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源自适应换相换流器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冠龙 刘政权 +3 位作者 张哲 陈敏 许烽 牛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43-4857,I0027,共16页
多源自适应换相换流器(self-adaption statcom and line commutation converter,SLCC)利用静止无功发生器对换流站进行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滤除,可降低换流变所承担的电流应力,增强逆变站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减小送端换流站的母线暂态过... 多源自适应换相换流器(self-adaption statcom and line commutation converter,SLCC)利用静止无功发生器对换流站进行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滤除,可降低换流变所承担的电流应力,增强逆变站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减小送端换流站的母线暂态过电压,节省换流站的工程占地面积。文中首先阐述SLCC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剖析其多源复合特性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并类比LCC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建立SLCC-HVDC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正常工况下双重检测的定电流控制策略及故障工况下带电流限幅的定电压控制策略,以充分发挥SLCC相较于LCC灵活可控、响应迅速的优势;然后,根据换流站母线相电压有效值跌落程度实现SLCC两种控制模式间的灵活切换,保证SLCC-HVDC具有优良的响应特性;最后,通过PSCAD/EMTDC平台下的仿真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运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自适应换相换流器 无功补偿 谐波滤除 换相失败 运行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尺度模式的大气稳定性对风电场运行特性
2
作者 乐可定 郁冶 +4 位作者 王异成 吴春雷 王强 罗坤 樊建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了了解大气稳定性决定的风速廓线分布对风电场运行特性的影响,基于耦合风电场参数化方案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探索了不同大气稳定性下大型风电场的尾流效应和风力机功率输出规律.结果表明:风电场在稳定大气边界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尾流效... 为了了解大气稳定性决定的风速廓线分布对风电场运行特性的影响,基于耦合风电场参数化方案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探索了不同大气稳定性下大型风电场的尾流效应和风力机功率输出规律.结果表明:风电场在稳定大气边界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尾流效应,随着大气由非稳定性转为强稳定性,尾流呈现加强趋势.另外,上下游风电场的相互干扰在稳定大气边界层下较为明显;功率输出方面,稳定边界条件下风电场功率输出较平均功率高了约4%,而不稳定边界层下低于平均功率输出约9%.此外,地表切应力和大气稳定强度对风力机功率输出影响显著,在不稳定大气边界条件下,大气稳定度可以作为风功率的评估参数,因此传统上仅考虑风切变对功率的影响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大气稳定度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尾流效应 输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
3
作者 蔡文方 冯陈 +3 位作者 鲍文龙 范森林 汤络翔 郑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04,共5页
为了支撑能源转型、提高风光能源利用率、优化电力系统运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系统(PHCA)整体模型,综合分析了蓄能罐子系统、水力子系统、水泵水轮机系统、机械子系统的运行特点,采用最佳效率点控制方法对水泵水轮机转... 为了支撑能源转型、提高风光能源利用率、优化电力系统运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系统(PHCA)整体模型,综合分析了蓄能罐子系统、水力子系统、水泵水轮机系统、机械子系统的运行特点,采用最佳效率点控制方法对水泵水轮机转速进行调节,并从压力配置和无量纲流量设置方面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使水泵水轮机快速稳定工作在高效效率区中;在蓄能罐采用较低/较高压力比时,可获得更高的蓄能罐效率;降低水泵水轮机无量纲流量值会同时影响蓄能罐效率和水泵水轮机效率,综合来看水泵水轮机效率下降对总效率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抽水蓄能 性能分析 效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团聚技术消除储能电站火灾烟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曹志勇 罗志浩 +3 位作者 金东春 马振方 张光学 周晓耘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0,共6页
为探究声波团聚技术对于储能电站火灾烟雾的清除作用,搭建了声波团聚实验台,利用炭黑颗粒气溶胶模拟储能电站的火灾烟雾,探究了声波频率、声压级和初始烟雾浓度等参数对声波团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声压级为140 dB、频率为1000 Hz... 为探究声波团聚技术对于储能电站火灾烟雾的清除作用,搭建了声波团聚实验台,利用炭黑颗粒气溶胶模拟储能电站的火灾烟雾,探究了声波频率、声压级和初始烟雾浓度等参数对声波团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声压级为140 dB、频率为1000 Hz的声波作用下,在20 s时间内火灾烟雾的透光率从22%提高到了90%;当声压级由135 dB提高到140 dB的过程中,在20 s时间内火灾烟雾所能达到的透光率也逐渐提高,两者近似呈二次曲线关系,这是由于声压级为137 dB时,火灾烟雾的透光率已经高达83%,后续提升余地较小;火灾烟雾浓度越大,声波团聚效率也越高,但火灾烟雾最终所能达到的透光率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火灾烟雾 炭黑颗粒 声波团聚 透光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抑制的新能源电站阻尼注入控制器设计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熊鸿韬 汪宗恒 +1 位作者 尚磊 董旭柱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90-2698,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能源电站本地阻尼注入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该稳定器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检测新能源电站端口频率信息,构建调制其输出有功或端口电压的补偿控制,依据系统功率平衡的原理,从而间接调节同步...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能源电站本地阻尼注入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该稳定器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检测新能源电站端口频率信息,构建调制其输出有功或端口电压的补偿控制,依据系统功率平衡的原理,从而间接调节同步机组电磁功率输出达到抑制系统低频振荡的目的。所提出的有功功率和电压的阻尼注入控制采用统一的“增益+滤波+相位补偿”结构,其中相位补偿环节仅补偿频率测量及滤波环节在低频振荡频段的相移,无须外部电网的信息。同时基于构建的两机系统的扩展Heffron-Phillips模型,通过阻尼转矩法分析说明了光伏电站与同步发电机不同电气距离及控制参数变化情形下所提控制器均能提供较好的阻尼。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含高比例光伏发电的四机-两区系统的仿真模型,验证分析考虑不同光伏渗透率、光照强度、接入点等场景下,所提出有功和电压阻尼注入控制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低频振荡 阻尼控制 阻尼转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火电机组控制方式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宝 丁阳俊 +2 位作者 顾正皓 应光耀 樊印龙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1,149,共6页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随机性,目前火电机组热工控制方式不能有效抑制低频振荡。结合两个具体案例,分析火电机组参与低频振荡的过程,总结得到共同点;基于振荡期间汽轮机转速信号与电网频率信号的显著差异这一特点,提出了...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随机性,目前火电机组热工控制方式不能有效抑制低频振荡。结合两个具体案例,分析火电机组参与低频振荡的过程,总结得到共同点;基于振荡期间汽轮机转速信号与电网频率信号的显著差异这一特点,提出了可抑制强迫振荡的火电机组控制方式优化方法,并建议使用电网频率信号代替转速信号用于一次调频回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低频振荡 调速系统 一次调频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站热斑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9
7
作者 蔡洁聪 吕洪坤 +1 位作者 朱凌云 王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3-685,共3页
介绍了光伏发电站热斑的成因和特性,对热斑的现场检测、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现阶段,这些在线监测技术会增加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实际工程应用很少,但会在未来光伏发电站的智能运维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光伏发电站 热斑 在线监测 旁路二极管 等效串联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除湿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庆峰 屠晔炜 刘雄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05-208,共4页
针对变电站普遍存在的户外密封箱凝露问题。比较了在役3种除湿方式的优劣,介绍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冷凝技术开发的新型除湿装置,并简介了该装置的构成。经挂网运行,发现除湿效果较为明显。结果表明,新型除湿装置设计是合理且有效的。
关键词 变电站 除湿方式 半导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循环机组停备用腐蚀干风联合保护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礼奎 楼华栋 +3 位作者 胡孟文 于志勇 洪灿飞 钱洲亥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90,共7页
为适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力系统停备用腐蚀防护需求,根据试验机组热力系统特点设计了覆盖机组全部热力设备的干风联合保护系统,并复配了一种适合干风联合保护工艺的气相缓蚀剂,在试验机组上进行了39天的干风联合保护工艺腐蚀挂片... 为适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力系统停备用腐蚀防护需求,根据试验机组热力系统特点设计了覆盖机组全部热力设备的干风联合保护系统,并复配了一种适合干风联合保护工艺的气相缓蚀剂,在试验机组上进行了39天的干风联合保护工艺腐蚀挂片试验,研究干风联合保护工艺及复配气相缓蚀剂的保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除凝汽器底部积水位置碳钢试片轻微腐蚀,其他位置试片基本无腐蚀;同余热烘干法相比,采用干风联合保护工艺后机组冷态启动冲洗用水量下降约50%,汽轮机冲转阶段凝结水和给水铁离子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下降63.5%和23.7%,运行8 h后的凝结水和给水铁离子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下降80.5%和7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机组 停运腐蚀 停备用保护 干风联合保护 气相缓蚀剂 干风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统集成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一杰 张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火力发电厂是工业耗水和排水大户,节水潜力较大。利用水系统集成技术对某电厂的现有水网络进行优化改造,优化后水网络节水效果明显,且实现了电厂污水的近零排放。提出了水网络优化的基本路线和科学方法,为火力发电厂用水网络优化设计和... 火力发电厂是工业耗水和排水大户,节水潜力较大。利用水系统集成技术对某电厂的现有水网络进行优化改造,优化后水网络节水效果明显,且实现了电厂污水的近零排放。提出了水网络优化的基本路线和科学方法,为火力发电厂用水网络优化设计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络优化 数学规划法 火力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功率预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根银 郁冶 +4 位作者 王异成 何嘉桦 王强 罗坤 樊建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784,817,共8页
风电场功率预测可以有效地帮助平衡系统电力供应和负荷需求,从而降低风电功率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随着风电接入电力系统比例的增加,如何准确地预测风电场发电功率成为一大难点,将影响风电场并网运行.由此,系统总结... 风电场功率预测可以有效地帮助平衡系统电力供应和负荷需求,从而降低风电功率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随着风电接入电力系统比例的增加,如何准确地预测风电场发电功率成为一大难点,将影响风电场并网运行.由此,系统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风电场功率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以预测时间尺度、预测物理量、预测原理、预测特点为分类标准,对多种风电场功率预测方法进行了分类梳理,总结了各类预测方法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其特点及应用场景,为预测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之后,从单点预测、概率预测、预测曲线的角度总结了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并就评价指标的选择给出建议.最后,总结了当前风电场功率预测全过程遇到的影响预测准确性、实用性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未来风电场功率预测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准确预测风电场功率及电网的稳定并网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功率预测 评价指标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配电网中性线断线检测与漏电保护的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庞浩东 李新宇 +6 位作者 贺军 何静 李凤然 赵文冲 杨雅淮 谷伟康 尹忠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253-14259,共7页
在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网中,如果三相负载不对称,将会产生不平衡电流通过中性线流至系统侧,中性线能够消除中性点电位变化使各相电压保持对称,从而使中性线对地电位为零。然而中性线由于过流或其他故障断开时,必然会导致三相负载中性点偏... 在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网中,如果三相负载不对称,将会产生不平衡电流通过中性线流至系统侧,中性线能够消除中性点电位变化使各相电压保持对称,从而使中性线对地电位为零。然而中性线由于过流或其他故障断开时,必然会导致三相负载中性点偏移,可能造成用电设备烧毁或不能正常工作等状况。针对上述问题,从理论角度出发阐述了低压配电网中性线断线的危害,对比分析了各种中性线断线检测方法之后,在采用直流信号注入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检测电路,利用多个单元检测装置实现断线位置的定位,分析此方法对基于电流互感器的漏电保护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满足断线检测和漏电保护的要求。通过仿真验证了上述方法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四线制 中性线 断线检测 直流注入 漏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WO-SVM的汽轮机低负荷下主蒸汽压力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瑞康 刘迪 +2 位作者 郑建平 童家麟 叶学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2-1050,共9页
为提高汽轮机低负荷下的运行效率,需要对主蒸汽压力进行优化。根据机组实际运行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了热耗率预测模型,并利用改进的灰狼优化(IGWO)算法优化SVM模型超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IGWO算法在低负荷下的可行压力区... 为提高汽轮机低负荷下的运行效率,需要对主蒸汽压力进行优化。根据机组实际运行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了热耗率预测模型,并利用改进的灰狼优化(IGWO)算法优化SVM模型超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IGWO算法在低负荷下的可行压力区间进行寻优,得到了优化后的汽轮机滑压曲线,并且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IGWO算法优化的热耗率预测模型能够对低负荷下的热耗率进行准确预测;优化后机组在低负荷下的热耗率均有所下降,在负荷为223.83 MW时,热耗率降低了505.96 kJ/(kW·h),降低幅度最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的优化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汽轮机低负荷下的热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低负荷 主蒸汽压力 灰狼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气再循环的燃煤锅炉超低负荷NO_(x)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文胜 郑建平 +3 位作者 邹玉凤 童家麟 陈小波 叶学民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18-626,共9页
针对某600 MW四角切圆燃煤锅炉在超低负荷下出现的NO_(x)生成过高等现象,提出了将烟气分别掺入一次风、二次风、一/二次风等四套烟气再循环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过量空气系数变化和掺入烟气位置变化对炉内温度场、组分场、... 针对某600 MW四角切圆燃煤锅炉在超低负荷下出现的NO_(x)生成过高等现象,提出了将烟气分别掺入一次风、二次风、一/二次风等四套烟气再循环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过量空气系数变化和掺入烟气位置变化对炉内温度场、组分场、煤粉燃尽率和NO_(x)减排率的影响,以确定超低负荷下基于烟气再循环降低NO_(x)减排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技术可以有效减少NO_(x)排放,且随烟气再循环率的增大,炉膛出口NO_(x)浓度显著降低;在二次风烟气再循环中,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更有助于提高炉膛出口烟温和降低NO_(x)生成;通过对一次风、二次风烟气再循环率的对比,发现一次风烟气再循环对控制NO_(x)排放效果较好,而二次风烟气再循环更有助于提高炉膛出口烟温;超低负荷下,当一次风、二次风中烟气再循环率为5%+15%时,炉膛出口NO_(x)浓度最低为212.5 mg/Nm^(3),NO_(x)减排率高达32.7%;为保证20%额定负荷下的燃烧稳定性和煤粉燃尽率,推荐一次风、二次风烟气再循环率采用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切圆锅炉 超低负荷 烟气再循环 NO_(x)减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谱功率谱熵和最大均值差异的GIS机械状态辨识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勇 张帅 +3 位作者 金涌涛 赵琳 张阳 王枭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针对常规方法对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机械缺陷的特征识别稳定性差、识别率低的问题,在图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图谱功率谱熵和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MD)的GIS机械状态辨... 针对常规方法对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机械缺陷的特征识别稳定性差、识别率低的问题,在图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图谱功率谱熵和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MD)的GIS机械状态辨识方法。首先将采集得到的GIS振动信号转化为图信号,并利用图傅里叶变换技术变换至图谱域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提取图谱功率谱熵作为表征GIS不同状态的特征参数;最后利用MMD距离判别函数实现GIS不同工况下的状态辨识。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干扰的情况下,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取GIS不同状态下的特征参数,并成功区分出屏蔽罩松动及内部异物缺陷,状态辨识精度高达93.89%,较常规方法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状态辨识 图谱功率谱熵 最大均值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汽轮机中压阀门异常振动分析及治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剑 卢勇振 +3 位作者 马思聪 李卫军 冯立国 刘含伟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3,302,共6页
针对某型超超临界1000MW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中压阀门振动过大的异常现象,对中压阀门以及机组轴系振动进行测试及分析,得出中压阀门振动以50Hz分量为主,与机组转频、阀门固有频率比较接近,表明中压阀门存在结构共振现象,且激振源为中压... 针对某型超超临界1000MW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中压阀门振动过大的异常现象,对中压阀门以及机组轴系振动进行测试及分析,得出中压阀门振动以50Hz分量为主,与机组转频、阀门固有频率比较接近,表明中压阀门存在结构共振现象,且激振源为中压转子。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压缸进汽阀门组弹簧支撑刚性不足、中压缸载荷不均,是诱发中压阀门结构共振的主要原因。在检修中,更换新的中压阀门支撑弹簧,并提高其预压紧量,提升其刚度及稳定性;对中压缸缸体进行载荷分配,提升缸体稳定性,从而降低中压转子振动对阀门的影响。处理后,1000MW机组中压阀门振动大幅降低,提高了机组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很好的工程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MW 中压阀门 结构共振 弹簧支架 载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InZr复合氧化物/SAPO-34催化剂CO_(2)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郭帅 冯礼奎 +7 位作者 于志勇 许狄 刘凯迪 宋小宁 程一杰 曹求洋 王光辉 定明月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0-799,共10页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更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使用CO_(2)催化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是实现CO_(2)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在众多催化剂中,InZr复合氧化物/SAPO-34催化剂因其高低碳烯烃选择性和高稳定性展...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更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使用CO_(2)催化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是实现CO_(2)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在众多催化剂中,InZr复合氧化物/SAPO-34催化剂因其高低碳烯烃选择性和高稳定性展现出潜在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工作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InZr复合氧化物/SAPO-34催化剂CO_(2)加氢制备低碳烯烃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溶胶凝胶-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低碳烯烃选择性,并结合多种表征手段揭示了InZr复合氧化物/SAPO-34催化剂内在构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催化加氢 低碳烯烃 InZr复合氧化物 SAPO-34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系统蓄能罐参数配置分析
18
作者 鲍文龙 冯陈 +3 位作者 蔡文方 汪春 杨丹 汤络翔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227,共6页
为获得压缩空气抽水蓄能(pumped hydro combined with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PHCA)系统蓄能罐子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具有较高能量密度与蓄能效率的参数配置,对系统中蓄能罐子系统进行热力学建模,分析了其压力配置、换热条... 为获得压缩空气抽水蓄能(pumped hydro combined with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PHCA)系统蓄能罐子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具有较高能量密度与蓄能效率的参数配置,对系统中蓄能罐子系统进行热力学建模,分析了其压力配置、换热条件、流量配置对于蓄能罐子系统效率和能量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额定存储压力,总有与之对应的一个最优初始压力可以使得能量密度达到最大值,存储压力与最优初始压力的比值在2~3之间,对应压力配置的蓄能效率稳定在92%~93%之间;传热系数和存储时间在一定配置范围内会使系统陷入低效率区,在蓄能罐的设计中,应当评估出其换热能力避免低效率区;运行过程中,存储时间对于蓄能效率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水泵水轮机工作流量可以保证效率,在短存储时间时,采用的配置方法为高压缩、高膨胀流量,当存储时间变长后,应当同时减少压缩和膨胀流量。研究结果可为该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抽水蓄能 蓄能罐 参数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山地地形条件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响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孟龙 吕洪坤 +3 位作者 罗坤 汪明军 樊建人 池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32-239,共8页
以一段位于温州山地的输电线路为背景建立了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当地高程数据构建了周边山地模型的结构化网格,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当地的风场特征,将风场结果耦合到塔线体系模型上进行了风致响应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以一段位于温州山地的输电线路为背景建立了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当地高程数据构建了周边山地模型的结构化网格,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当地的风场特征,将风场结果耦合到塔线体系模型上进行了风致响应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复杂地形影响下,当地风速剖面表现出不同于相关规范中的指数分布特征;塔体两侧导线档距差和所受风荷载差别会直接影响塔体所受顺线向荷载,实际设计中应该减少高风速区域的线路档距和控制输电塔两侧档距差;根据规范参数简化考虑周边复杂地形会影响塔底剪力和塔体顺线向荷载等计算结果,其瞬态分析会高估塔体风振响应,因而工程分析中应重视周边地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形 计算流体力学(CFD) 有限元分析 输电塔线 风致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皖南——浙北特高压线路工频参数测试干扰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跃 李国满 +3 位作者 王少华 崔竹叶 金涌涛 蒋建玲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1,共5页
特高压线路工频参数测试干扰分析是选择适合工频参数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分析的重要基础。测试了1 000 k V皖南—浙北特高压线路正序和零序参数测试期间的干扰电压信号,分析了其频谱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正序参数仿真计算值的对比分析... 特高压线路工频参数测试干扰分析是选择适合工频参数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分析的重要基础。测试了1 000 k V皖南—浙北特高压线路正序和零序参数测试期间的干扰电压信号,分析了其频谱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正序参数仿真计算值的对比分析了正序参数实际测试偏差。结果表明:皖南—浙北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工频参数测试期间,干扰电压存在"三相不平衡性及时变性"的特点;工频法和异频法2种不同方法得到的线路参数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干扰电压"时变"时,线路工频参数测试宜采用异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电东送 特高压 同塔双回 工频参数 测试干扰 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