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pranlukast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徐秋琴 魏尔清 +3 位作者 俞月萍 张琦 张世红 朱朝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58-761,共4页
目的观察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pranlukast(ONO 1078)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成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缺血后1、6、24h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pranlukast或依达拉奉,观察药物对缺血24、48h后的神经... 目的观察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pranlukast(ONO 1078)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成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缺血后1、6、24h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pranlukast或依达拉奉,观察药物对缺血24、48h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48h后的脑梗死体积、两侧大脑半球比值、神经元密度的影响。结果Pranlukast 01、02mg·kg-1及依达拉奉3、10mg·kg-1均能减轻神经症状、减小脑梗死体积、降低缺血侧/非缺血侧大脑半球比值、减轻海马CA1区、皮层和纹状体的神经元密度降低。结论Pranlukast脑缺血后给药对脑损伤有治疗作用,提示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水肿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pranlukast{ONO-1078 4-氧-8-[对-(4-苯丁氧基)苯甲酰氨基]-2-(5-四唑基)-4H-1-苯并吡喃半水化合物} 依达拉奉(MCI186 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M-1、VCAM-1在脑缺血损伤炎症机制中的作用及调控 被引量:44
2
作者 张丽慧 魏尔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81-1285,共5页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脑缺血损伤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后ICAM-1和VCAM-1表达增加;ICAM-1、VCAM-1介导循环中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进而浸润到血管外脑实质,导致缺血后炎症;抑制ICAM-1、V...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脑缺血损伤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后ICAM-1和VCAM-1表达增加;ICAM-1、VCAM-1介导循环中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进而浸润到血管外脑实质,导致缺血后炎症;抑制ICAM-1、VCAM-1表达及作用可减轻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俞月萍 徐秋琴 魏尔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841-845,共5页
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梗死灶周围去极化、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凋亡等。几乎对缺血级联反应的所有环节都已进行过神经保护药物的开发和试验。许多神经保护药物在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中证明有效,但临床试验效... 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梗死灶周围去极化、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凋亡等。几乎对缺血级联反应的所有环节都已进行过神经保护药物的开发和试验。许多神经保护药物在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中证明有效,但临床试验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本文就目前各类神经保护药治疗脑缺血的临床前期和临床试验的结果与进展作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缺血 脑梗死 神经保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梗死灶的定量分析
4
作者 俞月萍 徐秋琴 +3 位作者 张琦 郑鸣之 胡珏 魏尔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用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证明新建的透光法测定局灶性脑缺血梗死灶的实用性。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造成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于缺血后2 4h进行Bederson’s症状评分和爬板、悬挂试验,并以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 目的:用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证明新建的透光法测定局灶性脑缺血梗死灶的实用性。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造成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于缺血后2 4h进行Bederson’s症状评分和爬板、悬挂试验,并以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和分析脑缺血梗死体积、脑半球面积、皮层及皮层下神经元密度;在大脑中动脉线栓手术前3d和术前1h分别腹腔注射Pranlukast 0 .1mg·kg-1或尼莫地平0 .4mg·kg-1,观察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透光测定的梗死体积与TTC染色测定的梗死体积、神经元密度密切相关,与神经症状综合评分具有等级相关。Pranlukast和尼莫地平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和脑半球的缺血侧 非缺血侧比值,减轻神经症状和神经元死亡。结论:透光法结合神经症状综合评分法可用于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定量分析和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阻塞 局灶性脑缺血 脑梗死 脑水肿 透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