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具有松装锥棒结构工业汽轮机低压扭叶动应力数值分析
1
作者 刘象拯 张军辉 +1 位作者 李宏福 高骥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06,共4页
针对具有松装双锥棒结构的某级工业汽轮机低压扭叶片,分析了该叶片-轮盘系统的共振转速和接触情况,采用循环对称谐响应数值分析方法计算了工作范围内三重点的动应力,讨论了汽流激振力、松装锥棒结构对该动叶安全性的影响,给出了不同转... 针对具有松装双锥棒结构的某级工业汽轮机低压扭叶片,分析了该叶片-轮盘系统的共振转速和接触情况,采用循环对称谐响应数值分析方法计算了工作范围内三重点的动应力,讨论了汽流激振力、松装锥棒结构对该动叶安全性的影响,给出了不同转速与最大许用流量的关系,其中最高转速下单位面积质量流量超过100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汽轮机 动应力 松装锥棒 谐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的排布方式对孔型阻尼密封泄漏特性和动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子涵 陈涛文 +1 位作者 李志刚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4,共10页
为揭示孔的排布方式对孔型阻尼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探究最佳排布方式,基于多频椭圆轨迹涡动模型非定常计算流体力学摄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孔径、孔排布方式下孔型阻尼密封的泄漏特性和动力学性能。采用孔型阻尼密封试件试验数据,... 为揭示孔的排布方式对孔型阻尼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探究最佳排布方式,基于多频椭圆轨迹涡动模型非定常计算流体力学摄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孔径、孔排布方式下孔型阻尼密封的泄漏特性和动力学性能。采用孔型阻尼密封试件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计算分析了不同孔径(3.175、12.268 mm)、孔排布方式(轴向顺排、周向顺排)、进口预旋(0、0.5)对孔型阻尼密封的泄漏量、动力特性系数和腔室动态压力的影响规律。数值结果表明:大孔径孔型阻尼密封动力学性能较优,具有较高的有效阻尼和较低的穿越频率,但封严性能较差,对应的泄漏量增加了6%~10%;小孔径孔型阻尼密封的泄漏特性和动力学性能对孔的排布方式不敏感,泄漏量偏差小于0.5%,动力特性系数偏差小于7%;对于大孔径孔型阻尼密封,采用周向顺排的方式可获得更好的封严性能以及更优的动力学性能,泄漏量可降低4%,有效阻尼的穿越频率也得到显著减小。该研究可为孔型阻尼密封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型阻尼密封 泄漏特性 动力学性能 计算流体力学 孔排布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模式下高速检测汽轮机叶片
3
作者 洪刚 刘京伟 +1 位作者 邱健 池晓东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0,共3页
针对汽轮机叶片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快速、精确的装夹装置,并采用矩阵测量方案,在三坐标测量机检测汽轮机叶片复杂曲面时不仅保证了检测的稳定和精度,也实现了高速、高效检测。
关键词 汽轮机 燃气轮机 叶片 三坐标测量仪 矩阵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纯钛TA2的电解抛光/腐蚀工艺
4
作者 朱晓俊 徐伏根 +7 位作者 徐伏根 冯骥 张力 王岱庆 陆旭映 陈炎 吴昊 唐裕骞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99,107,共5页
对工业纯钛TA2的电解抛光/腐蚀的电解液配方和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与优化,得到的最佳电解液配方是90 mLHF,20 g(NH_(4))_(2)S_(2)O_(8),200 mL CH_(3)CH_(2)OH,360 mL H2O,与之匹配的工艺参数是抛光电压50 V,电解液流量20 mL/s,抛光时间5... 对工业纯钛TA2的电解抛光/腐蚀的电解液配方和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与优化,得到的最佳电解液配方是90 mLHF,20 g(NH_(4))_(2)S_(2)O_(8),200 mL CH_(3)CH_(2)OH,360 mL H2O,与之匹配的工艺参数是抛光电压50 V,电解液流量20 mL/s,抛光时间50 s,电解抛光/腐蚀后得到的试样表面平整,组织清晰,无污染,且制样时间短,较机械抛光/腐蚀有很大的进步,采用该配方,调整相应工艺参数便可电解抛光其他钛合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钛 电解抛光/腐蚀 配方 电解参数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抗扰控制算法多光斑激光固态相变温度解耦控制
5
作者 陈智君 张良建 +2 位作者 张群莉 马晓飞 姚建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8-167,共10页
针对复杂曲面工件中传统单光斑激光固态相变温控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算法(ADRC)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激光固态相变温度解耦控制策略。通过建立多光斑激光固态相变有限元模型,并采用降阶方法提取系统的关键动态特性,... 针对复杂曲面工件中传统单光斑激光固态相变温控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算法(ADRC)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激光固态相变温度解耦控制策略。通过建立多光斑激光固态相变有限元模型,并采用降阶方法提取系统的关键动态特性,以降低计算复杂度,为控制算法设计提供基础。然后对传统fal函数在误差较小区域的高频震颤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系统的观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采用改进的PSO算法整定ADRC参数,提高参数整定效率。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与COMSOL平台上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PSO-ADRC控制器在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减少超调量和提升稳态精度方面均优于传统PID与标准ADRC方法,为复杂曲面工件的激光固态相变温控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固态相变 温度控制 模型降阶 自抗扰控制 阵列光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汽轮机排汽缸刚度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2
6
作者 鲁自富 顾小玲 +2 位作者 张金海 高浪 顾亚楠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9-342,共4页
工业汽轮机常规悬挂式排汽缸的轴承座一端悬空焊接在排汽缸扩压面上,并与排汽缸一起通过猫爪进行支撑,该结构的优点是跨距短、结构紧凑,但由于轴承座外端悬空,导致其支撑刚度较低,进而影响机组振动性能。为此,采用在排汽缸外部增设加强... 工业汽轮机常规悬挂式排汽缸的轴承座一端悬空焊接在排汽缸扩压面上,并与排汽缸一起通过猫爪进行支撑,该结构的优点是跨距短、结构紧凑,但由于轴承座外端悬空,导致其支撑刚度较低,进而影响机组振动性能。为此,采用在排汽缸外部增设加强肋板以及在轴承座底部增加支撑点即三点支撑的方式,对某大型乙烯三机用排汽缸进行了改进,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改进前后排汽缸的应力、变形及支撑刚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增设加强肋板及采用三点支撑可有效降低缸体变形,从而提高排汽缸支撑刚度,进而提升机组的振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排汽缸 刚度 三点支撑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蒸汽工业汽轮机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曼 王晓斐 +3 位作者 徐瑞铎 岳树元 苏舒扬 刘象拯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3-345,390,共4页
饱和蒸汽工业汽轮机设计方法需具有通用性广、精度高的特点。实践证明鲍曼经验公式对汽轮机气动效率的评估,西门子经验公式对叶片水蚀和主要零部件金属腐蚀、侵蚀影响评估具有良好的效果。采用金属表面强化处理、设计除湿环等措施可有... 饱和蒸汽工业汽轮机设计方法需具有通用性广、精度高的特点。实践证明鲍曼经验公式对汽轮机气动效率的评估,西门子经验公式对叶片水蚀和主要零部件金属腐蚀、侵蚀影响评估具有良好的效果。采用金属表面强化处理、设计除湿环等措施可有效防止叶片水蚀,采用高铬合金钢材料,对缝隙表面进行耐磨、耐蚀处理等措施可减缓金属的腐蚀和侵蚀,合理设计疏水口可增加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饱和蒸汽 水蚀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汽轮机停机不盘车的影响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小玲 马晓飞 +3 位作者 刘盼年 鲁自富 张金海 罗静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4-206,213,共4页
工业汽轮机在不投盘车的情况下维持正常启停机,是汽轮机相关工业领域发展的新需求。为今后不投盘车的情况下汽轮机能否可靠运行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实际投运的某型冷凝式工业汽轮机转子在不同温差条件下的热变形进行了数值研... 工业汽轮机在不投盘车的情况下维持正常启停机,是汽轮机相关工业领域发展的新需求。为今后不投盘车的情况下汽轮机能否可靠运行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实际投运的某型冷凝式工业汽轮机转子在不同温差条件下的热变形进行了数值研究。对汽轮机敏感位置(如前后汽封、平衡活塞汽封以及轴线变形挠度最大处)的热变形与动静碰摩风险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转子的热应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汽轮机 转子热变形 热应力 盘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响应工业汽轮机调节级动应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旭东 刘象拯 +1 位作者 杨帅 闫志勇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数值计算部分进汽、变转速工业汽轮机调节级动应力,讨论转速对其影响。某高温高压工业汽轮机,转速变化范围7200r/min~11000r/min。分析结果表明最低转速的等Q准则涡面积较最高转速增加17%~23%,同时部分进汽产生的低频冲击力也增加7%~16... 数值计算部分进汽、变转速工业汽轮机调节级动应力,讨论转速对其影响。某高温高压工业汽轮机,转速变化范围7200r/min~11000r/min。分析结果表明最低转速的等Q准则涡面积较最高转速增加17%~23%,同时部分进汽产生的低频冲击力也增加7%~16%。将瞬态汽流力傅里叶分解为若干简谐激振力之和,然后使用ANSYS计算循环对称盘片结构在这些简谐力下的响应,因各节径振动之间具有正交性,将以上响应叠加就可以得到整个盘片瞬态动应力,这样不仅节约计算资源而且结果更精确。判断哪些转速会产生较大的动应力可以有效减少计算量,一般危险转速为最低转速和可发生节径共振的转速。高频频激振力虽小,若其满足盘片系统共振条件,所产生的破坏要比部分进汽低频激振力大。所分析的调节级最大动应力对应的转速为最低转速7200r/min,其应力变化幅度是最高转速的120%,叶根销孔处动应力最大,也最容易失效,从时间上看,最大动应力出现在叶片从进汽弧段进入堵塞弧段这一时刻,设计工业汽轮机调节时应避免盘片在转速范围发生与喷嘴当量只数相同倍频的共振,同时要注意优化喷嘴弧段分布以减少动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汽轮机 调节级 动应力 谐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进汽凝汽式汽轮机紧急停机设备设计及研究
10
作者 柏燕 卢红远 +2 位作者 张军辉 马利江 杨帅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91,共5页
常规工业汽轮机通常配置快速关闭进汽阀,以实现汽轮机紧急停机。某负压进汽凝汽式汽轮机进汽参数低,进汽蒸汽容积流量大,且汽轮机进汽端和排汽端的压差小。为减小进汽压力损失,不设置新汽速关阀,而是在汽轮机排汽端采用冗余的大通径快... 常规工业汽轮机通常配置快速关闭进汽阀,以实现汽轮机紧急停机。某负压进汽凝汽式汽轮机进汽参数低,进汽蒸汽容积流量大,且汽轮机进汽端和排汽端的压差小。为减小进汽压力损失,不设置新汽速关阀,而是在汽轮机排汽端采用冗余的大通径快速真空破坏阀。当汽轮机需要紧急停机时,打开快速真空破坏阀,使大气快速进入汽轮机排汽端,汽轮机排汽端的压力迅速上升。针对所研究的进排汽压差为40 kPa的汽轮机组,最短可在4 s内实现汽轮机进汽端和排汽端压差为0,使汽轮机刹停,达到汽轮机紧急停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式汽轮机 负压进汽 紧急停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进汽压力的抽汽式汽轮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11
作者 林兵 柏燕 +2 位作者 黄华安 马亮 陈华梅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7-418,474,共3页
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由于工艺流程的特殊性,存在着一种调节进汽压力的抽汽式汽轮机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抽汽式汽轮机作为驱动机实现既调节汽轮机进汽压力又确保输出压缩机所需功率的目的,达到既保前压又保负荷的效果。该系统仅使用一台... 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由于工艺流程的特殊性,存在着一种调节进汽压力的抽汽式汽轮机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抽汽式汽轮机作为驱动机实现既调节汽轮机进汽压力又确保输出压缩机所需功率的目的,达到既保前压又保负荷的效果。该系统仅使用一台抽汽式汽轮机就完全消耗化学反应炉内产出的蒸汽量,从汽轮机的抽汽口外供富余蒸汽,从而提出了一种处理化学反应炉富余蒸汽的新方案。本文主要介绍该抽汽式汽轮机系统的特点及控制方法与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压调节 化学反应炉 抽汽式汽轮机 工艺气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匣开槽控制喷水推进器不稳定流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二云 邓明国 +3 位作者 张庆 杨爱玲 付士银 潘虹宇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2,共9页
针对喷水推进器小流量工况下的驼峰区不稳定流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其失稳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流量的减少,推进泵的扬程和效率显著下降,扬程曲线在0.42Qd~0.8Qd范围内呈现出正斜率的驼峰特性,同时内部流场变得紊乱,并出现流动... 针对喷水推进器小流量工况下的驼峰区不稳定流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其失稳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流量的减少,推进泵的扬程和效率显著下降,扬程曲线在0.42Qd~0.8Qd范围内呈现出正斜率的驼峰特性,同时内部流场变得紊乱,并出现流动分离和回流等现象。为了改善这一不稳定流动,采用了机匣开槽技术进行流动控制,使驼峰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在最佳槽体结构参数下,深度失速工况点的扬程和效率分别比原模型提高了约147.6%和70.3%。机匣开槽一方面能够对进口来流进行整流,起到减少预旋和增大轴向进流速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抑制主流区漩涡的形成以及叶轮进口位置的低频压力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器 水力性能 失速工况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汽轮机叶片损伤三维数值分析研究
13
作者 马利江 柏燕 +3 位作者 潘虹宇 杨帅 汤捷 林兵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200,共3页
针对某核电辅助给水汽动泵配套用汽轮机,其动叶片产生弯曲损伤后机组无法正常启动展开三维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损伤导致机组的轴向推力显著增大,同时做功能力也明显下降,输出扭矩无法克服启动时所需力矩,造成汽轮机无法启动,... 针对某核电辅助给水汽动泵配套用汽轮机,其动叶片产生弯曲损伤后机组无法正常启动展开三维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损伤导致机组的轴向推力显著增大,同时做功能力也明显下降,输出扭矩无法克服启动时所需力矩,造成汽轮机无法启动,通流部分成为静止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给水汽动泵 叶片损伤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激光熔覆WC颗粒强化涂层耐磨防腐性能的影响(特邀)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喆赫 戴温克 +6 位作者 邹朋津 余沛坰 王发博 迟一鸣 孙振强 张群莉 姚建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4,共12页
面向海洋、矿山等领域机械部件表面耐磨防蚀涂层制备需求,针对陶瓷颗粒强化涂层高耐磨性能与高耐腐蚀性能难以兼容的问题,搭建了超声辅助激光熔覆试验平台,制备了有无超声作用下的碳化钨(WC)颗粒强化涂层。研究了超声对复合涂层微观组... 面向海洋、矿山等领域机械部件表面耐磨防蚀涂层制备需求,针对陶瓷颗粒强化涂层高耐磨性能与高耐腐蚀性能难以兼容的问题,搭建了超声辅助激光熔覆试验平台,制备了有无超声作用下的碳化钨(WC)颗粒强化涂层。研究了超声对复合涂层微观组织形貌、元素分布、WC表面合金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开展了有无超声试样硬度、摩擦磨损与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能够细化晶粒,平均晶粒尺寸从101.0μm降至59.6μm,抑制偏析,促使WC表面合金层溶解与熔覆层元素的均匀分布;超声作用下,试样平均显微硬度由310 HV0.1提升至425 HV0.1,同时超声作用下WC颗粒周围硬度分布更加均匀;有无超声作用下试样失重量分别为6.5 mg和8.8 mg,试样磨损率分别为0.032 3 mg/m和0.043 8 mg/m,试样磨损率降低了26.2%;超声作用下试样腐蚀电流密度由5.20μA/cm2降低为2.13μA/cm2,同时电化学阻抗谱表明超声作用下试样表面具有更大的电容阻抗环、阻抗模量与相角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WC颗粒强化涂层 超声 耐磨性能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态磁场阻尼效应的激光熔覆气孔缺陷抑制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勇 孟庆鑫 +4 位作者 王梁 邹朋津 刘云峰 张群莉 姚建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4,共11页
气孔作为激光增材制造主要的缺陷之一,严重影响其在动态载荷下的力学性能。采用稳态磁场辅助激光熔覆的方法,以在不改变激光工艺条件下实现对气孔缺陷的抑制。为了明晰稳态磁场对气孔缺陷的抑制机制,基于稳态磁场下气孔输运多物理场模... 气孔作为激光增材制造主要的缺陷之一,严重影响其在动态载荷下的力学性能。采用稳态磁场辅助激光熔覆的方法,以在不改变激光工艺条件下实现对气孔缺陷的抑制。为了明晰稳态磁场对气孔缺陷的抑制机制,基于稳态磁场下气孔输运多物理场模型及激光熔覆试验,研究不同磁场强度下熔池的流场分布、气孔输运轨迹、气孔分布及内部的元素分布等规律。模拟结果显示,外加稳态磁场在熔池内产生的感应洛伦兹力增加了流体的粘滞效应,降低了熔池内流体的流速。随着磁场强度从0 T增加到1.2 T,熔池表面最高流速从0.137 m/s降低到0.054 m/s。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磁场强度从0 T增加到1.2 T,涂层孔隙率从13.339%降低到7.768%。结合气孔运动轨迹及熔池元素分布规律,得出稳态磁场抑制气孔缺陷的主要原因为磁阻尼效应降低流体速度,抑制外界氧元素进入熔池与碳元素结合生成气孔,从而降低气孔的数量。研究结果可为磁场辅助激光熔覆、焊接及修复等过程中的气孔缺陷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气孔缺陷 稳态磁场 阻尼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级燃烧对轴向分级燃烧室燃烧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隋永枫 张宇明 +4 位作者 臧鹏 贾玉良 衡思江 傅燕妮 葛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9-1147,共9页
为了获得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非预混燃烧模式下次级燃烧对排放和燃烧振荡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索燃料轴向分级条件下稳定低排放的升负荷方式,选用某型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燃烧室出口温度下加入次... 为了获得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非预混燃烧模式下次级燃烧对排放和燃烧振荡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索燃料轴向分级条件下稳定低排放的升负荷方式,选用某型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燃烧室出口温度下加入次级燃料会抑制CO的消耗,导致CO排放急剧增加;次级燃料的加入以及次级当量比的增高会导致NO_(x)排放降低,但负荷增加会削弱次级燃烧降低NO_(x)排放的能力.次级燃料的加入以及次级当量比的增高会抑制较低频带(75~90 Hz)内的燃烧振荡;当次级当量比高于阈值(0.19)时,次级燃料的加入才会对较高频带(175~210 Hz)内的燃烧振荡起到抑制效果.此外,综合考虑次级燃烧对排放和燃烧振荡影响规律,获得了轴向分级燃烧室在较高负荷区间(20%~50%负荷)内的低排放、稳定燃烧的运行范围和升负荷方式,为机组升负荷过程中的稳定低排放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分级燃烧室 非预混燃烧模式 次级燃烧 排放 燃烧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与欧拉多相流技术的激光沉积IN718组织形貌模拟
17
作者 石新升 董太宁 +5 位作者 葛鸿浩 邹朋津 沈盟凯 张群莉 刘云峰 姚建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3-1635,共13页
为研究激光沉积过程中沉积层微观枝晶外延生长及转向机制,基于欧拉多相流技术与元胞自动机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激光沉积IN718二维熔化凝固模型;获得了沉积层温度场、流场以及微观凝固组织的演变过程,对比了模拟与实验所得沉积层枝晶外延... 为研究激光沉积过程中沉积层微观枝晶外延生长及转向机制,基于欧拉多相流技术与元胞自动机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激光沉积IN718二维熔化凝固模型;获得了沉积层温度场、流场以及微观凝固组织的演变过程,对比了模拟与实验所得沉积层枝晶外延生长区厚度,分析了顶部枝晶转向的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场与流场相互影响,模型对沉积层厚度预测误差约为7.0%。沉积层顶部和中部晶体织构取向不同,枝晶的生长方向更偏向于局部热梯度方向,在沉积层顶部,局部热梯度的方向接近水平方向,枝晶的生长方向与局部热梯度偏角较小,因此,形成平行于激光扫描方向的枝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沉积 组织模拟 欧拉多相流 元胞自动机 外延生长 转向枝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级燃气轮机掺混富氢合成气的改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杰 徐林 +5 位作者 林张新 邱志华 叶旭东 倪阳 臧鹏 卢康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90-1796,共7页
对SGT5-2000E型燃气轮机进行了天然气燃料掺混富氢合成气的改造研究,分析了该型燃气轮机的富氢合成气掺混能力,提出了针对富氢合成气中H_(2)和CO引起的技术问题的改造措施,并对比了掺混前后燃气轮机机组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该型燃气... 对SGT5-2000E型燃气轮机进行了天然气燃料掺混富氢合成气的改造研究,分析了该型燃气轮机的富氢合成气掺混能力,提出了针对富氢合成气中H_(2)和CO引起的技术问题的改造措施,并对比了掺混前后燃气轮机机组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该型燃气轮机最高可掺混体积分数为50%的富氢合成气;在掺混50%富氢合成气时,燃气轮机的性能参数达到设计要求,相关改造和改进措施均达到预期效果,提高了该型燃气轮机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同时为同类掺混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富氢合成气 掺混 燃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燃机轴流压气机级间引气结构的压损特性
19
作者 丁骏 戴斌 +3 位作者 唐燕佳 谢健 郑群 蓝吉兵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95-4405,I0018,共12页
为研究级间引气结构的压损特性,为工业燃机中的相关结构设计提供参考,采用仿真手段对真实的工业燃气轮机多级轴流压气机的级间引气结构进行数值研究,计算域涵盖压气机的多个主流通道和旁路的引气槽道、腔室、管路。结果表明:小引气率下... 为研究级间引气结构的压损特性,为工业燃机中的相关结构设计提供参考,采用仿真手段对真实的工业燃气轮机多级轴流压气机的级间引气结构进行数值研究,计算域涵盖压气机的多个主流通道和旁路的引气槽道、腔室、管路。结果表明:小引气率下,引气口的气流滞止和折转所导致的压力损失占总损失的五成以上;大引气率下,引气腔室内的流动掺混和引气支管口的流动分离所导致的压力损失占总损失的七成以上。不同区域的流动损失受引气率、引气管路的雷诺数、引气腔室的水力直径影响。下一步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的方法训练得到零维的级间引气模型,用于进一步的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燃机 轴流压气机 引气 数值仿真 缩放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机涡轮盘榫槽拉削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飞 徐田丰 +5 位作者 王宝涛 曹欣 吴景松 陆旭映 王迪 马国栋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燃机涡轮盘是燃气轮机的重要零部件之一,为保证轮盘叶根装配用榫槽制造精度,研究了某型燃气轮机涡轮盘枞树型轮槽的加工工艺。针对燃机涡轮盘榫槽的加工,分别从轮槽加工和加工方式进行分析,确定采用拉削工艺进行榫槽加工;根据叶根槽的... 燃机涡轮盘是燃气轮机的重要零部件之一,为保证轮盘叶根装配用榫槽制造精度,研究了某型燃气轮机涡轮盘枞树型轮槽的加工工艺。针对燃机涡轮盘榫槽的加工,分别从轮槽加工和加工方式进行分析,确定采用拉削工艺进行榫槽加工;根据叶根槽的尺寸要求进行拉刀设计与制造;根据涡轮盘外形尺寸设计相应的夹具工装,固定涡轮盘形成稳定的加工状态;设计制造相应的量具和通止规;通过试块与试验盘的拉削试验分析试件表面粗糙度和尺寸误差,确定拉削工艺参数,最终实现涡轮盘榫槽的拉削加工,并在制定工艺过程中协助完善叶根槽的结构,开拓枞树型轮槽拉削加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榫槽 拉削 拉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