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地铁1号线计轴红光带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1
作者 金刚伟 丁玲玲 +1 位作者 李启磊 郑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349,共6页
[目的]在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区段动车调试及试运行过程中,在线路不同位置处,计轴设备均出现了受扰异常占用(红光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地铁的运营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异常受扰场景进行分析和测试试验,选择合适的改进方案解决计轴设备的受... [目的]在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区段动车调试及试运行过程中,在线路不同位置处,计轴设备均出现了受扰异常占用(红光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地铁的运营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异常受扰场景进行分析和测试试验,选择合适的改进方案解决计轴设备的受扰异常占用问题。[方法]介绍了列车通过1号线三期计轴区段异常受扰占用情况;分析了列车牵引设备回流与计轴设备干扰谐波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相关调查测试及验证;提出了列车牵引设备与计轴设备工作频段重叠产生干扰谐波的解决方案。[结果及结论]对于1号线三期工程列车通过三期计轴区段异常受扰占用(红光带)情况,可采用优化列车牵引系统设备工作频率参数的方法解决该问题,错开列车牵引设备工作频段与计轴设备工作频段,以解决设备的同频干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红光带 计轴传感器 干扰谐波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表面强化对地铁端部底架用SUS301L不锈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杨莉 张勇 +2 位作者 张月莹 郑儒宏 崔耕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77,共5页
为了研究喷丸强化对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以地铁端部底架用SUS301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紧凑拉伸试样进行了SUS301L不锈钢不同时间喷丸处理后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通过断口形貌特征、显微硬度、金相组织和残余应力分析,探讨了... 为了研究喷丸强化对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以地铁端部底架用SUS301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紧凑拉伸试样进行了SUS301L不锈钢不同时间喷丸处理后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通过断口形貌特征、显微硬度、金相组织和残余应力分析,探讨了喷丸时间对其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随喷丸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尤其在ΔK(应力强度因子范围)较小时,喷丸20 min的裂纹扩展速率较喷丸5 min降低至25%,较未处理试样降低至20%。裂纹扩展速率的降低主要归结于喷丸处理在SUS301L不锈钢表面引起马氏体转变、晶粒细化和引入残余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 疲劳裂纹扩展 SUS301L不锈钢 马氏体转变 晶粒细化 残余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注意力网络的小样本地铁轨道-车轮图像分割算法
3
作者 曹建新 张月莹 +1 位作者 姜伟昊 高鋆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182,共6页
[目的]地铁轨道图像间的域自适应问题使得现有算法对于类间相似性的轨道-车轮图像分割精度不高。对此,提出基于交叉注意力网络的小样本地铁轨道-车轮图像分割算法。[方法]详细阐述了基于交叉注意力网络的小样本地铁轨道-车轮图像分割算... [目的]地铁轨道图像间的域自适应问题使得现有算法对于类间相似性的轨道-车轮图像分割精度不高。对此,提出基于交叉注意力网络的小样本地铁轨道-车轮图像分割算法。[方法]详细阐述了基于交叉注意力网络的小样本地铁轨道-车轮图像分割算法的计算思路及过程。首先,利用一组共享权重的主干网络将支持分支和查询分支的输入轨道-车轮图片映射到深度特征空间;然后,将双分支映射特征的低层、中间层和高层特征进行尺度融合,并利用交叉注意力网络挖掘双分支融合特征间的关联语义,捕获相同类的不同地铁轨道-车轮图片在深度空间中的共有语义信息;最后,利用平均池化将双分支共有特征转换为类的特定原型,并利用原型指导查询图片中未标注轨道-车轮图片的分割。在自建的地铁轨道-车轮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对比试验及消融试验,以验证算法的精度及有效性。[结果及结论]经测试,所提算法的mIoU(平均并交比)达66.17%,FB-IoU(前景背景并交比)达78.21%的FB-IoU。与当前主流的语义分割算法相比,基于交叉注意力网络的小样本地铁轨道-车轮图像分割算法分割性能提升效果明显,其实际应用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轨道-车轮 图像分割 交叉注意力网络 双分支网络 小样本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地铁隧道接触网导高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建军 黄小斌 +2 位作者 吴勇 郑佳佳 鲍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5,209,共7页
[目的]地铁隧道内接触网导高是保证列车正常受电的重要参数,需定期进行检测。针对其他导高检测方式存在的误差大、精度低的问题,需提出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地铁隧道接触网导高检测新方法。[方法]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了... [目的]地铁隧道内接触网导高是保证列车正常受电的重要参数,需定期进行检测。针对其他导高检测方式存在的误差大、精度低的问题,需提出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地铁隧道接触网导高检测新方法。[方法]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了导高检测的新方法,分析了误差来源;提出通过在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上增设刚性倾斜组件来改变扫描仪激光线入射角度,进而减少隧道断面点云模型的毛刺数量,并采用等角兰勃特投影来获取隧道真实点云模型。与导高仪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其导高检测精度是否满足相关要求。[结果及结论]基于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的隧道断面点云模型存在毛刺,是因激光脚点垂直入射接触网发生散射和漫反射导致的。增加倾斜组件,可有效减少隧道断面点云模型的毛刺数量。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与导高仪的导高检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导高检测精度基本在±3 mm以内,能够满足相关规范对导高检测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接触网 导高检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近距离下穿对已建地铁隧道的位移影响及施工控制 被引量:86
5
作者 张琼方 夏唐代 +2 位作者 丁智 黄小斌 林存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61-3568,共8页
通过对盾构近距离下穿杭州地铁1号线已建隧道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针对盾构近距离、小角度下穿对已建隧道位移的影响过程和特点,研究了盾构机与已建地铁隧道相对位置关系不同时,已建隧道的隆沉、水平位移及收敛位移变化规律。对盾构参数进... 通过对盾构近距离下穿杭州地铁1号线已建隧道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针对盾构近距离、小角度下穿对已建隧道位移的影响过程和特点,研究了盾构机与已建地铁隧道相对位置关系不同时,已建隧道的隆沉、水平位移及收敛位移变化规律。对盾构参数进行实时记录,通过反馈的已建隧道位移监测进一步优化盾构施工参数,合理盾构参数的设置可以有效控制既有隧道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已建隧道变形规律显示,盾构隧道在距离已建隧道20 m以外工况下,对上部已建隧道影响很小;盾构整个过程中已建隧道穿越交叉点竖向和水平位移变化过程大致经历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下穿越隧道 掘进参数 隧道监测 已建隧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区地铁不同类型轨道振动测试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丁智 王永安 +3 位作者 顾晓卫 黄小斌 魏新江 魏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20-223,共4页
软土区地铁隧道结构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工后沉降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而考虑不均匀沉降下的轨道动力特性实测研究却未见报道。以浙江省某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对该隧道两个轨道断面进行了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和钢轨竖向振动测试。基于监测结果... 软土区地铁隧道结构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工后沉降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而考虑不均匀沉降下的轨道动力特性实测研究却未见报道。以浙江省某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对该隧道两个轨道断面进行了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和钢轨竖向振动测试。基于监测结果,分析了两断面沉降变形和振动实测结果的差异,并对软土区地铁轨道型式进行优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与振动实测结果量值相当,但理论计算模型未考虑不均匀沉降及轨道弯曲效应,较实测值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钢轨振级比普通整体式轨道小10 d B;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固有频率较普通整体式轨道低,列车经过时,较早达到振动峰值,列车经过后,较晚恢复平息;整体式轨道振动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大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因前者沉降值大于后者,沉降值变大又会进一步加大振动影响。为确保良好的运营条件,建议软土区不均匀沉降工况下采用钢弹簧浮置板等减振轨道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地铁隧道 不均匀沉降 钢轨振动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保护区多测站串联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黄小斌 胡雷鸣 吴灿鑫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3-154,共2页
介绍了地铁保护区监测的特点,探讨了将多台全站仪串联的观测方式应用于运营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基于偏置棱镜的串联观测与计算方法,并结合杭州地区某项目的自动化监测成果,表明基于偏置棱镜的多测站联测精度基本能满足... 介绍了地铁保护区监测的特点,探讨了将多台全站仪串联的观测方式应用于运营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基于偏置棱镜的串联观测与计算方法,并结合杭州地区某项目的自动化监测成果,表明基于偏置棱镜的多测站联测精度基本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保护区 自动化监测 全站仪串联 偏置棱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双线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实测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顾晓卫 易子浩 +1 位作者 王哲 苌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14-219,共6页
基坑开挖卸载会导致周围土体以及邻近地铁隧道产生变形,过大的变形会严重危害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营。为研究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双线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以杭州某邻近已运营隧道的基坑工程为依托,结合施工现场的监测数据,对基坑开挖全过程中... 基坑开挖卸载会导致周围土体以及邻近地铁隧道产生变形,过大的变形会严重危害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营。为研究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双线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以杭州某邻近已运营隧道的基坑工程为依托,结合施工现场的监测数据,对基坑开挖全过程中的基坑变形及隧道变形进行实测分析,探究基坑变形与旁侧地铁隧道变形数据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运营隧道 实测分析 开挖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数据的地铁线网清分模型验证与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蒲一超 尹梅枝 +2 位作者 朱琼斯 许项东 颜奋帆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如何高效准确地验证并优化地铁线网票款清分清算模型是地铁行业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地铁票款清分清算模型大多是基于概率分布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该类模型应用出行时间对应选择概率的正态分布得到乘客对不同出行路径的选择概率,结合... 如何高效准确地验证并优化地铁线网票款清分清算模型是地铁行业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地铁票款清分清算模型大多是基于概率分布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该类模型应用出行时间对应选择概率的正态分布得到乘客对不同出行路径的选择概率,结合不同出行路径上各个线路运营商的运营里程比,即可计算得到所谓的"清分因子"。为验证现有清分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使用手机数据重建乘客出行轨迹的方法。通过在地铁线网换乘节点安装无线探测装置,获取乘客智能手机唯一的MAC地址,将乘客出现的时间、地点信息实时发送到数据处理后台,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捕获乘客出现的地点,以此重建出行轨迹。目前只有开启Wi Fi功能的智能手机可以被捕获。通过这一方法,不仅可以验证地铁票款清分清算模型,还可以进一步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本研究在杭州市地铁线网中进行实验,通过重建当地乘客实际出行路径,对票款清分清算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票款清分清算模型 手机数据 自动售检票(AFC)系统 出行路径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极坐标二次基准实时差分方法在地铁自动化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小斌 姜叶翔 胡雷鸣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针对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测量结果易受温度、湿度、气压、大气折光和列车振动等因素影响的问题,而对某一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是极为困难的,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极坐标二次基准实时差分方法。基于新方法构建了自动化监测系统并进行精... 针对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测量结果易受温度、湿度、气压、大气折光和列车振动等因素影响的问题,而对某一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是极为困难的,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极坐标二次基准实时差分方法。基于新方法构建了自动化监测系统并进行精度评估,案例分析表明,新方法可有效削弱外部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能够精确获取监测点三维坐标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监测精度,能够更加精准反馈地铁外部施工对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坐标 二次基准 实时差分 距离改正 方位角改正 高差改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地铁1号线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晓芳 童晓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79,共5页
以实际运营客流统计数据为依据,从周客流、日客流、时客流等时间分布角度,以及从客流流向、区段客流等空间分布角度描述并分析了郑州地铁1号线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铁行车运营策略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郑州地铁 客流时间分布 客流空间分布 运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新线运营筹备期不同阶段的管理要点分析
12
作者 赵晓芳 郑沂 罗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I0022-I0023,共2页
面对地铁网络化建设与运营的新态势,如何做好新线筹备,实现地铁建设与运营的有序衔接、平稳过渡,是地铁建设与运营管理者的关注重点。本文结合杭州地铁5号线,从运营筹备初期、中期、后期等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与做法,... 面对地铁网络化建设与运营的新态势,如何做好新线筹备,实现地铁建设与运营的有序衔接、平稳过渡,是地铁建设与运营管理者的关注重点。本文结合杭州地铁5号线,从运营筹备初期、中期、后期等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与做法,为地铁新线运营筹备提供有价值、可实践的管理思路与办法。1运营筹备初期从运营介入到轨行区管理权移交前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筹备 地铁新线 轨行区 地铁5号线 网络化建设与运营 管理思路 平稳过渡 新线筹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平行盾构掘进对邻近浅基础建筑物影响理论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丁智 张霄 +2 位作者 顾晓卫 魏新江 范俊聪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2-448,共7页
为解决双线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浅基础建筑物的变形及弯矩变化的影响问题,并对实际掘进工况给出施工建议,利用Sagaseta纵向地表变形计算公式,推导出双线平行盾构掘进影响区内浅基础建筑物地基、基础和结构协同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得... 为解决双线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浅基础建筑物的变形及弯矩变化的影响问题,并对实际掘进工况给出施工建议,利用Sagaseta纵向地表变形计算公式,推导出双线平行盾构掘进影响区内浅基础建筑物地基、基础和结构协同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得到浅基础框架建筑物变形以及弯矩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掘进区内,浅基础框架建筑物的弯矩大小随着开挖面的靠近逐渐增大,开挖面到达建筑物正下方附近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减小;建筑物倾斜率越大,梁端弯矩和底层柱对基础的约束弯矩也越大;双线平行盾构先后掘进相比同时掘进引起的建筑物倾斜更小、沉降变化更加缓和,框架结构及基础梁的弯矩更小,且随着先后掘进开挖面距离的增大,弯矩变化曲线逐渐由V型转变成W型;建议双线平行盾构施工时尽量避免同时掘进,并进一步加强对建筑物首尾沉降差及倾斜率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平行盾构隧道 框架建筑物 浅基础 沉降 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ID技术在列车高精度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小磊 黄璞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列车定位的精确性是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前提,而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的列车定位技术,是提供高精度列车定位的技术条件。从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高层3方面对R... 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列车定位的精确性是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前提,而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的列车定位技术,是提供高精度列车定位的技术条件。从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高层3方面对RFID技术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并介绍基于不同设计标准的RFID铁路应答器的技术指标及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列车定位精度的列车位置不确定性产生的3种因素(测速误差、轮径误差和应答器校正误差),提出通过RFID铁路应答器消除列车位置不确定性,提高列车精确定位的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RFID技术高精度定位的可行性,即在不同行车速度下,RFID技术均能准确完成列车定位,RFID应答器响应时间均在0.2 s以内,实际定位误差均未超过测量值的2%,可以满足轨道交通中低速CBTC列车辅助定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列车定位 列车不确定性 应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计划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闻克宇 何必胜 徐林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5,共6页
通过阐述高速铁路成网后对动车组运用计划的影响,分析成网条件下的动车组运用计划,分步骤构建时空网络,以路径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动车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等相关约束,建立动车组运用计划优化模型,选用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进行... 通过阐述高速铁路成网后对动车组运用计划的影响,分析成网条件下的动车组运用计划,分步骤构建时空网络,以路径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动车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等相关约束,建立动车组运用计划优化模型,选用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京沪、沪宁高速铁路数据为例,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比较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化结果,认为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能够较快地获取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成网 动车组运用计划 时空网络 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盾构隧道管片开裂特性实测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谢家冲 王金昌 +2 位作者 黄伟明 赵洁黎 戚幸鑫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80-187,共8页
基于某软土地区城市地铁1号线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该地铁线路整体与典型区间的病害情况与裂缝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管片裂缝的分布密度与隧道收敛位移具有明显关联性,区间隧道病害以密布于隧道拱顶的纵向裂缝为主,且分布规律与管环旋转角... 基于某软土地区城市地铁1号线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该地铁线路整体与典型区间的病害情况与裂缝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管片裂缝的分布密度与隧道收敛位移具有明显关联性,区间隧道病害以密布于隧道拱顶的纵向裂缝为主,且分布规律与管环旋转角度相关。在此基础上,为探明软弱地层条件对盾构隧道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断裂力学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地层结构法有限元模型,模型中管片采用弥散开裂本构并嵌入简化的钢筋网单元,纵向接头通过考虑张开的间隙接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阐明了管片开裂的特性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地层土体弹性模量和侧压力系数的减小,在地应力条件下隧道损伤区域明显增加;2)随着埋深增加,当前主要开裂区与预测开裂区深度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从而引起隧道整体开裂率的上升;3)参数分析探明了实测拱顶裂纹分布规律的成因为封顶块位置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病害 管片开裂 结构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O列车惰行模式节能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璞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5,共4页
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国内运营线路上对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惰行控制进行实际测试,得到ATO列车在运营时刻表下惰行模式的实际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采用惰行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列车的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国内运营线路上对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惰行控制进行实际测试,得到ATO列车在运营时刻表下惰行模式的实际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采用惰行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列车的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并结合线路运营情况,对ATO列车惰行模式运营进行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时刻表优化和到发站操作流程的优化,可降低节能模式对运营服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自动运行系统 惰行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双向变流型混合供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叶宏 郑旺 李俊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1-195,共5页
双向变流器作为一种PWM(脉冲宽度调制)变流器,能量可以双向流动,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后,不但可以回收列车制动能量,还能提高列车牵引供电质量。因现场设备空间有限,为了能够替代整流机组,双向变流器应具备容量大、体积小的... 双向变流器作为一种PWM(脉冲宽度调制)变流器,能量可以双向流动,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后,不但可以回收列车制动能量,还能提高列车牵引供电质量。因现场设备空间有限,为了能够替代整流机组,双向变流器应具备容量大、体积小的特点。介绍了桥臂并联和单元并联的多重化并联模式,以及均流度控制、环流抑制和混合控制策略。仿真分析和挂网试验表明,这些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压制零序环流,能够实现双向变流器与整流机组协调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牵引供电系统 双向变流器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失表应急处置程序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健生 奚正波 王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4-167,共4页
为解决目前道岔失表情况下城市轨道列车进路办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分析了道岔失表的故障发生原因,提出了通过单操道岔及人工现场确认道岔位置的方式办理进路的可能性。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分析与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 为解决目前道岔失表情况下城市轨道列车进路办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分析了道岔失表的故障发生原因,提出了通过单操道岔及人工现场确认道岔位置的方式办理进路的可能性。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分析与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传统手摇道岔方式与单操道岔及人工现场确认道岔位置方式办理进路的效率及风险概率,验证了道岔失表时优先通过单操道岔及人工现场确认道岔位置的方式办理列车进路的可行性,并据此提出道岔失表现场处置程序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道岔失表 进路办理 应急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