ类及以上,维护期后主要水质指标提升至地表水Ⅱ类及以上,但TN维持在地表水Ⅴ类,TN是制约水质提升的主要因素。FBR生物循环床综合治理技术能消除小微水体黑臭,使水质稳定提升至地表水Ⅴ类及以上,维护简便,可用于消除粤港澳大湾区小型相对封闭水体的黑臭并实现水质稳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塘 FBR生物循环床 水质 黑臭 治理期 维护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